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儿科护理学教学研究
时间:2022-10-27 08:49:26
导语:中职儿科护理学教学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由于儿科护理学知识的理论性较强及中职学生综合素质不高等特点,目前很多中职学生对儿科护理学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不强。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来探索适合于中职儿科护理学的教学模式,以满足中职儿科护理学的教学要求,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护理人才。
关键词:中职;儿科护理学;教学模式;教学效果
儿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主要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小儿保健、疾病预防及临床护理等。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小儿的生长发育特点及小儿疾病的防治与保健,能为小儿提供综合性、广泛性的护理服务,以增强小儿体质,降低小儿发病率和死亡率,保障和促进小儿健康。儿科护理学不仅与基础学科联系紧密,而且与内、外科护理和护理学基础都有密切的关系,在开课时,学生对部分知识已有所了解,但学习儿科护理学仍然存在较大困难。再加上绝大多数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学习基础薄弱、学习习惯不良、学习目标不明确,对学习缺乏兴趣,这就更加使我们的教学难以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为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笔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谈谈中职儿科护理学教学的几点体会。
1结合学生特点,因材施教,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1深入了解学生,激发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浓厚的兴趣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目前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普遍比较差,且绝大多数学生没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上没有成就感,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厌学心理较为严重,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没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所以,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多去了解学生、多和学生交流与沟通,并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在和学生的接触过程中,教师还要多加留心,发现学生的兴趣,并因势利导,把兴趣引导到学习上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取得好的成绩。
1.2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合理取舍教学内容
作为中职学校的专业课教师,首先要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与素质,要熟练掌握教学大纲以及课本内容,同时对课本知识重新整理归纳,找准重点、突出难点、化繁为简。对护理专业的学生教学时,像疾病的发病机理等内容可以简单讲授,但要重点讲解护理评估要点和护理措施。中职学生大多数缺乏自学及归纳整理知识点的能力,理解能力也不是太强,所以在课堂讲解过程中,要力争做到通俗易懂。对中职护理专业的学生不是讲得越多、讲得越深就越好,而要掌握好量以及授课内容的深度和难度。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2.1传统讲授法
对于儿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可以采用传统的讲授法来教学。在教学内容上要做到抓住要领,突出重点,使讲课内容少而精,做到深入浅出、系统连贯、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2.2多媒体教学法
对于一些抽象的内容,如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等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取得较好的效果。在制作课件时,做到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声音、动画共存,这样就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直观性、立体感、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把枯燥的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比如,讲解先天性心脏病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时,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以使枯燥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变得生动直观、色彩丰富,表现力和感染力极强,比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效果要好得多。
2.3案例教学法
在儿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对于小儿腹泻、婴幼儿肺炎、佝偻病、缺铁性贫血等常见疾病的讲解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巩固学生的基本知识,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启发学生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积极通读教材,查阅资料,自己开动脑筋获得知识,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发言讨论又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做到积极主动地学习。案例教学法具有鲜明的启发性,案例中包含有供学生思考、分析和探寻的许多问题。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突破原有的知识范围,拓宽知识领域,增加新的知识,弥补教材知识的不足,提高学习效率。
2.4角色扮演教学法
要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对患儿的一些常见疾病做出评估及护理,就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点。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与记忆,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这样可以使学生有直观的印象,加深对知识的记忆,从而促进对知识点的掌握。比如在讲解上呼吸道感染时,因为对这个疾病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可以事先布置学生预习相关知识,再给学生安排好需扮演的角色,至少安排患儿家长和护士角色,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角色去预习和准备。上课时先由学生进行表演,其余学生对表演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对有遗漏的地方进行补充,最后由教师总结。角色扮演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因为有情景,比较直观具体,学生又能亲自参与,有激情和热情,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疾病知识的掌握,从而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3改进教学评价方式,以促进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点
以往成绩评定主要采用传统的评价方式,虽然学校也要求将平时成绩和期末卷面成绩相结合来对学生进行评价,但是因为平时成绩没有具体的要求和规定,所以绝大多数教师还是主要按期末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学习效果,我们不能只看一两次的考试成绩。因此,应改进教学评价方式,本课程考核成绩现在由三部分组成:即平时成绩、实践操作考核成绩和期末卷面成绩。平时成绩包括学习态度、出勤、课堂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以及作业、练习、期中测试等来评定,占总评成绩的30%;实践操作考核成绩主要通过实训课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来综合评定,占总评成绩的10%;期末卷面成绩占总评成绩的60%,以往考试题型涵盖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及病例分析题等,但为了更好地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接轨,我们对题型做了较大调整,即只有选择题,但加大了以测评学生理解知识和应用知识能力的A2、A3和A4型题的比例,来促进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点,较好地适应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这样的评价方式有效改善了学生“平时不学习,考前搞突击,考后全忘记”的不良学风,促进学生牢固掌握相关知识。综上所述,在儿科护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不断研究与创新,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让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笔者将会勤思考、多探索,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不断改进教学模式、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培育出更多的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实用型护理人才。
作者:施龙华 王燏芳 单位:大理卫生学校
- 上一篇: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问题及对策
- 下一篇:儿科护理中人性化护理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