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中小横切口应用探讨论文
时间:2022-07-04 10:07:00
导语: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中小横切口应用探讨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病因、发病特点、腹股沟解剖、手术方法等均与成人不同,通常不修补腹股沟管壁,单纯行疝囊高位结扎是其手术特点。笔者近3年来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60例,均采用小横切口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60例,其中男135例,女25例。右侧斜疝120例,左侧斜疝40例嵌顿疝10例(右侧7例,左侧3例)。手术年龄6个月~8岁,发病时间3个月~8年。患儿近期无发热、咳嗽等病症。
1.2手术方法在氯氨酮全麻下,于耻骨结节外精索上方横切口1~2cm(即外环口在体表的投影),逐层切开,在切开腹横筋膜后,注意寻找精索和疝囊,找到疝囊后,切开疝囊,还纳内容物,血管钳夹取疝囊切缘,主刀左食指伸入疝囊内,助手用组织钳夹住精索等疝囊外组织(组织钳不上齿),使之与疝囊壁产生一微小间隙,主刀右手持组织剪,保持剪刀头张开一小口,不用开合,自上而下在间隙内向疝囊外下方推送,分离粘连,疝囊另外一侧主刀与助手交换使用此方法。分离疝囊壁至疝囊颈并予高位结扎。内环过大则缩小内环口,彻底止血,检查精索,不要扭曲,放回阴囊原位,防止睾丸血运障碍。于皮下浅筋膜和皮肤各缝合一针。手术时间15~20min。
1.3结果本组病例住院时间8h~2天,平均1.1天。本组病例经手术治疗后,仅5例产生阴囊血肿,短期内吸收。无切口感染、裂开等并发症。
1.4随访所有病例随访至今,无1例复发。未发现其它并发症。
2讨论
2.1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特点小儿腹股沟斜疝多为先天性腹膜鞘突未闭所致,疝囊常与精索和睾丸紧密附着。因小儿处于发育过程,所以手术时,仅需高位结扎疝囊。
2.2体会在行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手术时,笔者体会:(1)在患儿耻骨上,相当于腹直肌外缘处的皮肤自然皱襞做小横切口。此切口需较成人的切口略高。因在耻骨结节外精索上方小横切口寻找疝囊较易。(2)小儿疝囊壁极薄,尤其嵌顿疝时,疝囊壁水肿易破,剥离疝囊壁非常困难,剥离方法使用不当,不仅术后产生血肿,而且使疝囊壁破裂,影响高位结扎,导致术后复发,还可引起精索损伤。笔者使用此方法,可以保持疝囊壁完整,减少出血,也可避免负损伤,血肿、负损伤的发生率和复发率大大降低。(3)内环过大不予缩小也可导致疝复发。在高位切除疝囊的操作中,要注意避免损伤术野外侧的髂外血管。(4)结扎疝囊颈,剪除多余组织时,应见疝囊颈消失于手术野内。(5)此术后患儿恢复快,一般情况下,住院1天即可出院。(6)此手术方法较简单、安全,适合于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 上一篇:外企党建工作会的讲话稿
- 下一篇:共青团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