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规划高新技术论文
时间:2022-02-12 03:43:29
导语:社区规划高新技术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城乡统筹社区的概念解读及规划目标、策略
从城市化发展的过程和特点看,高新区内的居民将实现两方面的转变:一方面是身份的转变,即由农民转为居民,安置区将结合新的居住模式,以城市社区管理模式为参考,重新组建社区管理机构,逐步向城市社区管理过渡,实现“村改居”;另一方面是职业的转变,原住民失去了土地,从单纯的“自力更生、丰衣足食”扩展到从第二、第三产业中谋取更多的收益,就业、创业成为必然选择。结合以上两个转变,遵照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汲取城市社区的建设经验,充分借鉴目前新农村社区、保障性住房社区和旧城改造区等居住区域的建设经验,本文提出“城乡统筹社区”的概念:在一定地域范围内聚居的,居住集中化、环境生态化、管理社区化、生活居民化、保障社会化、服务均等化和设施城镇化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和实现发展成果共享的样板区(图1)。
1.1概念解读
从字面解读,城乡统筹社区由“城乡统筹”和“社区”两部分组成。首先,需要明确城乡统筹社区的主要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通过积极促进城乡产业结构调整、人力资源配置和金融资源配置的优化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既要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又要充分发挥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逐步形成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城乡之间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其次,作为一种社区类型的规划,城乡统筹社区规划将居住功能建设放在首位,充分保障社区内居民的生活,因此其规划以地区物质环境整治规划(如土地利用规划、设施配置规划)为主,同时考虑社会条件、经济条件的规划,旨在通过对“物”的安排,为人们创造舒适、安全、方便的活动与交流条件,最终形成一个生产与生活协调,充满人情味的开放、民主的新型社区。因此,城乡统筹社区应包含以下两方面的统筹内容:(1)社会统筹—重构城乡一体化的居住新体系。在居住与就业分布方面,打破传统城乡分割的二元居住体系,以城乡非农产业分工协作为基础,统筹协调农村居民居住地和工作地的空间关系;在居住与配套建设方面,在延续现状布局、肌理和尊重农村生活习惯的基础上,推广现代化的农村住宅模式,而公共服务设施则根据城乡居住体系的不同层次予以确定。(2)制度统筹—推动农村向城市社区转变。首先,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改制,促进生产方式的改变;其次,以农村土地整理为先导,推进“撤村建居”工作;最后,多渠道提供就业机会,为农民提供政策保障。
1.2规划目标
通过对城乡统筹社区概念的解读,结合安康高新区的实际,规划提出安康高新区城乡统筹社区的总体定位:兼具安康传统文化气质、共生和谐社会态度与现代生活品质的复合式社区。总体目标是打造一个以区内移民搬迁安置及城镇化、保障性住房、产业区配套居住等居住功能为核心,集商务办公、品质商业、时尚生活消费和山水景观休闲等复合功能于一体,融精英阶层、普通阶层和大众群体生活方式为一体的城乡统筹新社区。
1.3规划策略
在总体定位及规划目标下,城乡统筹社区规划策略应包括以下5个方面的内容。(1)社区功能构建,包括“居”“业”“游”三大主题功能:①“居”—提供现代时尚的高品质社区;②“业”—提供职住平衡的工作岗位;③“游”—提供多元化、充满活力的休闲娱乐功能(图2)。(2)土地混合使用策略。规划将居住区、商业区、工作区及其他功能区进行混合布置、合理安排,既要加强各个功能区之间的联系,又要考虑彼此间的不利影响,实现土地效益的最大化(图3)。(3)社区住房政策—“混合式居住”。在社会底层营造一个具有包容性的社会十分重要。因此,城乡统筹社区中的住房建设应以满足不同收入阶层的住房需求为导向,根据不同的收入阶层规划配套相应的住房类型,重点在于满足中低收入阶层的保障性住房需求。(4)社区空间使用策略。在选址方面,要尽可能避开易发生不良灾害的地段;在功能空间布局方面,购物、医疗和护理等设施应当与提供休闲娱乐及社交的空间结合起来;在街区设计方面,主张多种功能在街区内形成精细的混合;在公共空间设计方面,宜采用多点式布局,以实现最大限度覆盖,并满足居民的日常生活要求。(5)村民拆迁安置策略,主要有集中布局、分散布局和集中分散混合布局3种,可根据村庄现状条件选取合适的布局方式。
2安康高新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区域现状
安康地处陕西省东南部,市区面积约为23391km2,是陕西省东南部的中心城市和全省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安康的区位条件优越,地处关中一天水、成渝、江汉三大经济区域的交汇地带和几何中心,也是正在规划中的“西三角”的核心区,具有连通3个重要经济区、耦合中西部地带和南北方地域的重要战略地位。位于安康市域西部的安康高新区规划面积约为28km2,范围东至刘家沟、大桥北路及阳安铁路与襄渝铁路的交汇处;西至冉家河;南至安康大道、316国道、经傅家河至月河北岸为界;北至安康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快速北环线(图4)。现管辖范围为建民镇联合、联盟、汪槽、上游、新强、头档、莲花、友谊、花园沟、罗家梁、罗家营和韦家坡共12个村;河西镇五一、二档和冯台共3个村;五里镇四树、四岭和周家营共3个村;花园乡三元宫村;江北办青峰、张岭2个村。总共21个村庄(图5)。
2.2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新区的发展,安康高新区所辖范围内的村庄面临整体搬迁,面临转型的风险和挑战:一方面,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经济发展形式单一;另一方面,集体经济发展缓慢,未来高新区开发建设后,依靠村庄的自然资源发展集体经济的模式将彻底瓦解,现状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将被完全打破,集体经济发展将主要依靠经济留用地。高新区村庄正处在战略转型期,村民已经开始逐步向城市迈开步伐,现已有约一半的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村民的经济收入已逐步转向以依靠第二、第三产业为主,农村人口城市化特征初现端倪,这为未来村庄的完全城市化打下了基础。然而,村民在城市化过程中受长期积淀的农耕文化的束缚和影响,在生活方式、心理习惯及文化观念等方面仍保留着农村的传统特征和习俗,很难在短期内真正融入城市生活,实现由农民向居民的角色转换。此外,现状村庄存在的问题较多,如村庄人口分布不均、土地使用效率低、基础设施缺乏、居住环境质量差、居住分布零散、用地功能混杂和配套设施薄弱等。
3安康高新区城乡统筹社区规划实践
3.1总体空间布局
城乡统筹社区对高新区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安康高新区城乡统筹社区的人口主要由拆迁安置村民人口、生态移民城镇化人口、保障性住房人口及高新区内产业配套及相关人口组成。规划确定居住用地总面积为320hm2,人均居住用地面积约为24.5m2。规划针对不同的居住群体的居住要求,从4个方面对城乡统筹社区的用地规模进行拟定(表1)。在明确了用地规模后,规划采取“组团布局、和谐共生”的布局模式。其中,“组团布局”指利用现状地形和用地布局现状,使城乡统筹社区形成组团状布局,各组团之间通过园区道路进行便捷的联系;“和谐共生”指各城乡统筹社区与周围自然生态环境和谐融合,彰显城乡统筹社区良好的环境品质,亦指社区居民和谐共处的社会氛围。在具体的布局过程中,为保证安康高新区的高速、健康发展,加强城乡统筹建设,保障高新区内居民的生存与发展,在充分考虑高新区现实基础条件上,规划建设八大城乡统筹社区:傅家河社区、建民社区、居尚花园社区、双泉社区、河西中心社区、花园社区和金属镍社区,总用地面积为500hm2,其中居住用地面积为311hm2,占总用地的58.8%。社区总人口为131979人,总户数为36420户(图6)。
3.2公共设施配建
公共设施是为社区居民提供公共服务产品的各种公共性、服务性设施,按照具体的项目特点可分为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娱乐、交通、体育、社会福利与保障、行政管理与社区服务、邮政电信和商业金融服务等。为居民提供使用便捷、多样化的公共设施,既丰富了居民的文化休闲娱乐体验,又促进了居民的学习与交流。安康高新区城乡统筹社区主要分城镇示范社区和新型农村社区两种类型:(1)城镇示范社区分为标准街道社区、标准基层社区两级。其中,拆迁村民安置社区、移民安置社区和商品性住房社区按照标准街道社区的标准配置;保障性住房社区、产业配套服务社区按照标准基层社区的标准配置。标准街道社区的公共设施主要包括社区行政管理服务设施、社区安全保障服务设施、社区医疗保健服务设施、社区老年人服务设施、社区文化体育设施和社区商业服务设施6类(表2);标准基层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项目包括社区行政管理服务设施、社区安全保障服务设施、社区医疗保健服务设施、社区老年人服务设施、社区文化体育设施和社区生活服务设施6类(表3)。(2)新型农村社区主要指一定地域范围内聚居的、人口规模大于2000人、农业景观形象突出、享受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社会服务、实行城镇社区管理模式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新型农村社区的公共设施配置的内容包括农村社区管理服务设施、农村社区教育设施、农村社区文化体育设施、农村社区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农村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和农村社区商业服务设施6类。具体而言,社区服务站、警务室与救助管理服务站宜结合设置;卫生服务站宜设置在交通便捷、服务距离适中的地段;托老所和文化活动站宜集中设置;健身场地可设置在适宜的公共绿地中,鼓励利用各种土地资源,并与其他社区配套统筹考虑;副食品店宜与小型超市合建;邮政储蓄所布局宜接近于标准基层社区的地理中心(表4)。规划针对以上两种社区类型,结合社区内部居住人群的特征,考虑到当前的行政管理体制、承载功能、人口规模及公共服务设施的规模经济效益,统筹区域内各个社区的公共设施配建,具体配置如图7所示。
3.3指标控制
安康高新区城乡统筹社区指标体系包含容积率、绿地率、建筑密度和建筑限高等,规划通过对这些开发指标的控制,合理确定社区的开发强度,以保证社区高标准的人居环境品质。指标构建主要采用GIS软件对规划用地的交通条件、环境条件和服务条件等进行综合评价,得出地块的开发强度(图8)。
3.4乡村风貌型社区规划实践
乡村风貌型社区是指依托现有村庄肌理和农村特色景观风貌,通过集中建设居住组团,集聚搬迁人口形成的具有乡村风貌的特色区域。在本次规划中,高新区内的乡村风貌型社区有双泉社区、河西中心社区、花园社区和金属镍社区。以下主要介绍花园社区和金属镍社区2个典型社区的实践经验。
3.4.1花园社区
花园社区位于安康高新区的西北角,社区总面积为11hm2。社区建设由西向东逐步推进,首先,打造高新十四路两侧的安置区,同时配建服务设施,逐渐积聚人气;其次,通过强化社区服务中心功能形成片区特色,提升片区形象,形成滚动式开发的良性循环机制,最终完善片区的居住、娱乐和休闲功能。在一期开发中,依托安康大道与高新九路的交通联系优势,重点打造安康高新区新风貌;同时,依托现有资源优势,构建部分社区服务设施,开发周边居住地块,集中解决村民安置及生态移民问题;二期工程以“完善”为主题,通过完善片区邻里中心和中心服务区的功能,完成绿地花园的建设,从而带动西北部片区的开发(图9)。
3.4.2金属镍社区
金属镍社区未来的社区人口构成分为产业配套相关就业人口和避灾移民城镇化人口两种。规划用地位于安康西康复线的西北侧,南临老龙河,区位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地质良好,规划范围内的高程整体呈现北高南低的走势,最高点位于地块的北部,规划用地面积为18.29hm2。社区建设由西南向东北逐步推进,首先,打造西南片区的移民安置城市化人口住宅区与社区中心,逐渐积聚人气;其次,通过打造社区服务中心形成片区特色,塑造片区良好形象的同时,通过科学合理的开发时序安排,最终完善片区的居住、娱乐和休闲功能。在一期开发中,重点打造移民安置区与服务设施中心;同时,依托现有资源优势,构建部分社区服务设施,开发周边居住地块,集中解决建民镇村民安置及移民安置城市化人口居住问题。二期工程通过完善片区邻里中心的功能,同时启动东部片区住区的开发,完成绿地花园的建设,同时完成东部片区城市商业节点和社区中心的建设(图10)。
3.5城市风貌型社区规划实践
城市风貌型社区采取城市景观风格、图8指标控制图城市管理模式等现代城市构建方式,为有一定条件的居民提供优美的城市居住环境。目前,主要规划了傅家河社区、建民社区、居尚社区和尚花园社区4个社区。以下主要介绍傅家河社区和建民社区2个典型社区的规划实践。
3.5.1傅家河社区
傅家河社区位于高新区西南部,社区总面积约为90hm2。社区人口构成分为4类:产业配套及相关人口、保障性住房人口、拆迁安置村民人口和避灾移民城镇化人口。根据4类人口的特性,社区用地具体划分为5种,其中居住用地面积为49hm2,拆迁安置用地面积为15hm2,移民搬迁用地面积为14hm2,保障房用地面积为7hm2,产业人口用地面积为13hm2。社区的开发建设由东向西逐步推进,旨在打造东部安康大道和傅家河滨水空间的门户节点,塑造傅家河滨水空间,形成片区特色,完善片区的居住、娱乐和休闲功能。在一期工程中,依托安康大道,重点打造安康大道与傅家河滨水空间的门户节点;构建部分社区服务设施,开发周边居住地块,集中解决建民镇村民安置及高新区员工的住宿问题。二期工程以“提升”为主题,以该社区为核心的商业带沿高新七路向北推进,完善片区邻里中心,服务北部工业产业区,实现其空间核心的基本设想,同时完成傅家河滨水景观带,启动高档住区开发建设,带动西片区开发(图11)。
3.5.2建民社区
建民社区是高新区内最大的社区,位于傅家河东岸,高新大道以西,南邻安康大道,总面积为169hm2。社区人口构成分为产业配套及相关人口、拆迁安置村民人口、生态移民城镇化人口及保障性住房人口。社区建设由南向北,由东向西逐步推进,打造安康大道和高新大道的门户节点,凸显傅家河滨水空间,形成片区特色。在一期工程中,依托安康大道与主城区以及高新大道与产业服务区的交通联系优势,重点打造几图10金属镍社区规划及效果图图9花园社区规划及效果图个空间节点;同时依托现有的建民中学的教育资源优势,构建部分社区服务设施,开发周边4个地块,集中解决建民镇村民安置及高新产业员工的住宿问题。后续工程以“完善”为主题,其中,社区中心功能更加明晰健全,滨水景观与傅家河社区相得益彰,高新大道的空间节点相继建设,空间核心得以实现,为该片区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引领作用(图12)。
4结语
城乡统筹是一项统筹城乡发展全局的工程,其从城市和乡村两方面进行研究,分析两者社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目前城乡发展的具体形式,以城市和乡村和谐发展为基本出发点,统筹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消除城乡二元壁垒,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安康高新区城乡统筹社区规划从人们最重要的住房需求入手,从高新区发展的全局出发,针对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居住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随着安康高新区的快速发展,势必将加快城乡统筹示范区的建设,努力规划建设新型社区,重点做好“两个安置、三个转变”,即农民的住房安置和劳动力安置,由传统农村向新型城市社区转变、由传统农业向工商业转变及由农民向工人和城市居民转变,实现城乡统筹,探索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妥善解决“三农”问题的社区管理模式。通过城乡统筹社区建设,安康高新区成功建立起一套保障人们住房的社区模式,统筹城乡发展,加速推进城市化进程。
作者:谢更放马连林单位:长安大学建筑学院
- 上一篇:内部控制建设煤炭企业论文
- 下一篇:煤炭企业成本预算管理论文
精品范文
10社区行政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