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绿地发展研究及建议

时间:2022-05-29 03:32:13

导语:工业绿地发展研究及建议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工业绿地发展研究及建议

1工业绿地发展历史

1.1工业绿地在西方的发展历史

在西方工业革命初期,人们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十分狂热,而生态环境观念却相对淡薄。因此,该时期的工业绿地基本没有得到发展。这一时期兴起的煤碳、钢铁、机械、化工等工业对城市环境造成重大影响。在几大著名的工业生产中心,包括德国鲁尔工业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等地都相继出现了城市环境的急剧恶化。在饱尝到工业污染带来的环境破坏恶果之后,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开始苏醒。在1992~1993年,由美国Indigo发展小组首次正式提出“工业生态园”的概念。到1997年,已有15个左右的工业生态园区项目规划分散在全美各地区。在加拿大(哈利法克斯)、荷兰(鹿特丹)和奥地利(格拉兹)同一时期也有类似的计划。人们已经越来越注重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美国在开发内地新工业区时提出“花园工厂”,或称“工业公园”(IndustrialPark)的概念,试图建设绿中有美的工业区。与工业环境密切相关的工业绿地在这个时期得到迅速发展[4]。华沙法律规定,任何新建单位必须有50%以上的绿化面积,而且绿化必须和建房同时完工[5]。到20世纪末,随着城市绿地规划的发展,计算机、卫星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工业绿地不仅被纳入工厂建设的整体规划中,也被纳入了整个城市的规划中。空间结构、生态工程、科学分析方法也被应用于工业绿地的规划设计当中。

1.2亚洲工业绿地的发展历史

日本是亚洲工业化进程较早、同时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因此,日本也是亚洲最早开展工业绿地系统规划的国家。同欧洲一样,日本在工业发展早期也缺少生态意识。直到20世纪60年代,政府开始在特定区域有意识地将新工厂集中设置,开发了大量工业区。1965年开始有计划地开发工业区绿化。1975年以后到现在,绿化已成为日本工业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项目[6]。政府规定凡城市新建厂必须以20%以上的面积进行绿化,事实上许多工厂的绿化面积己超过了这一指标,有的己达40%左右。除了政府的努力,日本的许多大公司,如电力、邮电、钢铁,在自己公司的周围培育出环境保护林的同时,还投资去种植各种各样的公益林。在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有一个由40多名研究人员组成的实验室,专门研究能够吸收汽车尾气的“超级树”。该公司还在风景胜地栽下价值80万美元的示范树,给公众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由于日本的工业发展进程、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与我国更为接近,因此日本工业绿地的规划系统对我国的工业绿地发展有着更为实际的借鉴意义。

1.3中国工业绿地发展历史

中国近代民国工业时期,由于时代背景和规模的限制,工业绿地也基本没有得到发展。到建国初期,我国进入现代工业的发展初期,经济增长在工业发展中占有绝对地位,工业绿地的发展受到限制。一些大型的工厂绿地机械地照搬苏联模式,而更多的中小型工厂基本没有工业绿地规划和建设。到了20世纪60年代,一些污染较重的工厂在进行规划时,开始考虑利用绿地的抗污作用。工业绿地的防治污染作用成为环境保护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7]。到了20世纪80年代,工业绿地的观赏作用、生态作用、人文作用开始被发掘出来。一些大型国有企业提出厂区绿地与工厂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交工验收的“三个同步”。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工业企业的绿化指标有了明确的规定,按照建设部1993年颁布的《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一般工矿企业的绿地率不低于20%;产生有害气体及污染工厂的绿地率不低于30%,并设立不少于50m的防护林带[8];在这一阶段,国内许多大型企业开始注重企业形像景观建设,开始出现国内的“花园工厂”。比如宝钢已经以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的生态园林工厂雏形展现于世界,成为生态专家公认的全国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样板企业[9]。目前,工业绿地在我国的发展十分不平衡,在工业较发达的沿海地区,由于较好的经济基础、气候条件和公众意识,工业绿地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在内陆经济欠发达地区,工业绿地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

2工业绿地的作用

生态作用是工业绿地的基础作用。在可能发生噪声、煤尘及有毒气体、振动等污染以及风害、风蚀等自然灾害的地方,工业绿地在其效能范围内发挥了最大限度的保护作用。工业区是“热岛效应”的影响中心,一般来说减缓城市“热岛效应”最有效的就是园林建设[1]。由工业绿地产生的生态效益能够间接转化为经济利益。完善工业绿地系统能够有效降低或避免“生态赤字”[10]。研究表明,绿化间接社会经济效益是直接经济效益的18~20倍[11]。工业绿地具有的滞尘、降温、保湿作用,能够减少电、水等能源的损失。例如,在生产车间周围的绿地,可以调节温度,降低空调的能耗;在对空气质量要求较高的精密仪器车间周围,通过合理的绿地规划,可以净化空气质量,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并降低除尘设备的能耗。工业绿地的美学作用能够改善劳动环境,为生产者创造优美舒适的环境,降低劳动疲劳,提高劳动效率。同时工业绿地还有助于工业区与周围地区景观相协调。工业绿地还能够保护自然资源和文化财富,保护工业区周围及内部珍贵的动植物资源或文物古迹。在自然灾害多发地区,工业绿地还兼顾防灾功能。例如在地震多发的日本,工业区就设置了防灾绿网,以降低地震次生灾害的影响[6]。我国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绿地系统的防灾功能得到空前重视。避灾绿地规划作为专项的规划内容,从指标体系到规划方法,都不断产生新的研究成果[12]。随着工业格局的不断变化,更多关于工业绿地的功能被发掘出来。工业园区是当前工业发展的总体趋势。工业园区的出现导致工业绿地规划趋于整体性、规模性。工业园区工业绿地的规划以为人们提供舒适、宜人、方便、高效、卫生、优美而富有特色的区域环境为目的,以求提高生产者的生活质量,增强投资者的认同感、归属感,促进工业园区经济的全面发展。随着品牌战略的兴起,很多工业企业通过对工厂的景观建设提升企业形象,宣传企业品牌。越来越多的工业公园、工业旅游等将经济效益和企业的环境紧密结合起来的形式开始出现。当前德国的生产型工业景观就是以工业生产为目的,结合现代社会的需要,尤其是考虑了生产者的使用要求,并将自身的企业文化融入其中,达到了提升企业社会形象的目的[13]。

3工业绿地的特点

通常情况下,根据工厂建设的特点,工业绿地分为生产区绿地、办公区绿地和生活区绿地。办公区通常设置在工厂的主入口处,因此该区域绿地的特点主要是通过营造较高的美学环境和人文环境提升企业的形像;生活区绿地主要为工作人员提供休息游憩的环境,降低生产者的疲劳感。这两种绿地的规划和建设可以按照使用者的需求,适当结合工业生产的特点,按照常规的景观绿地设计进行。生产区的工业绿地在规划设计的时候,要结合工业生产的特点及其对环境的要求进行。一般情况下,车间周围的绿地设计,首先要考虑有利于生产和室内通风采光,距车间6~8m内不宜栽植高大乔木。其次,要把车间出、入口两侧绿地作为重点绿化美化地段。各类车间生产性质不同,对环境要求也不同,必须根据车间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绿化设计。除厂区的附属工业绿地以外,工业园区的道路绿化,工业区周边的防护林,也属于工业绿地的范畴,能够起到对生态环境的综合调节作用。受工业发展以及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我国的工业绿地发展有如下特点。我国工业分类组成复杂,所以在进行工业绿地规划时,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工业企业制定不同的工业绿地规划策略。我国纬度跨度较大,南北气候环境差异大,因此各地需要在统一的引导下,结合本地的气候环境建设工业绿地。我国尚处工业发展的不发达阶段,企业用于改善工厂绿地的资金尚不充裕,能用于工业绿地的资金有限。原有的老工业城市正处于工业组成的转型期,城区的老工业区逐渐向城郊迁移,形成工业园区。如何对新工业区进行合理规划,将老工业区合理改造,是目前工业绿地发展面对的主要问题。

4对我国工业绿地发展的几点建议

4.1加强政府的引导作用

我国正处于工业绿地发展的探索阶段,需要政府在总体上对工业绿地的建设进行干预。政府通过对我国工业现状进行详细准确的评估,确定适合我国工业绿地发展的总体战略,是发展我国工业绿地的基本前提。目前,我国关于工业绿地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政府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不断完善工业绿地的法律环境,是工业绿地得以发展的必要保障。同时要加强对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根据《城市绿地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一般工矿企业的绿地率不应低于20%,产生有害气体及污染工厂的绿地率不低于30%,并设立不少于50m的防护林带[8]。而在实际工业建设中,这些指标的落实并不普及。政府也要利用政策的调节作用,提高企业对工业绿地建设的兴趣。

4.2重视公众的参与

只有全民生态意识觉醒,才能使绿色工业深入人心,才能引起整个社会对工业绿地建设的重视。日本的绿地系统规划制度非常注重公众参与,所以在规划的现状调查阶段,市民意识的调查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12]。事实证明,公众的积极参予对生态绿地的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工业绿地的持续发展推进需要公众的参予和支持。

4.3充分结合自身的特点,借鉴国外的工业绿地发展经验

发达工业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付出了惨重的环境代价,才形成了较完善的工业绿地体系。我国在进行工业发展时,要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对工业生态环境恶化进行事前控制,避免更多的损失。同时,在对国外工业绿地规划经验进行借鉴时,充分考虑自身的特点,经过适当的调整后再加以利用。特别是在引入西方的工业绿地观念时,要结合我国的气候、经济基础和人文环境特点。

4.4扩大科学技术在工业绿地中的应用

我国仅有少数关于工业绿地的专门学术研究。宋卫平等(2001)调查并分析了上海宝钢植物病虫害种类及发生情况与植物种类、植物群落配置、环境污染状况的关系[14]。邓泓等(2000)从生态园林的指导思想出发,结合宝钢的绿化实例,探讨了工厂企业在绿地建设方面的若干问题[15]。韩淑贞(1989)针对涟钢工业区各厂区不同的大气污染物及植物的生长表现,提出了钢铁工业区绿化植物的选择原则[16]。这些学者主要针对工业区植物的生长状况和选择等方面进行研究。在以后的发展中,要通过对园艺学、建筑学、气象学、统计学等多学科资源的综合有效利用,保证工业绿地规划建设的科学性。除了要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科学的管理分析方法也是工业绿地发展的必要保证。

4.5重视节约型工业绿地的开发建设

工业绿地除了在建设时的资金投入外,在维护期间也需要养护成本的投入。进行节约型工业绿地的研究,不仅要求降低工业绿地的投入成本,更重要的是降低运行养护成本。节水抗病型植物材料的研究,生态型绿地的开发研究,建设材料的节约和循环利用,雨水收集、循环及处理系统,这些都是节约型工业绿地所必需的元素。由于取得工业用地的费用越来越高,导致工业绿地的面积逐渐缩小,对单位面积上工业绿地的生态功能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利用有限的绿地面积获取更大的效益是对工业绿地新的要求。

4.6注重对旧有工业区的后工业绿地规划

城市是有历史的,这些历史存在于每一方土地上,在每一栋厂房中,珍惜和善待它们的存在,方可使城市充满意义[17]。工业的发展毫无疑问是人类生产力的巨大解放,因此不能抹杀工业为人类带来的进步。中国很多原有的老工业城市正进行着大规模的工厂迁移活动。新的工厂迁入城郊的工业园,旧的工厂留在老城区。大部分工厂被改为商业用地,部分工厂被改为城市绿地。在对这分工厂进行城市绿地改造时,可以有针对性地利用原来的工业建筑进行绿地规划,使工业历史文化得以保存,并警醒人们在以后的工业发展中避免工业化的负面影响。

作者:周威单位:沈阳市绿化工程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