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技术在汽车机械制造的运用
时间:2022-01-15 04:28:36
导语:自动化技术在汽车机械制造的运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自动化技术迎来了快速的发展。自动化技术拥有很多优点,比如能够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提高产品的合格率、保证产品质量等。因此,机械制造业在不断加大对自动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在汽车行业,因为生产过程以流水线作业为主,所以汽车的生产过程就可以采用自动化技术,有助于提高汽车的零配件生产和装配加工的工作效率。实践证明,机械自动化技术加速了汽车制造业的发展,降低了汽车制造企业人力物力的投入,显著提升了汽车的质量和生产效率。基于此,本文从汽车机械制造方面对自动化技术的相关应用展开探究,以期对我国汽车制造业提供一些帮助,促进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
关键词:自动化技术;机械制造;汽车制造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自动化技术成为了顺应时展必然出现的一种新兴技术。毋庸置疑,自动化技术的出现,使得汽车机械制造和相关行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就汽车机械制造来说,自动化技术实现了汽车机械制造的提速,同时也保证了汽车机械制造的持续生产力。因此,自动化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与国家的经济密切相关。实现自动化汽车机械制造,可以保证车辆的安全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汽车事故的发生率。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势头迅猛,自动化技术在汽车机械制造业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由此决定了我国汽车机械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取得的成效。
1机械自动化的发展
自动化技术引入我国已经有相当长一段时间了,该技术的发展已经相对成熟。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发展,目前已经在很多领域取得了显著效果。特别是对汽车机械制造行业来说,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使汽车机械制造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迎来了飞速的发展。全世界很多国家都在推广自动化技术,以求经济的发展,我国自引进自动化技术以来,各行各业实现了高效率的生产和产品质量的大幅提升,全方位的提高了我国制造业水平。虽然自动化技术在我国已经应用多年,但是还存在不少问题,在使用过程中,还是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自动化技术,才能使自动化技术在制造业中拥有更强的生命力。一直以来,我国对于自动化技术人才的培养不够重视,造成了人才的缺失,所以需要提高对于自动化技术的全方位了解,充分掌握自动化技术的核心,要对自动化技术人才进行长期有效的培养以及相关知识的教育,提升操控自动化人才的专业性,同时不断拓展自动化技术的人才储备。这样才能够更好服务于制造行业[1]。
2自动化技术在汽车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自动化技术不等同于简单的用智能化设备代替人工进行生产的方式,而是将传统的人工和智能化设备科学的结合,降低人工生产中的错误率,此项技术还是以人为前提,需要人来进行操作。现阶段自动化技术囊括了多个方面,例如数控技术、智能化技术、集成化技术和柔韧自动化技术等[2-4]。2.1数控技术在汽车机械制造领域的应用。2.1.1数控技术。数控技术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它不仅具有自动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优点,还在结合两者的优势之上开发了新的更加高效、便捷的技术。数控技术在汽车机械制造的设计和制造各个环节中都具有很强的参与感,它还能够对制造提供非常稳定、可靠的保护工作以及其他方面的相关技术支持。但是,相比其他技术,数控技术也存在明显的劣势,最典型的就是数控技术的操作难度大,对操作人员的专业性和综合素质要求更高。数控技术在汽车机械制造中的应用,使数控技术能够充分发挥其先进功能,实现企业自动化的控制要求。2.1.2数控技术的操作重点。由于数控技术操作的难度大,因此,对于数控技术的操作人员来说,需要其具备专业化的操作技术,较高的综合素养以及对操作知识的全面掌握。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机械制造过程中的低误差率,保证产品的质量。因为自动化技术来自于欧美发达国家,所以很多数控核心技术还是掌握在他们手中,这也导致了在汽车机械制造领域无法做到全面普及和广泛应用数控技术。根据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仅掌握了大约不到三分之一的数控核心技术,而另外的三分之二都是掌握在其他发达国家手里。所以,我国在数控技术上所面临的问题就是核心技术掌握不够,需要进行自主研发,开发出适合自身特质的数控技术,打破发达国家对数控技术的垄断,能够让的数控技术在汽车机械化制造中发挥更大的效益。如今,经过我国在自动化技术上的不断研究与探索,很多核心技术都已经实现了自主研发,有的甚至超越了发达国家,掌握了他们所不具备的技术。2.2智能化在汽车机械制造中的应用。2.2.1智能化的应用方式。如今的智能化是融合了自动化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以及信息集成化技术的综合技术。在运用过程中,智能化技术具有极强的综合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智能化技术同样需要人为对生产信息设备进行操控,提前向机械化的生产设备输入指令,然后开启智能技术的操作。在一定程度上,智能化技术是能够代替人工的,尤其在汽车机械制造上,能够有效改善工作生产环境,将以往人为操作的误差很大程度的减少,降低生产事故的发生概率,汽车机械制造中智能化的应用,使汽车机械化的生产效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同时加速了汽车机械制造发展的速度。2.2.2智能化技术的改进。目前,我们一直在做智能化技术上的改进,改进后的智能化技术能够对生产步骤实现很好的情景模拟,在模拟期间,能够很快地发现生产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这样就能够使生产的效率大大提高。可以肯定的说,汽车机械化的发展就是紧跟智能化的发展方向,智能化技术是汽车机械制造业源源不断的动力。在汽车机械制造中,自动化技术主要就是汽车零部件的制造,集中体现在可靠性高、安装便捷等特点。拿PLC技术举例,在汽车的零部件生产中通过自动化技术控制汽车机械制造,其拥有很多的通信接口,便利的通信条件有助于系统的控制。如今对于智能化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一直以来对于智能化技术的改革都在进行,尤其是核心技术的改革,一直都在寻求创新和发展,让智能化技术为汽车机械化生产做出更大的贡献。智能化技术即使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同样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能够做到与时俱进。针对目前的实际情况来说,可以改变操纵生产机器的智能机器管家,对智能化技术做出改变,也可以通过对如今汽车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状况进行数字化分析,进而对智能化技术做出改革。另一方面,对操作生产的人工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对系统存在的漏洞进行检测,通过模拟生产场景,检测生产误差,从而保证智能化技术的不断进步,有助于汽车机械化制造的发展。2.3集成化技术在汽车机械制造中的应用。由于汽车制造业属于重工业,单纯依靠人工很难进行大规模生产,所以自动化生产就成为了汽车机械制造的主要方式。汽车机械化制造是由多个系统组成的,要实现对汽车机械化制造的控制,就需要集成化技术,这样形成了目前集成化技术在汽车机械制造中非常广泛的应用。所谓集成化技术,就是把所有零散的系统全部概括到同一个巨大的系统内,在汽车机械化制造过程中,对制造程序进行优化就是运用的集成化技术,该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提高汽车机械化进程。机械制造自动化就是把几种科学技术和电子科技有机结合起来,将自动化技术应用于企业生产中,实现企业生产半机械半自动化的目标,最后制定完善的生产体系,规范和统一生产流程。智能化技术是如今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各个国家都在致力于智能化的制造,想要对工业生产过程进行智能化操控,利用计算机技术先设定好程序,然后与机械生产相连接,实现生产效率的快速提升。在此之前,汽车机械化制造过程中,机械设备的操作流程和标准均没有明确的规定,各个工作系统之间也都是相互独立运行,互不干涉,没有好的交流方式。如今在集成化技术的帮助之下,汽车机械制造的各个系统实现了相互间的沟通交流,并且达成了某种联系,汽车机械化生产过程中也拥有了统一的标准,集成化技术在当前汽车机械化制造领域起着重要作用。2.4柔韧自动化技术在汽车机械制造中的应用。柔韧自动化技术结合了数控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优点,它是自动化技术中的一种,通过计算机编译指令,然后通过信息传输到机床,机床进行自我调节汽车机械制造的快慢和效率,这种方式降低了人工使用成本,实现利益的增长。数控技术是柔韧化自动技术的核心,当汽车机械生产时,其能够对产品进行质量检测,也能够利用计算机技术把汽车产品的生产加工进度与质量检测结果反映给工作人员。它能够实现通过计算机技术对生产工具和元件进行管理和传输,还能够对主轴箱进行更换。柔韧自动化技术的相关应用,有助于汽车机械制造的发展。
3结语
总之,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自动化技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使人们的生产生活更加的高效便捷,同时还保障了生产安全。自动化技术在汽车的机械制造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极大提高了汽车机械制造的标准化,同时也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和使用安全性,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了生产的持续性,促进了经济的不断发展。自动化技术提升了汽车机械制造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未来,我国将继续坚持自动化技术的自主研发,同时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对自动化核心技术做到全面掌握,为汽车制造行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廖承平.机械自动化技术及其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探讨[J].南方农机,2018,49(23):189-190.
[2]许晓秦.汽车机械制造中自动化技术的实践运用分析[J].内燃机与配件,2020(16):184-185.
[3]刘树伟,秦笃赫.基于BP神经网络的电动轮汽车驱动控制系统仿真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6(12):31-34+38.
[4]罗雄辉,吴维辉.自动化技术在汽车机械制造中的应用[J].内燃机与配件,2018(24):185-187.
作者:李剑峰 冯朝荣 单位:邢台职业技术学院
- 上一篇:螺杆数控仿真加工与误差分析
- 下一篇:机械设计制造优势及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