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企业巷长制安全管理体系研究
时间:2022-11-30 11:29:16
导语:煤炭企业巷长制安全管理体系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为解决煤炭企业传统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科室协同性差等问题,寻求煤炭企业安全管理的新模式。首先,将网络化治理及协同治理理论引入煤炭企业,提出建立网络化协同治理理论模型;然后在此基础上构建涵盖“四大机制”的煤炭企业巷长制安全管理体系,并详细阐述了各机制的内容;最后,将该体系运用在三交河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该体系具有“三道防线”、“双轴并行”、网络化、协同化、系统化等特征。
关键词:煤炭企业;安全管理;网络化治理;协同治理;巷长制
2019年全国煤矿实现了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的“双下降”。但是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仍存在管理效率低,责任体系不明确,主体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科室间责任相互推诿,科室间协同性差等诸多问题;根本原因在于煤炭企业传统的“树状”单一直线管理结构上传下达效率低、横向部门间沟通协调不顺畅,传统的“科层制”不能持续、灵活地发挥各部门的协同优势[1-2]。如何对煤炭企业传统的“树状”单一直线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进行创新、重构,使其变得更加灵活、高效成为摆在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面前的一项新的研究课题。网络化治理(网状治理)是一种多节点参与、系统化的治理模式,与协同治理结合能够充分发挥纵横方向的协同优势,具有灵活性高、沟通效率高、结构耦合效果明显、横向资源利用效率高、部门间监督作用明显、关键人员权责定位明确等特点[3-5]。目前国内外已有网络化治理及协同治理理论相关的研究及应用,“河长制”实现了职责由线性结构向网络状结构的转变,充分发挥了各级管理部门的协同治理优势[6-7];海尔集团建立的节点闭环网状组织实现了业务流程从纵向一体化向组织结构网络化、扁平化转变[8];阿里巴巴于2015年宣布将过去自上而下的“树状”管理结构全面升级为更加灵活高效的网络状管理结构。但是国内外还没有将网络化治理和协同治理应用在煤炭企业安全管理方面的相关研究。鉴于此,将网络化协同治理引入煤矿企业安全管理中,研究构建煤炭企业巷长制安全管理体系,以期为煤炭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创新提供新的方案。
1理论基础
1.1网络化治理多元化的行为主体。网络化治理(网状治理)反映的是公共管理视角下的组织关系,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1940年对公共政策的研究中,1970年后逐步取代多元主义、合作主义传统模式。其形成目的是为了弥补科层制自上而下层级结构固有的缺陷;1980年,Hakansson从构成结构方面描述了网络的基本形态,认为网络的基本要素包括行为主体、活动和资源3个部分。进入21世纪后,国内外学者开始研究其总体框架的构建机制和运行机制,但是并未形成一致的看法,从上述网络基本形态的角度对网络化治理理论进行分析,为确定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网络化管理体系的主体框架提供理论依据。1)总体结构。斯蒂芬•戈德史密斯(StephenGold-Smith)等[9]提出了系统完整的网络化治理理论,认为网络化治理理论总体结构不仅要按照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层级结构建立纵向的权力线,还要建立横向的行动线,使总体结构更加扁平化,可以克服管理结构的“碎片化”和成员参与的不足等问题。2)行为主体。陈振明[10]指出,网络化治理是一种多节点化、多元化的治理模式。行为主体涉及治理体系中的每一个层级,其中的每一个参与者都可以看作一个节点,具有不同的责任和功能,每个主体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都需要其他主体的支持,在多元主体的互动中形成网络化治理[11]。3)资源依赖。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分析,治理体系中的各行为主体之所以能消除传统科层制和“碎片化”结构带来的相互之间的隔阂和竞争关系,是因为在这一体系中单一的行为主体难以依靠自身的资源条件实现独立治理,行为主体间必然能形成资源依赖和横向互惠的共识。4)行为活动。行为活动是各行为主体为实现治理体系的目标,在一定规则、原则、程序的限定中进行的活动。艾娃•索伦森(EvaSorensen)指出的那样“网络行为者之间的协商互动不可能在制度真空中发生”,可见行为活动是网络化治理体系的支撑[12]。1.2协同治理沟通协调的纽带。网络化治理不仅是一种多元化的治理模式,而且其中的各行为主体具体系统性,各主体在互动中形成网络化治理,协同治理就是实现各主体系统性的沟通协调的纽带。在各行为主体参与复杂的治理活动时,由于资源掌握量、管理层级等的不同,主体之间的博弈是不可避免的,协同治理理论就是指同系统中的各参与主体及不同系统间的各参与主体为了相同的目标,通过自发地、有序地组织和活动,规范多元主体的行为,有效整合资源,高效地实现目标。
2构建煤炭企业巷长制安全管理体系
2.1网络化协同治理理论模型。通过梳理这些理论研究可以发现,网络化协同治理的层次是多维的,根据不同维度的特点,采用的治理类型也不尽相同,根据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特点,研究确定出一种信任程度高、共识程度高、去中心化的网络化协同治理理论模型,该理论模型包含5个主要因素:网络化(网状)的组织结构、多元化的行为主体、协同化的治理过程、分散化的责任划分和专项的考核制度。2.2煤炭企业巷长制安全管理体系框架。以上述网络化协同治理理论模型中的5大要素为指引,结合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现实需求,在传统“科层制”基础上,研究构建的煤矿巷长制安全管理体系的框架如图1。1)网络化(网状)的组织结构。巷长制网络化(网状)的组织结构是在煤炭企业传统组织结构的基础上,增添由矿长牵头并担任总巷长的安全管理体系,将井下的所有采掘开工作面及系统巷道分为4个区,分别由各部门分管领导担任区长,生产口副科以上人员按星级评定担任巷长,各区队队长担任副巷长的纵向权利线,与传统的矿、科、队三级纵向组织线一起作为“经线”,纵向形成层次分明、上下衔接、组织有序的“双轴并行”管理结构;横向上以各科室间的协同为“纬线”,充分发挥协同治理优势,整合横向各生产科室资源,形成矿、大区、巷区“三道防线”。纵横方向共同形成竖到底、横到边、全覆盖、无盲区、政令传达畅通便捷、科室间高效协同的煤矿企业网络化(网状)组织结构。2)多元化的行为主体。煤炭企业巷长制管理体系中,通过考核形式在生产口副科以上人员中选拔出星级巷长,使这一安全知识素养较高,了解煤矿整体布局的“关键少数”参与到煤炭企业安全管理的全过程并作为网络化管理体系中担负一线安全管理责任的“关键节点”,即充实了巷区级基层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又实现了网络中行为主体的多元化,有利于压实各层级责任,加强现场安全管理。3)协同化的治理过程。各行主体的高效协同是发挥网络化治理效用的因素之一,在巷长制体系中,通过构建全方位的协调机制,改善传统体系中部门间沟通协调不顺畅、部门间资源利用效率低等问题。4)分散化的责任划分。责任划分是网络化治理中的至关重要的一项因素,在巷长制体系中,一方面,通过区域划分机制将各层级的目标责任区域精确划分,并采用星级匹配的方式根据各主体实际情况确定其具体的责任区域;另一方面,该体系中上下层级关系由单纯监管转变为巷区、大区责任共担,两方面措施确保主体安全责任的分散化落实。5)专项的考核制度。专项考核制度包括星级考核机制和绩效考核,星级考核机制煤炭企业巷长制管理体系主体责任区域的确定提供了程序,绩效考核作为一项专项的激励制度,实行联责制度,是实现责任分散化和治理过程协同化的一道有力保障。2.3煤炭企业巷长制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机制。2.3.1区域划分机制。巷长制采取“四区分管”的模式,首先将矿井所有采掘开工作面及系统巷道划为4个大区,然后在各大区的基础上将其进一步精细划分,划分成若干个巷区(1条或多条巷道),为责任区域的划分奠定基础。区域划分遵循以下原则:①简便易行:在划分管理区域时,要紧密围绕巷长制的特点和目标,遵循简便易行的原则;②切合生产:在划分管理区域时,要切合生产实际,保证巷区管理过程中,不影响正常生产工作的进行;③功能整合:井下巷道种类繁多,所担负的作用也各有不同,为便于巷区安全管理工作,应整合功能相近的巷道,进行同区域划分;④重视习惯:在传统的井下区域划分中,往往是按照采掘工作划分为若干采区,为了使职工更快、更好适应巷长制管理体系,可适当沿用传统区域划分的习惯。2.3.2星级考核机制。在巷长制管理体系中,将巷区及巷长分为5个星级,由星级评定组负责星级评定,最终按星级匹配的原则确定巷长人选。星级考核机制不仅为巷长人选的确定提供了基本程序,也为专项资金的绩效考核提供了依据,该机制共包括巷区星级评定、巷长星级评定和星级匹配3项内容。1)星级评定时间。月度评定考核:考核分数作为绩效考核依据,星级不做调整;季度星级评定:涉及巷区、巷长的星级调整;星级动态调整:井下现场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时,星级评定领导组应根据情况进行星级调整。2)巷区星级评定。在月度评定考核和季度星级评定前,相关业务科室应及时将最新的巷区基础资料和施工现场管理难易程度的变化情况整理后提供给星级评定组,星级评定组要根据基础资料、施工现场管理的难易程度根据巷区星级评定标准逐一进行星级初评。星级初评完成后由星级评定组副组长预审,由组长最终确定。巷区星级评定程序如图2。3)巷长星级评定。巷长星级评定分值由4部分构成:安全管理(40分,由安全管理科负责)、安全生产标准化(25分,六大科室共同负责)、生产任务(25分,由调度室负责)、分管领导评价(10分)。由星级评定组统一协调,依据巷长评分标准完成分值评定,然后参照巷长星级评定标准进行星级评定,巷长星级评定同样要经过星级初评、预审、最终确定等程序,确保结果的可靠性。4)星级匹配。星级匹配即巷长星级应与巷区星级保持一致,其本质是以巷区管理的难易程度来确定能胜任的巷长人选,充分体现巷长制安全管理体系的灵活性,做到“能者上、差者下”。2.3.3绩效考核机制。巷长制体系内设有安全生产管理专项资金,是1项“月度考核、月度兑现”的激励制度,原则是一巷实现安全生产,巷长共同受奖励,一巷出现问题,巷长同等联责。严格考核兑现,严肃追责问责,做到即重视安全生产的结果也注重齐心协力的过程,保证“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责任”,遇到问题不逃避、不推诿,用考核的指挥棒切实推动安全管理、安全工作的良性循环和稳步提升。巷长制安全生产管理专项考核资金基数由巷长星级确定,考核包括评分考核和专项考核2部分。评分考核打分标准与巷长星级评定评分标准相同;专项考核则根据巷长、副巷长的履职情况和考核办法进行考核。用专项资金基数减去考核扣减为最终奖励,最后进行专项资金的月度兑现。巷长、副巷长专项资金月度考核程序如图3。2.3.4协调机制。巷长制是一种横、纵双向的网络化管理结构,为了便于体系的内部沟通和关系协调,提高结构的耦合效果,充分发挥协同优势,结合煤炭企业传统的组织架构和巷长制自身的管理结构特点,建立了巷长制协调机制,特点如下:1)巷长制工作领导组整体协调。巷长制工作领导组负责按照系统管理的原则,协调各科室、各部门在工作中互相配合,相互理解,形成上下一心的团队精神,达到各部门间的最佳配合。并协调相关部门对各管理层级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协商解决。2)同级协调与上级汇报。巷长制管理体系内各管理层级的协调实行同级协调与上级汇报的三级汇报制,副巷长在责任区内发现问题时应及时协同现场人员进行处理,出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应及时向巷长进行汇报,巷长应根据问题性质积极与各科室进行协调,充分调动资源力量进行解决,出现解决不了的情况时应及时向区长进行汇报,出现区长协调解决不了的情况时向矿长进行汇报。巷长制协调机制如图4。除此之外,由巷长制工作领导组的各副组长组成仲裁委员会,当副巷长与巷长对某一问题产生意见分歧时,可向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
3煤炭企业巷长制安全管理体系的应用
山西汾河焦煤股份有限公司三交河煤矿隶属于霍州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建于1971年,1997年12月由地方国营煤矿整体划归霍州煤电集团公司。全矿现有业务科室26个,队组(车间)38个,职工在册3394人。2019年1月,开始在三交河煤矿分以下4步开展巷长制生产管理体系的推广应用工作:组织人员进行巷长制管理体系学习阶段;样板巷道构建阶段;区域推广阶段;全矿井每条巷道推广贯彻阶段。结合三交河煤矿自身管理体系的特点,将煤矿井下区域划分为一采区、二采区、边远区和其它区,分别由安全矿长、总工程师、机电矿长和生产矿长担任区长,根据巷区、巷长星级评定结果,按星级匹配的原则,由各生产口副科以上的职务的星级巷长担任巷长,各区队队长(书记)担任副巷长。三交河煤矿实施巷长制安全管理体系以来,取得了多个方面的显著效果:1)巷长素质得以提高,履职效果明显增强。巷长制安全管理体系实施后,在日常安全管理中巷长与副巷长相互配合,协调解决安全生产问题,提高了巷道安全生产质量,深化了岗位作业标准化。同时,巷长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梳理巷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努力提高相关人员的个人素质。2)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和效率显著提高。巷长制安全管理体系实施后,各区域的主体责任更加明确,各层级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性显著提高。巷长作为生产口的管理人员,人数少但整体素质较高,了解煤矿整体布局,这个“关键少数”参与到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全过程,使得解决问题的效率显著提高,同时巷长制管理体系充分发挥了协同治理的优势,使各管理层级间联系更加紧密、沟通更加畅通,也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效率。3)巷道隐患处置能力显著提高,杜绝了大事故的发生。巷长制安全管理体系实施后,针对发现的隐患,各巷长全程督查督办,同时列出隐患处理责任清单,隐患全程追踪,确保安全责任落实到位。此外,巷长要向分管领导进行风险隐患自述,及时掌握责任区内存在的隐患。将2019年巷长制管理体系实施后1—10月份事故隐患条数与2018年同期的事故隐患条数进行了对比,巷长制实施后各区队事故隐患分别同比下降8.44%、8.48%、5.09%、6.22%、3.92%、7.25%、9.23%、13.23%、12.11%、11.88%。4)实现了巷长生产全过程管理,提升了原煤煤质。目前三交河煤矿掘进工作面为2#、10#、11#煤掘进工作面,自巷长制运行以来,一直在逐步优化巷长的全过程管理,巷长参与矿井工作面的工程设计、工艺流程、煤层配采、采掘接替和回采工艺等方案设计,并依据上级公司制定的考核指标,参与矿井原煤生产过程质量管理的日常检查、落实、考核,把工作面的煤质管理列为日常生产管理内容。统计了巷长制实施前后煤质指标,可以看出,通过现场煤质管理后,原煤灰分、水分、硫分指标都有下降,巷长制实施前后煤质指标对比见表1。4结语将网络化治理及协同治理理论引入煤炭企业管理中,根据煤矿企业特点,建立了包含5个要素的网络化协同治理理论模型,保证煤炭企业巷长制安全管理体系的理论可靠性。煤矿企业巷长制安全管理体系“双轴并行”、“三道防线”的主体结构,纵横方向共同形成大网状、全覆盖的煤矿企业网络化(网状)管理格局,有效解决煤炭企业传统的“树状”管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四大机制”作为体系运行的制度保障,有力保证了体系的正常运行。使参与主体更加多元化,主体责任更加明确、管理结构更加灵活,横向资源利用效率更高,全面提高了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将巷长制管理体系在三交河煤矿进行实际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成效,进一步说明该体系能够有效提升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并具有可行性与有效性。
作者:代军 高保彬 李岩 王昕 崔磊磊 朱宏博 单位:河南理工大学
- 上一篇:化工企业生产系统风险监控和安全管理
- 下一篇:偏远地区煤炭企业青年婚恋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