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研究
时间:2022-01-26 09:16:52
导语: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计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契合行业需求,在分析现阶段我国新能源汽车业发展情况的基础上,研究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对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设计,打造出适合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满足社会需求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高职;新能源汽车;专业;课程体系
一、前言
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该领域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也是我国能源安全和大气污染环境治理战略的紧要组成部分。[1]因此,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的支撑,这就有了人才培养的市场需求。因此,基于社会需求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开发具有一定的前沿性和必要性,同时亦具有相当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对于担负着培育社会必要的素质高、技能高专业人才的高职院校,有需要主动探究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计,以密切顺应新能源汽车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二、我国新能源汽车业发展现状
我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发展提出的明确目标是: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积产销超过500万辆。[2]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将达到汽车市场需求总量的20%,自主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达到80%以上。[3]2009~201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首要驱动因素是政策,中央财政对纯电动汽车最高补6万元,插电式混合动力最高补3.5万元,购买新能源汽车还可以享用有地方补贴和其他优惠政策。[4]进入2015年,随着减免新能源汽车购置税以及各地不得对新能源汽车实行限行限购,充电基础设施的进一步扩充,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开始实质性放量,销量成为驱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核心扶助产业,随着新能源汽车业的大力发展,将带动行业人才需求持续走高,未来急需熟悉系能源汽车结构并能进行故障检测与维修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新能源汽车业的兴盛关键在于人才的支持。以服务地区经济发展为定位,高等职业院校培养技能型人才,应适应汽车行业转型升级,设置相应专业。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可以培育具有优越职业素养,掌握新能源汽车技术运用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应用新能源汽车专业器械,开展新能源汽车的装配、调试、性能检测、维护等技术工作、具有革新能力和开拓精神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就业面向新能源汽车制造生产企业各个技术岗位。其次,可以培育服务于新能源汽车后市场的,具备优秀职业道德、驾驭新能源汽车应用与维修技能、具备扎实的新能源汽车修理知识、新能源汽车综合诊断和故障排除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就业面对持续发展的新能源汽车后市场,面向4S店或汽车修理厂中的新能源汽车检修机电技工、服务顾问、质量检验员等工作岗位。
四、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1、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岗位能力是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学生上岗的“从业资格证”。为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更好促进就业,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应该依据岗位工作过程来构建课程体系。按照职业-岗位-任务-职责-能力的要求对专业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组建,聚焦满足于新能源汽车技术岗位各项任务能力要求的专项教学模块,经由剖析明确专项能力的定位、知识、技能、素养等,形成学习单元,并将教学模块组合成为课程体系。具体构建过程如图1所示。
2、学习领域课程体系设计
通过对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岗位群分析,得到该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经过归纳,得到相应的专业的职业行动领域。按照由“典型工作任务”→“行动领域”→“课程体系”的程序,将典型工作任务形成的职业行动领域进行教学化处置,并依照职业成长和认识递进规律进行重构,形成基于行动领域的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3、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实践
通过“校内实训+校外顶岗”的实践锻炼,增强巩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并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模式(如图3所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通过第一课堂掌握专业所需的学识,并通过第二课堂的实习实训,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再经过第三课堂职业技能大赛的锤炼,达到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的目的。最后,通过第四课堂的校外顶岗实习为学生的零距离上岗实现无缝衔接。此外,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课程的改革与企业合作同步进行,企业参与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
作者:江泉 单位: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新华网.:发展新能源汽车是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EB/OL].www.news.xinhuanet.com/2015-05/24/c-1110843312.htm,2014-05-24/2015-11-05.
[2]国务院.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12-2020年)[R].北京:2012-6-28.
[3]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R].北京:2015-9-29.
[4]财政部: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EB/OL].jjs.mof.gov.cn/zhengwuxinxi/zhengcefagui/201005/t20100531_320528.html,2010-05-31/2015-11-05.
[5]颚蕊.黑龙江省高职院校新能源专业发展的研究[J].科技风,2013,(9):183-185.
[6]彭小红.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求知导刊,2015,(6):49-50.
[7]严敏琳.西安市交通新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D].西安:长安大学,2008,05.
[8]许荣花.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机制研究[D].武汉:长江大学,2013,05.
[9]张明磊.陕西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人才发展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05.
[10]胡乔森.天津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研究[D].天津: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13,12.
[11]孔繁娟.长春电动汽车产学研战略联盟运行机制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0,05.
[12]梁峰慧.吉林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学研联盟模式研究[D].长春:长春工业大学,2012,03.
[13]黄慧娟.绿色经济背景下的职业教育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04.
- 上一篇:炼钢工序节能减排技术研究与应用
- 下一篇:工业企业噪声测量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