颅脑损伤患者护理论文
时间:2022-01-05 04:07:00
导语:颅脑损伤患者护理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资料中110例患者均为我科自2005年3月~2008年2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男78例,女32例,平均年龄58岁。其中硬脑膜外血肿23例,硬脑膜下血肿17例,脑挫裂伤伴颅内血肿3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9例,合并颅骨骨折5例,患者均处于昏迷状态。患者致伤原因有:交通事故伤86例、摔伤9例、打击伤15例。患者伤后就诊时间在30分钟~3天,平均5.4小时。
方法:采用开颅血肿清除和去骨瓣减压术等手术治疗的患者有90例;采用脱水、激素、抗炎、营养神经等非手术治疗的有20例。全部患者均行颅内引流术,用持续颅内高压(ICP)监测:①患者取头部水平卧位,固定压力传杆器与耳尖同一水平,颅内引流管连接1只三通管,侧通道接引流袋,直通管接一次性压力监测套,扣于模式压力传感器接监护仪,彼此紧密连接,持续监测颅内压,直通道连接冲管用生理盐水;②测压时将三通管引流通道关闭,开通测压通道,并将侧口打开调为0后,盖上即可,从监护仪显示屏观察到颅内压波形及压力情况。
评分标准:按照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标准,3~5分48例,6~8分62例,均<8分或对疼痛丧失定位能力。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用X2检验。
结果
本组资料110例患者中,治愈64例,中残18例,重残14例,死亡10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4例。有效率为58%。
术前护理:护士要正确连接监测装置,监测前对监护仪进行性能测试,使各部件工作正常。在每次监测前均要校准“0”点,监护时患者保持平卧或头高10°~15°为宜,妥善保护监测装置的接头导线,防止扭曲、折叠或脱出。要密切观察病人的神志、瞳孔、生命体征、肢体活动情况,每15~30分钟观察并记录1次,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由于颅脑损伤患者极易发生频繁呕吐,因此要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必要时置气管插管,吸氧3~5L/分,以改善脑缺氧,减轻脑水肿和降低颅内压[2]。对于急需手术患者,要在30分钟内完成术前准备。及时评估患者伤前原有的慢性疾病。本组病例中,既往有慢性病的患者35例,颅脑损伤后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可加重原有疾病,如血压升高、血糖升高、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
术后护理:对昏迷较深的患者,应及早行气管切开,并严格执行气管切开术后护理。要及时叩背吸痰,操作动作必须轻柔,尽量减少刺激,吸痰时要施行无菌操作,常规行雾化吸入和气道内给药,根据培养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防止肺部并发症的发生[3]。当颅内血肿、严重脑水肿、伤口疼痛、缺氧等时,患者可出现躁动不安,医护人员应该及时查找原因,对症处理。必要时使用镇静剂,让患者平静后再测量,以便确保颅内高压监测的准确性。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合理使用脱水剂效果更好。由于颅脑损伤患者在急性期发热很常见,我们必须要明白患者发热的原因。一般中枢性高热,主要是由于下丘脑功能障碍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我们可采用物理降温,使患者的体温控制在37℃以下。
一般护理:颅脑损伤患者,要注意室内温湿度适宜,每天开窗通风2次,每次30~60分钟。要定时为患者翻身叩背,每次翻身后用热毛巾擦洗受压的皮肤和骨突出部位,要保持床铺的清洁与干燥,做好患者的口腔护理。对持续置尿管的患者,应加强会阴部的护理,并为患者行早期膀胱训练,缩短导尿时间和降低泌尿系感染率。本组病人置尿管时间在5~10天应激性溃疡的预防及护理:颅脑损伤患者常伴有应激性溃疡,本组发生率为62%。颅脑损伤后的患者应及时进食,可阻断营养不良与免疫功能低下的恶性循环,对不能进食者要留置胃管,同时做好胃管的护理。危重病人因机体处于强烈应激状态,体内儿茶酚胺大量释放入血,引起胃黏膜血管收缩,使胃黏膜血液供应减少,局部黏膜水肿,因此插胃管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反复插管。有学者认为,将插管长度改为从发际到剑突(实测距离)至5cm时,对胃黏膜损伤较轻[4]。适当约束烦躁病人的双手,可防止自行拔管,保持胃管畅通,防止堵塞。避免过频更换胃管,防止造成胃黏膜机械性损伤出血。在鼻饲时应给予半卧式头部抬高30°~45°,并观察胃液性质、颜色,定时测定pH值,使pH值保持4~7。鼻饲时要调整“三度”,即浓度、温度、输液速度。一般温度在35~37℃为宜,过热可导致黏膜烫伤,引起出血;过冷则易致腹泻。发生应激性溃疡的早期,患者常有呃逆,一旦出现应激性溃疡,除遵医嘱应用制酸剂、止血药、扩容药物外,还要严密观察呕血和黑便的变化,并记录其量和性质,并做好监测血压、脉搏、呼吸、神志、尿量等变化。准确记录引流量及颜色,防止引流管堵塞、扭曲、脱出。
饮食指导:营养支持对脑组织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进食时应仔细观察患者的吞咽动作及呛咳。若有吞咽而无呛咳,应先喂密度均匀的糊状饮食,如藕粉、鸡蛋糕、流质等;若病人无吞咽动作或呛咳较明显,要尽快进行鼻饲,使患者的鼻饲液更接近于日常饮食习惯,减少了腹胀的发生。本组有6例发生心衰、3例发生肾衰,其中4例既往有冠心病、高血压病史,这些患者心功能代偿能力较差,当伤后处于高动力状态时,心脏负荷增大,出现失代偿。大量脱水剂的应用,易加重肾负荷,因此要及早补充和注意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康复期的护理:颅脑损伤后,患者易引起偏瘫和失语,早期进行康复训练能够达到脑功能区的转移或重组,使遭到破坏的运动反射在良好的条件刺激下重新建立起来。因此,生命体征稳定后一般24~48小时即可进行肢体功能锻炼。运动时应在护士的示范指导下,从大关节到小关节、运动量由小到大、时间由短到长,要求肢体的每个关节都要运动。我们对患者的每一点进步要及时恰当的给予肯定,坚定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讨论
颅内高压监测,能准确判断颅内伤情及脑水肿情况,降低了因使用甘露醇不当而引起的肾脏的毒性作用,减少了电解质紊乱、急性肾衰等并发症的发生,改变了颅脑损伤患者治疗的盲目性[5]。在监测过程中,要求将预防颅内感染作为护理的重点,必须保持监护及引流装置的全封闭,避免漏液,操作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因此,护士必须熟练掌握和判断各种异常压力波型,各项操作要严密遵守无菌技术原则,防止颅内感染。监测过程中尽量减少对患者的刺激,要及时准确判断患者病情的变化,做好各项护理,提高抢救患者的成功率及生存率。
论文关键词颅脑损伤颅内压护理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与护理效果。方法:对2005年3月~2008年2月收治的110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致残率以及临床治疗与护理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颅脑损伤患者病情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极高。本组110例患者,治愈64例,中残18例,重残14例,死亡10例,放弃治疗4例。有效率为58%。结论:提高临床救治和护理水平,加强患者术前和术后生命体征的监测,做好呼吸道和引流管的护理,早期给予营养支持,可以减少患者肺部并发症,从而保证患者的生命质量。
颅脑损伤是脑外科常见急诊,患者颅脑损伤后直接造成的继发性损害一般都是颅内高压(ICP),其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病死率和致残率也在50%以上[1]。因患者自身的生理特点,加上合并损伤多和脑损伤严重,伤后昏迷时间长,因此伤后并发症发生率很高。
参考文献
1周燕,刘英.老年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护理68例.中华现代临床医学,2004,(2)7:1039.
2周玉娟.老年颅脑损伤病人的临床评价及护理.实用护理杂志,2001,8:34.
3丹金秀,李淑迦,王军.1例颅脑损伤合并多脏器功能受损患者的护理.中华护理杂志,2004,39(2):147-148.
4代怀静,金耀华,朱传贤.改良鼻饲法在预防脑卒中应激性溃疡发生中的应用.山东医学,2007,47(1):20.
5蔡友锦,李雪冰,国宁,等.持续颅内压监测在神经外科ICU的应用与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06,21(8):704-705.
- 上一篇:儿科低年资护士经验技巧论文
- 下一篇:锁骨骨折治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