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企业环保监管机制与启示

时间:2022-04-06 09:56:14

导语:化工企业环保监管机制与启示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化工企业环保监管机制与启示

一、引言

我国经济和社会都在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都进入了新的阶段,各级政府和民众对产业发展的观念也发生了改变。早期地方政府和民众对化工企业既有忧虑,又有能给地方带来经济效益的想法。化工企业能够给地方经济和就业带来改善。随着产业结构的逐渐优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化工产业在地区经济发展规划中已不是上乘之选,近几年频频爆发的化工污染事件如常州学校化工污染事件、天津港爆炸事件等,都是化工产业多年来隐患的集中表现。国务院于2016年12月5日的《“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明确提出了2020年我国生态环境质量的发展目标,并确定了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等任务。在《“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指导下,各地政府相继出台了针对化工行业管理的一系列举措。科学发展观已开始真正落地,对各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都会产生巨大影响,尤其是中西部经济正在崛起的许多城市,在产业和企业的招商引资和监督管理上,都应切实地进行转变。

二、化工企业环保监管机制的发展规律

环保监管一直以来都是在发展和环保之间寻找最佳的平衡点,在一个地区不同的发展阶段,环保监管的策略选择也不同。我国的工业化发展本质上沿袭了发达国家发展的规律,如日本、德国、英国、美国许多工业城市从初期的发展为先,到后来的环保与发展并重,以及到现在可持续发展技术的发展。发达国家同样经历了环境破坏带来的后果,这也是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一个必经的过程。而对一些从一开始就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地区而言,其选择的是基于本国人口、禀赋和国际贸易地位决定的,具有相对的特殊性。我国在环保和发展之间的选择过程,符合我国的国情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初期,我国以经济发展为导向,通过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以满足人民群众生存和温饱的要求,同时也在国际贸易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因此这一时期,从国家领导层到地方政府,甚至是人民群众,都有意无意地将环境保护置于次要位置。环保监管制度也相对缺失或很不完善。(一)环保监管宏观政策相对模糊化工行业门类众多、产品丰富,为农业、能源、制造业、医药、军工等行业提供大量必备的原材料或成品,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支柱型产业。如我国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需要的化肥、激素、添加剂等;工业生产需要的涂料、合成纤维、橡胶等。可以说,现代工业的发展离不开化工行业。在我国工业化的发展初期,化工行业为经济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但其对环境带来的危害也是显而易见的。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这一时期,我国对化工行业及企业的监管制度从宏观上是相对模糊的,例如,各种排污标准的缺失或宽泛、环保监管机构权力和技术能力有限、化工企业排放透明度不高及惩处力度不足等。(二)政绩考核导向以经济发展为核心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很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战略都是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因此对各级政府部门的核心考核指标为经济规模和经济增速,环保指标排名靠后,甚至排在三产结构、进出口总额、就业率等指标的后面。各级政府只要能够保障经济快速增长,不爆发大范围严重的环保问题,就能够完成政绩目标。所以从主观能动性上看,各级政府并没有将更多的精力投入环保监管工作中。(三)环保监管机构的权力和能力不足自始至今我国都不缺乏从事、研究和呼吁环保的人士和部门,但一直以来他们在整个经济社会环境中的地位很弱,更多情况下只能发出呼声,无法掌握足够执行有效监管的权利和资源。而随着我国经济和科技实力提升,同时环境的牺牲也到达了一定的临界点,在新的发展时期环保取代经济规模的地位,与经济质量提升并驾齐驱。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根据国际经济贸易的形势变化,同时也是为满足居民在生活水平达到温饱和小康以后出现的对环保健康的新需求,适时地开启了转型发展的新篇章。近年来,经济规模和经济增速逐渐降低,从国家高层、各级政府到普通民众,都逐渐转变了GDP神话论的理念。政府政绩考核的指标变了,环保、和谐成为主流,政策制度层面很快得到完善,环保技术和企业比以前更受欢迎,环保监管单位被赋予更实际的权利和资源。同时,全社会对环保经济的需求也高速增长,如民用的空气净化器、净水器、太阳能和风能发电设备等。无论是从国家导向还是从市场经济的供需变化,都深刻反映了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模式真正开始大面积落地。

三、新时期化工企业环保监管机制的现状

2016年是环保事故频频爆发的一年,也是环保政策措施密集出台的一年。除了《“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外,环保部了《关于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的通知》,要求地方在2017年6月底前对污水、煤炭、水泥等处理厂和垃圾焚烧厂进行污染物排放情况评估并上报。江苏、北京、上海、安徽等17个省市开征VOCs排污费。2016年7月18日,工信部《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02)》,目标为到2020年贯彻绿色发展的理念遍及工业全领域和全环节。吸取天津港爆炸等事故的深刻教训,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了《涉及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风险的行业品种目录》,旨在明确监管范围及责任主体,落实危险化学品事故的防范和遏制措施。此外,2016年环保部还了《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完善了危险废物的管理对象。在密集的环保政策指导下,各地政府也同步出台了针对化工行业监管的措施。江苏省是化工大省,也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前沿阵地。江苏省计划在2020年实现全省化工企业数量和化工污染物排放量的大幅减少,化工园区内化工企业数量占全省化工企业总数比重达到50%以上。通过关闭、搬迁、入园、提升四项措施,从行业集中和空间集中两个维度进行整治。一是关停大量高污染低水平的中小型化工企业和小作坊,保留规模较大且具有竞争力的化工企业,提高化工行业的集中度。二是将化工企业集中在同一规划的园区进行统一监管,减少散乱自由分布带来的监管隐患。山东省强制规定化工企业负责人必须对社会做出承诺,保证企业处于安全生产的状态。每一家化工企业都要在网站和企业主门岗的显著位置公示安全生产承诺公告。珠海市将建立化工园区企业准入制度,在原有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增加了安全生产管理、应急救援及安全事故调查等内容,建立企业的准入考核及退出机制。上海、浙江、安徽等地也出台了化工危险品整治、环境问题排查、工业治污等一系列措施。化工行业已成为我国环境保护治理的重点对象。2016年湖北、甘肃、四川、陕西等承接产业转移的中西部省份,遭遇到有史以来最为严厉的环保整治风潮,多家涉事化工企业被关停。由此可见,无论是发达的东部沿海省份,还是经济正在起步的中西部省份,化工企业都没有空子可钻。地方政府和化工企业必须坚实地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强化自身绿色发展的约束和能力。在政府作为核心驱动力的经济社会环境下,当各级政府部门都真正统一环保监管的行动方针时,化工行业和企业的发展毫无疑问地进入了全新的时期。同时,从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看,消费者对化工行业及企业的态度和选择也发生了本质变化。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已解决了温饱问题,很多地区已普遍进入小康社会。居民对自身生活环境、消费品的安全要求体现在日常的购买行为中。此外,互联网的透明监管和全民参与,让违规国有化工企业或民资化工小作坊的生存空间正在快速缩小。因此,在新的发展时期,化工企业环保监管在政策法规层面会快速完善和切实落地,而不再是浮于表面或漏洞百出。在市场层面,化工企业在消费升级和全民监督的压力下必须走上升级的道路。

四、新时期化工产业及企业发展对环保监管的启示

化工产业及企业是核心基础产业,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被抛弃或淘汰。发达国家在经历了漫长的工业化过程,到现在还依然将化工产业作为经济支柱之一,而并未完全将化工企业全部转移至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经验在于利用先发优势,在完成了技术和资本的积累后,找到了绿色生产的技术和方法。因此,我国对化工产业及企业的环保监管,目标是通过科学有序的规划,逐步淘汰不符合环保要求的落后产能,推动绿色化工技术的创新研究,提高化工园区规划的科学性和化工企业的集中度,切实落实废物排放的安全处理。各地政府和化工企业要及时调整发展思路,积极配合国家和社会的环保监管,通过各种途径取得升级发展的突破。(一)化工企业经营要加快市场化改革我国大部分化工企业都属于国有企业,在经营管理上存在着与市场发展脱节的现象。尤其是在环保流行的新时期,国有化工企业应以市场化的手段来促进自身的升级发展,包括市场化的监督管理、市场化的技术研发或引进、市场化的产品开发和流转。通过市场竞争、灵活的资源配置手段,化工企业能够通过创新或引入外部资源,逐渐提高安全生产的技术和能力,提高产品的环保等级和社会信任度,从而获得更长久的品牌价值。(二)充分利用新技术落实环保监管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其企业监管与个人信用管理旗鼓相当。任何一个企业需要面对来自各种权威监管部门和民众的监督,企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十分透明。而我国化工企业的环保监管可利用互联网、通信和大数据等新技术,建立企业信用管理系统、产品追踪机制等,将环保监管的权利和责任赋予每一位公民,从而迫使化工企业逐步做到“身正不怕影子歪”。(三)国家加强对化工企业转型升级的专项支持很多引入产业转移的中西部地区,迫于渴望经济发展的需求,往往会选择一定程度牺牲环境来引入低水平的化工企业,但自身又缺乏对化工企业转型升级的资金支持。因此,对已选定作为升级发展目标的化工企业,国家层面应统一作好区域空间规划,优先选择在中西部地区落户。同时,国家和行业要对这些企业给予技术和资金的专项支持,以及税费方面的优惠,帮助这些企业在遵从国家高强度的环保监管要求的同时,能够让自身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存活,进而获得生产技术或设备水平提升所需的时间。

作者:童奇豪 张宇际 单位:浙江万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