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税政策与工业企业成本竞争力的关系

时间:2022-07-09 02:42:01

导语:财税政策与工业企业成本竞争力的关系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财税政策与工业企业成本竞争力的关系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研究成本竞争力的定义和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财政税收政策对工业企业成本竞争力的影响,力图找出工业企业成本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还从减轻税负、增加企业成本竞争力的角度,对我国财税政策进行了分析,并据此建议政府从提高研发加计扣除和绿色生产税收优惠等方面进行改进,以消除阻碍,激励和调动企业资本、劳动力和技术创新等要素,从而提高工业企业成本整体竞争力。

关键词:财税政策;工业企业;竞争力

我国当前虽有着“世界工厂”之称,但工业却存在大而不强缺乏国际竞争力的尴尬困境。随着我国劳动力价格提升,工业制造成本不断增加,降低了我国对于产业资本的吸引力。因此,研究制约工业企业成本竞争力提升的因素,对向发达国家工业模式转型和实现新发展战略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关于企业竞争力,世界公认最早是由20世纪80年代迈克尔波特提出的竞争优势战略,其观点认为在同等成本条件下为顾客提供更多的价值,或者在其他情况下对于顾客追求的利益最大化,即更低的付出成本却伴随更多的价值。在工业企业市场的竞争中,成本优势是抢占、克制市场的关键性要素。而当市场境况和竞争机制发生改变时,成本的约束重心也开始向成本控制,成本节约,成本核算方向转移、发展、聚焦,以提升成本竞争力。陈春花(2018)的研究指出,企业的成本管控本质上是价值的牺牲,通过付出合理的代价生产出令顾客满意的产品,此时的成本就是有竞争力的;高玉伟(2017)在研究中采用了两个指标用于分析税收与工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一个是市场竞争力指标;另一个是技术竞争力指标。同时构建了以经济学产品生产、消费的为基础的基本模型,以及税收为引入因素的工业企业竞争力分析模板。用于总结税收与企业竞争力间的比例关系。研究发现在税收与工业企业竞争力的关系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产品需求弹性系数;冯硕、李云松等(2012)在研究中发市场需求、技术创新等因素,对提高公司成本竞争力有重要作用;王燕等(2012)认为工业企业竞争力的强弱在于是否能够提升自己的成本竞争力和约束力,组织结构和成本约束这两者存在相互影响与作用的共性联系,企业可以通过优化自身的组织结构模式来达到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目的;卞雨霏(2012)在研究中发现,江苏民营企业的主要竞争模式就是成本竞争,因此成本竞争力对于江苏民营企业在市场中立足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工业企业成本竞争力的定义

工业企业成本竞争力是指企业获取资本、劳动力、技术创新的成本。当获取这三项资源的成本越低则成本竞争力越强。在当代中国这个制造工业的大国中,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成本控制越来越成为先进制造业发展新的利润增长点。我国制造工业的起步较晚,创新程度较低,工业化程度不够。成本竞争力就是企业竞争的根本,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一旦提高成本竞争力,企业就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中获得竞争基础,提高核心竞争力,获得持续发展。生产函数y=f(k,L)中k代表资本;L代表劳动力;Y代表着生产量。在劳动力成本投入固定时,由资本投入量变化能带来最大产量的变化,也就是说获取资本的成本越低,成本竞争力越强;在资本成本投入固定时,由劳动力成本投入量变化能带来最大产量的变化,也就是说获取劳动力的成本越低,成本竞争力越强。同理当其他条件不变时,获取技术创新的成本越低,成本竞争力越强。

三、成本竞争力评价体系

由前面的成本竞争力定义可知,我国工业企业成本竞争力主要表现为获取劳动力的能力、获取资本的能力和获取技术创新的能力。因此,可用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和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所占比重代表获取劳动力的能力;用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和无形资产投资代表资本获取能力;用R&D人员全时当量、R&D经费和科技经费支出代表技术创新能力。若采用权重赋值法进行综合评价,再考虑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阶段的特殊性,一级指标各项所占比率(总和为100%)等级排序结果为,技术创新能力(50%)>劳动力能力(30%)>资本投资(20%)。

四、财税政策与工业企业成本竞争力的关系分析

(一)工业企业成本竞争力影响因素的组成

企业竞争力的形成是以其所构成竞争体系的各种内、外因素为基础的。不同类型的企业,竞争力的构成也不同。对于工业企业竞争力,所能造成影响的因素,也各有偏重。如机械制造业,更依赖于资金和先进技术的获得;资源加工业则受宏观政策制约较大。食品、纺织业则受更多地受制于原材料供应。综合来看,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体现在,对资金、高素质人力资本、先进技术、持续增长的需求及相关产业发展态势、信息等多要素的综合运用能力。以下将以波特的理论为基础,对影响我国制造业企业成本竞争力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我们研究出制造工业企业成本竞争力的构成要素主要分为三类:资源、经营管理能力和所处外部环境。1.资源在企业竞争优势的建立过程中,资源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很多企业的成功,与其所处的资源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企业现有或可从外部获得的资源统称为企业资源,主要有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基础设施建设四种。(1)自然资源。包括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即有形的矿藏、林产和无形的土地气候条件、地理位置等。对一个国家的产业竞争力有着重要的影响。(2)劳动力。包含两个部分:一是纯粹劳动力,即企业可以获得的劳动力的数量;另一是劳动力质量,是大多数制造业企业必不可少、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生产要素。劳动力价格与其供应量成反比,所处地区的劳动力供应量对企业生产成本和竞争力有重要影响。(3)资本。其充裕性影响到企业的资金价格,关系到企业成本、产品的价格,这点对于资本密集型企业尤为显著。(4)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前提,直接关系到生产经营活动的效率。上述四要素,可归纳为两类:基本要素和高等要素。其中,自然资源、劳动力数量归于基本要素;而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和科研机构、基础设施归于高等要素。对传统型企业而言,企业发展更依赖性于基本要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等生产要素在企业生产和竞争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2.经营管理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包含创新能力、财务能力等多个维度。企业所具有的能力越独特,越难以被其他企业模仿和取代,维持这种能力的时间也就越长,这种能力对增强企业竞争力的贡献越大。3.外部环境不同因素变量的改变也会使得企业在不同的外部环境中产生不同的结果,尤其是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探索和获得,所造成的影响直接作用于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发展、转换、提升,产品的对外销售和企业未来的方向发展。这些都是外部环境的改变而引发的,最终体现的就是企业的竞争力受到影响,因而外部环境也可以认为是构成企业成本竞争力的基本要素之一。

(二)税收政策对工业企业成本竞争力的影响

财税政策不仅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更是影响企业资本力量、劳动力成本和技术创新成本的制度因素。直接影响工业的成本竞争力与企业的发展。近年来我国采用了多税收体系并行的制度,不断鼓励不同类型的企业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推动企业科技发展,鼓励社会流动资本对企业进行注资,从而提高企业发展动力,降低企业劳动力获取成本,为企业的发展减轻了负担,大大提升了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以推动工业的发展,提高工业企业的成本竞争力。现行关于鼓励创新、鼓励股权投资和降低劳动力成本的税收政策主要有减免、退税、费用加计扣除、投资抵免及加速折旧等。

五、调整税收政策提高我国制造业企业成本竞争力的建议

(一)适当提升对制造业企业研发加计扣除的优惠力度

提升制造工业企业的成本竞争力的关键是提高企业的创造力。目前我国加计扣除税收政策在落实中存在落实不平衡、受众企业较少等问题。我国在加计扣除、会计核算以及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等方面对于研发费用的规定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影响企业加计扣除项目的申报。因此,我国在税收政策上应以大力度扶持企业研发为主,完善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加强制造工业核心技术的创造,提高制造工业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的再创造。我国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加计扣除政策的普惠性,在各地区积极落实税收政策,保障政策的平衡。对于制造工业企业中研发的创新项目,放宽和细化允许计入加计扣除项目的范围,将企业研发中产生的无形财产或者购买费用也列入增值税进行税额的扣除。如若企业当年没有盈利,国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放宽政策,向前或者向后结转抵免额和费用扣除。

(二)国家应积极推动制造工业实行绿色制造的相关税制变革

考虑到环境保护法规的逐步实施为企业带来的额外成本,国家应该通过税收政策杠杆全面推进企业绿色改造的实施。例如,研究开发新能源而进口国外器械和材料的,可以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的增值税,积极鼓励企业利用国外先进技术设备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企业中因为生产开发利用低碳绿色能源的专用设备和产品所产生的研发费用,国家可以实行增值税负超过5%的部分即征即退。鼓励企业研发利用新型能源的设备,提升企业使用绿色低碳能源的比率,既节约国家能源,也将进一步提高制造工业的能效。

参考文献

[1]陈春花.成本竞争力[J].中国服饰,2018(06):14.

[2]高玉伟.从税收负担看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J].清华金融评论,2017(05):56-58.

[3]冯硕,高磊,李云松.加强成本控制提高公司成本竞争力[J].中国科技信息,2012(15):125.

[4]王燕,谢蕊蕊.基于随机前沿法的天津工业企业竞争力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2(01):94-96.

[5]卞雨霏.江苏民营企业成本竞争力分析[J].西部财会,2012(03):61-63.

作者:李振辉 秦志伟 吴智聪 廖润洪 单位:柳州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