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议仿生设计的困境及路径
时间:2022-12-17 03:23:03
导语:试议仿生设计的困境及路径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工业设计师的工作最大的特点就是程序、方法的发散性和非线性,任何其他学科的技术方法或研究成果,均有可能被作为工业设计的研究基础或是设计方法,因此充满无穷智慧的大自然成为工业设计师竞相模仿、学习、研究的对象。“仿什么”,“怎么仿”,如何科学有效地将“仿生设计”成功运用到工业设计领域?归结整理后发现,“仿生设计”在工业设计领域中运用时,应参照以下一些新策略。
1.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自然”和“人文”交融是“仿生设计”在工业设计领域的第一特点。“仿生设计”在工业设计领域通常多以“技术性”作为手段,解决“人与物”的关系问题,因此“自然”和“人文”的双重特征表现得较为突出,这很大程度上是工业设计自身的边缘交叉性特点所决定的。工业设计本身就含有“自然”和“人文”的双重特征,同时“仿生科学”天生具有自然科学的特征,不过当其在工业设计领域运用时,会因为工业设计的影响而不可避免地被注入人文的基因,这归结于工业设计中自然天成的艺术细胞和人文气质,因而可以看到几乎所有优秀的“仿生设计”,都蕴含着浓浓的人文气息。因此,当“仿生设计”作为一种方法融入其中时,就自然具有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交融的特征。所以“出于自然,融于人文”,是“仿生设计”在工业设计领域运用的第一要务。
2.紧密联系美学
工业设计常常是在解决“人与物”的关系问题,其工作的基本载体就是形式。所以对形式的设计,几乎占据了工业设计师的大部分工作时间和内容。在设计师进行形式设计的过程中,形式美学是不可避免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这个时候娴熟的设计技巧和美学意识,就显得十分重要。所以基本上美学知识是每个工业设计师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当然在设计过程中美学的因素很难简单、直观地描述,这和现代美学可能有很多不同的“出处”且很多美学理论交叉影响,导致对美学的认识千差万别有关。如果追本溯源,不难发现现代美学与生物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在美学里时常提到的对称、均匀、节奏、整体、比例等诸多公认的美学法则,早已固化在生物的内在“品质”之中。就这一点大多数学者有着共同的看法——现代美学的很多基本美学观点都源自生物界。在当代的工业设计实例中,单从外观形式上看,很多工业设计产品不仅有着“生物美学”的内涵,甚至可以发现不少具有各种各样生物外在特征的优秀设计,因此与美学的紧密联系是“仿生设计”的重要手法。
3.逻辑性、科学性、系统性、实证性
工业设计自身是“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典范学科。通常认为工业设计是通过系统设计来解决产品的形式美观、使用时的方便性、人机安全、市场化等问题。不难发现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将会涉及到大量不同类别、不同属性的问题,很多的问题、因素甚至相互矛盾。将各种问题分门别类地整理,理顺头绪在整个过程中并不容易,所以整个设计的过程就是一个分析问题的过程。逻辑性和科学性在其中发挥着“穿针引线”的重要作用,在设计的过程中只有具备了较为严密的逻辑性和科学性,才能厘清各种纷繁复杂的问题并拧成一股绳,理顺各类关系。这点在大型的设计案例,比如交通工具设计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回过头来看“仿生设计”,其观察性和分析的特点则更加明显,所有的“仿生设计”都是基于对生物长时间的观察和分析,而被生物的某些特殊的功能所启发的。在这点上工业设计与“仿生设计”有同质性。再看工业设计实质是寻求对产品在运用过程中人和机之间的问题的解决,而对问题的解决与否是需要被实践所检验的,其中“实证性”的特点显而易见。“仿生设计”通过对生物的模仿,来对特定问题的解决是其唯一的目的。通观全局,在工业设计和“仿生设计”之中,都充斥着逻辑性、科学性、系统性和实证性,二者都有着技术性和科学理性的DNA。
4.多学科融合研究“仿生设计”
在工业设计领域有着很强的交叉、交融的特点,在设计过程中常常要与其他学科共同协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大师LuigiColani有着专业的空气动力学习的背景,他很多的交通工具设计作品,既是仿生的结果而且也有着很好的外部气动布局。奔驰2005年6月的概念仿生汽车,由机械工程师、工业设计师、生物学家共同完成,车体模仿箱魨鱼的外形结构,而设计具备了极好流体效率,其空气阻尼系数是紧凑型汽车中最小的。由此可以看到与“仿生设计”相关的很多学科是紧密的联系。如鸟儿能在空中自由的飞行,得益于它们纺锤体的结构,鱼儿在水中轻松地游弋,取决于它们梭状的外形,而这些生物形态本身就蕴含着流体力学等基本原理。所以,与其他相关学科交叉融合,是新时代下“仿生设计”在工业设计领域运用的重要策略。
二、结语
“仿生设计”和“工业设计”各自作为一门系统的学科,都是现代文明的产物,他们都有着继续发展和完善的内在要求。两者走到一起是由它们诸多相同、相似的特质所决定的。所以,当“仿生设计”与工业设计结合时,要强调以“仿生设计”为用,工业设计为体,要回避形式和功能、形式与结构、形式与材料分离,而导致“形”“神”分裂的情况。强调“形”“质”一体、“内”“外”一体;强调外部形式是内部结构的自然延伸;强调“自然”与“人文”的兼顾。在“仿生设计”时既要考虑被模仿对象的自然属性,又要考虑产品的社会属性,即“出于自然,融于人文”,强调仿内在、仿本质、仿原则,如此才能清楚地在“仿生”的过程中“仿什么”、“怎么仿”。只有强调交叉、交融,与其他学科结合互动、走向综合,方能促成“仿生设计”在工业设计领域的大发展。
作者:马泽群苟锐黄强苓单位: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西南交通大学
- 上一篇:中学英语的素质教育阐述
- 下一篇:学生素质教育和诚信教育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