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危险因素管理在儿科护理的运用
时间:2022-09-10 08:28:46
导语:强化危险因素管理在儿科护理的运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目的:分析儿科护理工作中应用强化危险因素管理的价值。方法;将2016年6月~2018年6月入医院儿科进行治疗的住院患儿200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应用儿科常规护理,观察组除了常规儿科护理,还重点强化危险因素管理。记录两组患儿危险事件发生率,调查家属满意率,并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儿危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科护理工作中强化危险因素管理,不仅可以明显减少危险事件发生,而且对于提高家属满意率也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儿科;护理;强化危险因素管理;危险事件;满意率
社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提升,人们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医疗模式也有所变化,患者健康意识、维权意识明显增强,更重视医疗服务的质量[1]。护理质量对患者生命安全、健康状况等都会造成影响,在护理期间出现任何护理差错都可能诱发不可预知的风险事件[2]。儿科接诊的患者比较特殊,患儿年龄小,但身体机能发育不成熟,抵抗力与免疫力差,容易罹患各种疾病[3]。小儿患病后家属往往会表现出担忧、紧张、焦虑等方面情绪,加上患儿处于行为、语言及心理发育阶段,无法清楚表达自己的意图,适应力与依从性差,稍有不慎就会诱发危险事件,导致预后不佳,家属满意度低[4]。基于此,医院近几年在儿科护理中重视了危险因素的管理,现将收治的200例患儿护理情况实施了如下分组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6年6月~2018年6月入医院儿科进行治疗的住院患儿200例进行研究,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男55例、女45例;年龄1~10岁。观察组:男58例、女42例;年龄1~10岁。两组患儿前述性别与年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儿科常见、多发性疾病。②非特异性疾病。③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研究。排除标准:①严重心肝肾等脏器病变。②资料不全。③特异性疾病。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1.2方法。1.2.1对照组。本组患儿接受儿科常规护理干预,定时打扫房间卫生与开窗通风,控制合适的温度与湿度。开展护理工作前应事先更换干净的护士服,做好手卫生消毒,严格无菌操作。严格按照医嘱服药,输液时严密观察输液速度与不良反应。定期巡视病房,仔细观察有无异常,若有则及时上报,避免恶化。1.2.2观察组。本组患儿除了常规儿科护理,还重点强化危险因素管理,分析危险因素,制定可靠的管理措施处理:①重视医患之间的沟通:患儿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及时和患儿及其家属进行沟通,解释疾病知识、诊疗期间的注意事项,同时及时疏导患儿家属的负面情绪,促使他们做好配合。②不断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定期做好医护人员的培训,开展专业讲座,并进行考核,合格方可上岗,不合格者需再次培训与考核,直到合格为止。在培训期间,重点对儿科护理危险因素及其应对措施进行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安全意识与责任意识。③危险因素预防与监管力度的增强:对医院现存的危险因素,根据本院情况,制定满足本院的危险因素预防与监管机制,同时完善应急机制,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避免危险事件发生,减少不良事件,提高预后效果。④做好风险防范及健康教育:制定有效的风险方法制度及流程,定期进行演练,提高护理人员处理紧急事件的能力,避免无章可循。强化医护人员实际操作能力,规范药物检查与记录。减少风险因素,从患儿实际情况出发,对家属进行疾病知识、注意事项、风险防范针对性健康教育,提高认知程度,更好地配合治疗与护理。1.3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儿危险事件发生率,调查家属满意率,并比较分析。家属满意率以本院自制问卷调查,护理结束后对家属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要求家属独立完成,问卷0~100分,≥90分评价为非常满意、70~89分评价为基本满意、不足70分评价为不满意,满意率按照非常满意率与基本满意率之和计。1.4统计学方法。本研究应用SPSS22.0处理,(n,%)表示计数资料,实施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儿危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近几年医学模式不断转变,护理水平有一定的提升,而护理水平的高低对医院及科室的医疗护理工作有较大的影响[5]。同时,社会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得到提升,人们健康意识、维权意识均有提高,对医疗服务要求不断增强[6]。儿科作为特殊的科室,收治的患儿年龄小,患病后无法清晰表达自己的情况,治疗依从性与配合度不高,治疗效果并不理想[7]。随着对儿科护理工作研究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医护人员深刻意识到儿科医疗分护理风险随处可见,儿科医护人员体会更明显,提出儿科属于高风险、高难度科室[8],危险事件发生率较高,导致患儿家属满意度低,为此要探寻可靠的护理模式进行处理。在本次研究中就收治的200例儿科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对照组予以儿科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加用强化危险因素管理,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危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研究看出,加强儿科护理中风险因素的分析,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处理,可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笔者结合有关文献及自身实践,认为目前儿科护理中存在的危险因素主要有这样几点:①社会因素:现阶段,医患关系极为紧张,医疗事业风险性、复杂性居高不下,患者与家属缺乏医学知识储备,对要求较高的护理服务难以满足,导致患者及家属对医护人员治疗护理存在疑惑,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缺乏信任,不愿意配合,或依从性差[9]。②护理人员因素:受传统思想意识及护理人员自身性格、习惯等影响,部分护理人员在思想上重视程度不够,造成一些护理风险因疏忽或马虎及工作不细致导致失误,从而诱发风险事件。同时,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也可能是导致风险发生的隐患因素。护理人员应以熟练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护理工作经验,特别是突发疾病时,因护理知识缺乏诱发护理事故。儿科护理难度与强度均较大,这些都是导致护理人员抱怨的原因,使得他们在护理期间可能出现简化护理程序的现象,而简化后的护理操作可能会增加患者痛苦,甚至诱发护理风险事件[10]。③护患关系特殊性:和其他科室不同的是,儿科患者为小儿,对家属依赖性较强,患儿、护士、家属之间的三角关系,使得儿科护理任务繁重,一些家长缺乏医学基础,但爱子心切,这些都造成他们对医护人员要求严苛、态度恶劣,频频出现矛盾。④用药不当:小儿体质特殊,用药的剂量、剂型稍有不慎就会出现意外事件,比如利尿剂的应用,无法确定应用剂量。患儿好动,固定难度大,因护士插队出现错误,最终诱发用药风险事件。⑤缺乏法律意识:护理人员若对护理管理条例不熟悉,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慎独意识较差,而家属近几年法律意识与维权意识增强,若护士不随之进步,则容易出现不协调,诱发护理风险。基于此,儿科护理期间,时刻潜存风险因素,轻者会加重病情,重者会威胁生命安全。若能尽早识别儿科护理中的危险因素,提前做好预防与防范,对于减少住院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有着积极的意义,还可促进家属做好配合,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医疗纠纷发生。医院近两年开始在儿科护理中重视危险因素分析,积极做好危险因素管理,提高了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在护理期间更熟练,利用娴熟与可靠的技术来服务患儿,提高家属的满意程度,从而家属协助患儿完成治疗与护理,明显改善了临床效果。综上所述,儿科护理工作中强化危险因素管理,不仅可以明显减少危险事件发生,而且对于提高家属满意率也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雷宇.危险因素管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特别健康,2018,14(20):280.
[2]陆卫民,王丹,胡景宇.儿科住院患儿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控措施[J].医院管理论坛,2018,35(10):56-58.
[3]周旭,张红利.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饮食保健,2018,5(42):148-149.
[4]王艳.儿科病房环境质量的影响因素与护理管理对策[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28):126-127.
[5]姚淑一.儿科护理管理中加强危险因素管理对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16(32):78-79.
[6]徐娅娟.儿科护理中危险因素的管理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17,33(9):1412-1413.
[7]冯霞.探讨危险因素管理在小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18(2):271-272.
[8]黄柳明.儿科护理管理危险因素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5,25(14):1976-1977.
[9]王晓娟.儿科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4,19(13):80-81.
[10]李叶荣,刘国强.儿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相关护理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26):153-156.
作者:张燕芬 蒋慧玲 黄静 李妙仙 叶庆红 单位:丽水市中心医院
- 上一篇:应急管理在儿科护理的实践分析
- 下一篇:儿科护理人员睡眠质量调查探析
精品范文
10强化廉洁作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