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企业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1-03 22:37:5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工业企业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工业企业论文

烟草工业企业论文

1烟草工业企业应用精益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精益成本管理理念认为,企业是市场价格水平较低的接受者,企业唯一的出路就是通过市场价格“倒挤”产品成本。通过不断消除和减少供应链中不增值作业和浪费,以降低企业供应链成本,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烟草工业企业是典型的市场价格接受型企业,烟叶的买价没有议价空间,卷烟售价是统一价格。在烟叶价格大幅上涨、卷烟产品售价不变的情况下,烟草工业企业要想挖掘税利空间,只有在精益成本管理上做文章。

2烟草工业企业精益成本管理的关键控制点

根据烟草工业企业的产品特色,精益研发是精益成本管理的起始点;根据成本结构,精益采购是精益成本管理的重要保障;根据生产特点,精益生产是精益成本管理的关键环节。

2.1精益研发

2.1.1新产品配方设计研究资料表明,在成本起因上,80%的产品成本是在产品设计阶段形成的。卷烟配方的设计决定了该产品的成本。成本管理的重点应放在卷烟配方设计上,这是卷烟品牌在市场竞争中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一个卷烟产品在设计时,烟叶配方和辅料的选择定位就基本确定了产品成本的主体,特别是在成本中占比最大的烟叶配方决定了卷烟产品成本的走势。2.1.2现有产品配方的优化卷烟生产企业会根据配方烟叶库存量和市场销售反响做品牌配方维护。精益研发要求在对现有产品进行配方维护时,测算出几种不同维护方案的配方成本,选择配方成本最优的方案。特别是在烟叶价格逐年大幅增长的环境下,优化烟叶配方结构,是烟草工业企业降本增效的重要措施。在维护产品质量的同时,多维度多渠道探寻降本措施,从源头上做好成本控制。

查看全文

卷烟工业企业论文

一、品类营销在国内卷烟市场的发展

1、品类营销的理论基础

品类营销理论基础主要有三条,一是心理学家乔治•米勒的“7法则”:在不得重复练习的情形下,短时记忆内,一般人平均只能记下7个项目。也就是说,人的心智是有限的,能记住的信息也是有限的,人们通常把信息分类储存,每个类别只能记住不超过7个以上的信息。二是里斯与特劳特的二元法则:在一个成熟的市场上,营销的竞争主要集中在每一个类别中的前两名之间,其中一个是领导者,另一个是后起之秀,两者之间相互对立。三是里斯和特劳特的定位理论:“定位是你对客户预期要做的事,即你要在预期客户的头脑里给产品定位。定位的基本方法不是创造新东西,而是改变人们头脑里早已存在的东西,把那些早已存在的东西重新联系到一起。”从这里可以看出,品类营销的核心是寻找消费者心智中的空白点,进而发现目标市场,聚集于某一品类并占领消费者心智空白点的过程。

2、中国卷烟市场主流品类划分现状

卷烟品类创建的切入点有很多,原料、工艺、配方、包装、形状、价格、吸味、香型等属性都可以。目前,国内卷烟市场主流的品类划分有三类。第一类是根据价格分类。目前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国家局根据调拨价的高低划分五个不同价类,这种分类划分是为了配合国家针对卷烟征税制度改革而制定。另一种方式是按市场零售价划分的卷烟价位,比如1000元/条、600元/条、400元/条等价位,由各卷烟工商企业根据卷烟市场消费特点自发归纳形成的价类划分,较第一种价类更具市场研究和指导意义。第二类是根据香型分类。2008年品类构建研讨会之后,各工业企业在中式卷烟品类创新背景下,纷纷推出以本企业不同香型为代表的卷烟品类,“淡雅香”、“清甜香”、“中间香”、“浓醇香”、“本草香”、“焦甜香”、“茶甜香”、“国酒香”、“莲清香”等香型品类不断涌现。国内卷烟市场迎来了一波卷烟香型品类建设的高峰。第三类是根据烟支粗细分类。传统上,国内卷烟烟支周长主要集中在24.2—24.5mm范围,周长低于23.5mm的卷烟在外观上已经表现出与普通烟支明显的粗细差异,其中尤以周长在17mm左右的超细支卷烟最为明显。以南京品牌为代表的细支烟高速成长,消费者对这一新式卷烟的迅速认可,引发黄鹤楼、泰山、钻石、七匹狼、真龙等品牌陆续跟进,细支烟市场规模的快速扩张和消费热潮,使得细支烟品类很快在国内卷烟市场形成气候。

二、国内卷烟市场品类建设的误区

查看全文

小微工业企业论文

一、九龙坡小微工业企业的总体发展特征

(一)总体优势明显

从总量看,由于九龙坡区是传统的工业大区,工业基础雄厚。在全市38个区县中,小微工业企业无论从单位数量上,还是从总产值、增加值上在全市都名列前茅,总体优势明显。

(二)产业结构集中

从产业结构看,九龙坡区的小微工业企业基本为大中型工业企业的配套企业,产业相对集中。主要以汽车制造业、摩托车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为主,占全部总产值的70%左右。

(三)分布地域集中

查看全文

工业企业成本控制论文

摘要:有效的成本控制是企业提高经营利润、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不败的法宝。首先介绍成本控制的含义、目标、方法等相关理论,随后分析我国工业企业在成本控制上的现存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成本管理;成本控制;价值链

一、成本控制的相关理论

(一)成本控制的含义

成本控制是企业为保证自身的经营目标,运用各种成本管理方法,将各项成本掌握在一定范围内的活动。狭义的成本控制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或执行成本时实施的控制,其目的是使实际发生的成本与既定标准成本尽可能地接近;广义的成本控制是指企业从长远利益出发对成本实施全面、综合的控制,不仅包含事中控制、事后二次控制,还包括成本产生之前研究开发、决策和计划等阶段的控制。

(二)成本控制的目标

查看全文

作业成本法与工业企业论文

1作业成本法定义阐述

作业成本核算法也可称为ABC管理法,其以具体事项作为依托对相应的数据进行全面分析和深入研究。将分析和研究对象细化为多个部分,对各部分在整体上所占比重进行分析,然后将分析所得数据作为基础,进行从大到小排列。以具体累积比重或占有比重的相关标准作为根据,将各组成部分划分为ABC3个等级或类别。A、B、C类别分别为重点管理部分、次重点管理部分、一般重点管理部分。结合作业成本法实现在成本分析过程中明确主要矛盾和重点问题,同时,又可兼顾对一般重点问题进行分析和管理,进而实现应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生产经营,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作业成本法包含的基本步骤

作业成本法主要包含作业成本计算及作业管理两大部分,其主要包含3个步骤,具体为:

①对各种资源耗费进行确认和计量。资源可分为货币、材料、人力、动力等诸多种资源。作业成本计算法在不改变生产所耗资源总额的基础上对资源总额在各产品中的具体分配额、资源总额在销售成本和存货中的分配额进行调整。

②将具体资源在作业中进行分配。这个步骤的工作内容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为对作业过程中包含的具体资源种类进行确认,即对作业中所包含的具体成本要素进行确认;另一方面,对各类资源的具体资源动因进行确立,将资源分配与具体作业中,然后将作业中该类成本的总成本额进行计算,并列出具体作业成本单,对各成本要素进行汇总,算出总成本额。

查看全文

工艺美术工业企业论文

一、调研结果

(一)人才需求状况。据调查,我国工艺美术工业企业超过3.5万个,从业人员超过300万人,整个行业形成了以私企为主体、国有联营和国有独资企业、外资企业为辅的多种所有制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目前,全国共有工艺美术相关院校约500所,其中高职院校约156所,毕业生数量远远小于行业需求。

(二)工艺美术工业企业发展情况。宏观来看工艺美术行业,它集聚的是强大的生产能量;微观来看,它带动了大规模的就业。“十一五”时期,工艺美术行业产值以超过20%的速度持续快速增长,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吸纳了大量人员就业,在改善民生、稳定社会方面卓有成效。正是因为工艺美术行业所具有的蓬勃生命力,在文化部2012年的《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以下称《倍增计划》)中,工艺美术成为所确定的十一大重点门类之一。根据《倍增计划》,到2015年,全国工艺美术业增加值将超过6000亿元,出口额超过200亿美元。同时,将在各地建设一批工艺美术特色产业集聚区和工艺美术研发、设计、创意基地。文化部有关负责人表示,这就需要各地区充分挖掘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市场竞争力,打造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工艺美术品牌,进而带动工艺美术产业全面发展。

二、对专业建设的思考

从工艺美术工业企业发展趋势来看,未来将进入品牌战略发展阶段。中国未来美术工艺工业企业也需要“LV”,需要走进国际化。因此,开设美术类专业的高职院校应该为未来美术工艺工业企业发展做好人才培养的人力资源保障工作。

(一)继承传统美术工艺。中国历史悠久,5000年文明孕育了丰富的美术工艺文化,作为高职院校要保护好、继承好传统美术工艺文化。因为传统艺术的传承存在后继问题,很多传统美术工艺绝技和工艺美术品种濒临失传。要想使得中国工艺美术创品牌,走向世界,则应该重视传统美术工艺的保护和继承,民族的才是特色的,才是世界的。保护传承核心技艺,确实是工业美术业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历来,我国的工艺美术业具有行业分散、师徒传承、手工操作、工艺保密等特点。在当代社会,传统工艺美术工作者的创作条件较差,待遇不高,创作的积极性严重受挫。个人认为,高职院校在课程教学中应该加强专业人才的引进力度,降低门槛,提高待遇,吸引民间传统美术工艺大师和能工巧匠加入到教师队伍中。

查看全文

烟草工业论文:烟草工业企业的思索浅议

本文作者:许平湖工作单位:厦门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烟草工业企业战略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烟草工业企业战略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整体战略管理的意识较为薄弱。这些年,我国烟草行业一直在努力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发展与改革,其中有些企业也越来越关注战略规划的研究,但是我国烟草行业长期受到了计划经济与烟草垄断的影响,使得大多数的烟草工业企业公司在战略管理的意识上依旧很薄弱。比如,一些企业在对于生存发展的内外部环境的判断与分析上缺乏必要的准确度,大部分还处在感性决策上;某些企业的管理者只注重短期目标,缺乏了中长期目标,从而使得企业在发展中处在一种“朦胧”的状态;一些企业对于公司的核心能力的认知不到位,而且也没注重核心能力的培养;一些企业没有建立有效的战略评价与反馈机制等。这些都表现出了烟草工业企业在战略管理上的意识薄弱,从而阻碍了企业的发展与壮大。(2)品牌战略过于同质化。从目前来看,一些烟草公司除了注重整体发展战略之外,大部分已经开始了品牌战略的发展。但相关调查发现,我国大部分的烟草公司在发展品牌战略的时候,太过同质化。比如,大部分烟草公司其品牌发展战略中几乎都包含了“做强”、“做大”、“做精”等字眼。虽然每个企业公司都拥有自身的目标与品牌,在很大程度上也成为了当前我国烟草行业的主导与核心,但这种品牌战略的同质化制约着烟草公司的发展。“做强”、“做大”等,从字面上看,本身并不复杂,但是每个烟草公司都赋予了其一定的含义,这就是使得每个公司的战略选择各不相同,但这样的战略选择其实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对于大部分的烟草公司而言都是不能完全实现的。换句话说,对于“做强”与“做大”而言,两者之间存在着矛盾,是先“大”还是先“强”,对于一个烟草公司的战略决策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此外,企业的战略中包含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即差异性,不同的企业应制定适合本企业的且不易被模仿的战略。当前,“做强”、“做大”的口号太多,能真正实践的却很少,因此企业品牌战略同质化不能过大,应有自身的特点,且要认真去践行,方能将企业做大做强。(3)战略的制定与执行不符,且执行力不够。对于一个烟草工业企业而言,如果拥有了优秀的战略却没有强有力的执行力,那么其优秀的战略也只是纸上谈兵,完全没起到效用。因此,对于一个烟草企业,要想真正得到发展,在制定出了优秀的战略之后必须践行,加大执行的力度。当前,我国大部分的烟草工业企业已经意识到了战略的重要性,并且已经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在挽救,只是在战略执行力上依然认识不够,尤其是管理层的执行力还很欠缺。这种情况下,制定出的战略往往与执行力不符,从而导致了战略实施中出现了很多困难,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烟草工业企业战略管理的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本文将提出以下三个方面的建议,希望有助于烟草工业企业的战略管理。企业需重视战略管理,必须构建完善的战略管理体系不论何种公司,其管理层的思想与行动对于公司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往往关系着公司的发展前景与命运。我国大型的烟草工业企业并不多,因此需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促进我国烟草行业的发展。各个烟草公司必须重视战略管理,还要构建完善的战略管理体系,务必确保公司在战略的制定、实施及评价三个方面形成一个完整且能动态调整的整体。这样不仅能促进自身的做大做强,而且对于整个烟草行业的发展也有着积极的作用,使其适应内外部环境及市场的变化与调整,从而提高我国烟草行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企业需要找准定位,从而建立差异性的竞争优势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越来越深入,烟草工业企业在国内外的竞争压力也逐渐增大,因此烟草工业企业必须认真分析当前国内国际形势,要明确自身面临的挑战与机遇,还要分析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及所拥有的资源与能力,以此作为基础,从而找准自身的发展定位,注重核心能力的培养。此外,还应注重差异性的竞争优势培养,也就是要突破品牌同质性的瓶颈,发展属于自身独特的产品,从而提高在国内乃至国际的竞争力。企业需要建立“战略-预算-绩效”闭环体系,保障战略的真正实行对一个企业而言,战略制定之后,其执行力就变得尤其重要。烟草工业企业若制定出了较为完善的战略后,就应践行战略计划。从目前来看,当前较为实用的一种闭环管理体系为“战略-预算-绩效”(即SBP),其主要指的是通过资源的配置(B)与绩效的衔接(P),确保战略(S)的落实,而战略的落实也能反作用于资源的配置与绩效的衔接,起到了导向作用。SBP闭环体系中,其衔接的主线为措施规划,主要通过部门的年度工作计划来实现战略驱动资源的配置与绩效的考核,促进战略的真正落实。烟草企业在战略与预算上的相互匹配,能确保资源的配置真正作用在重点的品牌与规格上,从而实现独特的发展;而战略同绩效的匹配,能保障部门的工作不会偏离战略的方向,从而保持一种稳定的增速发展下去。

当前,国内外的竞争越来越严重,烟草工业企业如何才能在内外部竞争中脱颖而出,已经成为了大部分烟草企业都在努力探索的问题。烟草企业要提高竞争力,就应有完善的战略规划,并且努力践行战略,在必要的时候进行企业的转型,适应社会的发展,从而真正提高竞争力,在国内外争得一席之地。

查看全文

工业企业资金管理论文

一、特征:

以企业资本金运动的客观规律为依据;以正确组织财务活动和处理财务关系为内容;以获取企业利润为主要目标;以货币形态为计量单位。

别是基层站队,有的成本控制已经达到了一条毛巾、一块大布的程度,成本节约与奖惩兑现已逐步深入人心。

3.财务预算是经营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公司的财务预算是责任预算的编制基础,责任预算以财务预算为基础进行编制,责任会计以责任预算为对象进行核算,考核兑现以责任会计资料为依据进行考核。环环相扣之中,财务预算是上述各项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最终的落脚点。一切经营管理工作围绕财务预算进行。

二、财务预算与责任会计相结合

现代责任会计的管理原理是以责任中心为核算对象,对其分工负责的经济业务进行核算并考评的一种内部控制体系。其优点是职责清晰、责权对等、业绩量化、便于考核。从1997年开始,公司将原来惯用的目标责任制考核体制转变为责任会计的考核方式,并根据各单位的具体情况划分了若干利润中心和成本中心。2000年开始将成本中心的范围扩大到全部6大科室。2001年在原有基础上,取消了利润中心,将所有科室和基层单位纳入成本中心进行管理,并进一步完善了考核和奖惩办法,全面实行成本中心管理模式。

查看全文

局域网工业企业论文

1虚拟局域网络

虚拟局域网络技术(VLAN)是一种将局域网设备从逻辑上划分成一个个网段,从而实现虚拟工作组的数据交换技术。IEEE于1999年颁布用以标准化VLAN实现方案的802.1Q协议标准草案。VLAN采用多种方式配置于企业网络中,打破了传统网络的许多固有观念,使网络结构变得灵活、方便。但大多数人认为:一个虚拟局域网可以粗略地等同于一个广播域。更确切地说,VLAN可以不考虑用户的物理位置,而根据功能、应用等因素将用户从逻辑上划分为一个个功能相对独立的工作组,每个用户主机都连接在一个支持VLAN的交换机端口上并属于一个VLAN。同一个VLAN中的成员都共享广播,形成一个广播域,而不同VLAN之间广播信息是相互隔离的。这样,将整个网络分割成多个不同的广播域。在不同VLAN中的主机是不能直接通讯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将不同VLAN中的主机虚拟的隔离开了。一般来说划分VLAN的方法有基于交换机端口的VLAN、基于MAC地址的VLAN、基于网络层的VLAN几种,根据某钢厂网络架构的实际情况,采用的是基于交换机端口的VLAN划分方法。虚拟局域网络技术(VLAN)的使用增加了网络连接的灵活性;控制网络上的广播风暴;增加网络的安全性;增加了集中化的管理控制。同时使网络管理员可以逻辑上迅速、简单、有效地重新配置网络,轻松自如地增加、删除和修改用户,而不必从物理上调整网络配置,大大提高的工作效率。目前,某钢厂主干网络化分为150多个VLAN,将公司主干网络化分为小的区域,既实现了网络的安全性,又实现了网络的精细化管理。

2网络资源监视平台

要保证信息化平台的正常运行,就必须保证分散的网络设备正常运行。网络资源监视平台能够实现对远程网络设备的管理能够提供丰富的应用服务资源、管理手段以及记录工具,自动从各个角度对信息系统进行全天候的监视和管理,并拥有远程通知故障告警的功能。主要实现以下几大功能:(1)建立以物理拓扑结构图为中心的任务管理。网络资源监视平台能够采用多种算法自动生成与网络真实情况完全吻合的网络物理拓扑图,充分发挥图形、图象显示直观、形象的特点,在视图上动态地加载各种设备、网络线路的性能负载数据,建立面向网络运行维护、网络性能故障预警的网络性能资源视图。在该拓扑图上,能够动态实时的反映当前设备的CPU负载、链路流量、VLAN部署、广播量和端口连接用户数量,使网络管理者轻松掌控整个网络的实时运行状态。(2)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及故障处理机制。网络管理员能够在故障发生前对网络运行状态进行全面监测,并开展以故障管理为核心的日常运维管理。故障管理是运维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设置合适的故障告警点、告警方式可以实现机房的无人值守。(3)详细的数据统计机制。网络资源监视平台提供设备端口流量记录和设备负载记录,通过记录各主要网络“干道”的数据流量,各主要设备的负载状况,可以了解整个网络的业务运行状况。根据历史记录提供网络分析报告,得到各时段的数据分析报告。方便网络管理员分析发生网络故障的原因,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同时为进一步的网络系统改造和调整提供统计数据和依据。

3结束语

利用业内先进的OSPF路由技术,实现了链路自动负载均衡和链路备份。虚拟局域网络技术(VLAN)的应用将原来规模庞大的广播域分割成了若干个小的广播域。增强了各业务模块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和安全性,阻止了广播风暴的发生。通过部署网络资源监视平台对网络进行全面监控。提高了网络的安全级别,并且对网络中每一台设备都能做到实时监测,迅速反映,保证了网络的稳定性。

查看全文

节能减排工业企业论文

一、工业企业节能减排税收政策的内涵

第一,从外部性理论看,按照市场原则,企业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所产生的成本不能完全体现在企业产品的价格之中,即存在着严重的负外部性。所以,在外部性理论上促进企业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是将企业能源消耗与污染物排放的负外部性内在化的有效途径。第二,从代际公平视角看,一方面不可再生性能源和人类可生存环境的供给具有有限性;另一方面,人类世代繁衍对资源和环境的需求却是无限的。如果按市场原则配置资源则会因为当代人对资源与环境的透支而加剧资源与环境的供需矛盾,并造成严重的代际不公平问题。所以,从代际公平角度看,构建促进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体系,有助于企业形成高效利用资源能源和根本降低有害物排放的长效机制。第三,从公共产品的特性看,节能减排是缓解能源与环境危机的有效手段,而能源与环境危机又是典型的公共问题,所以节能减排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公共产品所具有的“免费搭车”和“信息不对称”等现象在节能减排中同样存在,具体表现在:对利润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的追求使得企业总是具有“免费搭车”的企图,对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节能减排技术开发投资严重不足;买者与卖者之间对具有节能减排效能的生产设备(或消费品),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如设备购买者或消费者对设备或消费品的节能性能和效率不了解),使节能减排产品在与非节能减排产品的竞争中缺乏竞争力。针对节能减排生产技术研发、应用与节能环保产品的税收优惠政策(辅之以必要的财政补贴政策)能有效降低节能减排企业生产成本,使之在与非节能减排企业的竞争中具有一定的价格竞争力,从而在根本上改善节能减排企业的收益水平。综上所述,从解决“外部性”、“代际公平”、“公共产品特性”等角度看,税收政策在工业企业节能减排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政府应从社会整体和长远发展的角度,制定促进工业企业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并与其他政策共同形成节能减排的长效机制。

二、税收促进工业企业节能减排的机理

外部性与庇古税税收作为直接作用于微观经济主体的政策工具,主要通过矫正企业经济行为的成本与收益状况,引导企业目标与社会目标趋于一致。节能减排税收政策是促使企业能源使用和污染物排放行为的外部性内在化的重要经济手段。从成本—收益分析看,企业节能减排的成本一般全部由企业承担(即无外部性),而节能减排的收益则较复杂。节能减排的收益可分为经济性收益和资源环境性收益。经济性收益,是指节能减排能给实施企业带来的直接经济收入,如节能收益、资源和废弃物再利用收益等;资源环境性收益,是指企业节能减排带来的资源环境状况的改善,如大气、水和土壤中污染物的减少,生态平衡的有效维持和改善,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开发利用等。对企业来说,经济性收益是内在的,但资源环境性收益则存在着明显的外在性,但企业却未得到额外的补偿。由此可见,企业节能减排的成本付出与收益获取是不对称的,正外部性明显。节能减排的正外部性将导致实施企业的不作为,尤其在控排污方面,将导致污染排放量超过社会最优水平。对此,庇古在《福利经济学》(1920)中就提出了政府应对排污者征收与其排放污染物量和外在危害程度相适应的税收,即庇古税(Pigou’stax)。对生产企业来说,单位产量的庇古税应至少等于其外在边际成本,才会抑制生产者的污染排放行为。制定和实施有利于工业企业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是对庇古税进行科学的制度化设计,目的是为了有效降低企业的节能减排成本,增强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达到其与行业内非节能减排企业竞争中的有力地位,从而引导整个行业的节能减排化。能源税、资源税、环保税等税制对企业节能减排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第一,税收通过影响工业企业收入,对企业生产的节能减排化间接发挥作用。例如,企业所得再投资项目是否是节能减排项目,决定着能否享受所得税的减免,这会大大影响企业在节能减排项目与非节能减排项目上的决策取舍;足够高的排污税通过加大企业排污成本降低了企业收益,迫使企业进行节能减排。第二,在实行节能减排的企业中,节能减排的效果有着明显的差异。针对不同节能减排水平的企业实行有差别的税收优惠政策,有利于节能减排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第三,对不同资源稀缺程度与环境效应的能源实行不同的资源税率,会引导企业尽量使用低污染能源、可再生能源,以缓解能源与环境危机。

三、税收政策的局限性与财政支出政策的配套作用

税收政策只有与财政支出政策相结合,才能有效激励企业节能减排。如果将激励企业节能减排的税收政策与财政支出政策作为一个整体予以考察,促进工业企业节能减排政策的基本作用机制是:在取得税收收入的环节,应让高能耗、高污染的企业承担尽可能多的税负,让低能耗、低污染企业承担尽量少的税负;而在政府支出环节,政府投资、财政补贴、政府消费等支持手段应尽量向实施节能减排的企业倾斜。这样通过对节能减排企业与非节能减排企业实行有差别的财税政策,通过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双重手段,引导工业企业整体提升节能减排化水平。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