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说课设计研究
时间:2022-05-15 02:59:24
导语:儿科护理说课设计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说教学内容分析
我院使用的教材《儿科护理》是范玲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儿科护理是护理专业职业技术课中的核心课程,是研究胎儿至青少年时期生长发育、营养卫生、保健、疾病护理及预防的临床医学学科。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属于本教材第十二章“血液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中第三节内容,2学时。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缺乏,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是小儿贫血最常见的一种,是我国儿童保健重点防治的“四病”之一。因此本节内容在《儿科护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说学情分析
本课程教学对象是高职护理专业二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在解剖学学习了儿童造血和血液特点等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有了基本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欠佳,对抽象的知识理解欠佳。教师需要结合他们的特点,运用生活里的内容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说教学目标
3.1知识目标掌握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护理问题、护理措施。熟悉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病因和治疗方法。了解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病机理。3.2能力目标能运用专业知识对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进行护理;能向患儿家长介绍日常生活中喂养儿童的注意事项,帮助家长纠正儿童不良饮食习惯。3.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儿童,尊重儿童,具有为儿童健康服务的精神。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及护理。难点: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病机理。
5教学过程
5.1课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课前通过手机软件蓝墨云班课引导学生预习。教师上传学习资料到蓝墨云班课平台上,包括儿童造血和血液特点视频、铁的代谢视频,学生学习此内容,可以更好的理解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学生学习上传的营养性缺铁性贫血PPT、微课,对此疾病有了初步了解,如果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可以直接在平台上和老师进行沟通。对于共性的难题,老师会总结出来,作为讲课的重点。学完后,教师把临床案例在蓝墨云班课上,学生对案例进行初步分析。5.2导入新课通过几张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患儿图片及文字介绍,展示临床案例,请同学回答由图片观察到的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症状。5.3讲述概念展示一张缺铁性贫血患者的红细胞与正常红细胞比较的图片,请同学找出两者的区别,进而讲述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概念。5.4讲述病因请学生结合病例分析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有哪些病因。教师讲解和列举小儿贫血常见病因,强调营养性因素的重要性。5.5讲述发病机理为什么缺铁会引起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又是如何发生的?教师利用示意图讲解铁在血红蛋白合成中的作用、缺铁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产生及缺铁对非造血组织的影响5.
6讲述临床表现
让学生通过典型病例和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症状图片,自主探究学习营养缺铁性贫血的临床表现。教师进行总结评价。5.7讲述治疗原则在理解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病机制基础上,根据病例,请学生制定出治疗原则。教师着重讲述如何补铁,强调口服铁剂的用法、注意事项和铁剂治疗后的反应和观测指标。5.8讲述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请同学运用所学知识,认真分析展示的病例,描述护理诊断。教师详细讲述护理措施。重点讲述儿童饮食指导措施和用药治疗后的护理措施。5.9布置课后任务请同学课后及时复习,并在蓝墨云班课平台上,做本节课护考的题目,做题的准确率可以作为平时成绩的参考。6说教学方法6.1信息化教学法教师借助手机移动教学助手蓝墨云班课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学资料,完成教学任务,上传课后作业,并解答学生自学过程中的疑问。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习效果。6.2案例教学法教师借助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案例,展示了此病的病因、症状等。在讲课过程中,引导学生不断运用所学知识对临床病例进行分析,有利于训练学生的临床思维,使理论和临床有效的融合在一起。
7说学法
7.1合作交流法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围绕中心议题展开合作交流,能充分展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化,促使学生主动地、开放地学习。同时它能充分发扬民主,吸引学生参与,激活思维火花,开启智慧闸门,给学生以发展个性、展示才华的机会,使学生的探索能力得到提高与发展,另外还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7.2自主探究法自主探究法,即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研究与探索,从而获得结论的学习方法,是培养创新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杨丽峰.《内科护理学“消化性溃疡病人的护理”说课设计》[J].卫生职业教育,2012年第30卷第15期:73-74.
作者:李巧会 单位: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护理学院
- 上一篇:医院感染在儿科护理的作用
- 下一篇:护理专业思想教育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