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工业发展十三五回顾与十四五展望

时间:2022-05-26 08:52:48

导语:橡胶工业发展十三五回顾与十四五展望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橡胶工业发展十三五回顾与十四五展望

摘要:回顾了中国合成橡胶工业“十三五”时期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明确了“十四五”时期中国合成橡胶工业发展的总体趋势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引领转型升级,并对促进中国合成橡胶工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合成橡胶工业;发展趋势;转型升级;对策建议;展望;述评

自1958年首套合成橡胶装置建成以来,中国合成橡胶工业历经60余年的发展,现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合成橡胶生产国、消费国和进口国。中国合成橡胶工业在自主创新基础上起步,并在自主创新、技术引进吸收和再创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现已形成了产品体系完整、应用市场广阔、技术特色鲜明的工业体系。我国是当今世界上可生产全部主要合成橡胶品种的3个国家之一。2020年,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合成橡胶产能跻身世界前十强行列,分列第2位和第3位。回顾中国合成橡胶工业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成果令人鼓舞。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引进国外先进制造工艺技术和设备后,中国合成橡胶工业建设步伐加快,产品结构逐步趋于多元化,生产能力从1978年的93kt/a提升到了2000年的1060kt/a,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22.5%。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与世界合成橡胶产能变化如图1所示。2001—2015年,中国合成橡胶产能持续大幅增长,其间,中国新增产能占世界新增总产能的63.7%,从而带动世界产能快速增加。2015年,中国合成橡胶产能达世界总产能的28.8%,为历年来最高值。2016—2020年,世界合成橡胶产能增速明显放缓,新增产能主要集中在沙特阿拉伯、中国、新加坡、俄罗斯、印度尼西亚等,中国合成橡胶产能经结构性调整后,其在世界总产能中所占比例降至26.6%。尽管生产能力已跃居世界首位,但“十二五”时期盲目投资带来的同质化问题致使我国合成橡胶工业发展陷入严重的产能过剩窘境。加之近年来世界贸易摩擦频发,对我国以轮胎为主的橡胶制品出口造成较大影响,市场需求持续下滑,供需矛盾更加突出,2015年产能利用率仅为51.3%,近半数装置能力未得到有效利用。“十三五”时期,中国合成橡胶工业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面临着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

1“十三五”时期中国合成橡胶工业发展回顾

“十三五”时期,中国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汽车工业、轮胎制造业、橡胶制品等下游行业对合成橡胶的需求为其消费增长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全行业以“去产能、调结构”为主线,实施供给侧改革,大力开展科技创新,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行业整体运行逐渐好转,呈现出良性健康发展态势。虽然中国合成橡胶工业成绩斐然,但是也存在产能过剩等突出性问题。

1.1产业规模缓慢增长,布局和结构不断优化

据中国合成橡胶工业协会统计,“十二五”时期是中国合成橡胶产能快速增长的阶段,共新增产能3021kt/a,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5.2%,截至2015年末,中国合成橡胶总产能接近6000kt/a。“十三五”时期,新增产能共计167kt/a,远低于“十二五”时期的绝对增量,生产能力进入缓慢增长的平台期,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2%。截至2020年底,中国大陆地区合成橡胶总产能为6082kt/a。由于资源禀赋不同,加之供给侧结构改革不断深化,我国合成橡胶工业布局更加符合市场规律。2020年中国大陆各地区产能分布见图2,主要涉及乳聚丁苯橡胶(ESBR)、溶聚丁苯橡胶(SSBR)、顺丁橡胶(BR)、丁基橡胶/卤化丁基橡胶(IIR/HIIR)、乙丙橡胶(EPR)、丁腈橡胶(NBR)、异戊橡胶(IR)、氯丁橡胶(CR)、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BCs)等胶种。其中,华东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橡胶加工产业集聚区,其巨大的沿海运输优势为合成橡胶生产提供了充足的原料资源,是国内合成橡胶产能最大、品种最全的地区,可生产除了CR之外的全部主要合成橡胶品种,各胶种产能均居国内首位,产能合计2772kt/a,占国内总产能的45.6%;东北地区产能合计735kt/a,占国内总产能的12.1%,其中ESBR产能占比较大;华南地区产能与东北地区产能相同,主要生产ESBR、BR和SBCs;西北地区产能合计690kt/a,占国内总产能的11.3%,其中占比最大的为BR;华北地区产能合计640kt/a,是目前国内唯一生产CR的地区;华中和西南地区则各有1家合成橡胶生产工厂,其中华中地区生产SBCs、SSBR和BR,而西南地区仅生产BR。Fig2CapacitydistributionofsyntheticrubberoftheChinesemainlandin2020“十三五”时期,氢化丁腈橡胶(HNBR)、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PS)等系列高科技含量产品先后实现了规模化生产,产能结构不断优化,非轮胎用合成橡胶品种产能比例显著增加。其中,产能增幅最大的为SBCs,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8.0%,在产能结构中占比为24.9%,较2015年增加了7.5个百分点;IIR(含HIIR)增幅居第2,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9%,在产能结构中的比例由2015年的6.1%升至2020年的7.2%。

1.2产量持续稳步增长,进口商品市场份额逐步下降

“十三五”时期,我国合成橡胶产量保持增长态势。尽管2020年初肺炎疫情肆虐,中国合成橡胶企业全面贯彻疫情防控要求,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加速“内循环”刺激影响下,加之原料成本降低、波幅减小,多套长期停车装置恢复生产,闲置产能逐步盘活,有效产能占比提升至89.6%,同比增加7.7个百分点。2020年国内合成橡胶产量同比增长12.4%,产能利用率达72.4%,较“十二五”末年有较大提升。“十三五”时期,随着工艺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及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国产合成橡胶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进口商品在消费市场中所占比例逐年降低(见图3)。2020年,中国共进口主要合成橡胶1357kt,进口商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24.4%,较“十二五”末年减少6.5个百分点。

1.3主流技术自主可控,部分领域实现突破

经过60余载的发展和积累,中国已掌握了主要合成橡胶品种的成套生产技术,并围绕技术要点形成了自主的知识产权保护,拥有自由运作权,主流技术自主可控,为生产装置平稳运行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十三五”时期,大量自主创新技术实现了产业化应用。在产品创新方面,采用国内自有技术建成了HNBR、SEPS等新产品生产装置,填补了国内技术和产品空白。通过构效关系研究,实现了专用牌号产品的定制化开发和生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采用高效催化体系,在提高产品性能的同时,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促进了国产高性能合成橡胶产品在国内的推广与应用。新产品的商业化生产缓解了我国部分中高端合成橡胶产品供给不足的状况。在生产工艺创新方面,通过源头治理和清洁生产,合成橡胶行业绿色化生产水平进一步提升。在尾气治理技术的推广及应用方面,全行业实现了生产的达标排放。各生产企业不断挖掘自身技术潜力,努力提升劳动生产效率,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耗、物耗,取得了大量的创新成果,行业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升,规模化效益进一步释放。部分胶种生产工艺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1.4政府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十三五”时期,为引导中国合成橡胶工业有序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财政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等国家相关部委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和标准,以促进行业转型升级。针对部分国家和地区的不正当竞争,商务部通过产业损害调查,裁定自2018年8月起对原产于美国、欧盟和新加坡的进口HIIR征收反倾销税;自2018年11月起对原产于韩国和日本的进口NBR征收反倾销税;自2020年12月起对原产于美国、韩国及欧盟的进口三元乙丙橡胶(EPDM)征收反倾销税,实施期限均为5年。通过征收反倾销税,营造了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赢得了宝贵的机遇。国内企业适时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扩大生产经营规模,装置开工率明显提高,新牌号产品开发有序推进。相关政策的实施对于维护石油化工产业链及国防军工的安全保供具有重要意义。

1.5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结构性过剩问题依然严峻

中国合成橡胶工业的发展始终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利用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各个环节形成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产业发展格局。“十三五”时期,在市场规律的作用和引导下,我国盲目建设合成橡胶装置的现象大为改观。2020年,伴随着部分合成橡胶品种产能的调整,产能结构进一步得以优化,但结构性过剩问题依然严峻,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装置产能高于表观消费量,总产能为总消费量的1.09倍;二是产能闲置率较高,超10.4%的产能长期闲置,各胶种平均能力利用率仅为72.4%;扣除闲置产能,有效产能利用率为80.8%,与先进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三是国产化率低,进口商品占消费总量的24.4%。2020年我国各胶种生产及消费结构详见表1。在现有装置中,SBR仍然是产能最大的品种,ESBR和SSBR产能占国内合成橡胶总产能的28.1%。随着对生产线和催化体系的转产改造、技术变革,镍系BR产能在BR总产能中所占比例已由2015年的95.4%降至85.6%,降幅达9.8个百分点,与此同时,钕系BR产能比例增加。SBCs是我国近年集中发展的品种,2020年新增产能60kt/a,国产商品占消费市场的96.2%,但也存在因产能增长过快而导致利用率降低的问题。在反倾销取得阶段性成果的背景下,为缓解IIR/HIIR、NBR供需矛盾,国内企业加快生产和装置建设,新增产能预计2021年开始进行商业化生产,届时IIR/HIIR、NBR产能将接近或超过国内表观需求量,国产商品市场份额有望提升。在经历了多年的闲置后,部分IR装置在“十三五”期间被拆除或改造,转产其他合成橡胶产品,仅2020年就减少了80kt,在总产能结构中占比降至3.1%。EPR/EPDM应用范围广、用户需求差异性大,国内现有牌号产品已不能完全满足下游对原料性能的需求,当前进口商品份额较大而国内装置产能利用率较低的问题凸显。

2“十四五”时期中国合成橡胶工业发展的总体趋势

2.1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十三五”末期,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世界经济遭遇重挫,全球需求市场萎缩,国际局势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格局。党中央立足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结合自身优势和特点,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强国战略。“十四五”时期,中国合成橡胶工业将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完善工业体系、创新体系、流通体系、服务体系,使之与国内需求更加适配。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以高水平对外开放打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将“大市场”’的资源禀赋优势转化为国际竞争优势。

2.2高质量发展引领转型升级

“十四五”时期,随着国内乙烯新一轮集中扩能,丁二烯供应趋于宽松,中国合成橡胶工业将迎来又一个产能扩张周期,产能结构性过剩压力凸显,外部发展环境将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但是,在我国新发展格局的引领下,新型能源、国防军工、航空航天、海洋资源、电子信息、轨道交通、医疗防疫器材等国家重大战略领域和新兴领域对合成橡胶的新需求将成为推动中国合成橡胶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与下游新需求相适配的官能化改性产品、微观结构可控的特种牌号产品、环境友好且易加工的热塑性弹性体等高附加值产品将成为合成橡胶工业化开发的重要方向。通过产品升级带动产业转型,不断提高供给能力和水平,推动形成系列自主可控的生产技术。利用大国经济纵深广阔的优势,充分发挥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加快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引领合成橡胶工业高质量发展。

3促进中国合成橡胶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3.1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十四五”时期,在新阶段、新征程、新起点上发展合成橡胶工业,要发挥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性和引领性作用,补齐高端产品供应的短板,加大合成橡胶产品出口力度,从而全面提高中国合成橡胶行业综合竞争力和国际贸易地位。“十四五”时期,上下游行业应加强沟通合作,搭建跨行业、跨地区的全产业链协同创新平台,促进上下游信息交流与科研合作,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全产业链的科技创效能力,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

3.2科学引导产业发展

为了防范低水平重复建设,政府部门应加强顶层设计,以政策、规划、标准等手段规范市场主体行为,运用价格、财税、金融等经济手段,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营造有利于新发展格局的市场环境。依托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和完备产业体系,创造有利于新技术快速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的独特优势,科学引导产业发展,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升产业链水平,维护产业链安全。注重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合理布局,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促进有序发展。“十四五”时期,国外实体经济遭受疫情重创,市场需求减少,导致其合成橡胶产品需寻找更多的海外商机。在我国加快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建设的同时,应密切关注跟踪相关国家的贸易流向,谨防国外商品向中国市场的倾销,维护产业健康发展。

3.3进一步提升绿色制造水平

在清洁生产和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方面,国内合成橡胶生产企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与国际领先水平相比,部分品种还存在生产工艺技术落后、能源利用率低、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全行业应不断提升绿色制造水平,打造资源集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企业,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十四五”时期,面对新发展阶段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合成橡胶工业应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推动行业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单位:中国合成橡胶工业协会秘书处 中国合成橡胶工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