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节能减排效率研究

时间:2022-03-13 01:53:07

导语:供给侧改革节能减排效率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供给侧改革节能减排效率研究

摘要: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出台前后,全国以及不同地区节能减排驱动因素和效率变动情况,对落实节能减排政策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围绕节能减排构建了投入和产出指标体系,使用DEA-Malmqusit指数模型,分2012—2015年、2016—2017年两个阶段对我国30个省份的节能减排效率进行测算和分析。研究表明,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主要依靠节能减排技术进步,我国的节能减排总体效率有了一定的提升,但各省份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同时结合评价结果,为我国节能减排效率的稳步提升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DEA-Malmqusit;节能减排效率;生态文明建设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逐年上升的能源消费量给我国能源供应和环境承载带来巨大的压力。这也成为我国政府一直十分重视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原因。“十二五”末,我国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涉及到要素投入结构、排放结构、产业结构等问题均会对节能减排产生影响。2019年,国务院印发《“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中明确指出,节能减排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手段。因此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出台前后,全国以及不同地区节能减排驱动因素和效率变动情况,因地制宜采取对策,对深化供给侧改革,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我国更加有效承担国际节能减排和清洁发展义务,在全球可持续发展中承担起负责任大国的角色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现代经济的发展对能源有很强的依赖性,而化石能源消耗所带来的诸多环境问题,使得节能减排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十分重视的一个议题,也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国外对于节能减排的研究起步较早,其研究主要集中于节能减排政策和节能减排效率两大领域。节能减排政策方面:MMiradna等[1]指出环境税收政策可以激励企业主动实施节能减排,提高能源使用率。Scheel.H[2]提出国家要制定节能减排法规政策,根据行业和地区不同,可以制定不同标准,但是在执行政策和监管方面要落实到位。AbbeenMustafafaOmer[3]指出政府完善环境政策和市场体系,企业重视低能耗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和提高低碳技术研发能力可以降低碳排放。节能减排效率研究则是围绕企业、行业、区域或国家层面来进行研究:Sarica.K[4]研究了土耳其65家发电企业的能源利用效率水平,并对低效企业进行了分析。PhylipsenGJM[5]识别出钢铁、铝、水泥等能源密集型产业的结构差异,并选择合适的指标和方法实现了能源效率的国际比较。P.Zhou[6]构建了基于Malmquist的CO2排放绩效指数(MCPI),并使用DEA模型对全球前18位的CO2排放大国的排放绩效进行了测算。SongML[7]利用超效率SBM模型对金砖四国的能源效率进行测算,并利用Bootstrap对小样本数据的DEA值进行修正,得到了能源效率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国内的研究相比国外起步稍晚,但研究领域与国外相似。其中,节能减排效率研究也是涉及企业、行业、区域和国家4个层面,主要集中于节能减排效率的评价和节能减排影响因素的分析。企业层面主要以高耗能或能源生产企业为研究对象,如王世进[8]对5家煤炭上市公司节能减排的绩效评价进行实证分析。行业层面主要以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为研究对象,有的立足于国内产业,如徐光华等[9]采用DEA方法,针对42个重点治理行业的废气、废水减排投资效率进行评价,研究表明不同行业减排投资效率不同,需要加强对某些不具代表性的重污染行业和非重污染行业的关注。有的立足于省域内产业,如田刚等[10]采用全要素生产率分析框架,使用DEA模型评价了我国29个省份物流业在2006—2013年度的节能减排效率,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张新红等[11]运用SBM-DDF模型分别对福建省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的节能减排效率与潜力进行了评价。区域层面以省际、省份、城市为研究对象居多,如刘丙泉等[12]使用DEA模型交叉分析方法对山东省各城市的生态效率进行评价,作者认为资源匮乏城市的生态效率要远远高于资源丰富的城市。龙如银[13]运用SORM—BCC超效率评价模型、陈晓东等[14]运用REPI模型分别对江苏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节能减排绩效进行评价。郭彬等[15]建立节能减排评价指标,收集我国中部6省的2010年数据,使用超效率DEA模型对这些省份节能减排效率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中部6省节能减排潜力很大。国家层面一般是按时间序列展开,如王兵等[16]运用改进过的绿色索洛模型和实证分析证明节能减排可以实现绿色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双赢,推动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可通过制定差异化的节能减排政策实现;或者和省际分析结合,如吴江等[17]使用三阶段DEA模型测算了我国30省份2005—2015年的全要素能源效率。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DEA模型广泛应用于节能减排效率评价,但是运用DEA模型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我国各省市节能减排效率的文献还比较少见。此外,由于传统DEA模型有效单元(效率评价值为1)较多,不利于有效程度的区分,故本文使用Fare[19]等建立的DEA-Malmqusit指数模型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前后我国各省市的节能减排效率进行测度,评价各省市节能减排绩效以及可改进的方面,以期对未来能源环境政策制定有所助益。

1指标与数据

1.1指标选取。运用DEA方法对全国各省市进行节能减排效率评价时,高质量的指标体系可以提高节能减排效率评价的准确性,构建指标体系时,首先要考虑评价目的,要使投入和产出指标为评价目的所服务,其次要确保整体指标能全面反映我国各省市节能减排的投入与产出,最后应确保指标系统内各指标数据的准确性和可获性。节能减排效率应该考察“节”和“减”两个方面,而“减”则需要将本年度与上一年度的数据进行比较。本文在借鉴已有节能减排文献的基础上,根据《方案》中规定削减的污染物和指标设立原则,选择能源消费总量、SO2排放量(废气)、COD排放量(废水)、固体废物产生量[15]作为投入指标。对于产出指标,本文选择能体现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和要素投入产出效果的地区GDP和固体废气物综合利用量作为产出指标[13-16,18]。此外,为体现节能减排中“减”的效果,选取SO2减少量和COD减少量作为产出指标,具体见表1。1.2数据来源。对于相关的投入指标,能源消费总量的数据来源于我国各省份的统计年鉴和《中国能源统计邓玉勇等: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我国各省份节能减排效率研究年鉴》,SO2排放量、COD排放量、固体废物产生量数据来源于2012—2018年各省份的统计年鉴。对于相关产出指标,地区GDP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2—2018年),SO2减少量、COD减少量数据来源于2011—2018年各省份的统计年鉴,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数据来源于2012—2018年各省份的统计年鉴。根据以上数据,本文选取全国除西藏、香港、澳门、台湾之外的30个省份作为效率评价的决策单元,对各省份的节能减排效率进行评价分析。

2节能减排效率评价与分析

2.1我国总体节能减排年平均效率评价与分析。本文选取的效率评价决策单元(DMU)数量为30,结合2012—2017年各省份面板数据,运用Deap2.1软件对我国30个省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前后的节能减排效率变动及分解情况进行评价,获得全国平均节能减排效率的DEA值,见表2和表3。从表2可以看出,2013—2015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前3年,全国年平均节能减排效率呈现波动状态,总体节能减排效率提高了3%,但是2013年、2014年这两年呈下降趋势(其中2013年下降5.5%,2014年下降4.5%),2015年呈现回升,效率上升了20.9%,但是在效率下降的两年里,DEA的配置是无效的,投入与产出没有达到最佳水平。从表3可以看出,2016—2017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后两年,全国年平均节能减排效率也出现了波动。2016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第一年,节能减排效率达到了339.7%,由于这一年效率较高,使得下一年基数较高,加上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较2016年减少2909.49万t,直接导致第二年效率出现下降,但是总体节能减排效率提高了11.5%,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我国节能减排的效率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前高8.5%。我国历年节能减排效率波动较大,从节能减排效率变动指数分解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前后,技术进步指数均大于技术效率指数,这反映2013—2017年,我国节能减排效率提升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2013—2017年技术进步指数平均为1.074,对节能减排效率指数贡献较大,而技术效率指数仅为0.990,对节能减排效率贡献不足,这表明我国节能减排的管理因素仍需提高,见表4。2.2各省市节能减排年平均效率评价。我国30个省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前后的节能减排效率评价值,见表5和表6。从表5可以看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前的几年,有17个省份的节能减排效率提高,有13个省份的节能减排效率不足。节能减排效率提高的省份为海南、上海、新疆、北京、云南、四川、河北、广西、宁夏、山西、重庆、浙江、贵州、江苏、湖北、天津、青海。其中,节能减排效率进步主要归因于技术效率的有新疆、四川两个省份;节能减排效率进步主要归因于技术进步的有海南、上海、北京、山西、浙江、贵州、江苏、湖北、天津、青海;节能减排效率进步归因于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两者的有云南、四川、河北、广西、宁夏。这17个省市中,海南、上海、贵州、新疆、北京的节能减排效率值都超过了1.2,这些省份节能减排效率取得显著成效。从技术效率指数来研究,新疆、四川、云南、海南、河北、广西、宁夏、重庆、北京、天津、山西、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广东、贵州、青海18个省份的技术效率有效。其中,新疆、四川、云南、海南、河北、广西、宁夏、重庆8个省份平均技术效率值超过1,表明这些省份节能减排管理水平取得进步。其余的12个省份技术效率值没有达到1,说明这12个省份节能减排管理效率无效,节能减排管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从技术进步指数来研究,上海、北京、海南、云南、河北、山西、广西、宁夏、浙江、贵州、新疆、江苏、湖北、重庆、天津、湖南、内蒙古、青海、四川19个省份的技术进步有效且技术进步值大于1,表明这些省份的节能减排技术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前的几年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其余的11个省份技术进步值小于1,表明这些省份节能减排技术效率不足,仍然需要提高。从表6可以看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后的几年,有24个省份的节能减排效率提高,数量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前多了6个省份,节能减排效率提高的省份中大部分省份是因为技术进步,有个别省份是因为技术效率提高,也有个别省份是因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两者均有提高。从技术效率指数来研究,有18个省份的节能效率有效,数量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前保持一致,其中有9个省份平均技术效率值超过1,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前多了1个省市。技术效率值未达到1的省份有:海南、广西、陕西、贵州、四川、重庆、湖北、吉林、河北、辽宁、广东、福建,说明这12个省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的技术效率出现下降,需要加强节能减排管理。从技术进步指数来研究,有28个省份技术进步有效且技术进步值大于1,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前多了9个省份,表明大部分省份节能减排技术取得进步。湖南省和云南省的技术进步值未达到1,说明这两个省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的技术进步出现下降,需要引起重视并提高节能减排技术。

3结论与对策

3.1结论。本文对我国30个省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前后节能减排效率的度量与分析,得出以下两点结论。第一,我国总体节能减排效率的提高,主要依靠节能减排技术进步,而节能减排管理效率影响程度略弱,说明我国的节能减排管理水平和力度等因素仍然需要提高。供给侧改革后,我国的节能减排管理效率出现下滑,节能减排技术取得进步,节能减排的进步弥补了管理效率的下滑,节能减排整体效率还是处于上升状态。第二,各省份间节能减排效率存在差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前,节能减排效率最高的为海南市,效率提高了29.2%,效率最低的为甘肃省,效率下降了23.4%,两者差别超过50%,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节能减排效率最高的为上海市,效率提高了79.5%,节能减排效率最低的为海南市,效率下降了19%,两者相差近100%,这表明各省市间节能减排效率存在一定的差异。3.2建议。因此,针对以上情况,可做出以下4个方面调整。第一,国家应进一步提高节能减排技术投入,鼓励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并加强与节能减排技术先进国家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完善节能减排技术。此外,应努力开发清洁、环保的新能源,如太阳能、潮汐能、风能等,此举可节约石油、天然气、煤等的使用,同时能减少“三废”的排放,以保证我国节能减排效率稳步上升的趋势。第二,提高节能减排的管理力度和水平等因素,国家应针对各省份的特点,完善各省份节能减排制度,贯彻将强度“双控”和能源消费总量缩减目标逐一落实到各省市的方法,敦促有关部门及时测量、报告相关节能减排数据,并按季度进行核实,以保证缩减目标的指挥功能有效实现。第三,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约束下,只有调整我国现行的产业结构,才能实现经济的健康、快速增长,各省份应进一步推动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企业发展,逐步淘汰低产值且高能耗的企业,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高污染、高消耗企业比重,促进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第四,各省份应根据自身的差异性,采用不同方式提高地区节能减排效率。例如湖北、海南、重庆等省市,其技术进步已经达到有效,必须通过提高节能减排管理效率来提高节能减排效率,而云南省和湖南省技术进步还未达到有效,则需要加快节能减排技术进步来提高节能减排效率。

作者:邓玉勇 苏航 单位:青岛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