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路径研究
时间:2022-07-24 10:45:14
导语: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路径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创新能力的建设是决定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当前,吉林省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方面存在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企业缺少自主创新的驱动力以及技术创新人才相对匮乏等诸多问题。吉林省要通过充分利用科教资源、针对性培养科技人才、不断完善政策环境、进一步明确企业科研主体地位等措施来提高吉林省技术创新能力。
[关键词]区域技术创新;自主创新;区域经济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经济的发展呈现了区域化特征[1]。区域经济在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产业集群的发展极具区域性,极大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随着国际经济竞争新格局的形成,区域创新已经成为区域经济竞争的核心要素,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区域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了获取国际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之一,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是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创新能力的建设是决定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不断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区域创新体系的所有要素中,技术创新对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起着重要的作用[2]。
一、区域技术创新的内涵及作用
创新是科技领域最重要的发展环节,也是科技不断发展的驱动力。区域技术创新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概念,更是一个经济范畴,其最大的价值是促进经济发展,技术创新是经济从萌芽到起步再到发展的过程。区域技术创新主要指在一个区域范围内进行生产技术的创新,主要包括开发新技术,或对现有技术进行应用创新。区域技术创新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第一,区域技术创新促进了生产要素结构的优化升级,主要是因为如果某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比较弱时,该区域就会依靠物资资源的投入来促进经济增长,这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会进一步透支资源,恶化环境,经济增长举步维艰。如果一个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较强时,技术创新的成果会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利用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增长,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降低对资源的过度依赖,改善生态环境。第二,区域技术创新能够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实际上,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只能在产业链的低端徘徊,经济效益很难实现本质上的增加,导致的后果是该地区工业水平不高、农业基础薄弱和服务业发展落后,进而导致产业结构的失衡。只有提升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才能够为农业现代化提供驱动力,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发展与融合,增强工业竞争实力,促进服务业的发展,使经济增长单纯依靠第一与第二产业向依靠三大产业协同发展。第三,区域技术创新能够优化需求结构。由于我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主要是依靠劳动力来赚取利润,实现产业链低端向高端的迈进,必须要加强我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通过技术创新来掌握世界核心科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打造世界名牌产品,不再依靠廉价的劳动力赚取利润。同时,依靠技术创新可以扩大国外与国内市场的需求,优化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的需求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二、吉林省区域技术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吉林省GDP增长率的排名与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排名比较接近,说明经济水平的发展与技术进步是息息相关的,吉林省技术创新能力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低,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落后。当前,吉林省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建设面临着诸多问题,认清问题才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
1.吉林省科研成果转化率低
当前,吉林省科技创新能力无法提升的根本是科技成果与产业脱节,科研成果无法实现产业化。虽然吉林省很多企业与科研机构不断开展合作研发,但是以企业为主的科研市场的投资机制还不健全,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很低,严重制约了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虽然吉林省高校与科研机构众多,每年会研发出大量的具有价值的科技成果,但是由于缺少企业的投资与开发,很多的科技成果无法转化为生产力,科技资源也缺乏应用价值,导致了科技成果闲置,科技资源浪费严重,同时很多企业不得不继续使用传统的生产模式或者引进国外技术,在产业链的低端徘徊,阻碍了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2.企业缺少自主创新的驱动力
尽管吉林省的企业规模不断扩张、数量不断增长,但是多数企业的科研实力提升非常缓慢,缺少科技创新的驱动力。主要的原因是企业的科技创新需要循序渐进,需要高投入与长周期,科技创新能力很难在短期内见效,很多企业宁可长期进行低水平的重复性生产活动,也不愿意花费大量的资金来加强科研开发,在科研资金方面的投入有限,生产的产品缺少差异化的营销策略,没有通过创新与服务来提升产品的效益,宁愿模仿与抄袭其他企业的成果也不愿意加强科技研发,走自主创新之路。值得一提的是,吉林省的很多国有企业受到人事制度与考核机制等方面的制约,国有企业管理人更加迫切希望提高短期业绩,利用大量的资金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保障国有企业的短期效益,忽视了能够带来长期效益的自主研发与技术创新,促使企业短期利润最大化。因此,吉林省的私营企业与国有企业都缺少自主创新的驱动力,缺少创新的活力,不能满足企业技术创新的现实需要。
3.吉林省技术创新人才相对匮乏
企业技术创新人才的不足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企业自主创新的关键是人才的培养与使用,一流的科技人才是企业竞争制胜的法宝。近些年来,吉林省的经济发展迅猛,对掌握核心技术、具备研发能力的高层次科技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但由于地域及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限制,科技人才的数量往往不能满足吉林省经济发展的需要。另外,从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分布情况来看,区域差异明显,吉林省的中心城市往往能够吸引更多的科技人才就业和创业,但是相对偏远的地区却无法吸引更多的科技人才,人才市场供给不足,制约了吉林省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再者,吉林省的科技人才匮乏也表现在高校专业设置与吉林省产业结构、经济结构调整方面不匹配,人才培养的模式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出的科技人才往往“英雄无用武之地”,使吉林省陷入了“高校众多、科技人才匮乏”的尴尬境地。
三、吉林省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路径
要增强和提升我国整体区域创新能力,必须分集团而不是整齐划一地制定和实施增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3]。吉林省要结合当前经济发展的实际,实现吉林省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强经济的结构性调整,充分发挥技术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注重技术资源的投入,健全相关法律政策,为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的环境,从根本上解决阻碍吉林省技术创新的问题。
1.充分利用科教资源,针对性培养科技人才
吉林省高校与科研机构众多,具有良好的科教资源,其中国务院部属、中科院所属以及省属科研机构70余家、部属及省属高校40余所,有30余所国家野外观测站以及60余所省级重点实验室。吉林省在汽车、生物、光电子以及应用化学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科教资源优势明显。近些年来,沿海地区在创新能力排名方面名列前茅[4],但是吉林省区域技术创新优势却不明显,区域技术创新的环境远远落后于广州、上海等发达城市。吉林省要充分发挥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力量,将高校与科研机构作为技术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肩负起为吉林省培育技术创新人才的重任。高校要担负起服务地方经济的社会责任与使命,加强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在专业设置上要满足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将产、学、研一体化合作作为培养技术人才的新模式,为吉林省区域科技能力的提升提供人才支撑。例如,吉林省相关部门要逐步引导科研机构、高校以及企业共同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制定和实施科技人才培养政策,实施科技人才培养专项基金,对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提供资金支持等,夯实创新基础。另外,吉林省各大高校可以与吉林省各级政府、金融机构等建立信息协调与沟通机制,加强政府、高校与科研机构之间的沟通与交流,高校与科研机构要针对吉林省的优势产业开展创新技术、高新技术与应用基础研究并实现科研技术成果化。高校与科研机构、企业以及政府在加强信息沟通与交流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依托企业专业化的技术服务与市场实现对接,为吉林省的中小企业提供创新科技成果,为吉林省的国有企业以及大企业的技术集成提供充足的技术来源。
2.完善政策环境,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吉林省要为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据不完全统计,吉林省在技术创新能力方面远远落后于北京、上海等城市。吉林省的科技人才发展政策与科研开发扶持力度不够,没有构建完善的人才激励与评价机制,没有真正地调动科技人才进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科研成果的转化率远远落后于发达城市。因此,吉林省各级政府要不断营造技术创新的政策环境,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首先,吉林省各级政府要逐步转变自身职能,加强制度创新,减少对创新活动的直接介入与管理,逐步建立政策引导、监督及激励为主的区域技术创新机制。其次,吉林省各级政府要不断完善科技创新的金融与财政扶持政策,鼓励和引导企业、科研机构以及高校等积极开展创新活动,发挥政策的技术创新的中介服务作用,对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行为给予财政资金扶持,建立科技领军人才的奖励政策,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再次,吉林省各级政府要不断完善科学的创新监督与目标考核体系,充分发挥自身的管理与协调的作用。例如逐步完善对科技人才的绩效考核制度,对企业的科研成果的应用于推广进行监督等。
3.明确企业科研主体地位,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平台的建设
结合当前企业自身的经济发展状况而言,企业还无法完全依靠自身的力量进行技术创新,企业缺少自主创新的驱动力。从吉林省产业结构来看,传统工业占有很大比重,国有经济成分占主导地位,但是吉林省的工业企业与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较弱,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难度较大。吉林省绝大多数企业对技术创新不敏感,缺少技术创新的积极性。据统计,吉林省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指标考核结果处于国内下游水平,主要体现在吉林省企业对技术改造的资金投入较低、技术合作程度较低、拥有技术中心与研发机构的企业比重较小等。因此,吉林省企业要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平台的构建与完善,依靠政府的公共财政扶持机制与监督考核机制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平台的强大服务功能,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服务体系。总之,吉林省企业急需加快科研体制改革,构建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立企业研发机构,加强对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加强企业创新平台的建设等,通过多渠道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
作者:曹玲 单位:吉林工商学院
[参考文献]
[1]梅梅,王小迪.吉林省技术创新能力:分析与评价[J].当代经济研究,2014,(9):46-51.
[2]王浩,王继红.吉林省区域创新能力分析[J].东北亚论坛,2006,(4):32-35.
[3]周立,吴玉鸣.中国区域创新能力:因素分析与聚类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6,(8):96-103.
[4]丁美霞,周民良.中国各省区创新能力的动态趋势与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学家,2008,(1):63-68.
- 上一篇:休闲农业技术创新体系探析
- 下一篇:建筑机电安装施工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