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电力工业发展的环保思考

时间:2022-04-10 09:59:40

导语:新疆电力工业发展的环保思考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新疆电力工业发展的环保思考

新疆电力工业发展现状及“十二五”发展总体思路

清洁电力所占比重低,电力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新疆丰富的煤炭资源决定了其以煤炭为主,水电、风电为辅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预计到2020年左右,煤炭仍将是新疆最主要的能源资源。截至2010年底,新疆全区发电装机总容量16069兆瓦,其中火电装机11655兆瓦,占72.53%;水电装机3046兆瓦,占18.96%;风电装机1368兆瓦,占8.51%。电力结构不尽合理。受煤炭赋存条件决定,火电电源分布集中在北疆,其发电装机容量占全疆的80%以上,火电占全疆的85%以上。哈密、准东、伊犁三大煤炭基地赋存煤炭资源,火电分布相对集中。南疆煤炭资源缺乏,电源装机小,电力薄弱。电力布局不尽合理。新疆大规模发展煤电有其可能性和条件根据全国第三次煤炭资源预测与评价结果,新疆在垂深2000米以浅、面积76394平方千米范围内,煤炭预测资源量2.19万亿吨,占全国预测资源总量的40%以上,位居全国首位,在全国战略布局中地位重要。截至2010年底,全区查明资源量2433.3亿吨。全疆已利用资源量154.43亿吨,未利用资源量为1188.58亿吨。煤炭资源以动力煤为主,动力煤中以中低变质的长焰煤、不粘结煤为主。煤质优良,具有低灰、特低硫、特低磷、高中发热量的特点。新疆丰富的煤炭资源为其以煤电为主导的电力工业提供了大规模发展的条件和可能性。新疆电力工业“十二五”发展总体思路“十二五”期间,新疆提出了在保证电力供应总体平衡的情况下,有序开发水电、优化发展火电,积极开发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积极推进分布式电源的发展目标。充分利用新疆独特的一次能源资源优势,在优先满足本地区电力需求的同时,逐步建立准东煤电基地、哈密煤电基地和伊犁煤电基地。以特高压直流外送电为主要内容,以送电代替送煤,扩大新疆电力市场,支援全国经济建设。

区域水资源总体稀缺,生态系统较为脆弱“十二五”期间,新疆拟重点开发煤炭资源丰富的准东、哈密和伊犁三大煤电基地,其中哈密和准东基地水资源匮乏。基于正常来水情况分析,哈密和准东基地区域多年平均水资源量分别为12.5亿立方米和69.5亿立方米,2010年水资源分别亏缺约1亿立方米和2亿立方米。经初步估算,“十二五”期间,哈密、准东煤电基地规划火电电源水资源消耗量2015年分别达到0.87亿立方米和0.8亿立方米,2020年将分别达到1.5亿立方米和1.9亿立方米。为进一步保证“十二五”期间电力工业的发展,需通过调整用水结构,进行农业和工业用水的置换,腾出用水指标。因此水资源对燃煤电力发展的制约作用较为突出。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较差,无环境容量2010年新疆全区空气首要污染物为PM10,大部分城市冬季呈煤烟型污染,八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存在不达标情况,其中尤以乌鲁木齐的问题突出。乌鲁木齐市冬季灰霾天气日益增多,并跨境与昌吉、阜康等周边城市构成相互关联的区域性大气污染带,PM2.5成为其新的污染问题。如区域不积极有效进行大气污染治理,规划准东煤电基地发展所带来的污染贡献,将在一定程度上加剧区域环境空气污染。总量控制和污染物减排压力较大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11]26号)文件要求,新疆2015年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总量指标与2010年排放量持平,“十二五”期间做到零增长。新疆自治区进一步提出了对乌鲁木齐及周边大气环境重点控制区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分别进一步削减40%和20%的要求。经初步估算,“十二五”期间,新疆规划建设火电机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排放量分别达到约9万吨/年和10万吨/年,其中准东煤电基地新增火电机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排放量分别达到3.6万吨/年、3.8万吨/年。为确保新疆电力工业“十二五”的发展满足国家和地方的污染物减排要求,必须通过对现役机组和小锅炉实施淘汰和环保改造腾出环境容量,污染物减排压力巨大。

新疆电力工业“十二五”发展环保对策建议

鼓励发展绿色电力,积极优化电力结构遵循优先发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原则,积极扩大绿色电力在新疆电源结构中的比例,优化电源结构;鼓励发展清洁、节能的大容量、高参数火电机组,积极淘汰单机容量5万千瓦及以下、逐步淘汰单机容量在10万千瓦以下的常规小火电机组,按照《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的要求,对保留现役火电机组实施环保改造,优化燃煤火电结构。鼓励实施热电联产,实现区域集中供热热电联产具有节约能源、改善环境、提高热质量、增加电力供应等综合效应,热电厂建设是城市治理大气污染和提高能源利用率的重要措施。在已建成和规划建设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项目的供热范围内,已有的分散燃煤锅炉应限期停运,不得再建设燃煤自备热电厂或永久性燃煤锅炉房;尽可能避免化工、钢铁、冶炼企业各自为阵,在新上建设项目的同时,分别配套建设小规模企业自备热电的情况发生;鼓励在没有实现区域集中供热的区域,企业自备热电承担区域集中供热的功能,对其供热范围内小锅炉予以替代。严把项目审批关,严格项目环境准入尽快制定严格的火力发电电源准入要求,建议可从工程设计、污染防治措施、清洁生产等主要方面,细化准入条件。并在建设项目审批过程中,严把项目审批关,对于不利于新疆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火电建设项目,坚决不予审批。拟批准的火电建设项目应采取有效的脱硫、除尘、脱硝措施,确保排放的烟气污染物满足《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标准中“新建火力发电锅炉执行表1排放限值”的要求;从节水的角度出发,根据煤质情况,探索节水型脱硫措施;火电电厂水源优先采用城市中水、禁止采用地下水、适度使用地表水,原则上建设大型空冷机组,采用干式除灰、除渣系统为主;废水应分类收集处理、阶梯使用,降低新鲜水的消耗,并减少对外环境的污染。严格执行污染减排政策,总量控制予以适当倾斜充分考虑新疆地区社会现状发展的滞后性和“十二五”发展的紧迫性,鼓励热电联产项目的实施。对于热电联产项目二氧化硫总量指标的分配方式,给予适度宽松政策,以解决民生、促进社会和谐为根本宗旨,充分考虑新疆经济现状和供热条件的限制,供热二氧化硫总量控制指标可考虑实施适度替代政策;对疆内资源就地转化项目、疆电东送等服务于全国的基础能源建设项目和清洁能源基地的建设项目,在满足环境功能区要求的前提下,可通过排污交易给予总量控制政策的支持。允许开征生态补偿费,建立环境污染联合治理基金试点新疆担负着疆电外送的能源供给与保障的职责。本着“谁污染,谁付费,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学习山西等其他省份的经验,建议从国家层面支持对哈密、准东和伊犁三大煤电基地的疆电外送开征生态补偿费。费用由用户端支付,按照单位发电量产品比例计入成本,纳入自治区财政管理。同时建议尽快设立专项课题研究,确定合理的补偿费征收标准。鉴于“十二五”期间,新疆电力工业规划电源50%的装机容量用于西电东送,建议借鉴2011年财政部、环保部启动的新安江流域水环境补偿试点工作经验,建立新疆自治区试点环境污染联合治理基金,用于资源就地转化的环境保护与治理,由资源转化受益方给予新疆自治区一定的环境保护治理基金。

作者:蔡春霞王丽孙汉坤工作单位:环境保护部环境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