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油厂检修安全与技术管理研究

时间:2022-02-08 09:35:24

导语:炼油厂检修安全与技术管理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炼油厂检修安全与技术管理研究

摘要:文章主要论述了石化装置停工、检修、开工全过程中,由于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惯性思维带来的问题及危害,探讨了突破惯性思维的方法和途径,提出了持续提升装置开停工及检修过程的管理水平和施工质量的方法。

关键词:装置检修;技术管理;惯性思维;解决途径

物理学中惯性是指物体所具有的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特性。惯性思维可以理解为通过较长时间处理同一问题所得出的一种固定的思维方法或经验。当这一问题发生条件出现变化时,我们采用相同的思维方法或经验处理,可能出现错误的结果,惯性思维经常束缚人们的思想。2018年3月至5月,塔河炼化公司对2#焦化装置进行了停工大检修,在装置停、开工和检修施工技术质量验收过程中,发现了各装置历次大检修重复出现的问题,在本次大检修过程中依旧存在。这些问题主要包括:工艺管线保温,验收管理不规范;焊接施工,监护人员技术交底不到位;开停工过程中,装置对公用工程用量的重视程度不够;设备内部的关键组件安装后,首次验收的重视程度有待加强;投产初期的老问题,成了今天的正常现象等等。分析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我们可以将惯性思维总结为以下的表现形式:

1惯性思维的主要表现

1.1按经验处理问题。按经验处理问题是惯性思维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对于管理和操作经验比较丰富的操作人员和检修管理人员这种情况极易发生。例如T302在技术质量组验收中发现塔盘上层之间存在大量成堆的小块状焦粉。装置管理人员强调在施工过程中,对塔盘进行了严格清理,上部安装的新塔盘都是干净的。综合分析大量成堆的小块状焦粉应该是来自安装过程中,塔盘与塔壁摩擦后掉落造成。这证明在塔器经过清洗后,保证回装的塔器内构件的清洁度,就能确保安装后整个塔器的清洁。这个经验是靠不住的。1.2过于相信设计资料。我们在工艺与安全管理工作中,绝大多数工艺与安全控制文件都是以设计资料为依据的。长时间的定式思考,极易养成惯性思维,使我们过于依赖设计。然而装置检修时的技改项目有一部分是技术应用非常成熟的项目,还有一部分只是经过了技术论证,在应用上并不成熟。本次检修,对常压区机泵P104AB密封进行了改造,增加了密封增压罐,杜绝了轻油因机械密封泄漏而造成火灾。然而,在最初的设计上并没有压力罐。轻油泵不需要辅助密封这种设计就不一定正确了。1.3迷信权威技术刊物。技术人员水平的提升,一是来自一线经验的积累,二是学术刊物的理论学习。然而技术刊物中的理论观点总是在一定的条件下提出来的,虽然具有广泛实用性,但是对于某些特殊情况就不一定适用。过于相信书本,也容易导致我们工作中的惯性思维。在这次装置开工时,E115(蜡油-闪底油)换热器浮头法兰泄漏,其直接原因是反应温度波动,但其重要原因是法兰包了保温,法兰保温后当温度升高时法兰先受热膨胀,螺栓后受热膨胀,垫片被压紧,当温度下降时,法兰先受冷收缩,螺栓后受冷收缩,一正一负造成法兰出现缝隙,介质泄漏。在原始开工时此处未包保温,换热器温度波动多次出现大于2018年波动值,均未出现过泄漏。但在设计及相关资料中均要求高温部位保温。建议包保温时将螺栓保留不包,或者增加蝶簧垫后保温,蝶簧垫可以吸收热胀冷缩的变形量,保持螺栓预紧力不变。1.4错误得不到及时纠正。我们在工作中,对于某个错误刚开始可能会重视,但是如果错误得不到及时修正,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就会习惯这个错误,甚至认为这个错误是正确的。这是惯性思维产生的一种普遍方式。2019年2月23日,装置对T501进行安全检查时发现塔顶风动阀HV5001AB的氮气压力罐罐体晃动幅度过大。询问装置操作人员得知该罐自扩建以来一直存在晃动现象。起初操作员都认为不正常,只是生产两个周期以来也没有发生安全事故。时间久了,操作员反而认为该罐晃动是正常现象。实际车间技术人员验收时发现,造成罐体晃动的根本原因是在初次安装时,罐底支座与平台之间存在间隙,固定支座的螺栓未紧固。装置立即对在该处增加了弹簧垫,填补间隙并对螺栓进行了紧固。从此,罐体不再晃动。1.5盲从装置技术干部。在管理上强调装置技术干部的权威性是提高工作执行力度的重要途径,但是技术问题必须在民主讨论的基础上,决定处理方式。如果在技术问题上,盲从装置技术干部,就会压抑操作员的思维灵活性,迷信装置技术干部的观点,养成定式思维的习惯,难以接受新的思考方式。如2012年6月7日,塔河炼化公司召开1#装置电脱盐技术改造分析会。会议讨论认为1#电脱盐罐中的入口管线和入口分配器之间的空隙过大,电脱盐入口处的乳化液和原油会通过空隙进入电脱盐罐中的水相,从而造成1#电脱盐切水含油量超高,要求装置利用聚四氟乙烯或其它耐油橡胶堵住空隙。装置技术干部认为原油在电脱盐罐中有一定的停留时间,因此原油在电脱盐罐入口处的乳化层会因为与罐内存水的密度差而自动上浮进入乳化层,而不会进入水相,增加电脱盐排水中的油含量。事实上,油品在电脱盐罐中是持续流动的,在流动方向上,油品各处的压力不一样,密度也不是均匀一致的,液面等高的U形管理论上在电脱盐罐中并不成立。而且进入水相的乳化液或原油会造成已脱出的水相继续乳化形成新的乳化液,影响电脱盐的油水分离效果。然而装置技术人员的观点一直影响着施工人员和装置操作员。直至施工结束时,电脱盐改造项目仍未引起技术人员的足够重视,导致验收时发现电脱盐A罐居然用蓬松石棉绳堵孔,各罐原本应堵住的孔隙仍留有细缝。最后,不得不重新施工。1.6以前这样干,也没出问题。“以前这样干,也没出问题”这是检修各装置对技术质量验收时发现的问题中最多的解释;也是在检修过程中,发现操作和管理人员由惯性思维导致错误的主要原因之一。检修过程中,各装置都有动火焊接项目。对于动火作业的方案,部分装置监护人员并没有进行相应的培训,而装置技术人员又不可能全程监护每一个作业项目。当公司技术质量组验收人员询问装置监护人员时,几乎没有一个人知道该焊口的焊接形式,使用焊条的型号,焊条预处理方式,热处理的时间及温度控制范围等等。装置对该现象的解释是“以前没培训,也没出问题,后续探伤可查验”,但是一旦不合格,就必须要重新施工,影响施工进度。与其事后控制,不如事前预防。

2突破破惯性思维怪圈

2.1对比分析,找出不同点。打破惯性思维怪圈的重点在于当问题出现后,要认真分析本次出现的问题与以往出现的同样问题的原因是否有差异、其周边环境是否相同。若有差异,处理时需相应变通。出现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问题出现后未引起重视,任由问题扩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发现问题的关键在于认真仔细、注意细节。例如:2009年8月30日,全厂停电后,1#加氢装置开工过程中分馏系统带水严重,车间怀疑是塔顶冷却器出现泄漏,但留意停工过程就会联想到停工时高、低分脱水阀在停电后立即被关闭,临氢系统放空时带入高、低分的大量存水未脱去,减油时全部带入分馏系统,造成分馏系统带水严重,分馏塔顶脱水几个小时后生产正常。通过此事说明在停工过程中的处理还是存在问题,今后停工过程中要注意加氢装置的高低分界位控制,为后期开工打好基础。2.2穷根究底,找出问题发生的根源。问题出现后查找问题的根源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装置新开工后的生产操作参数与以往正常生产时的操作参数进行对比;(2)与设计思路及设计参数进行对比;(3)与理论知识对比,理论联系实际;(4)分析环境是否发生变化。在1#装置检修时,由于全厂处理量降低,2#制氢装置最低负荷运行,转化炉0213-F101烟气温度高达195℃以上,超过工艺卡片。当生产技术处指出后,车间回复无法调整。然而在理论上烟气温度超高只有两个可能性,一是热烟气过多,全量冷空气冷不下来;二是冷空气量不够,所取热量无法冷却热空气。经分析本次因处理量较低,燃料气较小,所需冷空气较少,属于第二种情况。因而与车间工艺技术员商定,采取增加风机烟道挡板开度的方法来增加冷空气量,同时指导操作员对炉膛氧含量进行调节,烟气温度立即下降10℃,引风机的运行温度未超过设备允许的最高温度,保证了设备的正常运行。2.3不迷信权威,勇于怀疑。管理上的问题可以集中决策,技术上的问题应该是讨论后民主决策的。每一个问题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所以参与问题讨论的人也可以有不同的想法,解决问题关键在于认真分析、大胆设想、持之以恒、找出真理。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都不能迷信权威,也不能把自己当权威。专业技术人员要有怀疑精神,也要欣赏别人的怀疑精神。技术方案只有在科学民主的方法上制定,才是最合理的制定方式。2.4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本文在前面论述了习惯导致错误和以前这样干没出问题,这两种惯性思维的产生形式,主要原因是问题发生后,没有及时解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就使得技术人员,习惯了这种错误,甚至认为异常现象是正常的,以前的错误做法也是正确的。2.5技术问题的思考步骤找到问题的根源后,在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时,可以按照以下的步骤去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1)在理论上找到支持解决方案的理由,不能想当然;(2)广泛调研,科学借鉴以往的成功经验和兄弟单位的成功经验;(3)争取获得专家、设计、专业厂家、上级部门的技术支持;大胆摸索,找出成功之路。

3结语

总的来说,在炼油厂开、停工及检维修过程中,安全管理工作与技术管理工作产生的惯性思维是可以突破的。在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可以按照上述途径,建立正确的技术问题思考方法,找到正确的处理办法,达到持续提升装置安全管理水平和施工质量的目的。

作者:赵斌 单位:中国石化塔河炼化公司炼油第一作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