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能源论文:国内工业能源探究解析

时间:2022-02-22 11:45:11

导语:工业能源论文:国内工业能源探究解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工业能源论文:国内工业能源探究解析

本文作者:孙广杰工作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关于工业能源利用率的研究

与工业能源的需求相类似,不同行业部门、不同区域间的能源利用效率也存在着显著差异,现有的研究大都在研究我国工业能源利用效率现状的前提下,分析了我国工业的节能潜力,为其转型提供理论以及实证依托。余晓泓、张超(2012)基于全要素能源效率框架,通过引入方向性距离函数和数据包络分析,测算了中国工业部门2000—2009年的能源效率和CO2减排潜力。实证结果表明,以既定最优生产前沿为参考,中国工业部门的总体能源效率偏低,减排潜力较大;各行业能源效率与减排潜力存在较大差异;不同行业能源效率与减排潜力呈现差异性动态变化,认为政府可以通过实施差异性碳税政策、灵活利用碳市场机制、强化节能技术研发和促进可再生能源利用以及加强企业环境执法监管等举措来推动中国工业部门提高能源效率。唐玲、杨正林(2009)首先对能源经济效率的几种常用衡量方法进行了归纳,然后利用DEA方法测算了1998—2007年中国工业行业能源效率,并利用Tobit模型探索工业经济转型对能源效率提升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中国工业能源效率的总体水平较低,具有较大的节能潜力和提升空间;工业能源效率变化具有明显的工业经济转型特征,开放程度高、竞争性强的行业能源效率较高,而开放程度低、垄断程度高的行业能源效率水平低;工业能源效率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形特征。屈小娥(2011)以中国省际工业为研究对象,运用DEA效率评价方法,实证测算并分析了全国30个省份的工业全要素能源效率、可节能量和节能潜力,研究了影响工业能源效率的因素。结论认为,我国各省份工业能源效率差异较大,工业能源效率较高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的省份工业能源利用效率较低,工业节能潜力和节能规模较大,其工业能源效率提高对于全国能源效率及节能力度有较强的拉动力。王海宁、陈媛媛(2010)从外部性的角度探讨了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产业集聚也可以提高能源效率的假说,并借助中国2001—2007年25个工业行业的数据,采用DEA的方法测度了全要素(各类)能源效率以及产业集聚程度指标。结果发现能源密集型行业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较低,而能源非密集型行业全要素能源效率较高;资源依赖性行业及出口密集型等行业集聚程度较高;烟草行业的能源效率和集聚程度均居首位。随后文章采用实证的方法验证了产业集聚及其所引致的外部性可以有效提高全要素能源效率和单要素能源效率的假说。

综合性研究

事实上,关于工业能源需求以及利用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交互性,能源利用率往往被视作影响工业能源需求的主要因素,另外,行业或经济增长等因素也通常被视作影响能源需求的另一主要因素。王少平、杨继生(2006)的研究结果证明我国工业各主要行业的能源消费与行业增长和能源效率之间存在长期均衡,且长期均衡具有显著的短期调整效应,屈小娥、袁晓玲(2008)基于10个高耗能行业的实证分析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蒋毅一、王皓良(2009)则研究了我国工业各主要行业的能源消费特征,以如何降低高耗能行业能耗水平从而减小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依赖程度为出发点,认为要降低工业能源消耗可以采取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升级两种方法。周建(2007)利用1978—2005年的样本数据,通过状态空间模型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能源需求、经济增长、效率改进等之间的动态相关性,在此基础上使用向量自回归模型、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模型等对能源需求及其影响因素之间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论表明:改革开放以来能源需求、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效率改进等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能源需求的短期波动除了受到相关因素的直接影响外,制度变迁等不可观测变量对能源消费的模式及其变动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对我国能源需求影响的众多变量中,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工业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尤其是重工业比例在国民经济结构的进一步提高对能源需求的调整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

结论与思考

纵观我国工业能源的现有研究成果不难发现,我国工业能源的需求存在行业以及区域上的差异,能源利用率、产业结构变化、行业发展、经济增长等因素往往也对其需求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大多的研究也证明了工业能源需求与能源利用率和行业发展之间存在着短期的关联以及长期的均衡,本文关于我国工业能源发展战略的思考也将分别从短期以及长期两个层面展开。短期内,煤炭消费比重和工业部门内部重工业产值比重的下降能显著降低能源消耗强度,提高科技费用支出比重能有效提高能源效率。对于效率不高而短期调整效应又不强的行业,应建立一定的能源监督监管机制,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使行业增长与能源消费保持长期可持续发展。而短期能源利用率的提高需要政府针对各省区的能源效率特征、影响因素的不同及短期调整速度的差异,制定有层次、分对象的调控制度,充分发挥邻近区域能源利用率的辐射和示范功能。长期内,将各行业的发展趋势、能源开发与供给、产业结构调整等影响能源需求的因素纳入战略的制定是十分重要的。基于此,需将低成本使用能源的鼓励政策改为高成本使用能源的约束政策,使节约利用资源、能源的企业从中受益并快速发展。应对能源静态依赖性较强和收入弹性较高的行业进行适度调整与技术改造,特别应重点支持和鼓励有助于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技术创新与更新改造投资。另外,由于制度变迁因素错综复杂,其中许多是无法准确量化的潜在的重要解释变量,因此,若要减轻经济发展对能源消费的过度依赖、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最根本的办法是继续深化改革,建立和完善能源需求的安全保障体系。总而言之,今后一段时期是我国工业化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能源问题不可忽视。由于技术进步相对于能源效率提高有相当长的时滞,因此,制定相应的长期发展战略和短期节能措施,把结构调整、技术改造、节能管理、政策指导结合起来,使行业增长与能源利用保持长期可持续发展是目前及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