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空调节能设计探索
时间:2022-03-29 10:43:39
导语:暖通空调节能设计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建设发展迅速,建筑行业在新时代有了新的发展也有了新的要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对暖通空调行业提出了新的标准,对节能设计方面提出了更为细致的要求。
[关键词]暖通空调;节能;绿色
1.暖通空调现状分析
暖通空调是建筑体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暖通空调大大的提升了居住环境的舒适性,对建筑起到采暖、通风、以及空气调节等重要作用。但空调系统的运行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与我们生活的环境息息相关,因此在设计中应不断研究新的节能技术与节能材料,将更环保节能的技术运用到暖通空调系统中。
2暖通空调节能技术的运用
2.1空调风系统的节能设计。暖通空调系统中重要参数之一就是新风量,也是卫生健康重要的衡量标准之一。过多的新风量会导致空调机组消耗多余的能源,而过少的新风量则会影响空调的运行机制。因此要科学设计空调系统的新风比例并且要控制好送风温度。在满足空调系统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尽量降低送风量以及要利用热回收技术来回收暖通空调系统的送风余热。设计暖通空调系统的过程中,由于不同区域位置空气湿度,温度各不相同,所以在设计时我们要考虑区域的差异来控制空调运行的时间。而由于区域性差异导致冷热负荷之间也存在差异,故我们在设计时我们考虑满负荷和部分负荷的运行情况,选择多速送风机以及变频送风机来控制区域内的风量大小,降低送风机的能量损耗。2.2采用恰当的冷热源。在建筑暖通空调的设计中,往往选用集中换热设备来作为冷热源,而冷热源的参数往往依据建筑物的外观、内部构造、经济性和安全性以及气候变化和地理环境来确定,由此对冷热源提出了以下要求:供热系统要使用外部的发电系统,并且热源要尽量选用工厂的余热来提升热源的利用率;其次系统的供热水源要选用地热源,若安装暖通空调的区域没有集中的热源,我们就不能选用电热水器作为供热设备,应选择电力泵机组作为供热设备。采用锅炉燃烧产生水蒸气或热水会造成环境的污染以及能源低品位应用等问题,由此我们在选择建筑热气以及生活热水的来源时,要优先采用热泵、空调余热等建筑废热。2.3合理使用自然通风。可再生的新能源在暖通空调系统中也可以发挥很大作用,建筑节能中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自然通风,在进行设计前要深入考察项目所在地的气候环境以及风向规律,来对建筑平面进行布局、选择合适的通风开口位置以及通风面积,在夏秋之季,充分引入“穿堂风”来降低室温,降低空调制冷的使用频率,而冬春之季则要拒绝“穿堂风”,避免冷风渗入建筑导致增加空调的使用量。自然风可以作为暖通空调系统重要的降温措施,节约能源的同时也有效的提升了室内的空气质量。2.4选用可调新风比技术。过度季节全新风或可调新风比运行能很大程度的提升空调区域内的空气质量,大幅度减少空调的运行时间,使处理空气所产生的能耗降低。在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以及室内余热量较大的区域选用可调新风比技术可以有效降低能耗,应在这些区域大力推广此项技术。而《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也对此技术提出了相关限定要求:不小于百分之五十,但小于百分之七十五,得三分;不小于百分之七十五,得六分。此新规使可调新风比技术可操作性变得更强。2.5系统余热回收及利用。建筑物庞大的体系中,会造成大量能源浪费的现象,将这些浪费的能源合理利用回收,并将其运用到空调系统中需要的地方。2.6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性能。围护结构主要分为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外部结构包括建筑外墙,建筑门窗等房屋面,而内部结构包括建筑物地面以及内部隔热墙。只要内外围护结构缺失哪怕很小的一部分,也会对整个暖通空调系统的保温功能造成很大的影响,隔热效果变弱并且导致热量流失的现象越发严重。而建筑物的热量流失则会加大空调系统的功率使整个系统能耗大量增加。因此在进行建筑物设计时,要合理减少外窗的面积,并选用隔热玻璃以及遮阳板来提高保温的效果。除此之外,还应该选用低传热系数的墙体,并提高门窗的气密性。2.7采用地源热泵技术。在暖通空调系统中采用地源热泵技术可以极大的提高人们生活的舒适度并节约能源。地源热泵技术包括地下水和地表水以及地埋管等三种换热系统的热泵空调技术。地源热泵技术可以充分利用暖通空调系统建筑下的地下土壤资源,将室内的热源通过地缘热泵传送到地下土壤中,来降低室内温度,使室内达到恒温。此技术利用地表土温度一年较为平稳的特点,使空调系统节能稳定的运行。根据武汉大量使用地源热泵区域的数据得出,此技术比传统的电热冷机组供冷和锅炉供热系统的效率要高出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三十,比风冷热泵系统的效率要高出百分之三十至百分之四十,降低了煤炭等一次性能源的用量约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六十。
3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在暖通空调的设计中要采用大量的新技术来降低能耗,推动建筑行业技术的进步,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提出的新要求。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质量监督检查检疫总局.《绿色建筑评价标准》(送审稿)[M].北京,2013.
[2]万红玉.浅谈建筑环境与暖通空调节能[J]江西建筑,2016.07.
作者:任宇鹏 单位:太原学院
- 上一篇:光纤电子产品生产工艺研究
- 下一篇:住宅建筑节能设计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