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市工业发展论文

时间:2022-08-14 10:52:44

导语:大都市工业发展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大都市工业发展论文

一、几个关于工业的错误观点及回应

(一)工业等同于技术落后?

产业发展一般经历从第一产业占主导地位到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再到第三产业占主导地位的过程,发达国家目前的产业结构也以第三产业为主,因此给有些人造成第二产业落后于第三产业的印象。但事实上直到目前为止,工业特别是制造业仍然是研发活动最集中、创新最为活跃、生产率提高最快的部门。以美国为例,制造企业的R&D占到美国产业R&D的70%,雇用了63%的国内科学家和工程师,并且制造业平均每小时报酬比服务行业高22%;高技术工人平均能比其他领域工人多挣50%-100%,强大的制造业对于美国保持在知识生产和创新上的世界领先地位必不可少(ExecutiveOfficeofthePresidentPresident’sCouncilofAdvisorsonScienceandTechnology,2011)。根据Jorgenson等(2005)对美国1980-2000年经济增长源泉的一项研究,在这一时期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最快的产业基本上都是工业部门,贸易部门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低于1%,金融、保险和房地产部门的全要素生产率仅略有提高,而通信、其他私人服务的全要素生产率均出现负增长。与大多数服务行业相比,新兴工业有三个优势:第一,这些行业的生产率由于生产技术的不断大都市工业发展的战略选择——以北京为例改进而迅速提高;第二,这些行业从技术角度来讲是最具活力的领域,一方面同研究机构和高等学府相联系,另一方面则同多媒体、设计、数字娱乐、医疗等发展最为迅速的服务业相联系;第三,这些行业对就业的贡献大于服务业。纽约、伦敦和芝加哥等国际大都市就因为逐渐降低工业在经济中的比重而错过了从一系列新兴产业中获益的机会(沙希德·优素福和锅岛郁,2012)。因此,我们不能一概地将工业等同于技术水平落后的行业,在工业中也存在一些研发强度很高、技术水平很先进的部门。与发展软件、互联网等高技术服务业一样,发展高技术的工业特别是制造业也同样能符合北京的定位,同样能够发挥利用北京研发资源集中和人才丰富的优势。

(二)工业等同于占地多?

有一种观点认为,工业就是工厂、厂房,就是大进大出。由于占地大,在北京这种土地供应紧张的城市不适合发展工业。但事实上,工业并不必然意味着占地多,工业的“去工厂化”已经在发达国家发生,在我国的大都市也将成为一种趋势。发达国家工业比重的下降与其说是“去工业化”,还不如说是“去工厂化”。尽管发达国家的工业和制造业比重在下降,但是其规模却在不断增长,中国仅仅是在2010年以来才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从这个意义上说,发达国家不是工业在消失,而是工厂在减少。一般而言,价值链各环节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每个环节都有自己的最优区位。例如,新产品的研究和开发活动通常需要大量受过高等教育、具有专业技术和首创精神的科技人员,高效的信息获取渠道,良好的信息交流传递环境,以及获取资金的便利途径等;而生产技术比较稳定的产品加工装配环节则主要需要大量的普通工人、低成本的生产场所。由于不同国家、不同地区所具有的要素禀赋不同,因此其区位优势主要表现为某一特定环节的优势,企业可以根据需要将价值链的不同环节安排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运输、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其成本的快速下降,价值链的垂直分解过程加快并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发达国家将价值链的加工组装环节离岸外包(OffshoreOutsourcing)到劳动力成本低的发展中国家,而将“微笑曲线”两端的高附加值环节保留在国内,呈现出“去工厂化”的趋势。例如,尽管美国加州是世界IT产业的制高点,但是加州的电子产品制造基本上都是在美国本土之外完成的。随着以数字化制造、机器人、人工智能与新型材料技术的成熟和应用为特征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兴起(TheEconomist,2012),“创客运动”方兴未艾,制造业本身将像互联网一样数字化、网络化、开放化,利用3D打印等功能强大的数字桌面制造工具,潜在创业者和发明家能够不仰仗大公司而自己动手完成产品的制造(安德森,2013),生产活动的去中心(工厂)化将进一步深入,借助3D打印机等工具,办公室、家都可以成为工厂。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土地稀缺的地区发展工业仍然是可能的,只是适合城市的工业是工业产业链的非工厂化环节而已。从另一个方面来看,非工厂化的工业环节的附加价值往往更高,因此发展这样的工业,不但能够占用更少的土地,而且能够具有更好的效益。例如,苹果公司虽然在美国没有工厂,但它是世界利润最高的电子制造企业②。据美国加州大学和雪城大学三位教授合写的论文《捕捉苹果全球供应网路利润》一文分析,苹果公司每卖出一台iPhone,自己独占58.5%的利润,原物料供应国占21.9%,屏幕、电子元件等主要供应商分得4.7%的利润,而中国大陆劳工只能从中拿到1.8%的利润。从发达国家特别是纽约、东京、伦敦等世界城市的产业发展历程看,随着产业融合的不断发展,很多企业按照产业链的要求,对企业的生产活动进行了重新布局,将处于产业链中间环节的大规模生产活动向大都市区外围或其他地区转移,而把公司总部、研发、设计和销售中心留在市中心。在广东成本快速上涨和“腾笼换鸟”政策的推动下,深圳的服装企业通过把大部分订单外包而将样板间、工作室和小批量生产的车间留在本地,反而在工厂雇佣工人锐减的同时实现了订单的增加(张焕等,2013)。北京也完全可以“把制造做虚”,重点发展总部、研发设计、营销等土地需求少、环境污染小的价值链高端环节,充分利用长三角、珠三角以及周边河北等地区的加工制造优势来发展壮大北京的工业。事实上,北京本地企业也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好的尝试。小米手机采取轻资产运作模式,操作系统利用安卓来开发,硬件设备全球采购,生产加工组装等生产模块委托给第三方代工,从2010年4月成立到2012年底的两年多时间就创造了全年手机出货量719万台,销售收入126亿元的奇迹。以乐视为代表的北京软件和互联网企业也开始以轻资产、委托代工的模式推动北京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发展。

二、工业发展对于大都市的意义

通过前文的分析可以看到,对于北京来说,不是要不要发展工业的问题,而是发展什么样的工业的问题。通过工业发展的重点由“快”向“好”的调整,推进现有产业的转型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适宜的高端制造业,北京的工业也能成为低消耗、低排放、清洁、高效的精致产业,并成为北京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保障、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工业是北京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尽管服务业已经占据了北京国民经济的大部分份额,但工业仍然贡献了GDP的18.14%(2013年),拉动GDP增长1.4个百分点(GDP增长速度7.7%)。近年来,北京服务业的增长速度较为平稳,如果工业的增长速度不能稳住,那么必然给整个经济的增长带来巨大的压力。总理提出,“宏观调控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使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经济增长率、就业水平等不滑出‘下限’,物价涨幅等不超出‘上限’”。全国经济增长率的下限是7.5%。只有稳住增长,才能给进一步深化改革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北京作为首都,不能拖全国经济稳增长的后腿,也必须守住经济增长的下限。北京经济稳增长除了促进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外,稳定工业增长必不可少。国外大都市产业发展的经验可以给我们以启示。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伦敦大都市区的GDP下降4.4%,就业下降2.25%,居民收入下降2.8%;而芝加哥在经历40年衰退之后,自20世纪90年代通过致力于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及通信电子等高技术产业、食品加工业、金属制造业、出版和印刷业而走上复苏之路(江曼琦和席强敏,2012)。因此,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共同发展可以有效减缓经济周期的冲击,避免经济的过度波动。北京不仅有进一步发展工业的必要性,而且也有可能性。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看,工业比重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的增长而下降。按常住人口计算,2013年北京和上海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达到9.4万元和9.1万元,但北京第二产业比重比上海低14.8个百分点(其中工业低15.4个百分点),服务业比重比上海高14.6个百分点。发展阶段相同但工业比重远低于上海的重要原因在于北京与周边地区没有形成工业的配套体系,北京工业不发达从而无法带动周边工业发展,周边工业不发展进而无法对北京工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撑,如此进入负反馈的恶性循环。尽管北京已经进入后工业化阶段,但是在环北京经济圈仍然存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工业化尚未实现的地区,甚至北京的广大郊区的城镇化也需要进一步推进,未来我国市场上对工业产品的需求仍然会比较旺盛。从市场构成来看,北京工业有两个特点:一是中间需求在北京工业的需求占比约为70%,即北京工业产品的主要市场在工业系统内部,终端消费品不是主流;另一个是北京工业企业的市场主要在外地,70%的工业产品卖向了外地。此外,随着中国整体制造成本的上升,整个产业结构将实现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的转变,北京市在劳动力、土地成本等方面的劣势将缩小,在人才、创新方面的优势将会凸显,工业有可能进入新的发展机遇期和高增长时期,从而为北京的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保障。

(二)工业发展是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保障

工业是重要的就业吸纳部门。2012年,北京城镇单位工业部门就业人口达到123.82万人,占城镇单位就业人口的17.26%,继续发展工业对于保障就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工业部门衰退,不但会直接造成大量工业产业的劳动力失业,而且会由于产业间的关联间接造成服务业劳动力的失业。同时由于工业岗位与服务业、建筑业岗位存在职业技能的较大差异,受制于长期形成的人力资本的限制,工业失业人口转移到其他产业较为困难。此外,在京高校与科研院所每年毕业数以万计的理工科毕业生,工业的衰退将减少对这些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与人才的大量流失。发展工业也是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的需要。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工业都提供相对较高的工资。以美国为例,2010年,美国全部产业的工人年平均工资是56436美元,而制造业工人的年平均工资是77186美元(NationalAssociationofManufactures,2011)。2012年,北京制造业部门年平均工资为64235元,虽然低于所有部门平均水平84742元,但远高于农业部门(39334元)、住宿和餐饮(42016元)、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38838元)。并且北京工业部门平均工资水平提高速度要高于总体平均水平。2007-2012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年均增速为13.08%,而其中制造业部门年均增速为13.59%,略高于前者。因此,在未来地区城镇化进一步推进、人们生活进一步改善的过程中,工业部门将提供重要的推动力量。

(三)工业是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

工业本身是技术创新最为活跃的部门。例如,2004年美国产业研发的70%来自于制造业,总值达1470亿美元,并拥有美国全部专利技术的90%(ExecutiveOfficeofThePresident,2009)。从我国R&D经费内部支出、R&D人员、R&D人员全时当量和有效发明专利的比重来看,“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是最集中的部门,分别占全国的84.80%、74.52%、75.77%、74.50%(表3)。但这一产业有很大的特殊性,基本属于专业的研究开发部门。在除此以外的非农产业中,工业中的“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是研发投入或产出最为集中的工业行业,其中的医药制造业与专用设备制造业的研发经费、人员投入占比均超过了传统上所谓研发密集型的软件业。2012年北京工业占地区GDP的比重仅有18.4%,但工业企业R&D支出占企业R&D支出的46%。工业不但本身是技术创新的活跃部门,同时也是其他部门技术创新的重要支撑。一方面,一些创新活动的模块化程度低、产品创新与过程创新联系紧密,需要R&D环节与制造环节进行频繁的沟通。另一方面,创新活动需要由产业上下游企业集体能力(collectivecapabilities)共同形成的产业公地(industrialcommons)的支撑,制造过程的缺失不但伤害某一具体企业的研发能力,而且会伤害包括先进材料、工具、生产设备、零部件在内的为产业服务的其他企业,基础性的R&D活动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随着制造业流失造成的潜在雇用机会的减少,有经验的人更换工作、从该地区搬走,学生对进入该领域敬而远之,最终产业公地将丧失大量的工作、技能和科学知识,不再能够支撑上下游活动的提供者,反过来也使这些企业离去(PisanoandShih,2009)。因此,北京如果要保持在创新上的全国领先地位,必须保持相关工业和制造业的发展。

(四)工业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工业产品是服务业发展的物质基础,同时工业本身也会产生对服务业的需求,带动服务业的发展。根据OECD中的28个发达国家2005年投入产出表,制造业各个部门对服务业的影响力显示,即使影响力最低的焦炭、精炼石油产品及核燃料制造行业其每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也会对服务业产生0.4362的需求拉动(江曼琦、席强敏,2012)。当前北京服务业已占地区GDP的76.9%,而生产性服务业占第三产业比重接近2/3,贡献了首都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但投入产出分析显示,北京第二产业对第三产业带动力系数为0.52,全部服务业的42%是由二产拉动,其中,生产性服务业的54%是由二产拉动。二产增加值每增长1个单位,拉动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23个单位,拉动三产增加值增长1.55个单位。随着工业生产向专业化、高端化推进,将会需要越来越多的由银行、证券、信托、保险、基金、租赁等提供的现代金融服务,由通信、网络、传媒、咨询、策划等提供的信息服务,需要由会计、审计、资产评估、法律服务等提供的中介服务,由教育、培训、会议、展览、国际商务、现代物流等提供的新型服务,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将会不断扩大,从而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工业的发展、新的工业产品的出现还会创造、衍生出新的服务产业。世界大都市都经历了由制造业高度发达然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过程,没有高度发达的工业制造业,服务业也注定是早产的、不健康的。

三、北京工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从伦敦、东京、纽约等国际性大都市看,工业一直是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使在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后,工业在国民经济中依旧占有一定比重(表4和表5)。北京与几大世界性大都市情况有所不同,要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现实环境中完成建设世界性大都市的目标,并且北京行政范围要比纽约、东京、伦敦更大,加之当前北京人均GDP刚迈入10000美元的门槛不久,依旧需要继续借助发展工业来促进经济增长和国民收入的提高,因此,北京不仅要保持一定比重的工业,而且工业比重应高于几大国际性大都市。现阶段,北京工业占比已经下降到18.14%,在工业占比上升不符合国际性大都市产业结构演变总的趋势背景下,保持这个占比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对于确保全市经济运行平稳非常重要,未来三年里这个比例也不应低于18%。此外,在未来较长一段时期内,工业占比应保持在发达国家都市圈平均水平之上,即15%以上是较为合理的水平。

(二)重点产业选择

未来北京仍要将工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做到稳住工业的增长速度、稳住工业的比重,但工业的发展要能够充分发挥北京在技术、人才、市场、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回避在土地、环境、成本等方面的劣势,做到扬长避短,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北京工业应坚持高端引领、高度融合、高效升级的发展方向,通过腾笼换鸟,实现生产要素配置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优势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占优势跃升,由制造初级产品的产业占优势向制造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的产业占优势跃升,从高消耗、高污染产业占优势向低消耗、低污染产业占优势跃升,从低增加值率、低利润率的产业占优势向高增加值率、高利润率的产业占优势跃升,实现工业发展的高端化、绿色化、轻型化、精致化、新兴化、融合化。

1.都市工业

都市型工业是适宜在都市中心区域生存和发展,以满足都市日常生产、生活(衣、食、住、用、文化消费等)需求为目标的产业,具有轻量型、清洁型、低消耗(能耗)的特点,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也相对较高。发展都市型工业是满足城市功能的内在要求,符合国际大都市产业结构演变的客观规律。如纽约的服装、出版、食品,巴黎的服装、化妆品,东京的出版印刷,中国香港的服装、珠宝首饰、印刷、电子、钟表和玩具,这些都市型工业在城市经济中占有相当比重且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产品的经济运输半径、保质期、及时响应市场等方面的要求,现代化大都市一般仍会保留以食品、服装、印刷、家具等为代表的产业,这些都市型工业主要以三类形式为主:一是作坊式的加工企业,如个性化服装的定制;二是进行样品试制的微工厂、中试基地以及其他小批量产品生产的企业;三是紧跟市场及时需要的产品生产的企业,如包装印刷业、食品等(王步芳,2005)。2012年北京常住人口达到2069.3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646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6476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702.8亿元,是一个居民收入高、消费层次高的巨大市场,其中属于都市型工业的市场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此外,需要高度重视母工厂建设。所谓母工厂,是指拥有最先进的生产设备、高技能的工人和精细现场管理的工厂。母工厂是日本精细化制造的“种子”和“实验室”,他们将生产管理的最佳实践应用到这里,并通过“母工厂”的形式不断完善其工艺技术和生产管理方法,然后将这些最佳实践传播到集团其他的工厂和生产基地。基于先进制造的母工厂不仅是北京做大做精制造业的基础,而且能够通过对科研院所、联合实验室等创新载体在小试、中试等环节的产业化支撑,从而与北京市既有的科研院所、中央企业中央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北京市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主体共同构成完整的工业创新体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2013)。发展都市型工业能够与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互补,是首都经济结构调整与国际大都市建设的载体和支撑。

2.先进/高端制造业

先进制造业(AdvancedManufacturing)是一系列活动的集合:(a)依赖于信息、自动化、计算、软件、传感和网络的使用和协调;和/或(b)使用物理和生物科学形成的前沿材料和新兴能力,例如纳米技术、化学和生物学。它既包括制造现有产品的新方法,也包括新的先进技术带来的新产品制造(ExecutiveOfficeofthePresidentPresident’sCouncilofAdvisorsonScienceandTechnology,2011)。纵观当前发达国家与国际大都市,发展先进制造业几乎已成为共同的选择,如东京的精密仪器制造、旧金山的IT产业、波士顿的生物医药制造业、慕尼黑的汽车及关键零部件制造等。一般来说,先进制造业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强竞争力,基本可等同于高端制造业。技术、知识、人才是先进制造业的核心生产要素,能够有效地消化或转嫁高企的生产经营成本。一般而言,先进制造业的生产规模不大,业态创新,具有轻资产性质,对土地、交通、资源的依赖程度低、环境友好、低消耗、低排放,对原材料价格不敏感且基本处于供方市场。当前北京地区劳动力、土地、房屋等要素成本高且仍在不断上涨,土地、环境约束加剧,发展先进制造业是现实约束的选择。通过减少高污染、高消耗和资源型“两高一资”产业,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绿色产业发展,使北京的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空气质量显著提高,成为天蓝地绿水净的国际化都市。北京是产学研资源最为集中的地区,是我国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最前沿地区,发展高端制造业也是北京有效利用具有竞争优势的资源禀赋的理想选择。发展高端制造业,要着力发展具有一定基础、产业辐射广、带动性强、具有广阔远景的重点项目,着力打造北京数字电视、数控机床、工程机械、新能源装备、集成电路、汽车及零部件、IT(特别是移动通信与卫星通信)、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高技术制造业。2012年,三一重工迁都北京,北京市电子、汽车、医药产业都实现了较快增长,高端制造业形成了多行业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京东方8.5代线全面量产,集团实现5年来主营业务首次盈利,与中芯国际、康宁玻璃、冠捷整机等上下游配套企业形成完整的绿色生态链,数字电视产业园进入收获期。北汽集团综合经营指标进入行业前四,带动研发设计、零部件配套、售后服务等百余家企业协同发展,产业链集聚更具规模。一批高端项目相继落地,工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7.8亿元,其中重点产业完成投资491.5亿元(孙郁瑶,2013)。

3.战略性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新的重大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重大技术创新为引擎,代表未来产业发展方向,能够对地区甚至国家未来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重大引领和带动作用,是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知识技术密集、综合效益好、发展潜力大的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助于北京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减缓甚至消除当前北京人口资源环境对经济增长造成的压力,从而提升地区产业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技术创新为支持,其可以充分利用北京的科技资源,将科技优势转化为制造业的产业优势,从而有利于掌握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在科技资源的有效利用中,北京创新能力将得到大幅度提升,可以实现全国创新驱动发展策源地的目标,而创新驱动是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另一方面,北京要实现建成国际大都市的目标,必然要求其掌握战略性的产业资源,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此外,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产业链条长、辐射面广、发展潜力大等特点,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利于北京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改变当前首都圈经济联系不甚紧密的现状,这种带动作用将会通过正反馈作用进一步促进北京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为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北京已经启动中关村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引领工程,设立了5支创投基金,已有281家企业和多个产业联盟入住;还编著了高端装备、航空航天、新材料等产业发展规划,推进国家地理信息产业园、中航工业航空产业园、北京通用航空产业基地等重大项目(孙郁瑶,2013)。

4.工业的研发设计

国际大都市制造业升级的重要方向是要从产业链的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组装制造环节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研发、设计、市场营销、品牌控制等环节攀升,即从“微笑曲线”的中间位置向两端扩展。通过推进以研发、设计、创新、互联网、生产服务为代表的轻资产产业的发展,使北京的发展减少对资源的依赖,而将发展的基础转移到高端要素上来。工业的研发设计具有资本密集、智力密集、高附加值、资产轻型化等特征,符合国际大都市要素成本高企但资金、人才丰富的要素禀赋特征,因此工业研发设计在经济发展的高水平阶段会大量向大都市集中。同时,工业的研发设计也是产业链的关键生产环节,能够创造出更高的附加价值。北京不仅要大力发展研发制造业,还要把研发做长,充分发挥北京市科技资源集中的优势,促进实验室中的研发成果向产业化环节延伸,大力发展研发设计、小试、中试和母工厂,使首都的智力、创新资源在北京落地创造价值。北京服务业比重高,可以通过把服务业做实带动工业发展,将文化创意、工业设计等虚拟的创意落实到具体的产品上,开发文化衍生产品、工业设计原型;整合各方面资源,大力发展像神雾集团那样能够提供从前期咨询、可研、中试到中期的设计、制造再到后期系统运营的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商。

作者:李晓华廖建辉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