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干预后患儿满意度分析

时间:2022-09-11 05:03:45

导语:人性化护理干预后患儿满意度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人性化护理干预后患儿满意度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儿科护理中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后的患儿满意度情况分析。方法该次方便选取的研究对象为该院2018年7月—2019年2月收治的患儿12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患儿于2018年7—10月收治,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于2018年11月—2019年2月收治,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依从性。结果两组的护理满意度相比,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0.00%(48/60)低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3.33%(5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32,P=0.006);两组的护理依从性相比,对照组护理操作依从性评分(2.12±0.25)分低于观察组护理操作依从性评分(2.67±0.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61,P=0.011);对照组饮食依从性评分(2.02±0.31)分低于观察组护理操作依从性评分(2.70±0.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78,P=0.012)。结论人性化护理干预应用于儿科患儿的临床护理中,可有效提高患儿护理的依从性,赢得更高的护理满意度,具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儿科;人性化护理干预;满意度;依从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也发展的更快,相应的人们对医疗护理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儿科,因为患儿年龄偏小,抵抗力差,表达能力差,所以对患儿的护理难度更大,稍有不甚也很很容易引发护患矛盾。尤其在儿科病的多发季节,患儿数量多,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大,进一步增加了护理的工作难度。为了更好地保证患儿的治疗和护理效果,在儿科对患儿实施全方位的人性化护理势在必行。人性化护理倡导以患儿为中心,以此为出发点对患儿进行护理的一种模式,充分体现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患儿的关爱[1]。该文方便选取该院2018年7月—2019年2月收治的120例患儿作为该次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儿科护理中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后的患儿满意度情况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该次方便选取的研究对象为该院收治的儿科患儿12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其中对照组患儿于2018年7—10月收治,观察组患儿于2018年11—2019年2月收治。对照组60例患儿中有男性患儿32例、女性患儿28例;年龄2~12岁,平均年龄(6.2±3.1)岁。观察组60例患儿中男性患儿和女性患儿各30例,年龄1.5~12岁,平均年龄(6.0±2.9)岁。将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输入统计学软件中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次研究对象临床资料的使用已征得患儿家长的同意,对于该次研究的目的和内容患儿家长均知情,全部签署知情同意书,该次研究的开展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1.2方法。1.2.1对照组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儿科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基础护理、病房巡视、用药护理、医嘱执行、健康指导等。1.2.2观察组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①营造温馨舒适的病房环境。首先对病房内外环境进行更新,病房内床单被套均更换成充满童趣的卡通系列,墙壁粉刷成淡蓝色,配备颜色鲜艳的儿童桌椅,供患儿日常使用;病房外公共区域如走廊等处张贴带有卡通图案的儿童疾病相关知识的宣传画,配备绿植,饮水机、微波炉等处张贴带有警示作用的提示语,以杜绝意外事件的发生。通过对病房内外环境及用品的改造更新以营造温馨舒适的病房环境,从而吸引患儿注意力,降低患儿对医院的恐惧感,拉近与患儿间的距离,使其配合治疗及护理。②将人性化护理理念贯穿护理过程的始终。患儿不同于成年患者,其耐受性更差,护理难度也更大,需要护理人员具有极大的耐心和包容心,这就需要护理人员以患儿为中心,以人为本,将人性化的护理理念贯穿整个护理过程的始终。因此,护理人员应转变以往传统的服务理念,站在患儿角度设身处地地为他们考虑,充分尊重患儿,不仅要与患儿家长进行沟通,还要与患儿进行有效的互动和沟通,对于年龄幼小尚不会表达的患儿,可以微笑、轻拍其肩膀等肢体语言与其互动,让患儿感受到尊重和信赖,降低陌生感和距离感。此外,还要及时关注患儿家属的心理感受和服务需求,为患儿健康提供指导性的意见。③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与患儿及其家属多交流、多沟通,以及时发现患儿治疗及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处理[2]。在给患儿进行输液、皮下注射、抽血等有创操作前应以亲和的态度夸奖患儿勇敢,可采取摸头等肢体语言给予鼓励,以使患儿对护理人员产生亲切感和信赖感,再以小玩具、讲故事等方式转移其注意力,从而有效降低其恐惧心理及对治疗和护理的排斥心理,提高治疗及护理的依从度。当患儿配合上述有创护理操作后,应及时以语言进行表扬,还可以竖大拇指、拉手等动作给予积极肯定,同时奖励小贴画、小红花作为勇敢者奖品。④饮食护理的人性化。根据患儿病情有针对性的制定饮食方案,可主动征求患儿个人意见,在饮食方案范围内的菜谱,给予其一定的自主选择权,如对菜谱的口味、烹调方式、食物品种及类型等,使其感受到被尊重、被重视,从而对护理人员产生好感,为日常的配合治疗及护理打下基础。⑤健康宣教。患儿入院后即对患儿家长进行首次健康宣教,包括患儿疾病相关知识、用药知识、安全知识、注意事项等。病房内配备疾病知识宣传画册,以方便患儿家长学习[3]。同时,还可以用多媒体宣教的方式定期组织患儿及家长进行儿童常见疾病知识及护理操作知识的讲解,通过直观形象的画面让患儿及其家长留下深刻印象,掌握相关知识,从而提高患儿家长的护理能力。患儿出院前再次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包括患儿出院后的饮食、运动等方面的指导以及患儿健康状况的跟踪随访等[4]。跟踪随访可以微信、QQ、面谈、电话沟通等多种方式进行,重点患儿应定期复查,普通患儿可进行常规随访。1.3观察指标。观察评价两组患儿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采用该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护理满意度的评价,评价内容包括护理态度、护理过程、护理结果3个方面,总分为100分,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5]。90~100分表示患儿对护理效果非常满意;70~89分表示患儿对护理效果比较满意;低于70分表示患儿对护理效果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6]。观察评价两组患儿的护理依从性,采用该院自制的患儿护理依从性量表进行护理操作依从性和饮食依从性的评价,每项有3个选择,完全依从分值3分、部分依从分值为2分、不依从分值为1分,得分越高表示依从度越高[7]。1.4统计方法。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护理满意度80.00%(48/60);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护理满意度93.33%(56/60),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依从性。对照组患儿护理操作依从性评分(2.12±0.25)分、饮食依从性评分(2.02±0.31)分;观察组患儿护理操作依从性评分(2.67±0.33)分,饮食依从性评分(2.70±0.30)分,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儿科是医院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科室,主要是为大众诊治0~14岁的儿童群体,其工作压力和工作难度较其他科室更大,若处理不当,发生护患矛盾的几率也较大。因为儿科患者是医院住院群体中特殊的护理对象,特别是还不会用语言来表达的患儿除了以哭闹来表示不适外,不会用其他方式来准确表达自己的病痛,加之处于陌生的环境中并在治疗过程中接受有创性的护理操作,更易产生排斥抗拒的心理,因此,较成年患者而言,儿科患儿的护理难度进一步加大[8]。因此,对于这些特殊的护理对象,护理人员更应在护理的过程中注意方式方法,以人性化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以使患儿更易于接受,从而提高治疗的效果和护理满意度[9]。人性化护理最早由美国人Watson提出,其主旨是以人的心理需求、生理需求、文化需求和社会需求为中心,将其融入到护理工作中。人性化护理的提出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因为在儿科护理中,护理人员不仅要面对认知较差的患儿本身,还需要面对患儿家属,必须加强与家属的沟通交流才能更好的确保护理效果,从而在工作中争取到更多来自家长的支持与配合。该次研究中,观察组患儿采取人性化护理干预模式,与对照组患儿采取儿科常规护理模式相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相比,对照组护理满意度80.00%(48/60)低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3.33%(5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32,P=0.006);两组的护理依从性相比,对照组护理操作依从性评分(2.12±0.25)分低于观察组护理操作依从性评分(2.67±0.3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61,P=0.011);对照组饮食依从性评分(2.02±0.31)分低于观察组护理操作依从性评分(2.70±0.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78,P=0.012)。在黄玉娇等[7]英的研究中,选取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7—9月80例患儿实施常规护理,2017年10—12月80例患儿实施人性化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护理操作依从性评分(2.75±0.44)分、饮食依从性评分(2.75±0.46)分均高于对照组护理操作依从性评分(2.23±0.48)分、饮食依从性评分(2.13±0.51)分,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2.5%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7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该次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综上所述,针对儿科患者的临床护理,应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模式可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李丽,胡倩.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8,25(3中旬刊):65-68.

[2]张美红,许倩倩.儿科护理管理中安全管理的应用研究[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39(1):47-49.

[3]陈虹.对儿科临床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应用与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2):222-223.

[4]邢霞.人性化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2):88-90.

[5]刘勤.优质儿科护理改善护患关系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3):89-90.

[6]刘微微.人性化护理对提升儿科依从率和满意度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2):66-67.

[7]黄玉娇,金菊英.多元创新人性化护理在儿科病房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9,17(2):192-193.

[8]高翠兰.优质护理干预降低儿科院内感染发生率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13(12):224-225.

[9]王爽.人性化护理在小儿外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32):135-136.

作者:王英军 王英 单位:聊城市人民医院儿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