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内迁的意义探索
时间:2022-05-29 03:57:50
导语:工业内迁的意义探索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抗战初期,国民政府开始着手实施经济撤退,转移工业经济中心,在中国内地重建工业基础,以支持抗战的进行。从1937年七七事变到1938年春,从沿海沿江的华北华东地区迁出的工业首先转移到武汉。此时的武汉,已经成为战时后方的交通枢纽,所以军需供应大部分都是以此为转运中心。有关的军需制造以及搬迁转移的工厂有一部分在汉口开工生产,以供应各个战场的需要。与此同时,郑州,武汉等地的纺织工厂开始积极入川。一部分由平汉铁路运至咸阳,宝鸡,重新建制,汉阳,大冶的钢铁厂也重新建制拆迁,运往四川。到1938年秋天,武汉的形式危机,留在武汉附近的厂矿,必须西行内迁。国民政府严密规划,给予协助,使之再迁至湘川各省。为了保证前线供应,迁入内地的各厂加紧建设,积极复工。
国营工厂,如中央机器厂,中央电工器材厂,中央无线电材厂,原厂都设于湖南,这时也迅速入滇,桂各省。国民政府选中西部地区作为建设基地,除了从安全角度考虑外,也因为这些地区的工业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而在大后方的开发和建设的布局上之所以采取以西南为中心,先西南后西北的顺序,是因为西南各省有着相对发达的农业和战时交通线,便于国民政府的对外联络和沟通。
工业内迁的意义
大批工厂的内迁,大大加强了大后方的现代工业力量,对大后方的工业生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促进了大后方的工业发展,为大后方迅速建立起新的工业基础。
内迁工厂奠定了大后方工业的门类和发展框架。不仅使大后方原有薄弱的产业得到了较大程度增加,而且使原来空白的产业得到了填补。
内迁钢铁,机器制造工业为大后方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装备。钢铁工业是一切工业建设的基础,到了1945年,西南地区的钢产量已经达到年产量1.2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48%,基本上满足了军需和民用。
内迁工厂为大后方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众多的技术人才。随着工厂的内迁,牵动了技术人才的内迁,为战时大后方的工业建设培训了大量的人才,为当时工业生产技术的提高和持续的进步创造了条件。
工厂的内迁对中国经济格局是一次大的冲击,改变了过去不合理的工业布局。工业内迁迅速改变了大后方各个省的经济结构,推动和促进了大后方工业的发展,从而改变了战前我国近代工业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西南西北地区只有少数以轻工业为主的不合理工业布局,使中国的工业布局逐步合理。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今天,我们来研究工业内迁的问题,对于促进我国西部经济的发展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如今,我国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这标志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转变,我国开始从重点突出东部地区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向东西部协调发展转变。
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主要是以牺牲经济效益为代价的,向内陆地区倾斜的均衡发展模式。改革开放之后,区域经济由均衡发展模式向非均衡模式转变。20世界80年代,为了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实行以东部沿海地区为重点的倾斜发展战略,这一战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东部地区积累了有利于本地区的连续发展优势,因此,东部地区的迅速崛起、发展成为具有较高实力和竞争能力的高梯度区。但是同时,西部地区则成为和东部差距进一步扩大的区域,区域经济的空间出现了严重失衡。西部大开发,从其直接意义上看,是为了遏制和逐步缩小地区发展的差距,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社会公平的目标。
作者:苗威单位: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上一篇:开展工业设计专业人才教学的路径
- 下一篇:煤矿工业建筑质量监管的问题与解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