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管理和知识传播分析
时间:2022-02-02 03:26:30
导语:护理管理和知识传播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我国目前在护理人员网络网格管理方面的不足,阻碍了护理知识的交流和服务的效率,应借鉴美国和德国等国家在社区护理人员管理、培训和职业教育方面的先进经验,通过加强网络技术支持、资金投入、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积极培养高质量的护理人才,加强护理人员的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符合国内外护理市场需求的人才,使我国高等护理职业教育通过网络媒介与国际接轨,力争高质量、高速度发展起来。
关键词:网络;护理;职业教育;国际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护理知识和教育在网络传播中方兴未艾。以社会信息化为背景,网络护理信息检索、护理信息化管理、护理信息技术服务等应有尽有,涵盖了护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医院护理的管理、护理人力资源的流动与管理、护理教育教学课程与培训、国际国内护理的政策法规、技术与应用以及学科和行业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发展动向等可以通过网络获得,网络把世界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知识和人才紧密地结合起来,通过护理知识的网络传播,推动护理知识、护理专业教育和护理人才的国际化进程。
一、护理网络化管理和知识传播现状
(一)国外发展现状。国外对于社区护理管理和知识交流相对重视,其护理工作和管理有网络化的趋势。社会网络分析法虽然在护理工作中应用不够广泛,但是,国外在护理知识信息管理的某些形式方面已经显现出社会网络化特征。例如,美国在护理人员配置和团队架构方面就表现出了联盟特色,通过论坛、沙龙、俱乐部等多种形式强化护患之间、医护之间以及护士与护士之间的交流,以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加强彼此间的交流协作[1]。澳大利亚对护士的转岗培训方面都出台了完善的法规和制度,并形成制度化。例如,在护理人员的继续教育中,由护理学会统筹安排,包括制定周密的培训计划等。政府对医护人员的管理力度也非常大,会出台各种政策以保障护理人员的培训顺利进行和成功实施。而且,高等教育中的医学院作为培训的第三方机构,会按照所制定的计划分模块进行实施,而且培训的内容层次分明,涵盖基础理论知识部分的学习和实践教学及应用的各个方面。此外,政府采取构建以州为单位的社区健康护理论坛,提倡护理人员利用网络等形式进行信息流通、成效反馈以及实践能力的培训,这些都是基于网络传播基础上的知识管理与应用的实践模式。又如,德国为促进社区护理从业者网络知识传播与的流动和共享,要求每个护士站的护士必须每周碰头2~3次,面对面讨论社区就医者的护理计划和对病人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讨论,每7个护理站归属同一总部管理,其余的信息传播和交流则通过网络传播的方式进行。同时,各州护理技术监测协会还定期对各护士站进行考核和验收,形成一定的社会网络,通过面对面和网络双重管理模式的构建,使协会对社区护理人员的管理力度和管理受众面加大,而且护理人员的知识素质和服务水平不断地提高[2]。(二)国内发展现状。我国的社区护理发展起步较晚,在数量、结构和素质上与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目前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社区护士学历结构以中专为主,占52.6%~76.9%,专科学历占7.2%~41.6%,无专业学历护理人员占3.0%~15.9%,本科及以上学历最高为15%[3]。社区护理人员现有学历和能力与实现新形势下社区卫生功能的要求不匹配尤为突出。研究表明,我国当前卫生服务体制下,护理人才分布总体呈现倒三角形,总体而言,医院越大,医疗、护理等人才越多,人员素质越高。而社区护理人员从数量、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等方面均与综合医院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因此,目前社区医疗机构在护理方面还存在诸多的不足,例如:培训内容系统性欠缺,主要有如下原因:①各类培训、讲座是由不同部门、不同医院组织实施,培训内容缺乏统筹;②每次培训,参加的护理人员不一,造成信息传递不均、知识累积不足(无论是护士个体、还是社区服务中心的护理组织)。同时,虽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覆盖面广,但是还存在有些地区较分散、机构相对小、硬件设施配备不完善,医护人员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培训不到位等问题。再者,一些偏远地区,网络信号不好,网络传播不畅,是导致边缘社区护理知识流动不畅的另一个原因。那么如何保证社区护士知识储备提升,培训非常重要。但是,由于经济交通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即使有一些培训也是表面文章,解决不了太多的实际问题,对切实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未起到多大作用,并未有效地解决这些地区护理人员培训和继续教育的问题。这种培训往往是投入大、收效小。因此,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使护理管理系统化,培训方便、快捷、省钱、省力,要依靠政府有关部门建立有效机制,利用网络技术,学习国外的经验,建立一个长效的、系统的网络网格管理机制,形成网络系统化管理,扫除护理人员交流屏障,打通学科知识渠道,不仅对护理人员进行有效管理,而且加强网络知识交流、教育与培训,提升护理人员实践能力,力争社区护理人员教育培训的全覆盖率,逐步完善社区护理队伍建设。
二、社会网络传播在社区护理知识流动中的应用
(一)社会网络知识传播与知识流动。美国科学基金会(NSF)于1999年将知识网络定义为一个社会网络,提供网络知识分享和信息利用等服务。目前,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网络知识传播已成为该机构实现知识管理的有效实践工具和实施知识管理的主要平台。在此方面,还有一些相关研究就如何构建基于社会知识网络进行了诸多探讨,知识网络框架至少需三个要素组成:一是行为主体(个人、小组或组织);二是行为主体间的关系;三是各行为主体在关系中所运用的资源[4]。知识网络应包括网络核心组织、网络从属组织、知识管理活动、共享知识资源、信息网络平台。社会关系知识网络构建的过程实质上是建立核心组织与各个从属组织之间基于知识管理的合作关系,构建方案需聚焦网络具体目标、从属组织、实施方案及评价体系等多个环节。在构建这样的网络网格管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人员的管理、培训和知识共享。这种给予网络的知识流动也称网络知识转移,是指组织通过网络渠道转移知识,实现组织知识共享,从而有效利用现有知识的过程。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知识流动研究是知识管理关注的焦点。可见,将知识流动与共享放在具体的社会网络中进行研究是较为理想的研究手段。(二)社会网络化管理在促进社区护理知识流动中的应用前景。人际交流对信息获取很重要,同时知识的流动与共享是一个社会过程,需要知识的主体———人的相互交织促进知识的流动。既然在管理、经济等各领域都存在社会网络,同样,也能够将社会网络分析引入社区护理知识管理当中,必将有助于改善当前社区护士管理和培训现状。具体操作如下:1.可运用社会网络分析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对社区服务中心的调查和访问,构建出社区内部护士知识流动的网络;2.分析社区护理知识流动的社会网络现状特征,从而诊断社区护理知识流动环节中存在的问题;3.比较不同地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护士知识流动网络的现状特征、知识流动网络的差别,探寻社区护理服务中心内部阻碍知识流动的问题根源;4.通过分析进而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部知识流的优化,并为有针对性地制定促进知识流动的制度和措施提供可靠依据。网络的发展和利用是社会各行各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合理利用网络必将大大推进护理行业在教育、培训、管理、实践和知识流动方面的长足发展。
三、总结
社区护理是公共卫生学和护理学的理论结合,是护理专业发展中的一个新生事物,是促进健康、保持健康、预防疾病和恢复健康的重要途径。我国的社区护理发展存在很多不足,应积极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敢于尝试和创新,拓宽研究视角。建议如下:(一)加大政府支持力度,积极建立有效的护理网络管理组织模式,使社区护理管理网络网格化,建立定期的培训制度,要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积极创建5G网络体系,争取早日覆盖到较偏远地区,这个很关键,这是看不见的“公路”,只有“路”通了,组织管理效率提高和知识交流更便捷,计划才能有可操作性,加强网络护理人员的管理是第一步。(二)学习国外的先进教育理念。除了上述提到的网络护理的管理和培训外,还要学习国外的先进教育理念。有学者提到美国护理职业教育有着相对完善的教育体系,培养目标具有特色,所设置的课程以人为中心。教学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护士执业考试体系也很完善。美国护理职业教育体系无论从理论建设还是到实践建设相对比较完善,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之处[5]。(三)加强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教育,制定从业人员的标准,加快国际化进程。鉴于目前中职、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还不够理想,一方面要加强医疗机构的责任认定,另一方面还要制定医疗机构护理人力配置标准,加强医护人员护理队伍的资质认定,促进护理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率,从而促进护理人员职业教育的发展。再者,加强国际护理专业建设也非常关键,培养国际化护理人才,促进我国护理人才的水平同时,向国外输送人才,促进国际互助、互联和互动。国际护理在我国发展仅是近几年的事情,余云丽于2000年提出全新的医护教育理念,她将中西护理专业特点融合为一体,在全国高校积极开办国际护理专业,培养国际化复合型护理人才。国际护理专业是培养国际护理人才重要保证,是国际化的窗口,使护士教育国际化、护士流动国际化、护士岗位竞争国际化,有利地促进知识水平提高和护理人才质量的提升。因此,加强网络传播和网络化管理非常重要,首先要加强当地网络升级工作,使网络畅通,配套投入相应的资金支持;然后学习美国和德国社区护理人员网格化管理模式,建立社区管理群,把面对面交流和网络交流、管理及培训工作做起来。因此,网络非常关键,通过网络交流,使护理人才和护理教育走向国际。在为各国和国内高档医院输送护理专业人才时,除了自身专业水平的提升,还需要加强护理人员外语能力的培训,因为他们护理的对象多是外国人,因此,开设英语等语种的课程,加强从业人员外语听、说、读、写的能力相当重要,最好使用国外教材,聘请部分外籍教师,使学生毕业后具有较高的英语水平[6]。除外语课程外,还增设了国外先进的护理理念的教育,以强化护理操作特色,使国际护理人才既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较高的实际操作技能,又能适应在国内的大医院、外资医院工作,能与世界接轨,适应在国外工作的能力,成为具有较强的现代护理竞争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的专门国际护理人才[7]。
社会护理网络管理与社区护理的结合是一次新鲜的理论创新,其中有很大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有待挖掘。进一步的研究能够拓宽社区护理人员知识获取渠道,使新知识、新进展系统、快速地向社区层面扩散,优化护理人员知识,提升其综合能力,为病人得到更加规范、专业和有效的优质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周薇.美国护理教育的发展概况与启迪[J].医学文选,2004(2):256-258.
[2]谭严、罗生全.德国职业教育护理专业“学习领域”课程的价值取向及借鉴[J].职教论坛,2015(3):93-96.
[3]2019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N].
[4]彭文华译.网络构建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10.
[5]李敏、徐慧兰.美国护理职业教育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7(3):18-19.
[6]刘杰,张立新.我国护理职业教育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护理管理,2009(1)19-20.
[7]陈传尚.我国护理职业教育面临的新形势[J].卫生职业教育,2007(2):11-12.
作者:刘浩梅 单位: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免责声明
公务员之家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
- 上一篇:知识产权法制度创新本质与目标分析
- 下一篇:水电站安全监控信息管理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