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根汤治疗小儿上感高热探讨论文
时间:2022-07-04 09:05:00
导语:三根汤治疗小儿上感高热探讨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是儿科发病率最高、感染人群最广泛的疾病,而高热是重症上感最常见,也是患儿家长最急于要解决的症状。我们自拟三根汤加减治疗小儿上感高热80例,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按随机化原则将160例确诊为上感并伴有高热的患儿分为2组,即三根汤治疗组(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对照组)。对照组80例,男45例,女35例;年龄3~7岁48例,占60%;7~14岁32例,占40%。治疗组80例,男36例,女44例;年龄3~7岁46例,占58%;7~14岁34例,占42%。
1.2临床表现两组病例全部伴有高热或超高热即体温在39℃以上,同时伴有其他上感症状(见表1)。两组病例治疗前病程及临床表现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1治疗组、对照组临床表现及体征
1.3实验室检查治疗组外周血象WBC<11.0×109/L,N<0.6者56例,占70%,余病例外周血象WBC>11.0×109/L。对照组外周血象WBC<11.0×109/L,N<0.6者56例,占70%,余病例外周血象WBC>11.0×109/L。
1.4治疗方法治疗组经中医辨证施治,采用自拟三根汤加减,药用白茅根10g,葛根10g,芦根10g,银花10g,连翘10g,栀子10g,薄荷(后下)10g,石膏(先煎)30g。咽痛加玄参15g,山豆根10g,咳嗽加百部10g,白前10g;便秘加大黄5g,腹痛加元胡10g,头痛加钩藤(后)10g,苔黄、厚腻加黄芩10g,滑石10g。水煎服,每日2剂,昼夜不断,6h喝汤药1次,且多饮水。对照组根据病情予以肌注病毒唑或青霉素,口服小儿速效感冒冲剂,同时对症治疗。两组均用药3天复诊。
1.5治疗结果
1.5.1疗效评定标准痊愈:用药24~48h内,体温恢复正常(腋温降至37℃以下,不再回升),症候消失,异常理化指标恢复正常。显效:用药48~72h内,体温恢复正常,主要症候大部分消失,异常理化指标恢复正常。有效:用药48~72h内,体温恢复正常,主要症候部分消失,异常理化指标恢复正常。无效:不符合上述标准者。
1.5.2治疗结果用药3天后,治疗组80例,痊愈24例,占30%,显效43例,占54%,有效13例,占16%,总有效率100%。对照组80例,痊愈8例,占10%,显效32例,占40%,有效24例,占30%,无效16例,占20%,总有效率为80%。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痊愈率χ2=6.713,P<0.05;总有效率χ2=26.67,P<0.01,说明治疗、对照两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即三根汤加减治疗小儿上感高热效果显著。
2典型病例
患儿,女,4岁,4天前因外感出现发热,体温39℃~40℃,伴鼻塞、流涕、咽痛、腹痛,不欲食、食则吐、口干、口渴、口臭,便秘,大便3天未行,小便黄。查:咽红赤,扁桃体Ⅱ度肿大,舌红起刺,苔黄厚腻,脉滑数,心肺未见异常。血象WBC18.0×109/L,N0.83,L0.17。诊断:上感高热(卫气同病,湿热内盛)。治法:清热利湿解毒,通利二便。处方:白茅根10g,葛根10g,芦根10g,银花10g,连翘10g,栀子10g,薄荷(后下)10g,石膏(先煎)30g,大黄5g,钩藤(后下)10g,黄芩10g,滑石10g,知母10g,竹茹10g。1剂后体温恢复正常,3剂诸症皆消除,病告痊愈。
3讨论
急性上感主要是由病毒感染所致的上呼吸道疾病,重症高热可引起惊厥,炎症迁延可导致对心肌、颅脑及肾脏等的损害,因此,必须加强对本病的防治。目前,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抗病毒药物,而早期病毒感染,抗生素非但无效,反可引起菌群失调,临床上仍以对症及支持治疗为主。高热时应用物理或药物降温后,体温暂时下降,但易反复。据临床报道:病毒唑可引起患者恶心、呕吐,食欲不振,暂时性贫血,对红细胞有毒性作用。加之中成药的局限性,不能辨证施治,故疗效不理想。因此,我们应用自拟三根汤加减辨证施治治疗本病。
小儿上感高热属于中医外感热病范畴。因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肺脾多虚,脾虚湿盛;加之肺气虚卫外不固,极易外感六淫、疫毒之邪,且迅速入里化热,湿热交蒸、邪正相争故而高热。临床上外感高热的卫气症候短暂,常表现为肺胃湿热同盛,卫气同病,出现高热,舌红起刺,苔黄厚腻,脉滑数。气分高热为病机转变之关隘,治疗及时,热势顿挫,病速告愈,稍有疏忽,热久必伤津耗液,病情急转,内传营血出现神昏、抽搐、出血、厥脱,变症丛生。因此,治疗时要及时顾护津液。笔者自拟三根汤具有清热祛湿、滋阴生津、发汗退热之功效。方中葛根发汗解肌兼有生津之功,芦根清热生津止呕利尿,白茅根清热凉血生津利尿,三根相配伍具有气血双清、发汗解表、清热利尿、生津止渴之功。石膏辛甘大寒,善清肺胃之热,偏走气分,以清气分实热。银翘辛凉透邪清热,芳香辟秽解毒,使入营之邪促其透出气分而解。正如叶天士所谓:“入营犹可透热转气”。栀子味苦性寒,泄三焦之火导热下行,气血两清。薄荷辛凉祛风解表。
根据小儿“脏器清灵,随拨随应,但能确得其本而撮取之,则一药可愈”的治疗特点,抓住卫气同病、肺胃湿热内盛这一病机特点,治以清热祛湿利尿、滋阴生津发汗为法。处方用药力求精专,药味少而精,一药多用,药简效宏,避免了君臣难辨,繁杂无章。鉴于小儿服汤药困难的情况,若剂量过小则药味淡薄,加之喂药哭闹,强行咽下易呕吐或药撒碗沾,浪费成半,疗效甚微。故处方用量几乎与成人相近,采用每日两剂6h1次的服药方法,量大味浓,服少量即可生效,频服药力持久,直折热势,药后患儿身微似有汗,热退身凉,体温不复升,无一例出现变症。在发汗解表的同时,或通腑泄热通大便,或清热祛湿利小便,时时给邪以出路。选用根类药,益阴生津滋汗源,防止汗后阴伤液耗变症生,从而达到见效快、疗效高的目的。
- 上一篇:县农村五保供养工作会上的讲话
- 下一篇:新农村建设试点村长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