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油化工节能技术创新探讨

时间:2022-11-28 02:56:52

导语:炼油化工节能技术创新探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炼油化工节能技术创新探讨

摘要:炼油化工企业被视为我国最基础的建设行业之一,其能源的产生、开发水平直接关系着我国的整体经济发展状况。基于此,主要讲述我国炼油化工企业能源消耗现状,以及未来炼油化工企业的发展趋势,各种新型节能技术的引进与应用。

关键词:炼油;化工节能技术;现状;发展创新

炼油化工企业被视为我国最基础的建设行业之一,其能源的产生、开发水平直接关系着我国的整体经济发展状况。随着科技的发展创新,化工节能技术被大力推广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成效。基于此,首先对现阶段炼油化工节能技术的实际情况进行探究与论述,继而分析这一技术在未来几年将要践行的路线[1]。

1我国炼油化工企业能源消耗现状

据相关调查资料显示,我国炼油化工企业的发展大体上呈现的是良性上升趋势,其生产规模不断拓展,企业实力不断的强化。但是,与英美等发达国家相比,炼油过程中能源消耗量较大,这就表明炼油化工技术水平还不够完善。此外,对于那些规模较大的炼油企业来说,其设施在运转的过程中耗费的资源数量是庞大的。由此可以推断,系统在节约能源方面存在较大的潜力与发展空间。目前,国际上炼油整体能耗最适水平被设定为55kg/t,但是我国很多炼油企业无法达到上述标准水平,对其原因进行剖析,大体上可以归结为以下两点,一是装置规模不大;二是生产技术长期得不到更新。虽然我国乙烯装置物耗的能耗量得到了一定的管控,但是我国综合炼油耗能量仍然超过80kg/t,也就是说节能技术的作用被淹没了。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炼油行业消耗能源的总量占全世界能耗总量的20%以上,降低能源的耗费量已经是炼油企业普遍关注的焦点。此外,对我国炼油企业正在应用的节能技术进行研究,相关人员发现其与传统的工艺技术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差异性,致使我国轻质油的收率(70%)明显低于国外轻质油的收率(80%)。因此,现阶段为了实现低能生产的目标,炼油企业首先应该扩建生产装置的规模,将中小型炼油企业兼并为一些大型的炼油工厂,在高端设施的辅助下,积极落实节能技术,以使我国炼油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2未来炼油化工企业的发展趋势

炼油化工节能技术发展的整体趋势是践行清洁、节约的路线,这也是新型技术发展的主流趋势[2]。

2.1低温与热能的回收利用

蒸汽机在运转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热效应,那么将这些热能采集回收进行循环利用,毫无疑问是炼油化工企业实现节约能源的有效方法之一。将蒸汽机中的热能高效地采集回收以后,一般应用于分级供热,也就是将蒸汽分层次地运用。

2.2联合装置的构建

联合装置实质上就是将各种工艺或者是常用装置组合在一起,此时联合在一起的装置在运转过程中就实现了热能联合的目标,间接地落实降低能耗的目的。有关研究表明,与多套装置相比较,联合装置的应用至少降低了20%的能耗量,而且联合装置的成本造价仅仅是多套装置的3/4,这就有力地证明了联合装置的应用是我国炼油化工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走向。因为其节约能源的同时,大大提高了炼油企业的生产效率。

2.3各种新型节能技术的引进与应用

创新型化工节能技术的引进与应用,能够使炼油企业的生产设施优化水平程度达到最大化。据相关人员预测,机泵变频调控、热泵和精馏装置等技术的创新与运用的频率应该是较高的。机泵的变频调速一般是借助计数机技术对炼油装置进行管控,在该种新型技术的辅助下,即是在高温的条件下,机泵也能顺利、高效地运转,这一技术的应用不仅仅降低了能源消耗量,而且优化了机泵装置,使其达到精准化;精馏装置的安装是借助孔板波纹填料,特别是半径为6.75m减压塔的使用,大大提高了炼油化工企业节约能源的效果。此外,优化能量体系也可以视为炼油化工节能技术中的一项重要程序,其可以将各种能源相互转换,最终落实循环利用的目标。一般优化炼油能源系统的技术有夹点技术与数字规划技术,前者应用的原理基本是利用最小传热差以达到对热网系统、水系统中热能的采集与应用,最终达到节能的目标。

3结语

化工节能技术在炼油企业中的引进与应用,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其大大提高了工业生产的效率;另一方面,其为我国节约型社会的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目前,我国炼油企业中节能技术的效力还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3],笔者建议炼油企业积极地改良优化生产装置,不断借鉴学习国外先进技术,使其为己所有,实现降低能源消耗量的战略目标。

作者:赵檀 孙生波 单位:中国石油石油化工研究院大庆化工研究中心

参考文献:

[1]黄格省,李雪静,乔明.炼油化工节能技术发展趋势与现状分析[J].石油石化节能,2011,1(3):5-7.

[2]徐玲荣,叶琴,孙建红.试论化工节能技术的发展前景[J].能源与节能,2011,16(7):35-36.

[3]王荣增.我国炼油化工技术现状与发展分析[J].化工管理,2015,28(2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