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病房内感染原因研究论文

时间:2022-07-02 11:26:00

导语:儿科病房内感染原因研究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儿科病房内感染原因研究论文

【摘要】目的:探讨医院儿科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采取整体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经积极查找原因属医院内感染,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结果:本组资料表明感染率3.77%;住院时间7-25d,平均12d;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为主,其次是口..

【摘要】目的:探讨医院儿科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采取整体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经积极查找原因属医院内感染,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结果:本组资料表明感染率3.77%;住院时间7-25d,平均12d;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为主,其次是口腔。结论:充分了解小儿免疫功能和各种疾病的特点,认识到院内感染的危害性,避免院内感染。

【关键词】儿科;感染原因;护理对策

Correlationfactorsandnursingstrategyofhospitalinfectioninpaediatrics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correlationfactorsandnursingstrategyofhospitalinfectioninpaediatrics.MethodsAdoptingretrospectiveinvestigationandtakingeffectivemeasure.ResultsThisdatesuggestedthatinfectionratewas3.77%,andlengthofstaywas12daysinaverage.ConclusionsWeshouldunderstandpedo-immunefunctionandvariousdiseasesthoroughly.Torealizetheperniciousnessofhospitalinfection,wecanavoidit.

【Keywords】PaediatricsInfectionreasonNursingstrategy

为了探讨医院儿科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本文对我院2006年10月~2007年11月儿科住院发生医院感染的18例患儿,采取整体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经积极查找原因属医院内感染,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后,防止了院内感染的流行,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感染原因及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06年10月~2007年11月我院儿科共收治住院患儿477例,院内感染18例,占3.77%,男11例,女7例,年龄为8个月~4岁。经诊18例感染均符合院内感染诊断标准。其中呼吸道感染12例,消化道感染5例,口腔感染1例,住院时间7-25d,平均12d。

1.2调查方法

编制调查表,由主管医师填报感染调查表,上报院感染办公室,再由感染办公室专职人员逐一审查、核实、确定、登记,统计菌种时,均以主要致病菌计数。调查表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与感染有关的因素以及诊断依据。按照中华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制订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1]中的各部位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调查统计,确定病人在住院期间是否发生医院感染。

1.3统计方法

在WindowsXP下使用Excel建立患儿的院内感染数据库,并用SPSS13.0软件包对该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医院感染发生率

据统计,我院自2006年10月~2007年11月儿科住院患儿并发医院感染18例,感染率3.77%。调查对象中男性292例(61.22%),女性185例(38.78%);医院感染中男性11例,占61.11%;女性7例,占38.89%。男女比例差异无显著性。

2.2感染部位

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其次是消化道和口腔,具体可见表1。

表1医院感染部位与感染率及构成比

感染部位n感染率(%)构成比(%)

呼吸道122.5266.67

消化道51.0527.78

口腔10.215.56

2.3感染原因

2.3.1陪护及探视管理不善

由于患儿年龄小,生活不能自理,且病情较重,患儿住院常有几个家人陪伴,探视者络绎不绝,造成人员密度过大,在人员走动,或探视者本身患呼吸道感染疾病时,空气中病原微生物增多,可致患儿院内感染。有的患儿家属不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护理患儿不经常洗手,患儿之间互换物品及食物,也可引起交叉感染。

2.3.2室内通风不畅

由于冬季气候寒冷,室内外温差较大,有的家属怕患儿受凉,很少开窗通风,致使病房空气污染程度较重,细菌数量增多,可致患儿院内感染。另外,由于医院条件所限,病室小,床距小,在发病高峰季节,甚至还要在病室内加床,致使病室内床位、人员密集,给清洁、消毒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由于病种不同的患儿不能分室居住,各种病原体高度集中,极易造成医源性交叉感染的机会。如腹泻入院的息儿数日后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等,在临床上时有发生。

2.3.3消毒不严造成物体表面污染

未按规定消毒病房空气,消毒隔离观念薄弱,导致了院内感染。护士缺乏必要的消毒隔离知识,如床旁桌、椅每日的湿抹未能做到一桌一巾,浸泡大小便的消毒液未能保持有效浓度,患儿呕吐物、大小便未能及时清理。这些均是导致院内交叉感染的重要因素。

2.3.4不正确应用抗生素

患儿入院后未进行病原学检查,凭经验和习惯应用抗生素,或者2~3种抗菌药物联用,以预防和控制感染。当大量抗生素抑制了人体正常菌群后,会导致耐药的革兰氏阴性菌定植于肠道、上呼吸道等部位,引起院内感染。

2.3.5手的污染及护士本身成为传染源

医护人员双手在诊查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若无消毒、隔离概念.即形成接触一污染一携带一传播的过程,尤其是工作繁忙时为患儿治疗前的洗手常被忽视,会给患儿带来极大威胁。

2.4护理对策

2.4.1加强健康教育及检查

患儿入院后即向患儿家属宣传卫生知识,介绍住院制度,每例患儿只允许1名家属陪伴,并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护理患儿饭前便后洗手,不吃生冷腐败食物,接触呼吸道分泌物后洗手,讲究个人卫生,患儿之间不互相交换物品及食物,不串病房,避免交叉感染,协助医护人员保持病房清洁卫生。同时,作为儿科医护人员必须具有严格的无菌观念,每项检查操作前后均应认真洗手,如遇有传染性疾病患儿应立即进行隔离,采取消毒防护措施。现儿科病区在治疗车上均备有洗手消毒液,解决了因工作繁忙,无时间洗手的问题,同时应经常对护士的手进行检测染菌情况。

2.4.2及时通风换气

开窗通风是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量、细菌密度、飘尘量、调节湿度增加氧气量简单有效的方法[2]。每日晨间护理后未进行治疗前开窗通风30min,通风时为患儿保暖,防止感冒,防止“穿堂风”直吹患儿,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4.3加强病房消毒

出现感染病例后,为避免交叉感染,患儿分室安置,呼吸疾病与消化系疾病的患儿亦相互隔离,避免间接传播。病房地面每日擦拭2次,床头桌每日用250mg/L健之素消毒液擦拭1次,一桌一巾,拖布、抹布用健之素消毒液浸泡30min后悬挂晾干备用。用健之素消毒液250mg/L每日喷雾消毒空气1次。严格无菌操作,治疗室每日紫外线灯照射1h,空气细菌培养每月1次,治疗室地面、台面、治疗车每日用健之素消毒液擦拭2次,氧气湿化瓶每日更换无菌蒸馏水,一人一换一消毒,雾化吸入器管道每次用后拆开,浸泡消毒30min晾干备用。各种无菌操作前后均洗手,静脉输液一人一止血带,消毒巾擦手。各种消毒液定期更换,每月监测细菌总数1次。

2.4.4合理使用抗生素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尽量在用药前做细菌培养,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护理人员应起监督作用,协助医生正确留取送检各种微生物标本,严格执行抗生素的给药时间及间隔时间,使药物更好地发挥抗菌作用。

2.4.5提高医护人员的素质

增加他们有关消毒、隔离方面的知识,病室内地板每日2拖,及时清理呕吐物及大小便,病室内定时通风。另外,加强对儿科护士的健康监测,定期体检,对患有传染性疾病者,应立即进行工作调整。

3、讨论

在当今医院感染发病率中,儿科病房医院感染占有一定的比例。预防和控制儿科病房医院感染的发生,是现代医院感染管理和医疗护理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儿科患儿由于自理能力缺陷,免疫功能低下,卧床、侵袭性导管的使用及全身应用广谱抗生素等[3];另外,儿科病房陪护多、探视多,人员流动大、空气流通差,空气污染严重,而室内飞沫间的传播往往难以控制而造成交叉感染[4]。主要是胃肠道和呼吸道感染,传播方式是直接或间接传播。主要是通过医务人员、家长或患儿自己的手以及玩具、奶瓶、尿布等将致病微生物传给患者。

儿童属于儿科病房院内感染的高危人群,本组资料表明我院自2006年10月~2007年11月儿科住院患儿并发医院感染18例,感染率3.77%。住院时间7-25d,平均12d,这主要因为低龄患儿免疫功能发育不全,而且多数患有不同程度的慢性病,住院时间相对要长,与各种病原菌的接触机会增加,交叉感染率上升。

另外,本研究还表明: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为主,其次是口腔。经分析,主要原因有:①由于婴幼儿时期,肠道菌群分布不均匀、不稳定,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胃肠道SigA均较低,预防感染的能力较差,易受抗生素的影响而发生医院感染性肠炎[5];②原发疾病进一步降低其抵抗力,呼吸系疾病占78.70%,临床医生多为经验用药未及时送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激素、免疫抑制剂、抗生素应用不当或使用时间较长亦可使肠道菌群数量减少,条件致病菌侵袭性增长而引起感染[6]。

因此,加强院内感染教育,定期或不定期向医务人员及患儿家属讲解有关院内感染的预防知识,充分了解小儿免疫功能和各种疾病的特点,认识到院内感染的危害性,避免院内感染。

参考文献

[1]徐秀华,易霞云,吴安华,任南,吕一欣,巩玉秀,等.临床医院感染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48-58.

[2]杨梅英,等.空气监测及消毒方法的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00,6(1):53.

[3]杨菊香,邓宗华.新生儿医院感染分析与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10):752.

[4]高琦,李桂臻,高珉.综合医院儿科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4(1):13-25.

[5]杜文华。范武峰,易祖芹.抗生索引起腹泻病流行的进展[J].中华感染学杂志。2002,12(5);397-398.

[6]杨菊香,李少莲,刘年生,等.新生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调查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7):634-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