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构建探索

时间:2022-11-09 10:19:47

导语: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构建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构建探索

摘要:新的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推行近一年多,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的构建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文章通过分析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的形成背景、运行原理,并通过实例展现了潞安集团在构建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方面的创新做法,对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构建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进一步完善了安全生产管理理论体系,能有效预防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对煤矿安全生产管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安全生产;标准化;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

修订后的安全生产标准化(以下简称“新标准”),重大亮点就是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纳入标准化考核体系中,旨在构建“双控”和标准化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以实现“双控”的量化考核。但由于“新标准”推行时间不长,如何构建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尚未形成完整的工作标准,需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

1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的形成背景

众所周知,理论来自于实践,但反过来又会极大地指导实践进步。安全生产工作效果不理想,一方面是在实践过程中的方式方法有问题,但更多的是缺少理论指导。审视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现状,当前安全生产工作中最急缺的仍然是安全生产理论。到目前为止,安全生产工作方面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完整的理论体系,仍然处于探索、完善阶段,所提出的各种理论或工作方法更多是局部的、行业的,甚至是一种假设。回顾我国安全生产工作走过的历程,由于缺乏理论指导,本世纪初我国煤炭行业曾经经历过一段事故高发期,2000—2005年,共发生煤矿特大事故49起。痛定思痛,反思事故,吸取教训,当时在安全生产领域就提出要把安全生产工作重点从事故后应对向事故前预防进行转移的工作总要求,出台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实现了安全生产的第一次关口前移。这一工作重心的前移带来了全国安全生产形势的重大转变,安全状况有了明显好转,事故总量和死亡人数实现了大幅度下降,但重特大事故的多发势头仍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正值此时,提出的在易发重特大事故的行业领域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的工作要求,无疑为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点亮了指路明灯,给出了安全工作的前进方向。构建“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是一次重大理论创新,不仅极具工作系统性、更具很强的操作性,实现对风险动态有效管控,对隐患常态排查治理,形成风险分级管控在前、隐患排查治理在后的“两道防线”,做到源头管控事故隐患,从而能够有效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2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运行原理

目前,我国大多数煤矿,尤其是小煤矿对“风险分级管控”的概念和要求还是比较陌生的,了解不透彻,也缺乏应有的工作基础。为确保在煤矿构建的“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能够有序、扎实推进,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初步确定了4项基本运行原则:①以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易发多发势头为出发点;②推进“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建设过程中,不应该或尽可能少地给煤矿企业增加负担,不应以增大煤矿企业工作量作为代价;③制定“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制度文件应该简便可行,便于操作;④“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推进建设过程中,应尽可能与现有工作相结合,不打破煤矿现有的工作格局,避免要求煤矿企业另起炉灶。根据上述要求,为实现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更快、更高效的运行,煤矿企业应以现行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为基础,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的建设融入其中,共同推进,不仅能够很好地体现已确定的4项运行原则,最大程度地减轻煤矿企业负担、降低“双重预防性工作制”落实难度,同时也可借助于现行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定量化考核机制,实现对“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落实情况的量化考核。

3潞安集团在构建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方面的具体做法

3.1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三大六超前”相融合。“大超前才会保证大安全,更超前才会更安全”。新标准中安全风险辨识评估采取“1+4”模式(年度辨识评估+4个专项辨识评估),潞安集团在此基础上,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理论与企业的“大系统、大衔接、大环境”,“设计超前、地质超前、抽采超前、装备超前、措施超前、监察超前”“三大六超前”相融合,形成“3+4”模式,即“5~10年远期辨识评估、2~5年中期辨识评估、年度辨识评估+4个专项辨识评估”,远期、中期辨识评估能够超前辨识矿井在大系统、大衔接、大环境中存在的重大风险,并超前采取管控措施,既丰富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新内涵,又提升了“三大六超前”新成效。在实践中,以最大程度地预防安全风险和实现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为核心,积极推进安全风险的大系统建设、大衔接管理、大布局构建,特别是对安全生产中的生产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等各环节的安全风险点和可能导致事故的场所、部位等进行超前辨识与评估,系统掌握安全风险的种类、数量和分布状况,摸清安全风险底数,超前采取防范措施,变事后分析为事前预防,做到“防在前、想在前、做在前”,真正将安全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有效防止苗头性、倾向性事故的发生。同时,建立了安全生产超前预警机制和工作标准。每年对各个系统进行安全风险辨识和评估,对重大安全风险源落实专项措施;每逢五年制定矿井长远发展规划,每年和每季度排查矿井的年度和季度采掘衔接;每月召开月度大超前例会,评估安全风险管控效果。3.2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与变化分级分类管理相融合。变化的安全才是真正的安全,变化的控制才是真正的控制。不可预知的变化是最大的不安全因素,发现不了变化是最大的安全隐患,事故隐患重点在“防”,关键在“查”,根本在“治”。在实践中,潞安集团树立“隐患就是变化”的理念,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纳入企业的变化管理体系,并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工作机制、事故隐患排查、事故隐患治理、监督管理、保障措施“五项流程”,与变化工作预测、变化分级分类、变化信息汇报、变化情况控制、变化落实检查和变化管理考核“六位一体”变化管理运行机制相融合,实现对安全生产中“人、机、料、法、环”等要素的每个环节、每个部位、每道工序的动态管控、过程防控、实时监控。同时,通过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与变化管理的执行体系、分级分类体系、制度体系、标准化体系、应急体系深度融合,做到了超前预测事故隐患、科学减少事故隐患、有效控制事故隐患,确保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精细化、精准化和管理的标准化、程序化,从根本上控制了零敲碎打事故,实现企业动态安全、本质安全。3.3强化“双控”机制在生产过程中的高效管控。首先每年坚持开展“3+4”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研究制定风险分级管控报告,做到“编得准、控得住、有成效”,针对重大安全风险实施挂牌督办管理,通过采取进度日汇报、职能部室跟踪管理、调度会议常通报等方式,实行过程管控,待风险消除并经验收合格才能销号,确保做到重大风险可控;其次建立健全了两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办法,坚持隐患定期排查、落实顶层设计,强化过程控制,及时掌握动态。排查时做到既查存在问题、更追隐患源头,既要落实整改、更要分析原因。在隐患治理上,紧盯水、火、瓦斯、冲击地压等重大灾害因素,持续开展技术攻关,常年不间断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并严格按照闭环管理要求,始终提供资金、物资、人员保证,真正做到排查不留死角、整治不留后患。

4结语

安全生产标准化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是安全生产管理中一次重大理论创新,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理论体系,推动了安全生产关口前移,把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从“事故隐患”产生后的治理向“事故隐患”产生前的预防转移,对有效预防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多发势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双控”机制尚在探索、完善阶段,潞安集团超前管理、快速行动,"双控"机制创新做法在煤炭行业领域起到了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相信经过3~5年实践运行后,我国煤矿的安全生产形势一定会实现根本好转。

作者:侯林旺 单位:潞安矿业集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