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汽车技术论文
时间:2022-08-14 04:38:17
导语:校企合作汽车技术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高职院校发展现状
1.1学校方面
(1)要求理论实训课程比例。高职院校为体现实训动手能力的重要性,往往会要求理论课与实践课达到一定的比例,不少高校采用1:1的比例。然而并没有任何实验证明1:1是最佳比例,何况每门课程内容、性质都不一样,不应该有统一的标准。本校为提高实践课比例,规定教师不允许在同一个班连续上四节理论课,连续上四节实践课却是允许的。在实际操作层面,可能出现老师在教室上两节理论,后两节转换到实训室上理论的怪相。(2)实训课。高校往往强调实训课程数量时,忽略实训课质量及效果。在高职里学生每星期还有一到两天整天实训,由实训老师专门负责。大量的实训时间并没有同样多的实训项目,导致一个简单实训项目也需要一个上午,学生在完成项目后大量时间浪费在实训室。同时,实训老师与专业教师缺乏配合,整天实训内容与专业教师的讲授脱节,专业教师与实训老师的实训项目重复问题频繁发生。(3)理论课。大量高职院校采取“2+1”教学模式,实训实践占据了大量时间,且必须保留部分基础课程,学生在校的两年内学习的理论知识经过一而再再而三的压缩。学生学到的知识不仅浅显,而且连贯性差。这不仅易导致知识的遗忘,还限制了学生触类旁通能力的培养。(4)师资。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在于师资队伍素质,教师队伍的水平决定着教育水平。所以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最有效的前提——教师也是技术技能型人才。现阶段高职院校师资队伍越来越年轻化,技术技能型教师短缺的情况下,高校在招聘选人时往往会倾向选择技能型,进一步导致高职院校技术型人才的缺失。
1.2企业方面
(1)订单培养。学校与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双方确定各自权益与职责,学校负责根据企业用工要求招生,与企业人员制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并与企业共同组织实施教学,企业给予学校及学生场地或资金资助,学生顺利毕业后接收学生到约定岗位就业。如各地高校开设的“丰田班”,其课程按照丰田4S店的岗位需要和丰田公司的企业文化来开设,培养适合丰田汽车品牌的专业人才。学生毕业时该地区丰田公司下属的汽车4S店会来校组织招聘。目前来看,不管是“丰田班”还是“大众班”大都只与大型的公办院校合作,民办院校与大型企业合作的机会偏少。另外,学生工作一年后仍留在工作岗位的不足10%。(2)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是针对在校生而言,但要求学生履行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一般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全职工作,具有一定的难度。国务院规定职业教育中的“2+1”教育模式,在校学习2年时间,第3年到对口专业的企业,顶岗实习12个月。学生去企业顶岗实习时,应要求专业对口,这样学生才能运用上所学知识。现在有不少学校将学生视为廉价劳动力,安排学生到富士康等跟专业不相关的企业做工,长时间的劳动会使学生对实习失去兴趣,最终也会损坏学校的名声。不少学校并不能推荐足够的工作,第三年学生处于放养的状态,学生质量不能保证,这也就失去“2+1”当初“工学结合”的意义。(3)生产经营。利用学校的闲置资源,与企业合作进行相关项目投资经营。学校以场地、人力或其他现有设备作为股份参与投资,引进企业的管理方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既能方便师生实训,又能增加学校收入。如不少院校汽车专业与企业合作开设汽车修理店、汽车保养店,但能够独立运营并盈利的少之又少,仅仅作为学生的实训场所或服务学院员工洗车场所。(4)积极性。学校主动,企业被动甚至不动,企业觉得吃亏,订单班毕业生就业不稳定,流动性非常大。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不少校企合作仅仅停留在表层——冠名或是资金援助,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热情非常高,一个重要的好处是能够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率高招生就会越容易,学校口碑会越来越好。这个过程中在一直默默资金支持的企业,付出后最终由于各种原因却留不住人,所以企业缺乏合作办学的内在动力。
2改革内容
2.1学校方面
(1)改变课程内容及浮动的理论实践课时比例。围绕培养高级技术技能性人才目标,精选教学内容和实训项目,重新设置实践课程课时。首先,加强专业基础课改革,拓宽基础,以培养综合学习能力为要求来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开设课程分为:职业基础课、职业岗位课和职业技能训练课。主要课程有工程制图、汽车电工与电子基础、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汽车使用与技术管理、汽车及配件营销等。以上教材均由一线教师自主挑选,选取综合性强,汽车原理理论能满足高级技术技能人才从业需求的教材。注重技能的掌握,不设定固定的理论与实践学时,根据课程的内容教师灵活设定理论与实践课程比例。培养学生动手“如何做”的同时,强调学生理解并思考“为什么要那样做”,“有没有其他方法”。(2)加大师生与外界的交流。“提高教师质量”、“扩宽学生视野”、“提高知名度”,仅仅通过口号,不可能有实质性改变。要真正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能力就需要与外界交流。对于教师,比如定期去外校学习、培训,去汽修厂或者4S店下企业锻炼。如我校要求教师暑期必须到相应汽车企业工作。对于学生来说要经常参加一些技能比赛,在规模越大的比赛中学到的也很多,学习别人的优点,找出自身的差距,能使学生在交流中进步。近两年来,我校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广东选拔赛汽车营销项目,均获得三等奖,通过比赛提高了师生的专业技能。(3)充分利用实训室设备和教学仪器。汽车的零部件很多,并且结构复杂,学生之前大多没接触过,如果依靠老师的描述、用手比画、在黑板上画图,很难把内容表达清楚。所以,充分利用实训教室,学生对它们的结构、特点就非常清楚,一目了然。学生学得懂,学生的兴趣就会提高,学习更有动力。利用多媒体教学,能突破视觉的限制,多个角度地观察对象,对于汽车的某些部分结构的工作原理,单看懂实物的结构是不容易理解它的工作原理的,因为这些结构不能动,能工作的又被外壳遮挡,看不到。如果用多媒体软件协助教学问题就简单多了,我们借助多媒体的动画形式,使内部零件的工作情况和某一部分结构的工作原理呈现得一清二楚,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多媒体能够图文声像并茂,达到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的目的;大信息量、大容量性,节约了空间和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4)改变学生传统的作业形式和内容。以前的作业形式要求学生能够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题。一般来说题目都是一样的。笔者布置过类似“本门课程的期望及建议”的题目,结果反映学生抄袭作业现象很严重。作为一个工科需要动手的专业,把学到的知识通过作业本来呈现可能不是太完美。所以我们对学生的作业形式和内容也要改革:首先,从作业形式来说,可以是口头作业,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学生来实际动手操作等等。其次,作业的题目可以更加个性化。如: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有不同的任务,考核时询问每个成员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贡献,防止部分同学偷懒。(5)改变传统的学生成绩评价方式。众所周知,对学生能否做出准确、客观、科学的评价,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有付出的学生就要有收获,偷懒的学生必须能通过成绩区分出来。一般来说,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综合决定。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占70%。这种成绩权重分配对于需要动手的工科生来说分配不尽合理,学生的课堂表现,实际动手能力都需要进行过程评价。加大平时考核的分值,可以使学生重视平时学习。而在平时考核中,可将作业完成情况、上课发言积极性、发言的质量、实践活动参与等各个方面均纳入考核体系。根据实训课时的多少,可分配平时成绩占40%或50%。(6)甄选合作企业。自2002年国务院提出在高职院校开展订单培养距今已过去十多年,校企合作得到极大发展的同时也遇到一系列乱象。有一些企业,由于招工困难,把办订单班当做招工的途径;与企业共同制定教学大纲及安排教学课程时,要权衡企业的干涉程度,不能让学校教育成为企业的岗前教育。这些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合作方式,学校要注意甄别。对于愿意与学校共同发展的优秀企业,学校应加大投入而不仅仅只是把企业当成摇钱树。有的学校改革订单培养,将订单班学生50%的学费交给企业,增强了企业与学校合作的积极性,取得较好教学成果的同时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
2.2企业方面
(1)优化订单班人才培养方案。学校和企业应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过程和培养方法等。专业负责人通过到企业实际走访调查,与领导、一线员工进行交谈,根据企业的需求修订教学内容,依照企业的用人要求来组织课堂教学和技能训练,同时还增加合作企业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知识。积极加强与汽修行业企业的合作,为学生实习、实训搭建平台;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优势、人才优势、信息优势,帮助学生快速提高技能。企业对用订单班教师学生持续跟踪,设置相应奖惩制度。如北京现代对于有合作关系的一百多家学校持续检查考核,排名靠前的学校奖励的汽车越贵,排名中间的学校只能奖励一台发动机,垫底的学校就没有奖励了。同时,定期组织学校教师参与北京现代的培训,培训后考核教师学习情况,合格的教师可获得北京现代的证书。(2)共建实训基地。通过校企合作引进企业的资金、设备、技术、管理方法及企业文化与企业共同建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对外运营承接生产任务或提供服务,在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学生来完成任务。其质量接受客户检验,生产性基地独立核算生产和管理成本,在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和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有一定的利润,实现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健康发展。对于汽车专业,实训基地不仅可以开展教学活动,也可以为企业完成一定的保养、检测、维修等实际生产任务。注意当学生给客户汽车进行维修保养项目时,一定要着工装且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检测,给客户留下不专业的感觉就容易永久性失去一个客户。真实的生产环境实训效果会远超过学校实训室的模拟实训。(3)参与部分教学任务。师资队伍建设中,“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是其工作重点、难点。“双师型教师”是指既能胜任授课教师的岗位职责,又有能力处理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具有双重业务素质的教师。在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中:学校承担企业培训教学任务,负责新老员工培训工作;学校教师能够扩大视野、了解市场行情并解决实际问题,教师的教学过程就成了“双师型教师”的培训过程。同时,企业的师傅给学生带来了最新的行业信息,也可在学生间增强企业的品牌力,学校与企业能够实现双赢。
3改革成效
改革过程中,项目组成员密切关注着专业及师生的变化。目前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1)实训课程课时的减少,并没有降低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论课时的增加,增强了学生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教师职责更明确。以专任教师为主,实训老师辅助。分工明确,消除教师争抢实训教室的问题,实训室及教学设备的利用率增高。(3)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竞争力均有提升。专业就业率、专业对口率稳步提升。
作者:张泉陈红单位: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州东华职业学院
- 上一篇:跨越式发展煤炭企业论文
- 下一篇:营销专业汽车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