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制造企业第三方维修保养研究
时间:2022-05-21 05:10:58
导语:航空制造企业第三方维修保养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本文总结了航空制造企业维修保养现状及问题,提出航空制造企业第三方维修保养模式,详细研究了第三方维修保养模式中设备保养模块、设备维修模块、设备配件保障模块及设备资料管理模块运行机制及管理流程,旨在从根本上解决航空制造企业设备维修保养现状及问题,让航空制造企业进一步“瘦体健身”“聚焦主业”。
关键词:航空制造企业;第三方;维修
保养设备是航空制造企业的唯一生产工具,也是航空制造企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对于国家来说,是发展国民经济的物质技术基础,又是衡量社会发展水平与物质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设备的维修保养好坏直接或间接影响到设备的生产能力,影响到航空制造企业产能及效益。相比产品加工生产盈利部门,维修保养部门作为企业的成本中心,一直未受到企业的重视。同时,航空制造企业的维修保养部门绩效考核难度大、维修保养制度流于形式、技术人员传承断档、无法对外进行独立承接业务等现状决定了其发展的不顺。因此,本文通过调研十余家航空制造企业,包括西飞、航宇、成飞、贵飞、洪都、618所、637所、风雷等航空企业,总结航空企业存在的实际问题,结合航空工业发展的政策导向—“瘦身健体”、“聚焦主业”、“产业融合”、“集约化经营、精准化管理、市场化改革、体系化发展、国际化共赢”等,创新地提出航空制造企业第三方维修保养模式。
1航空制造企业设备维修保养现状
近20年,复杂化、高级化、大型化、自动化、高精密机加中心设备的急速增加,对于制造过程生产计划、交货期、质量、成本、安全、环境保护等各方面,因设备故障应而产生的问题比例有按级数增大的趋势。本人对十余家航空企业进行调研,了解航空制造企业设备维修保养现状,探索从根本上解决航空制造业设备维修保养现状及问题的模式。1.1人员方面现状。(1)年轻人不愿学,维修保养技术传承断档。维修保养人员要求具有技术型、综合性和复杂性,培养一名合格的维修保养技术人员需要5年左右,培养一名可以独立承担维修保养项目的高级技术人员至少需要8年。高级技术人员年龄老化,年轻人员愿意学习的很少,维修人员技术传承断档。(2)维修保养技术人员待遇低,转岗率和离岗率高。设备维修保养部门负责保障企业设备健康运行,是企业的成本中心,设备保障的效益无法进行量化,因此一直未得到企业高层的重视。同产品生产车间相比,特别是数控厂,人员待遇相差特别大。因此,员工的离岗率和转岗率高,特别是刚招聘的毕业生。(3)怕承担责任,放弃维修。部分维修保养人员害怕维修完后带来各种后遗症,不愿意承担这种维修风险责任,宁愿设备出问题,然后寻找外协单位维修,增加企业成本,规避自身风险。1.2企业方面现状。(1)维修保养队伍庞大,成本高,维修保养效果不好。航空制造企业设备维修保养都是各成系统,各自维持着一支庞大的维修队伍,特别是主机厂。据统计,实际能够胜任岗位的敬业人员不足一半并且大多数设备故障仍需委外维修,人员工资及维修保养费惊人。(2)维修保养机构无法独立对外运营,是企业成本中心。航空企业的维修保养机构是设备健康运行的重要保障部门,是企业的技术中心,保障企业自己设备的运行,但是保障带来的效益很难以量化的经济指标进行体现。因此,一直未未受到企业领导的重视,并且在某些程度上重视越来越低,工资待遇排在其它单位后。维修保养机构也在思考自力更生,但是大部分企业规定不允许独立对外承接业务;有些企业允许维修保养机构对外承接业务,但是业务带来的经济效益到达维修保养机构后极低,极大的打击了维修保养机构的积极性。(3)绩效考核难度大、流于形式。设备维修保养是指设备的维修和保养,设备保养考核指标相对简单,保养按照计划进行,保养率100%;但是设备维修的考核一直是困扰企业的难题。影响设备维修的因素特别多,故障的复杂系数、维修周期,维修成本、是否有备件、领导的重视程度等都直接影响到维修的效果,并且这些因素之间又是相互影响的,例如,设备电主轴坏了,如果有备件,2~3天更换即可,维修周期短,给设备带来的停工损失小;但如果缺备件,需要采购,特别是国外采购,需要经过各个机构及领导层层审批,至少需要2~3个月,维修周期长、设备停工损失大。因此,企业虽然制定了很多绩效考核方法、制度,但是设备维修的考核难度极大,多停留于形式。综上分析,在航空制造企业中,设备维修保养在其中存在的问题非常严重,急需一种模式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
2建立第三方维修保养模式
第三方维修保养模式是指航空制造企业将设备维修保养相关工作全权委托给第三方专业的维修保养单位负责,同第三方签订合同,明确工作内容、考核明细,航空制造企业仅设立设备管理处,负责对第三方维修保养单位进行检查、监督、审批和考核。第三方维修保养模式如图1。从图1可以看出,第三方维修保养模式由四大模块组成:设备保养模块、设备维修模块、配件保障模块及设备资料管理模块。模式中每一模块的运行机制及管理流程见下。2.1设备保养运行机制。(1)运行管理机制。设备保养包括设备一、二、三级保养,设备保养相关工作全部由第三方负责,具体如下。前期:根据航空制造企业的情况编制设备保养方案,制定保养计划;中期:实施设备保养,记录设备保养过程信息;后期:自我评价设备保养效果,周期性归档设备保养资料,资料信息化。在设备保养的过程中,航空制造企业设备管理处对第三方的保养过程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周期性保养后,航空制造企业设备管理处对第三方的设备保养工作进行考核。根据保养效果及考核结果,双方进行讨论,对存在不足的地方提出改进意见及措施,最后将改进意见及措施写入设备保养方案并进行实施。(2)运行管理流程见图2。(3)设备保养响应。严格按照设备保养计划进行,因生产无法按计划进行保养的,根据企业生产调整保养计划,航空制造企业设备管理处进行批复、确认,按照非正常计划内保养制度进行考核。2.2设备维修运行机制。(1)设备维修种类。设备维修是指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设备功能劣化、技术性能丧失,需修复(更换)已经失效的零部件,使设备使用功能与性能得以恢复的过程[3]。设备维修包含预防性维修(日常点检和定期点检)、日常维修、项修、大修、技术改造。本论文探索的第三方维修保养养模式维修种类为预防性维修、日常维修、项修,不包括设备大修、技术改造。(2)运行管理机制。第三方负责设备预防性维修、日常维修、项修,航空制造企业设备管理处只对设备维修过程进行监督、检查、维修验收及配件采购审批。故障出现后,立即通知第三方驻场维修人员,判定故障原因并进行维修;当无法判定故障原因时,或者判定出故障原因,但因技术能力有限无法维修,第三方组织专家进行故障诊断及维修;如果专家无法处理故障,第三方组织委外维修。在第三方维修过程中,需要采购配件时,第三方向航空制造企业设备管理处提交配件采购申请,航空制造企业设备管理处负责审批,配件采购申请审批通过后,由第三方进行采购。第三方驻场维修人员处理的故障,进行记录备案;第三方组织专家或者组织委外的故障需要双方现场验收,并进行记录备案。(3)运行管理流程见图3。(4)设备故障维修记录。设备故障维修记录内容主要包括维修人员姓名、故障设备的属性((厂区、设备名称、资产编号)、故障内容、故障原因、更换的零配件明细、故障发生时间、故障接收时间、故障排除时间、故障处理所花时间等;设备故障维修记录填写必须做到“细、全、精”。2.3设备配件保障运行机制。设备配件的管理、更换、采购工作全部由第三方负责,航空制造企业取消配件管理部门,只负责对配件日常管理的监督、检查、维修更换配件及采购配件的审核及审批。(1)运行管理机制。①配件日常管理。第三方指定专门的配件日常管理人员,负责配件入库、出库,库存备件的定期统计分析、安全库存预警、配件的日常保养等工作。②配件统计及需求计划。第三方应对航空制造企业配件进行统计分析,根据设备历史配件使用情况,维修保养的要求及库存数量,制定设备配件不同周期的需求计划,将配件库存和需求计划进行匹配,统计当年度配件需求计划及安全库存,提交航空制造企业设备管理处审批。③配件更换。设备维修保养需要更换配件时,对于库存拥有的配件,填写配件领取单(领取人签字、库存负责人签字)、领取配件;配件更换时做好配件更换记录,配件信息库及时更新。④配件采购。库存没有的配件,由第三方向航空制造企业(设备管理处)提交配件采购申请,待配件采购申请审批通过后,即进行采购;采购回来的配件按照配件入库、出库办理相关手续,并做好配件采购资料的记录。(2)运行管理流程见图4。2.4设备资料管理运行机制。(1)运行管理机制。设备资料是设备使用、管理、维修、改造的基础材料,是设备维修保养工作计划和实施的指导材料,是评估设备维修保养效果的依据,是统计分析设备零配件质量的依据,是分析设备性能好坏的依据,是申请采购设备种类及数量的依据。航空制造企业将设备资料管理任务全部交给第三方管理,不再设置资料管理室,仅负责制定设备资料管理的纲领性文件及制度,指导第三方进行资料管理,并定期进行检查及考核。第三方设置设备资料管理专员,专门负责资料管理,主要工作:资料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统计及分析等。设备资料主要包括,新设备出厂资料、新设备安装资料、新设备验收资料、设备维修资料、设备保养资料、设备大修和项修资料、设备技术改造资料、零配件更换和采购资料等。(2)运行管理流程见图5。
3第三方维修保养模式的优点
通过上面第三方维修保养模式的运行机制及管理流程研究,航空制造企业将与设备的工作全部委托给第三方专业的维修保养单位,仅设立设备管理处,取消系列与设备有关的部门,从根本上改变了设备维修保养的观念及运作机制,让企业从设备维修保养管理的漩涡中脱颖而出,聚焦主业。这种模式的优点如下:符合航空工业集团“一心”、“两融”、“三力”、“五化”的发展战略。第三方维修保养模式让航空制造企仅需设立设备管理处,负责对第三方维修保养工作的的检查、监督及考核,取消庞大的设备维修保养机构,缩减非主业人员,让航空制造企业真正做到“瘦体健身”“聚焦主业”“精准化管理”,也从根本上解决了企业的维修保养面临的人员现状和企业现状。第三方维修保养模式将会催生新的行业—设备维修保养行业,完善工业服务体系。社会上存在很多设备维修企业,例如专门维修高速主轴的企业、专门维修设备模块的企业、设备厂家负责自家设备的维修和保养。但是还没有专门从事设备系统性维修保养权威的企业,如果航空工业各制造企业、中国军工企业、甚至中国的制造企业将设备维修保养工作由第三方实施,必将催化出新的行业—设备维修保养行业,完善我国工业服务体系。
4结语
第三方维修保养模式在维修保养方面是全新的一种模式,目的是从根本上解决航空制造企业在设备维修保养方面的问题。由于理论的局限性及实际情况的复杂性,研究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特别是航空制造企业如何对第三方维修保养工作进行有效、准确的考核,还需要结合实际问题进行研究。第三方维修保养模式正在航空工业贵飞进行试点,我相信,只要勇于探索与实践,在不久将来,第三方维修保养模式必将试点成功比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陈海彬.F集团机加设备管理模式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大学,2012.
[2]郭建军.浅谈化工机械设备管理和维修保养技术[J].中国设备工程,2020.01(上):81.
[3]赵理.机械修理浅谈[J].科技视界2013.19.035:45.
[4]殷洪映,张亮寅.机械设备维修规程[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
作者:戈李 单位:中航临港国际物流(上海)有限公司
- 上一篇:肺炎疫情防控理论思考
- 下一篇:民航飞机维修故障及质量改进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