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物利用论文:工业废物利用的冲突刍议
时间:2022-02-20 05:40:59
导语:废物利用论文:工业废物利用的冲突刍议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本文作者:朱文兴工作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马从唯物论的观点,可以清晰的看出冲突是客观存在,其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无论是微观层面还是宏观层面,无论是经济组织还是社会组织,无论是正式组织还是非正式组织;其冲突的根源于利益目标和实现利益目标的方式之间的矛盾,其本质是制度安排的缺陷导致;组织冲突是指两个以上组织在相互作用中同时出现不相容或对立的目标动机、行为、态度的过程。组织冲突是客观存在,甚至是不可避免的,组织必须尽可能地把组织冲突限制在一定的控制范围之内。工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网络中组织间冲突是指围绕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上下游企业间的彼此之间在某种程度的行为或目标不相容或对立,所产生的矛盾在持续经营的过程中积累到一定程度所表现出的一种不和谐状态。具体体现为如下五个方面的内涵:第一,从冲突的方向来看,既包含上下游企业间围绕废弃物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纵向冲突,又包含废弃物开发的上游或下游企业间的横向冲突;第二,从冲突范围来看,不仅仅表现为彼此互相依赖的上下游企业间的冲突,还包含与政府、社区等其他非营利性组织的冲突;第三,从盈利性特征来看,主要表现为利益冲突,其他非盈利性冲突,通过外部收益内部化和间接传导等形式转化为利益间的冲突;第四,从经营过程来看,既存在相对对立,又存在相互合作,为此,不仅仅表现为合作中的冲突,还表现为竞争性的冲突;第五,从冲突的构成来看,既包含企业主体之间的冲突,又包含资源、利益、经营目标、企业间关系等客体冲突。工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网络中组织间冲突也并非都表现为破坏性,其冲突也具备积极性的一面,上下游企业间的冲突,有利于建设新的规范和制度,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平衡机制,甚至有利于技术工艺改进和资源的综合利用,冲突问题的解决可能为循环网络扩大建立了更加稳固的基础;冲突的消极的一面主要会破坏循环产业链构建,甚至导致循环链的破裂。
工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网络中组织间冲突类型及根源
工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网络结构性冲突和经营性冲突基本能反映组织间冲突的特点,结构性冲突主要反映合作基础形态和总体的组织间关系结构,包括竞争结构、供需结构、组织结构、彼此差异、资源依赖关系等;经营性冲突主要反映经营过程当中各项冲突行为,包括利益分配、投资行为、交易行为、信息沟通等。在工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网络中,结构性冲突和经营性冲突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且结构性冲突主要体现在刚性、客观,甚至难以控制及改变等方面,对经营性冲突产生重大影响,经营性冲突一方面是由于结构性冲突导致,另一方面是在经营过程中新增产生。工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一方面,其组织目标本身就包含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双重目标,双重目标兼容过程中往往会导致企业经营目标模糊性,从而导致企业自身经营资源难以协调,更何况企业间彼此的目标差异、认知差异、信息差异及角色差异等结构性差异的存在,直接导致组织间冲突产生;另一方面,循环利用网络内在的沟通机制、竞争机制、利益机制等经营机制的不完善,进一步推动和扩大冲突的事态。结构性关系、产品市场供求关系和市场结构影响废弃物处理企业的利润空间;废弃物市场的供求力量的对比、供求市场结构、空间结构和稳定程度往往导致企业市场势力对抗和利益争夺,产权、契约和关系联接纽带的不同,导致权限、责任、利益分配、沟通机制和合作感知不一致,同样会引发利益冲突、机会主义行为等,这些结构关系都会驱使废弃物供应企业和废弃物消费企业如何合理规避风险,如何合理的降低成本,最终做出加入网络还是独立运作的理性决策。工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网络中组织间结构性冲突及其产生莫尔纳和罗杰斯认为相互依赖是组织间产生结构和运营冲突的主要来源,结构性冲突是指出组织间彼此的差异形成的既定关系冲突。在工业废弃物循环网络结构性冲突主要根源为网络结构、供需结构、彼此依赖、彼此差异、产权结构等方面造成的冲突。(1)组织冲突。王兆华[4]从共生组织模式的角度提出实力均衡的自主实体共生和以核心企业为主的复合实体共生两种组织结构,不同网络结构,其背后是不同的制度安排。自主实体共生中任何一个企业都无法支配网络内的全部资源,价格机制大于组织间的权威机制,网络契约是成员企业间的主要协调及运行手段,难以形成长远稳定、网络化的行为体系,自主实体共生的工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网络主体众多、目标多元化、合作短视性较强,往往导致行为的不一致性,从而出现交易系统冲突。以核心企业为主的复合实体共生组织结构,核心企业为废弃物循环利用网络主宰着整个网络的运行,非核心企业为核心企业的分公司、生产车间或为寄生于核心企业的局部外包机构,组织间的权威机制大于价格机制,为此,核心企业的技术调整、规模变更等重大决策决定着非核心企业行为,进而影响整个系统网络的运行,必然导致组织间稳定性和弹性、内部供应和外部采购、副产品和主产品经营之间的冲突。(2)循环链冲突。循环链的冲突主要指围绕废弃物综合利用的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冲突,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第一,供求关系冲突,废弃物产品市场供求关系不平衡导致的废弃物供应企业与废弃物消费的企业之间冲突,当供大于求时,废弃物供应企业面临废弃物处理环境压力和下游企业市场势力双重压力下的重新选择;当供不应求的,废弃物的消费企业面临废弃物供应商的再选择和重新启用自然原材料的双重选择,这种供求不平衡的状况,导致上下游企业间的合作冲突。第二,供求市场结构冲突,单个、多个废弃物生产和利用企业之间的市场结构呈现出多种形态,如一对多、多对一、以及一对一、多对多等[5],不同的市场结构同时存在合作与竞争两种状态,上下游企业一对一情况下,合作比较稳定,但存在结构性风险,上下游企业多对多的情况,虽然会形成废弃物供应企业与消费企业之间的充分竞争,但也可能产生恶性冲突性竞争,降低了参与废弃物综合利用企业之间的积极性;上下游企业间一对多和多对一的情况下,往往会向一对一和多对多的市场结构转变,竞争结构的渐变为从双方无仪价能力发展到一方有议价能力,从一方有议价能力发展到双方有议价能力转变[6],上下游企业市场势力的变化决定上下游企业之间价格与非价格的控制,从而上下游企业由于不同竞争结构导致利益分享合作的冲突。(3)彼此依赖性冲突。汤姆森(Thompsom)指出彼此依赖可分为集合依赖、顺序依赖和相互依赖,其中集合依赖潜在冲突可能性较低、顺序依赖次之,相互依赖潜在的冲突最高[7]。从工业废弃物循环来利用层次来看,集合依赖表现为围绕核心企业的资源开发利用,核心企业行为规模与实力较大,其他小组织单向依赖于核心企业,网络核心可能是废弃物集中提供者、公共基础设施提供者等,由于受核心企业权威的影响,废弃物产生冲突的可能性较低;顺序依赖表现为循环链式的单向依赖,由废弃物上下游企业可以察觉到的彼此依赖的废弃物资源决定,废弃物资源稀缺性越高、开发难度越大和资源替代性越低,彼此之间发生的冲突越大,反之亦是;相互依赖主要是废弃物的提供者、消费者、开发者、基础设施提供者、中介服务等主体的彼此之间的形成“纵向闭合,横向耦合”的网络连接,合作范围包括废弃物的开发利用、共享基础设施、能源梯级利用等,网络结构复杂,彼此双向依赖且依存度高,产生冲突可能性大。总之,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相互依赖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网络的整体稳定性,且企业间彼此依赖程度越高,产生冲突的可能性越大。(4)彼此差异性冲突。工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网络成员企业彼此间目标、认识、角色、信息的差异是冲突形成的直接原因,各成员企业目标正相关个体间就会合作,目标负相关就会对抗;循环经济网络组织中的副产品交换和能量梯级利用受到生态产业链、市场、地域距离、产业分布、技术革新、企业的数目和类型、节点企业的经营状况、政策环境的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8~9],且参与废弃物综合利用的企业往往属于不同的产业,产业跨度大,成员企业的经营目标、企业文化、运作模式、核心业务等差异性强,再则网络运行的不同环节所承受的收益和责任是不同,这些差异性在合作的初期就会表现为协议初始条件难以达成一致,进而导致经营过程中冲突难以协调。工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网络中组织间经营性冲突运营冲突是指在合作经营过程中由于内在机制的不完善而形成的冲突。在工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网络具体体现为利益冲突、交易行为冲突、企业适应性冲突、公共性冲突等。(1)利益冲突。工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网络中成员企业的利益冲突是客观存在,具体表现为:首先,企业会在利用副产品和工业废弃物发生的费用、购买新的原料和直接排放废弃物费用之间权衡,如果处理成本太高而没有经济利益,即使技术上可行,企业也不会采取合作策略,且由于原材料的市场波动性,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的成本效益失衡,废弃物变为有用资源的再生成本比购买新资源的价格相对更高,企业放弃废弃物的使用,造成关系链的断裂,从而导致合作企业之间的利益冲突;其次,按照生态运行方式和生态标准建立工业和生活废弃物的回收、处理与资源化系统,往往存在投资规模大、回收期长、高贴现、低资源增长等问题,导致废弃物供应的上游企业和废弃物处理的下游企业,以及政府之间的利益关系存在明显的冲突,废弃物处理设备闲置与缺乏并存,既得利益企业与争取利益企业之间的利益关系冲突等;再次,低效率市场的不完全性、公共性、达不到最优均衡、代际问题等经济系统的缺陷,导致循环经济利益主体冲突。最后,工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网络中成员企业分工的固化、直接参与权的丧失、利用分配不合理等也是循环网络推进的主要冲突。(2)交易行为冲突。一方面,由于契约的不完全性,成员企业之间是相互独立,且不同企业所属产业的多样性,各方为共生体系不得不进行大量专用性投资,且多数废弃物综合利用企业往往在空间布局上比较集中,为此,资产专用性和区域临近性导致“锁定效应”,如果某个企业外部市场发生急剧变动,可能会采取不利于共生体系的投资行为,从而导致“敲竹杠”的机会主义行为发生,进而产生利益冲突。另一方面,参与工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企业往往根据地方和行业的标准,选择废弃物的最佳去向及用处,但废弃物价值、利用难度和用途等属性难以判断,且存在一定程度信息不对称,往往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交易成本过高,产生合作的不稳定性。(3)企业适应性冲突。首先,企业技术需求因素导致的冲突,核心产品工艺稳定性、副产品数量和质量标准、技术成本与效率都会影响合作方式及组织形态;原料的最好用处、不同的能源流向、变化的时间和周期、技术锁定和次优问题会导致企业间冲突的加剧[10];其次,企业的应变能力因素产生的冲突。上下游企业的技术变更、工艺调整、市场应变、人员调整等应变能力决定了企业间的衔接、匹配的适应性,同时也会影响合作的风险和收益,同时由于副产品的经营受核心产品的限制,上述因素也会直接影响运营转换成本及结构风险,从而产生冲突。再次,企业家个人属性差异形成冲突。受企业内部动机驱使,企业家偏好、企业家理念、信誉和社会责任等都可能影响合作双方的利益。同样,企业间关系、经理人员的关系、网络和网络间的关系、人际的依赖、关系的锁定这些社会资本会影响循环网络的运行[11]。(4)公共性冲突。由于生态产品的外部性及公共性,按照市场交易的供需要求建立的标准,往往促使环境资源的过度开发,造成大量的环境污染,纯粹由市场自发的调节,难以保证合作伙伴的利益最大化,实现社会的公平及效益,尤其是生态市场的外部性及公共性特征,导致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社会收益与私人收益之间的某种偏离,从而产生市场失灵,难以实现市场的资源配置最优化;网络的演进从单一企业向企业共生,从单一产业到产业多样性进化的过程中,上下游企业的相互依赖性、下游企业对原料质量有严格要求,涉及大量的信息保护和信息交换,造成信息不对称,缺乏适应生态化的合理依据和标准,导致产业之间难以建立对接,各经济主体难以辨别产品的质量优劣,促使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产生。
工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网络中组织间冲突管理策略
(1)宏观层面的冲突管理。宏观层面主要是通过制度、经济和观念途径去管理工业废弃物成员企业间冲突。第一,制度途径。政府通过以行政命令为中心的社会规制对企业生态行为建立基本的活动准则,并通过以价格为中心的经济规制调节企业的市场行为。在实现条件方面,既需要运用产权、价格等激励性制度进行资源开发引导,又需要运用税收、财政、法律等规范性约束制度推动,还需要对行业监管、产品标准、经济核算等考核性制度对企业间冲突进行评价。第二,经济途径。经济手段主要是通过调节与废弃物相关产业资源的有效供给,采用合理的手段调控资源需求,引入信用和惩罚机制,控制不合理废弃物排放和减少不合理消费,加强产业多样性的管理和区域产业规划,通过外部性税收、排污费及补贴等措施,实现企业外部收益内部化,从而达到企业间的利益平衡,提高工业系统整体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工业经济按照循环经济模式良性循环与健康发展。第三,观念途径。充分利用工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网络受区域临近性、且强调区域合作的特征,培育共同的资源观和生态观,在政策制定观念方面,从以单个企业为政策实施对象转变为以网络整体为政策实施对象,从而促进企业间合作。(2)循环链层面的冲突管理。首先,工业废弃物循环网络的发展必须建立在充分利用以价格为核心的市场机制的激励基础之上,按照互补互动、共生互利关系确立成员企业间合作的组织模式和制度安排,促进生态产业链与其价值链相契合,使资源的流转真正地循环起来。其次,注意培养产业梯度的层级关系与互补性,通过发展关键补链项目和创建资源回收型企业来丰富工业系统的多样性,以增强工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加强企业间及部门间生物链网的横向、纵向耦合,合理匹配工业生态链上的企业处理废物的能力与规模,提高区域产业整体竞争能力与实力。再次,建立工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网络组织间的进入和退出网络的机制。根据服务于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和网络运行有效性等目标,建立成员企业加入和退出网络的标准,明确入网企业的责任、权限和功能定位,确保网络运行既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弹性。最后,依据交易频率与资产的专用性等基本原理,采用市场治理、双边治理、三方治理和一体化治理的共生网络的治理协调方式,建立良好的正式与非正式沟通的信息平台,明确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合作关系及合作方式是推动、激励与强迫各企业实现其活动与环境相容的关键性因素,建立调节企业行为间的关联机制。(3)企业层面的冲突管理。首先,建立全过程的冲突管理体系,把冲突的管理融合于关系治理之中,成员企业在合作的初期进行合作前的充分评估,确立关键契约设计处于关系治理机制的中心位置,充分发挥产业生态中社会资本的嵌入型作用,把握工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网络演进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征,使冲突管理中契约治理与关系治理相结合;其次,完善契约的冲突管理内容。明确成员企业间契约(包括规则、协议、法律合同等)的签订以及成员声誉、信用的可靠度是冲突解决的基本保障,本着协商的原则,确保契约的公平及公正,通过契约规定利益分配、投资、交易方式、企业经营变更等方案,以及冲突发生后事先约定的解决方式;再次,建立“谁来协调、协调什么、怎么协调”冲突协调机制,具体包括协调的根本目标、协调主体、协调客体、协调标准、协调手段、协调方式等,明确减低冲突的负面影响的协调目标,促进“上游企业愿意供应,下游企业愿意接受”,实现成员企业的各自利益和整体利益最大化,充分发挥成员企业、政府和第三方协调主体的作用,探索需要协调的对象等客体本质内容,采用市场、法律和规制政策等协调手段,合理利用谈判和契约等协调方式,建立有效性及公平性的协调标准。
工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网络组织间冲突是客观存在的,由于成员企业间冲突导致工业共生系统“横向耦合,纵向闭合”难以形成规模,本文以企业间冲突为题,以网络组织成员企业间的关系理论为基础,从结构性冲突和经营性冲突的视角,系统研究了工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网络成员企业间冲突的表现形式、冲突的根源,以及冲突的管理策略。本文仅仅对工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网络组织间的冲突进行了理论描述和分析,没有以结构性冲突和经营性冲突运行的实际数据,对本文提出的相关观点进行统计检验,从而进一步增强内容的说服力,进一步完善实证研究,就成为未来研究的方向。
- 上一篇:工业企业强化财务举措透析
- 下一篇:煤矿作业论文:工程法在煤矿作业的作用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