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加工工艺改进探析

时间:2022-07-08 11:16:13

导语:饲料加工工艺改进探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饲料加工工艺改进探析

摘要:随着我国养殖行业以及饲料工业发展越来越快,继而对饲料加工工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改进思路加工工艺。然而在饲料工艺当中,更为科学的对原料利用以及新产品开发,可以大大提高饲料生产效率,并且给企业带来更大的效益。改进饲料加工工艺和更新饲料机械和发展密切联系。当前,饲料工艺发展给饲料设备带来新的要求。因此,我们可以看出,饲料加工工艺的发展在饲料工业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本文从实际出发,分别从原料准备工序、粉碎工序、制粒工序方面提出了改进策略,力求进一步促进饲料加工工艺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饲料;加工工艺;工序改进

目前,我国饲料工业虽然发展时间比较短,然而已经逐渐建立起了一个健全的工业体系。我国饲料加工工艺也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为起步阶段、发展阶段以及成熟阶段[1]。换句话说,自从二十世纪末期,我国饲料厂就已经有了一个健全的饲料加工工艺。这个工艺能够通过这个流程来表示:原料——原料准备——粉碎——配料——混合——制粒——成品。通过这5道工序,将饲料原料加工成饲料成品。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饲料厂将沿用这五个加工工序。但每个工序的加工方式及所用的设备和加工质量等,却在不断地改进提高。因此,本文从实际出发,分别从原料准备工序、粉碎工序、制粒工序方面提出了改进策略,力求进一步促进饲料加工工艺更好的发展[2]。

1原料准备工序中的改进

以往原料准备=原料清理=去大杂+去铁杂。饲料的清理目的不同于食品行业或粮油加工行业,除了保证成品纯度外,饲料清理更重要的作用是保证加工设备的正常运转[3]。随着饲料加工业的发展,加工的步骤增加了,饲料加工设备的精密程度也提高了,原料中杂质对设备的影响更大,造成的损失亦随之增加。因而改良去杂设备,提高去杂效果是我国饲料厂目前应该注意的问题之一。在原料处理工序中,除了加强去杂手段外,另一个更大的改变是增加了原料预处理,在原料进行粉碎或配料前,先进行处理。原料预处理有两个作用,一是去除原料中的不良因子,二是提高原料中有效成分的营养效价。在许多饲料原料中,伴随对动物生长有益的营养成分,存在着一些不良因子,这些不良因子有的抑制动物生长,比如大豆或豆饼中的抗胰蛋白酶、大豆血球凝集素、动物性原料中的沙门氏杆菌等。有的影响饲料加工或贮藏,比如米糠中的解脂酶和氧化酶等。此外,通过原料预处理,促使淀粉糊化,蛋白改性,纤维降价等,从而提高营养素的效价,提高饲料转化率[4]。饲料原料中的许多不良因子对热敏感,许多营养素亦可通过加热来提高饲料效价。因而,较多采用的原料预处理方式是膨化。原料在膨化过程中,经受高温、高压、高剪切力作用。在此作用下,大部分活性菌类或酶类被杀死。淀粉的糊化程度可达90%以上。蛋白质分子间的化学键和相互作用力的构成及分布发生改变,从而使饲料的安全性和营养性得到改良。

2粉碎工序的改进

传统的粉碎工艺为一次性开放式粉碎工艺。稍作改进即变为单一循环粉碎工艺,单一循环粉碎工艺可节约粉碎能耗30%以上。采用不同的粉碎机筛孔孔径,能够得到不同产品的粒度分布。我们可以看出大麦在孔径分别为3.0mm、5.0mm和6.0mm的粉碎机粉碎后粒度的分布情况。在此三种筛孔下,产量比为1:1.7:2。我们能够分析出,即使采用Υ5.0mm的筛孔,产品中大于1.25mm的部分约55%,而其中大于2.5mm的部分仅5%。如将这一部分稍作粉碎,产品即可达到猪饲料的粒度标准。这一部分通过单一循环粉碎工艺中的分级筛分出,重新回粉碎机粉碎。这种粉碎方式仅将产品中过粗的部分进行再粉碎,并不影响细小粉末的大小。采用Υ3.0mm的筛孔,产品中小于25μm的粒子占总量的15%,要将大麦粉碎到这么细小的微粒,需要消耗很多的能量。而单一循环粉碎中,产品含有的细小微粒子并不增多,因此能量消耗就小。单一循环粉碎除节能和提高产量外,还具有产品粒度均匀、粉尘少的特点。粉碎后的一组筛又起到保险筛的作用,在粉碎机筛板意外破损时,同样能保证产品的粒度质量。

3制粒工序的改进

传统的制粒工序包括:制粒、冷却、破碎、分级。该工序通常用于生产畜禽饲料或其它低能饲料,通常产品较为疏松。现在一些工厂的制粒工序要复杂的多,包括以下加工步骤:调质促进了淀粉糊化、蛋白变性,既提高了饲料的营养价值,又改良了物料的制粒性能,从而改进颗粒产品的加工质量。水分、温度和时间是淀粉糊化的三要素。调质使原料和蒸汽接触,从而随着调质条件的增强,淀粉糊化的程度增加,淀粉糊化后,从原有的粉粒状变为凝胶状。未糊化的生淀粉象砂粒一样在通过模孔时产生较大的阻力,减少了压粒产量,消耗较多制粒能量,并影响压模的工作寿命。产品成颗粒后,生淀粉和其它组分互不粘连,致使颗粒松散,破损率高。调质后,淀粉得到较充分的糊化,凝胶状的糊化淀粉在过模孔时起着润滑作用,在形成颗粒时凝胶填充到其它组分与组分之间的空隙中,并将各组分粘结在一起,使产品紧密坚实。后熟化的主要作用是提高鱼、虾饲料的耐水性,通过蒸汽对颗粒表面进行水热处理,使颗粒表面结构变化,防止颗粒在水中溃散。对普通颗粒饲料进行后熟化处理,蒸汽处理时间分别为:0、30、60、90s时,静态耐水时间则分别为:0.2、6、16、18h,其效果极为显著。膨化、调质和后熟化的引入,对提高颗粒饲料质量有积极的一面,但这三种处理都采用了热处理,饲料中含有的一些热敏性营养物质在受热时破坏失效。如维生素C在加工中大部分失活。此外,一些高能饲料含有较多油脂,这些油脂在制粒前加入必会导致颗粒成品松散易碎,外涂技术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途径。国内的外涂设备在“七五”期间就通过鉴定,但至今使用厂家不多。许多厂对某些热敏性营养物质的质量控制还是停留在原料中加入多少量这一水平,在成品中含有多少就说不清或讳莫如深。当我们真正重视产品质量时,就会考虑采用外涂技术。鱼、虾等动物对脂肪的利用率高,并且常从脂肪中获取其必需脂肪酸。因而国外的一些鱼、虾饲料含油率达10%~20%。很显然,这些油在制粒前加入到饲料中去是不恰当的,生产这些高能饲料必须采用外涂的方式。

4结论

饲料工业及养殖业的发展,要求饲料加工工艺不断改进,而饲料工艺中的每一步合理改进将对原料的利用、新产品的开发、产品质量的改良或生产效率的提高等带来有益的变化。饲料工艺的改进与饲料机械的更新与发展相辅相成。饲料工艺的发展给饲料设备提出新的要求,提供新设备的设计依据,新型的饲料设备又为饲料工艺的改进提供物质基础。同时通过饲料工艺的改进使动物营养学的研究成果更快、更好地运用到饲养业中。由此可见,饲料工艺的发展是饲料工业发展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饲料工艺、饲料机械工业和动物营养学研究是同步发展的。

参考文献

[1]朱莎.配合饲料加工工艺对产品质量的影响[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6(06):33-35.

[2]胡苗峰,王正丽.影响高质水产饲料品质稳定的因素[J].齐鲁渔业.2017(01):21-24.

[3]霍丽丽,孟海波等.秸秆固体成型燃料与颗粒饲料的对比[J].中国农学通报.2016(08):47-50.

[4]李龙球,张政军,杨光敏.虹鳟鱼软颗粒全价配合饲料配方设计[J].内陆水产.2017(06):18-20.

作者:王春华 单位:杭州市农业技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