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教学与育婴师培训的融合
时间:2022-03-13 09:29:40
导语:儿科护理学教学与育婴师培训的融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二孩政策催生了诸如育婴师等新兴职业,其发展前景广阔。本着中职教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原则,中职卫校可以利用自身医学院校优势,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将儿科护理学教学与育婴师培训相融合,使护生扩大知识面,掌握一项实用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儿科护理学;育婴师;培训
2015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全面二孩政策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就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将迎来二胎潮,“二胎经济”逐渐显现,在其拉动相关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催生了一些新职业,如育婴师、营养师、早教师等。由于目前我国母婴护理还未形成连续服务体系,使得从医院到家庭的过渡过程中,母婴护理出现服务缺口,因此育婴师等专业人员的社会需求逐渐增大。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中职卫校可以利用自身医学院校优势,将学科教学与职业培训相融合,不但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掌握一项实用技能,还能使学生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
1育婴师职业现状及给中职护生带来的发展机遇
育婴师是指对0~3岁婴幼儿进行生活照料、日常生活保健与护理、教育,辅助家庭完成科学育儿工作的人员[1]。育婴师的主要职责是育人,不同于保姆和保育员,其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全面掌握0~3岁婴儿的生理、心理生长发育相关专业知识,清楚不同年龄段婴儿的言行、思维和情感方式,懂得与婴儿相处和沟通的技巧,能够适时开发婴儿潜能。目前社会上从事育婴工作的人员文化素养普遍较低,大多数只接受过短期培训,缺乏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尚未达到行业标准,这就使得该行业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更为迫切。中职护生通过在校系统学习,已具备医学基础知识和护理专业知识以及相关职业道德,若从事育婴工作,将会获得早教机构和家庭的青睐。故护生可以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增强育婴师职业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
2我校中职护生对育婴师职业的认可程度
选择我校2013级护理专业4个班220人进行调查,均为女生,年龄16~19岁。自行设计调查表,内容包括4项:了解育婴师行业、毕业后有意向从事育婴师工作、愿意学习育婴师工作内容来增加就业竞争力、认为有必要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加入育婴师培训内容。每个项目分“肯定”和“否定”两个选项,在符合实际情况的选项上打“√”。统一发放问卷,当场回收,回收率100.0%。调查结果显示,虽然护生对育婴师工作了解不深,真正想成为育婴师的较少,但90%以上的护生意识到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中职护生想进入大医院做护士难度大,学习育婴师工作内容可增加就业砝码,毕业后可从事护理、育婴师或月嫂等工作,故有必要将儿科护理学教学与育婴师培训相融合。
3儿科护理学教学与育婴师培训融合的必要性
由于目前我校尚未取得育婴师培训资格,故有必要在相关学科教学中融入职业培训。育婴师培训内容包括育婴员职业道德,婴幼儿生长发育和心理发展、生活照料、日常生活保健与护理、婴幼儿教育及家庭教养指导等。这与儿科护理学许多知识点是相同的,故可以将二者有机结合,在儿科护理学教学中融入育婴师培训,强化对护生育婴师、营养师等职业所需技能的培训,并建议其参加相应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增加就业竞争力。只有培养出集儿童养育、预防保健和疾病护理于一体的高素质新型儿科护理人才[2],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
4儿科护理学教学与育婴师培训融合的具体措施
4.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在职业教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今天,儿科护理学教学目标不应局限于使护生掌握疾病患儿护理专业知识、技能以及儿童生长发育评估与保健知识,培养护生护理评估、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能力也同样重要[3]。故儿科护理人才培养目标应为:能够认识婴幼儿生长发育和心理发育规律、特点,能进行婴幼儿生活照料、预防保健、教育、家庭教养指导等,会分析影响婴幼儿生长发育的社会、家庭因素,能对各年龄段儿童进行全面健康评估,可为儿童及家庭提供健康教育与指导,能对疾病患儿进行专业护理。
4.2优化教学内容
我们现用的《儿科护理学》教材,儿科疾病护理内容占了80%,儿童生长发育评估与保健内容仅占20%,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日常护理保健内容偏少,课程设置偏重于对疾病的护理,服务对象没有突出全体儿童,忽略了健康儿童日常的身心保健,不适应新医学模式的发展趋势。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儿科护理学课程设置,儿童生长发育评估与保健和儿科疾病护理内容各占50%,课程内容以儿童的健康需求为主线[4],提倡儿童教养、儿童保健与疾病护理并重。新的儿科护理学课程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与育婴师培训相融合的内容,如儿童生活照料、儿童教养、家庭教养指导等,既开阔了学生视野,又增强了其学习兴趣。在儿科疾病护理方面,以各系统常见病为主,突出病情观察和整体护理。调整后的内容分为6个模块,详见表1。
4.3强化实训操作
实训教学是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联系、促进理论知识理解和巩固的重要途径。儿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育婴员工作实践性也很强,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操作能力,故应重视实训教学。具体措施如下:(1)结合调整后的课程内容编写实训教程;(2)加大实训课学时比例,采用边理论、边实践教学模式;(3)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提供模拟病房和模拟社区环境,建立婴幼儿抚触室、游泳室、游戏室等,配备相关教学设备,为学生打造优良的实训环境,提高操作能力;(4)与早教中心、社区医疗服务站、幼儿园等建立合作关系,为护生提供见习场所,护生可以通过与婴幼儿接触、为其进行体格测量等活动加强实训,提高沟通技巧和适应社会能力,了解健康儿童的护理、保健和教养工作。
4.4完善考核体系
新考核体系包括理论考核和实训考核两部分,考核评价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及学习过程,强调对护生综合能力的评定。理论考核占60%,实训考核占40%。对每项实训考核都制定了详细的评分标准,内容包括用物准备、操作程序、对患儿及其家长心理状态和环境的评估、与患儿及其家长的沟通交流、对患儿的关爱与保护等。考核形式多样,有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
5效果评价
我校2013级护理专业4个班开展了儿科护理学教学与育婴师培训相融合的实践,课程结束后,采用自编问卷对护生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该教学模式是否激发学习兴趣,是否有助于提高操作技能、理论水平、沟通交流能力及拓宽就业面等。每个问题有“肯定”和“否定”两个答案。发放问卷220份,收回有效问卷220份,有效率100.0%,护生对该教学模式满意度较高,学习效果较好。护理专业绝大部分为女生,女性有喜欢孩子的天性,教学改革大大激发了护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更加热爱专业课程学习。同时护理职业素质要求护生从入校开始就培养爱心、耐心、细心及责任心,这和育婴师职业要求完全相符,对护生今后就业大有益处。
6意义
6.1师生双赢
通过对儿科护理学教学改革,将学科教学与职业培训相融合,不仅激发了护生的学习热情、拓宽了知识面,还大大提高了其操作能力、巩固了理论知识,为今后从事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也为就业提供了新选择。同时,教师也由以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工作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培养者,教学能力和水平得到提升,实现了师生双赢。
6.2丰富中职卫校办学内涵
推进教学改革是学校适应和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中职学校只有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适应劳动力市场变化,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才能增强学生竞争力,获得发展空间。
作者:罗莹 单位:百色市民族卫生学校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育婴员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3.
[2]韦桂姬,莫江萍.对“双证制”教学提高护生儿科就业竞争力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22):8-9.
[3]施珍妮.儿科护理学教学改革状况分析与思考[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8):138-139.
[4]刘可.美国一所大学的儿科护理教学介绍[J].中华护理教育,2008,5(3):139-140
- 上一篇:护理专业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思考
- 下一篇:儿科护理带教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