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工业设计论文

时间:2022-08-14 11:01:33

导语:工科工业设计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工科工业设计论文

一、工科工业设计专业手绘表现课程的教学现状

(一)课程设置与教学现状

如果在有限的学时内,依旧采取该教育方法,会让学生进入一个又一个的误区。学生在临摹的过程中,通常会盲目崇拜那些表现风格强烈、个人风格明显的作品,而这些作品对学生基本功的掌握不但没有促进作用,反而会使学生忽略规范的作图步骤和工具的合理使用。学生对独特风格的追求会导致过分重视画面效果,用大量的时间进行技法试验,而忽视设计思维的形成。另外,由于手绘表现类课程属于工业设计专业的艺术类基础课,课程在讲授时,学生尚没有接受过产品设计的训练,所以手绘表现与产品设计是割裂的。课程设置的脱节导致学生在本阶段并不清楚手绘表现的应用目的和作用,学生会沿袭素描和色彩课程的作业习惯,追求“精益求精”的好作品,过分沉浸于细节的精细表现和质感的极度仿真。在传统绘画教育模式中,教师对学生的这一作业习惯经常会采取鼓励的措施。而随着计算机三维软件与渲染软件的智能化发展,精细效果图的绘制手段已经完成了由手绘到计算机绘制的升级,这一误区导致了手绘课程教学目的和教学重心的错误偏移。

(二)学生学习现状

工科工业设计专业的生源一般为零美术基础的理科高考生,逻辑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较强,发散思维和图形创意表达能力相对较弱。进入大学以后,素描和色彩的基础性课程通常会让工科学生产生畏难和困惑的情绪,学生对绘画课程的目的不明确,无法产生学习兴趣。在大一学年同时开设的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课程与手绘基础课学习内容相距甚远,学生无法形成相互联系的知识体系,也不能将学到的造型、透视、色彩等知识转化为审美素养学以致用。在手绘教学中,教师沿袭的是“写生—临摹”的传统绘画教育方法,特点是轻理论、重实践;教师讲得少、学生画得多。这种方法对有一定基础的学生来讲,能够循序渐进提高手绘能力,但是对零基础的工科生,经常会产生“临摹会画,自己画不会;一个角度会画,换个角度不会”等现象[2]。在大二年级的产品设计快速表现和手绘精细效果图技法课程中,学生开始学习较为精细的产品表现图手绘方式,由于前期学习经验的积累程度不同,部分学生开始追求难度较高的手绘方式;而在手绘学习中遇到挫折的学生则更容易产生消极情绪,认为自己缺乏艺术天赋,甚至认为自己不适合学习工业设计专业。还有些学生觉得学好计算机建模就可以代替手绘,在以后的产品设计活动中,直接将头脑中的设计构思进行建模,否认手绘的必要性。长此以往,学生的手绘能力和设计思维能力下降,导致在以后的考研和求职中遇到挫折。

二、工科工业设计专业手绘表现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

针对目前工科工业设计专业手绘表现课程教学的现状与问题,必须先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正确理解课程的教学目的,才能在传统的美术教育模式基础上进行改革,走出一条适合培养工科工业设计人才的教学创新之路来。随着计算机仿真技术的日益智能化与普及化,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已经普遍具有较完善的建模与渲染能力,工科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更胜一筹。但是,手绘表现依然在产品设计活动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特别是在产品设计初期设计思路形成的过程中,良好的手绘表现能力既能提高设计创新的效率,又能大大拓宽设计思维的广度,帮助设计师提出更完善的设计方案。正因为如此,对工科学生而言,手绘表现的重要性应该被更加重视,手绘课程的重心应转移至对学生造型感受力和创新实现能力的培养上。如果将表现技法视为手绘表现课程的基本要求,那么造型感受力和创新实现能力就分别是手绘表现课程的第二层和第三层要求,也正是该课程的重点改革方向[3]。作为第二层要求的造型感受能力将影响到学生在产品设计造型尺度、形态韵律等方面的审美水平,需要长时间的作品阅读和创作积累才能形成,对初拿画笔的工科学生来讲具有一定难度,如何有效提高工科学生的造型感受力是课程改革的一大难点。创新实现能力是指将头脑中的创新概念用合理的方式将其外化表现,并充分体现出其功能、使用环境、使用人群、材料、结构等信息的一种综合表达能力,包括设计创新能力、设计分析能力和设计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实现能力是手绘表现课程的核心目标,也是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内容。

(二)变革教学方法

通过对教学目标的探索与分析,结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种种问题,针对工科生特有的思维方式,工科工业设计专业的手绘表现课程必须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机制进行改革才能有效实现创新型工业设计师的人才培养目标。改革内容如下。

1.临摹讲解与具体分析模仿结合。

临摹优秀的手绘表现作品是提升手绘能力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之一,但是传统的“写生—临摹”教育方法忽略了对被临摹作品的分析和讲解,造成学生无法有效理解被临摹作品的形态美感和造型意识,甚至对绘画方式都不能举一反三地应用。对这个问题,教师必须在临摹之前对优秀作品的设计概念、功能结构、形态美感和绘制方式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对被临摹作品有一个全面了解。在完成作品的临摹工作之后,教师要促使学生对该作品的造型尺度和色彩搭配进行分析和模仿,由简入繁,使学生摆脱过度临摹带来的依赖感,培养学生的造型感受力和设计分析能力。

2.写生与拆解结合。

对工科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对产品实物进行拆解能够极大地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在讲解产品爆炸图的绘制方式时,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对日用产品和小家电进行拆解,让学生更加完整地了解产品的结构、功能与产品造型的关系,并对产品结构爆炸图进行写生绘制,这种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设计分析能力。拆解写生环节之后,教师应当指导学生根据产品的内部结构进行再设计,能够有效完善学生的创新实现能力。3.课题与实践结合。单纯的产品效果图临摹与绘制会让学生认为效果图和美术作品一样,只需重视画面效果即可,忽略手绘表现在产品设计实践中的真正作用,造成手绘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脱节。因此,在手绘表现课程中,应当导入实践课题与手绘作业相结合,使学生能够清晰了解手绘表现是产品设计的通用语言,贯穿于产品设计实践的各个环节中。如在设计实践的头脑风暴环节,需要应用手绘概念草图来表达设计思路;在方案确定时需要绘制产品设计提案效果图;在与结构工程师沟通时,需要绘制产品拆解爆炸效果图、结构手绘图、运动机构手绘图来进行有效的视觉交流。

4.设计与答辩结合。

传统的手绘表现课程通常采取作业评分的形式来决定学生的成绩,教师凭学生一定数量的作业画面效果来给出成绩,这种方式会导致学生对画面效果的过分重视和对设计思维过程的轻视。教师应当在每一次的作业绘制完成之后,鼓励学生登上讲台讲授自己的设计概念和绘制方式,以及设计绘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经验,其他学生可以对其进行提问。这既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能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更深入了解,增加学习本专业的信心和兴趣。课程教学是实现一个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性内容,以工科生为主的工业设计专业有着它独特的自身特点。教师必须充分研究学科自身发展和学生学习的特点明确教学目标,锐意创新、大胆实践,因材施教,建立起符合工科工业设计专业特点的课程体系,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复合型工业设计人才。本文仅以手绘表现课程进行改革探索,希望能够对工业设计高等教育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的发展有所助力。

作者:李博单位:东北林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