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营养不良研究论文

时间:2022-07-04 08:45:00

导语:小儿营养不良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小儿营养不良研究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营养不良的发病原因,特点,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分析180例小儿营养不良的年龄、地区分布、病因、并发症、预防、治疗。结果小儿营养不良儿6个月~2岁发病率高,与母乳量不足,未及时添加辅食或添加不当,特别是蛋白质不足有关。反复感染亦是本病常见原因。结论本病农村发病率明显高于城市,与农村文化生活水平较低卫生习惯较差,喂养不科学,护理不当等有关。本病的预防应采取综合措施,提倡科学育儿母乳喂养,及时诊治各种感染性疾病,搞好儿童保健等。

【关键词】小儿营养不良;病因;预防;治疗

营养不良是因能量和/或蛋白质不足引起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性疾病,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在我国农村,尤其是边远山区,其发病率在小儿总患病率中仍占有一定比例。现对门诊收治自2001~2004年营养不良患儿180例进行综合分析,为防治小儿营养不良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80例营养不良患儿中,男85例(47.2%),女95例(52.8%),年龄最小者42天,最大者7岁。6个月以下51例(28.3%),6个月~2岁116例(64.4%),2岁以上13例(7.2%);胎次1胎162例(90%),2胎18例(10%);农村患儿160例(88.8%),城镇患儿20例(11.1%)。寄生虫感染18例、口腔炎11例、早产儿喂养困难5例。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消瘦、皮肤干燥、苍白和肌肉松弛,皮下脂肪均有不同程度减少,有些伴有水肿。体格发育落后,智力减退,精神呆滞或烦躁不安。其中营养不良I度68例、Ⅱ度92例、Ⅲ度营养不良20例(分度标准按小儿营养不良分度)[1]。

1.2病因180例营养不良病例中完全用母乳喂养者38例21.1%,人工喂养98例(54.4%),混合喂养者44例(24.4%)。母乳喂养率为21.1%,人工喂养率与混合喂养率占比例较高为(78.8%)。母乳喂养者主要是未及时添加辅食,人工喂养,混合喂养者的主食或辅食绝大部分是以淀粉类食物为主。与感染有关者60例(33.3%):以消化道感染(迁延性腹泻,慢性痢疾等)为38例(63.3%);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脓胸,肺结核等)共14例(23.3%);其他感染性疾病有麻疹、肝炎等5例(8.3%)。与先天畸形有关的3例(1.6%)主要是先天性唇裂,腭裂,肥厚性幽门狭窄。有的患儿同时存在有1项以上的原因。

1.3并发症180例中有并发症者160例(88.8%),其中以营养不良性贫血为最多共146例(81.1%);并发感染者65例(36.1%),主要是消化道感染,呼吸道感染,鹅口疮,皮肤感染,泌尿道感染,口腔炎。角膜软化症50例(27.7%),佝偻病44例(24.4%)。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12例,尿布皮炎36例。实验室血常规检查:180例中血红蛋白<60g/L13例,61~90g/L77例,91~110g/L90例。白细胞>10×109/L65例,>20×109/L15例。并发症有低血钾、低血钙、自发性低血糖等。有的患儿同时存在有1项以上并发症。

2结果

180例营养不良患儿发病率最高年龄组为:6个月~2岁为116例占64.4%;农村患儿发病率明显高于城市患儿发病率。农村患儿发病率为88.8%,城市患儿发病率为11.1%。完全用母乳喂养者发病率明显低于人工喂养混合喂养的发病率,完全用母乳喂养者38例,发病率为21.1%;人工喂养混合喂养共142例,发病率为78.8%。并发症以营养不良性贫血最为多见为146例,发病率为81.1%。并发感染者65例,发病率为36.1%以消化道、呼吸道、鹅口疮、皮肤感染等有关。

3讨论

3.1营养不良的发病情况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母乳喂养科学育儿广泛推广营养不良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都有了明显下降。据4年临床资料分析,营养不良病例数,年度比有所下降。发病年龄6个月以内的小儿发病率低,与母乳喂养有关;6个月以后小儿发病率高,尤其是6个月~2岁年龄组占64.4%(116/180),因为6个月后,小儿生长发育迅速,需要大量的营养素,而此时母乳的质和量都逐渐下降,单纯母乳喂养远不能满足小儿生长发育对营养的需求,而此时又未及时添加辅食或添加不当引起。也与反复感染等原因有关。农村患病率显著高于城市,与农村文化生活水平较低,卫生习惯较差,喂养不科学,多胎生育,护理不当以及感染未及时诊治等原因有关。

3.2小儿营养不良的病因哺喂不足是该病的主要原因,特别是蛋白质不足。有些患儿虽然是母乳喂养,但由于未及时添加辅食或仅添加谷类辅食,如面糊,稀饭等,谷类辅食主要含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的含量很少,远远不能满足小儿生长发育的需要[2],久之,则导致营养不良,急慢性感染是导致小儿营养不良的常见原因,特别是慢性腹泻,痢疾等,感染一方面使小儿食欲减退,摄入减少,另一方面使小儿的消化、吸收、利用产生障碍,终致营养不良,而营养不良又可继发和加重感染,两者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护理不当及某些消化道先天畸形的存在使小儿哺喂困难,也是小儿营养不良的原因之一,本资料仅3例占1.6%。

3.3小儿营养不良的预防小儿营养不良的预防应采取综合措施:要大力提倡科学育儿。婴儿时期应尽量采用母乳喂养,尤其对早产儿更应重视母乳喂养。母乳不仅富含优质蛋白质,糖和脂肪,而且含有免疫球蛋白,乳铁蛋白,消化酶等,易于消化吸收,又能预防某些病原微生物对婴儿的感染[3]。如果母乳不足或无法母乳喂养者,应采取合理的混合喂养或人工喂养,以牛奶或其他合理的代乳品代替,不应单用淀粉类喂养,应随着小儿年龄的增长,及时添加各种富含营养的辅食,母亲在孕期及哺乳期也应加强营养。要做好疾病的防治工作,按时进行预防接种,及时诊治各种感染性疾病及先天畸形,合理安排生活,搞好卫生保健工作,保证小儿充足睡眠,纠正不良卫生习惯,适当安排户外活动和体格锻炼,以增进食欲,提高消化能力,要加强计划生育工作。

3.4小儿营养不良的治疗在查明病因的基础上,积极治疗原发病,属喂养不当,应迅速改进喂养方法,增强抵抗力,调整饮食。第I度、第Ⅱ度营养不良患儿的消化能力尚好,以调整饮食为主,给予足够的热量。第Ⅲ度营养不良的患儿,因组织器官功能低下,特别是消化功能低下,饮食由少到多,逐渐增至每天需要量。食物选择: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给予足够的维生素,从小量开始,逐步增加以免引起腹泻。促进消化用消化酶,改善代谢功能用苯丙酸诺龙,输血浆或全血。中医治疗,治疗并发症,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纠正贫血、继发感染者给予抗生素治疗。

【参考文献】

1宋名通.儿科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117-121.

2薛辛东.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731.

3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实用儿科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517-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