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企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研究
时间:2022-05-14 10:44:14
导语:化工企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通过对某生产三甲基苯醌的化工企业进行现场调查及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结合企业职业卫生工程防护、职业卫生管理、职业健康监护等情况,并采用工程分析及经验法总结化工企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职业病防护设施;职业卫生管理
化工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工艺复杂、产品种类繁多,生产过程可产生多种有毒有害物质。化工企业生产工艺一般均采用管道、反应釜等密闭系统,其职业病危害因素一般存在于生产的某个关键环节中,因此,掌握化工企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是化工企业职业病防治的有效举措,本文通过分析某生产三甲基苯醌的化工企业职业病防治的情况,综合分析化工企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
1内容与方法
1.1评价对象
某化工企业生产三甲基苯醌规模达年产2000t,含一主生产车间及配套的控制室、仓库、检维修系统、污水处理站等公共辅助单元。
1.2评价内容及方法
通过职业卫生调查的方法,调查该企业生产工艺过程及各个生产环节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防护设施设置及使用情况、个体防护用品使用管理、职业健康监护及职业卫生管理情况等内容,并结合该化工企业的生产工艺,通过工程分析,评价工人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明确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
1.3评价依据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GBZ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2.1—2019《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2—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HG20571—2014《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范》、GBZ/T189.8—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等法律和标准作为检测、评价的规范和依据,对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2职业卫生调查
2.1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存在环节
本项目运行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三甲基苯醌、其他粉尘、丙酮、乙酸、噪声及不定期检维修、工程施工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工人接触情况见表1。由于国家尚未制定三甲基苯醌的职业接触限值和标准检测方法,通过风险评估法对三甲基苯醌进行分析与评价,其风险评估结论为低风险危害,因此,本次评价中对三甲基苯醌仅作识别,不作为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2.2职业病防护设施调查
根据本项目生产工艺特点,结合职业卫生调查、工程分析、职业病防护设施等内容,综合认为本项目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见表2。
2.3职业健康监护调查
本项目所有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工人均已进行了上岗前或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
3检测结果
3.1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根据建设项目生产工艺中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的特点,结合企业当时的具体生产情况,确定检测项目共4项,乙酸、丙酮、总粉尘浓度和噪声。在生产设备正常生产的情况下,采用个体长时间采样和定点短时间采样,连续采集3个工作日。其中,个体长时间采样岗位主要包括生产车间操作工1、2,检测项目包括乙酸、丙酮、总粉尘浓度和噪声,乙酸每个岗位检测6份样品、丙酮、总粉尘浓度和噪声每个岗位检测3份样品。定点短时间采样点设置在多处,检测样品均为3份,其中催化剂投料口和催化剂出料口检测总粉尘浓度;粉碎机检测总粉尘浓度和噪声;反应釜、离心机A检测乙酸、丙酮和噪声;蒸馏塔检测乙酸和丙酮;品质提升工段输料泵、品质提升工段分离器和品质提升工段空气包只检测噪声。本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与评价见表3、表4所示。根据检测结果,生产车间操作工的个体噪声检测结果为75.4dB(A),周工作时间为42h,40h等效声压级为75.6dB(A),此岗位的职业接触限值为85dB(A),生产车间操作工的个体噪声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检测结果表明,本项目生产车间操作工接触的化学有害因素浓度及接触的噪声强度均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
3.2职业病防护设施评价
本项目注重职业病防护设施的建设,项目尽量选用低噪声设备,对部分噪声较大的设备,如离心式压缩机设置在单独厂房,并采取隔声、减振降噪措施;控制室采用隔声结构和防噪声门窗,并为工人配发了防噪耳塞和耳罩。项目中处于密闭空间的反应器、罐体等清理、清洗、检维修,也是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经分析认为,本项目采取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均合理有效。但仍存有不足之处:催化剂下料口密闭不好,作业时有粉尘洒落,产生扬尘,可能导致粉尘浓度超标,工人长时间接触可能会引发尘肺病;车间内溶剂回收区域通风效果欠佳,容易导致有毒气体聚集,发生急性中毒事故,引起眼睛和呼吸道刺激、接触性皮炎。
3.3职业健康监护评价
本项目所有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的参检率为100%,其体检项目的选择符合GBZ188—201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的要求,项目涉及接害人员中未发现与职业相关的异常。
4结论
1)本项目生产工艺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丙酮、乙酸、噪声。通过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表明,作业人员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均能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本项目较全面地考虑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从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生产过程自动化控制入手,采取了相应的防毒、防尘、减振降噪、防暑降温等防护设施及措施,控制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和强度。2)本项目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主要为固体原辅料及催化剂的投加及出料操作,生产过程中的丙酮和乙酸的装卸及运输过程,开关阀门、取样操作、溶剂回收操作,产品包装,处于密闭空间的反应器、罐体等清理、清洗、检维修等过程。化工企业应着重从操作规程、防护设施、个体防护等方面加强监管,最大限度地预防职业病危害。3)针对职业卫生调查时发现的问题,企业应对催化剂包装下料口采取密闭措施,避免粉尘洒落;车间地面及设备表面、吸风口积尘应及时清理,防止二次扬尘;溶剂回收区域应采取全面通风设施,减少有害气体聚集;加强职业病防护设施和应急救援设施,如除尘设施、可燃气体探测器、喷淋洗眼装置等的检维修,确保有效运行;加强化学品及槽罐车在厂区内装卸、运输过程中的防护,预防化学物质泄漏;对进入密闭空间作业的人员,应严格要求其按照相关操作规程及制度要求操作,确保工人在通风设施开启并正常运行的情况下,佩戴合格的个体防护用品再进行相应操作;同时应按规范要求做好工人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和建立健康监护档案,并对体检结果中发现的问题作相应的处置[1-4]。4)化工企业应重点关注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的职业病危害防治[5-7],防止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发生,提高企业应急救援能力,确保工人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或强度符合国家和地方对职业病防治方面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为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张雅丽.苯乙烯生产项目职业病潜在危害因素识别及其风险评估与防控[D].哈尔滨工业大学,2020.
[2]王冰,王伟,王琪,等.某高原化工企业钾碱装置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J].中国卫生工程学,2019,18(04):517-519.
[3]徐晓虹.化工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的问题及措施分析[J].劳动保障世界,2019(30):68.
[4]张晓曦.工业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管理对策分析[J].决策探索,2020(07):70.
[5]麦诗琪,朱少芳,张晋蔚,等.HACCP在职业性急性化学中毒事故风险分析与应急救援的应用[J].中国卫生工程学,2020,19(06):832-835.
[6]蒋辉.某石油化工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与防护[J].化工管理,2020(26):132-133.
[7]王伟,罗娟,王冰,等.工业制冷剂HFC-134a生产过程职业病危害现场调查及关键控制点分析[J].职业与健康,2020,36(12):1615-1619.
作者:朱在洪 王小军 郑尚涛 单位:浙江中一检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韩华化学(宁波)有限公司
- 上一篇:化工工艺及化工设备设计探讨
- 下一篇:化工企业自动化仪表检修与维护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