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服务集群的网络结构分析
时间:2022-03-09 03:08:25
导语:金融服务集群的网络结构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产业集聚、集群、创新逐渐成为金融服务业发展的组织形式,金融机构在集群之间相互作用影响,形成复杂的金融服务集群网络。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广东金融高新区内金融机构和各类支撑组织之间的网络结构特点进行剖析,构建金融服务集群网络创新实施的思路和模型,并提出广东金融高新区金融服务集群创新网络优化升级的对策建议,包括构建金融机构、政府、科研等单位联动合作平台;建立高密度、多层次的金融网络关联状态;形成集聚经济,推动创新效应;建立基于集群的创新网络结构互动机制。
[关键词]金融服务;集群;网络结构;广东金融
高新区由于知识和技术的需要,全球金融业呈现集群化发展。金融服务集群网络由银行、证券、保险、投资、担保、信托、风投、VC、PE和各种类金融机构,以及产权交易所、电信、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各类协会、学会、科研机构和地方政府等支撑组织组成。它们通过区域内分工与资源共享,可获得成本、信息、知识及政策等多方面的优势,其成本和效率受网络结构、层次、密度等影响。对广东金融高新区金融服务集群的网络结构进行探究,有利于我国金融服务集群产业组织结构的网络优化,并为我国各地区金融服务集群产业建设提出指导性意见。
一、相关文献研究
产业集群是由美国商学院波特教授在1990年《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正式提出,是指一组在地理位置上靠近并相互联系的机构,同处于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因具有共性和互补而联系在一起。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包括仇保兴、王缉慈等学者开始对产业集群进行研究,并吸引了众多地理、经济、管理、社会、农学等领域学者进行研究。对产业集群网络模型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Porter(1998)、魏江(2003)、王缉慈(2004)等学者认为,产业集群网络是区域集群中各行为主体在交换和传递资源中发生联系的各种关系总和,是介于市场和企业组织之间的第三种资源配置方式,并最终组成了“企业战略、竞争结构、生产要素、需求条件、支撑产业、政策与机会”六要素协同发展的钻石竞争优势模型。Michael(1997)、谢洪明(2007)、郭新燕(2008)、项后军(2010)等学者发现集群网络密度、规模,关系的强度、频率,行为特征等多个变量对集群网络的资源配置效应发挥着重要影响。产业集群并不直接影响企业竞争力,而是一定程度上通过作用于企业的网络关系最终影响企业的竞争力。随后,集群网络作为重要的研究工具被应用到了金融服务业。张卫国(2010)、卢亚娟(2011)、马毅(2012)认为:金融服务集群各主体间通过地域根植将获得政府支持,信息和资源的协作共享降低了金融业务成本并提高了金融效率;同时区域集群网络的独特声誉机制、以及多重监督与网络互助机制可让企业获得额外的区域竞争优势,是促进区域经济创新的重要引擎。在此基础上,姬国军(2010)、高连和(2014)、马毅(2016)继续从内源融资、外源融资等视角分析了金融服务集群网络的组织模式、组织边界及组织特征等。与此同时,阎彦明(2009)、顾丽敏(2010)、刘辉和申玉铭(2013)分别分析了上海、江苏、北京金融服务集群的网络结构、特征与关系。李俊峰和张晓涛(2017)运用mapinfo软件进行定位与画图,对北京市金融业集聚情况进行分析。彭永芳(2017)通过对北京、上海、深圳的金融服务集群化发展研究,认为金融服务集群注定将成为驱动当前时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总体上看,现有的研究在金融服务集群的网络性质、机制、效应、行为等均有代表性的理论成果,并对北、上等一线城市的金融服务集群网络有了具体的描述,未有广东金融高新区等区域性的金融服务集群网络相关研究;同时阎彦明、刘辉等学者主要采用的是区域面板层级的数据,缺少更加微观的网络结构、特征及影响方面的研究。本文以广东金融高新区为例,将更加微观、直观的展现二线中等城市金融服务集群网络的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并探索广东金融高新区金融服务集群网络优势与短板,为广东金融高新区金融服务业的结构优化提供素材,为产业集群理论、社会网络理论、金融管理等相关理论的发展和应用提供借鉴。
二、广东金融高新区金融服务业集聚发展
广东金融高新区于2007年由广东省政府批准设立,坐落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千灯湖片区,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定位为广东建设金融强省的七大基础性平台之首。2008年,国务院审议通过《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将广东金融高新区功能定位提升为辐射亚太地区的现代金融产业后援服务基地。2009-2010年广东金融高新区完成基础建设,首批金融后台运营中心入驻。2010年底,金融高新区管理委员会挂牌成立,标志着广东金融高新区金融后台集聚基本成型,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3年,广东金融高新区抓住互联网金融产业发展趋势,佛山民间金融街和广东金融高新区股权交易中心成功落户。2018年广东金融高新区提出“国际化金融后台基地”和“现代产业金融中心”双定位,并以千灯湖创投小镇作为金融高新区发展新支柱,以“区块链+”金融科技为金融高新区创新亮点,发展势头更加强劲。广东金融高新区金融服务集群的形成,体现了该区域金融服务业发展的良好态势,在金融集群发展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三、广东金融高新区金融服务集群网络结构现状及特征分析
广东金融高新区金融服务集群是一个庞大的创新网络组织,以专业化分工为基础,涉及上千家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本文首先确定网络的边界和网络节点的选择。以广东金融高新区为网络的边界,选择高新区内的相关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作为网络独立的节点,以网络结构的边来表示节点之间发生的联系。节点之间的联系具体包括:信息交流、技术联系、合作研发、技术培训、服务产品供给、信息数据交换、人才交流等。(一)网络能级不断提升。广东金融高新区所在的粤港澳大湾区是当今世界最活跃的经济板块,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强大的产业支撑、雄厚的民间资本、优良的营商环境。广东金融高新区是广东第一个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综合试验区、全国第一个“互联网+众创金融示范区”。截止2020年上半年,总投资规模超1329亿元,核心区累计引入中国人民银行广东金融电子结算中心、友邦、汇丰、毕马威、中国人保等864家金融机构及知名企业落户,涵盖银行、保险、证券、服务外包、私募创投、融资租赁、互联网金融等高端服务业态,吸引金融白领人才数量超过6万名①。这使得广东金融高新区的网络节点数量、节点规模不断提升,逐步发展成为功能齐全、内涵丰富的国际化金融后台基地以及辐射亚太的金融大数据中心。(二)国际金融后台产业集聚基地。广东金融高新区紧跟金融创新,深化金融后台基地建设,吸引了大批优秀的金融后台服务企业入驻。通过对广东金融高新区吸引金融后台产业集聚动因进行分析,广东金融高新区具备先天优势:以政府为主导,服务效率高,政策优惠;具备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及配套;具有运营成本优势及丰富的专业技术人才;企业能在高新区内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与互动。广东金融高新区的金融后台项目,也从最简单的业务流程集聚,向金融高端管理及研发业务转型升级。广东金融高新区连续4年获“中国最具影响力科技服务园区十强”荣誉。(三)大中小金融机构网络联结共生。广东金融高新区国际金融后台集聚模式以少数核心金融后台运营中心为基础,集聚大量创新性金融后台服务机构(外包)的中小企业,大中小金融机构网络联结共生。金融后台营运中心选址受自身发展战略和区位因素影响;而金融后台服务机构(外包)的中小企业,则受金融后台营运中心影响,就近选择金融后台运营中心聚集地,以方便合作及互动。进驻广东金融高新区后,核心金融后台营运中心之间通过人员交流,形成水平网络;金融后台营运中心与金融后台服务机构(外包)的中小企业通过产品服务供给、技术交流等,形成垂直网络。由此组成的大中小金融后台机构联结共生网络,核心企业在整个网络中发挥着主要作用,构成金融后台业务的发包与承接。高新区内形成的共生网络,形成集聚效应,增强了节点之间的联接密度,强化了企业间的联系。(四)多种金融网络形态集聚耦合。广东金融高新区经过近年快速发展,建成金融服务业集聚形态。最为突出的包括“国际金融后台”和“现代产业金融”两大核心集聚区域,构成比较完整的金融服务业市场体系。同时金融机构的类型、规模呈加速发展态势。金融后台形成“金融后台运营中心(基地)”、“金融后台服务机构(外包)”、“金融泛服务外包机构”等集聚形态;现代产业金融形成“千灯湖创投小镇”、“区块链+金融科技”等集聚形态。多元集群网络互相依赖和作用,形成浓厚的社会网络和社会关系。两大集聚形态共同发展,相互支撑,构成广东金融高新区金融服务业的整体网络体系。并随着多种集群网络耦合程度提高,构成具备系统凝聚力的区域金融发展环境。
四、广东金融高新区金融服务集群网络创新实施模型
借助产业集群网络体系绩效评价经典钻石模型(波特,2001),结合广东金融高新区的产业地位和特征,为分析、评价广东金融高新区的金融产业集群创新,建立“广东金融高新区集群网络创新实施模型”。该模型以金融机构组织、战略为核心,由六个方面要素构成,包括同业竞争、生产要素、需求条件、支撑产业四个技术要素和机会、政府两个影响因素。金融机构组织、战略起到核心作用,各要素对广东金融高新区的金融服务业集聚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四个技术要素和两个影响因素,构成钻石模型(如图):(一)生产要素。广东金融高新区定位为“国际化金融后台”和“现代产业金融”集聚,属于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知识、技术的集聚,增强了金融机构之间交流与合作的意愿,加速了集群内社会网络关系的形成。广东金融高新区集聚大量的资本、技术、知识、专业人才,对金融机构获取资源提供有利条件。金融机构通过社会网络关系获取知识和技术后,结合自身机构内部金融产品与服务,提高业务服务水平。(二)金融资源供需市场。金融资源供给和需求成为金融服务集群的发展动力,佛山市南海区2019年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元,2019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5556.16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3671.01亿元②。2019年广东金融高新区新引进项目268个,新增注册资本超225亿元;千灯湖创投小镇注册成立的基金类机构602家,募集资金总额超726亿元;“区块链+”金融科技产业集聚基地吸引40多家金融科技创新团队进驻;南海区IPO企业数量19家,新三板挂牌企业43家③。佛山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庞大的金融供给和金融需求市场,为广东金融高新区的金融服务集群发展提供重要的基础。(三)金融同业竞争。不同类型金融后台、创投基金、“区块链+”金融科技企业,在集群内部形成合作与竞争关系,激烈的竞争为金融机构组织创新提供了强大的动力。良好的竞争促使金融机构通过互相模仿、吸收,推动集群内部金融创新。广东金融高新区金融服务集群网络呈多核式(核心企业)与网状式(中小企业)混合而成的产业集群,创新知识通过竞争合作,从核心企业传递到中小企业,使集群内部形成竞争合作和技术创新效应。(四)支撑产业。金融服务集群内金融机构依托支撑产业,与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协会、中介机构等,通过正式的合作与非正式的社会网络互相联系,建立集群内的区域创新平台。金融与相关支撑产业集聚形成外部规模经济效应,提高集群网络效益。(五)机会。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广东金融高新区迎来重大历史发展机遇,集聚大量金融优势资源。广东金融高新区为全省金融战略平台,国际化金融后台进一步扩容提质,打造产业金融新优势,推动“金科产”融合与发展。创新思维、创新技术、巨大市场潜力,为整个金融集群网络系统带来更多的机会。充分发挥广东金融高新区发展新优势新高地,并抓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六)政府。广东金融高新区金融服务集群网络的形成,大体与我国经济机构转型、广东省的金融发展战略密切相关。广东金融高新区构建了“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模式的金融服务集群网络体系。在不同建设阶段,双方的地位有所差异。在集群网络建设初期,政府主导高新区规划建设,并成立高新区管理委员会对高新区进行管理;随着高新区核心企业的入驻,市场机制发挥作用,集群网络逐步形成。
五、广东金融高新区金融服务集群创新网络优化升级对策
(一)构建金融机构、政府、科研等单位联动合作平台。广东金融高新区建设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政府部门需积极促进产学研合作,构建金融机构、政府、科研等单位联动合作平台,提升集群创新网络活力。政府部门承担基础性科研、共性技术平台建设;科研机构提供新知识、新技术,培养创新人才;金融机构以集群金融产品为依托,打造一个开放的多方联动合作平台。形成虚拟研发组织等,催化创新成果,拉动集群创新水平。(二)建立高密度、多层次的金融网络关联状态。一是在金融产业链基础上形成创新合作的良好机制,强化金融机构间深度的合作;二是优化空间布局,在“国际金融后台”和“现代产业金融”两大金融产业集聚格局下,建立多层次的金融网络关联;三是提高创新网络的密度,强化金融机构间基于劳动分工的关系联结。(三)形成集聚经济,推动创新效应。广东金融高新区金融服务业集聚仅仅是产业集群的表现形式,更重要是强调集聚发展的过程,通过企业集聚形成集聚经济,扩大集群网络的效率与价值。集聚经济主要表现为创新效应,广东金融高新区在引进金融机构同时,大力加强自主创新,推动从“规模投资驱动”向“自主创新驱动”发展,实现“高新区制造”向“高新区创造”转化。(四)建立基于集群的创新网络结构互动机制。以高新区重大企业建立核心网络层,中小企业、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中介机构等建立支撑网络层,基础设施和文化制度建设为创新环境层,建立三层结构的创新集群网络模型。搭建网络主体各种非正式交流平台,为网络主体间的创新与互动创造良好的氛围。强化网络内部企业间的信任与承诺,使核心网络层、支撑网络层、创新环境层之间形成基于集群的创新网络结构互动机制。
作者:陈炜 单位:佛山职业技术学院
- 上一篇:煤矿智能化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分析
- 下一篇: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