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讲课教学中的儿科护理论文
时间:2022-08-04 11:31:52
导语:小讲课教学中的儿科护理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本研究选取了医学院的2011级护理专业学生2个班78名学生开展的小讲课,学制为3年,学生的平均年龄为21岁,根据学号顺序划分成8个小组,每组每次指定一位“学生教师”进行讲课。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就学生对小讲课的态度等进行调查。
1.2方法
1.2.1小讲课内容
本研究所采用的小讲课的内容,是儿科护理教师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条件下,选取一些难度适中,较为常见的儿科疾病作为小讲课的内容。在儿科护理学这门课程教学任务完成的时候,一共进行3次小讲课内容的安排,讲课的主题为:不同年龄的小儿护理的技巧、小儿呼吸系统解剖生理与成年人的区别、小儿维生素D缺乏的症状及预防措施等。为了更好的提升学习的针对性,给护理专业学生创造充分的时间条件,教师指定的讲课内容附有教师拟定的教学提纲,实现教学目的的问题化,并在讲课前1周就通知学生。
1.2.2小讲课方法
护理专业儿科教学中开展的小讲课每次课安排3个学时,课堂是学生才能展示和相互交流提升的平台,每个学习小组每次课选出的主讲教师,以教师的身份向全班其他同学进行主题讲解,小组内的其他成员对其讲课内容做出补充,通过使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来提升小讲课的效果。其他小组的学生在其讲授结束以后,提出主题范围内的质疑,由讲课的教师来予以回答。教师通过1个学时左右的时间来对学生的讲课状态、效果、优缺点、重难点把握情况等进行点评和总结,更好的提升讲课学生和其他同学对所讲的内容理解与把握。
1.2.3课后调查
在儿科护理学课程的小讲课活动结束之后,就学生对小讲课的作用、体验等看法进行了问卷调查,一共发送问卷78份,回收问卷78份,问卷的有效率为100%。
2讨论
2.1在儿科护理教学过程中,小讲课模式是切实可行的,一般在二年级的下学期开设儿科护理这门课程,这一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专业基础知识、护理基础理论知识、专科护理知识等。因此,为小讲课教学模式的开展打下了基础条件。此外学生这些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小讲课模式做出检验,有效的提升了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理解。小讲课模式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形式之一,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发挥学生学习时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
2.2小讲课教学模式在儿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成功的实现了学生主体地位的转换。一个完整的小讲课过程包括动机的激发、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接受、课堂内容的巩固和运用等阶段。通过安排学习小组的讨论、课前备课、讲课实施、课堂提问等多个环节,能够发挥学生在讲课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教师的点评和同学的提问,能够激发小讲课教师对所学知识的系统把握和应用能力[3]。总之小讲课教学模式的应用,能够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自学和互学的动力,实现了学生学习主体的有效转换。
2.3在护理教学的过程中,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小讲课,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通过教学方法和组织模式的创新,发展学生的各项综合素质。传统的儿科护理教学中学生的语言能力、课堂把握能力等发展的机会较少,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同时,通过小讲课的教学方式,能够提升学生对讲课仪态、肢体语言的控制能力,对学生思维的发展和逻辑的表达等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小讲课教学模式值得在儿科护理教学中实施推广。
2.4在儿科护理专业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开展小讲课模式的教学活动,对于提升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这个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小讲课活动的主导者和组织者,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较强的组织能力[4]。一学生为主体开展的小讲课模式在护理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对基础较差的同学往往容易造成学习情绪的消极化。限于课时等因素,不能够给每个同学提供上台展示的机会。其次,教师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有待于进一步的提升。
作者:唐玉辉王代华工作单位:开封大学医学部
- 上一篇:卫校涉外护理专业论文
- 下一篇:护理风险下的儿科护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