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工作者的心理负担研究
时间:2022-03-17 10:23:00
导语:儿科护理工作者的心理负担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观念的不断更新人们越来越重视社会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儿科平时护理工作量大且繁琐,陪护的家长多,多是独生子女,家长的情绪不稳定,加之病情变化快等特点,都增加了护理工作的难度,所以儿科护士付出的劳动往往要比其他科室护士高2倍甚至更高,因此护工不选择或根本不安心于儿科护理工作造成儿科护理工作更加被动,压力大。个体长期不断地面对压力会出现全身不适等一系列症状,从而导致身体素质下降,工作效率低。现就儿科护士面临的心理压力与应对措施探讨如下:
1护士常见心理压力的来源
1.1社会因素:由于儿科护理工作任务繁重、人员编制不足、工作节奏加快,导致护理人员工作热情减退,抱怨情绪增加加之护士“三班倒”的工作方式,日常生活没有规律,没有周末和法定节假日易造成心理矛盾和家庭矛盾等。
1.2护患关系的紧张:对患儿溺爱过度。为了尽可能减轻减少患儿的痛苦,家长对护理人员的要求近乎苛刻。要求护工各项操作必须一步到位“一针见血”挑选护理人员的事情经常发生,一旦发现有不满意的地方就可能成为护患纠纷的导火索。护士还有可能遇到来自家属的暴力伤害。患儿不合作加重工作负担。大多数患儿造成操作反复进行,加重护理工作量加之患儿哭闹,家长易产生不满常迁怒于护士,护士身心俱疲且产生厌烦情绪。
1.3疾病进展:小儿病情发展迅速,变化快急、危重患儿往往急救途中就已经死亡或濒临死亡。医护人员经全力抢救仍不能挽回生命时,患儿的死亡家长不理解,甚至无理取闹致使护士承受较大的精神压力,消耗大量精力、体力。久而久之对工作产生厌恶感,出现脾气暴躁易怒,加重心理负担。
1.4环境差待遇低:儿科护理工作量大、琐碎,所担风险高。面对的工作环境中经常有细菌、病毒和放射线等有毒害且致病因素。个人价值内心期望与现实冲突。儿科护士专业性强、人员相对固定,一般情况下无从替代而自身发泄的机会又少,其工作付出得不到社会的认同和补偿造成了护士心理不平衡从而产生自弃、失望、焦虑、抑郁直接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
2应对措施
2.1合理配备护士的数量和人员结构,适当减轻护士的工作负担以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和护理质量充分考虑,轮班对护士生理,心理和生活等各个方面带来的负面影响尽可能创造条件使护工能劳逸结合。
2.2注重培养自身素质,加强业务学习与技术操作训练,提高业务水平。在专业上树立自信心,取得患儿陪护的信任,保持愉悦的心情。合理宣泄不满情绪,培养业余爱好使自己的苦恼得到宣泄、疏导、松弛精神、促进健康、增加同事间交流沟通的机会,注意休息保证足够的睡眠以利于心身状态的调整,促进个体的身心健康。
2.3注重培养自身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加强心理卫生保健知识的学习,运用心理学知识,科学地进行心理平衡调节。我们应该理解家长的心情,换位思考并采取宽容与忍耐的态度。要做好解释与安慰工作,使家属也能理解儿科护士的工作,减少不必要的误会,防止过激行为的发生。
2.4精通业务、努力学习能及时、准确观察病情并做出精确判断及时向医生汇报。自觉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对容易造成护理风险的工作环节提高警惕。3小结护士工作特点和性质决定了护士工作面临各种各样的压力源,由此,各级医疗卫生部门及全社会都应从根本上重视护士队伍的建设,积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让护士以健康的心态、饱满的工作热情为病人服务。
- 上一篇:儿科护理学教学模式创新
- 下一篇:儿科护理护患交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