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个人知识管理路径分析

时间:2022-05-09 10:37:19

导语:教师个人知识管理路径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教师个人知识管理路径分析

【摘要】即使是经过实践验证过的知识,经过长时间的搁置,也会被人慢慢淡忘。在“互联网+教育”的时代里,教师个人知识的管理尤为重要。教师只有将所学知识从知识的积累、储存,到知识的转化及分享过程,进行系统、科学的管理,才能将所学的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知识管理;路径分析

一、“互联网+教育”及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内涵

1.“互联网+教育”的内涵。“互联网+教育”是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科技与教育相结合的一种新的教育形式。信息技术已渗透社会的各个方面,在教育领域中,一场信息化的颠覆性变革已悄然发生。《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教育必须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采用新媒体、新教学法,改变传统教育以往趋势。《永远不要让人去做机器的工作:更正教育技术的五大错误》一书中强调:“未来的社会中,我们需要使用技术作为制作和生产的工具,用技术提供更好的教育,把技术作为数字素养来教,自下而上的技术推进。”美国的《国际教育信息化发展2016地平线报告》中也指出,信息技术已经在改变我们的教育,教育也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教育”的出现,让知识传播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知识学习越来越趋于非结构化与自我引导式。数字时代数字原住民学习方式改变了,教师的教育方法需要进一步变革,知识也需要不断地翻新。“互联网+教育”的时代已经到来,表现在:第一,教育个体和组织产生了改变和颠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已经颠覆了原有个人生存和教育运行的模式。信息高速流通,知识的储存已经发生了变革,教育也变得越来越数字化和网络化;第二,“互联网+”给教育提供了更大的平台,微课、翻转课堂和慕课等新教育形式,让互联网教学实现大规模的落地,人人为师的时代加速到来;第三,“互联网+”更多碎片化、富媒体化和场景化,知识传播方式让教育者的知识传承和教育创新发生改变,教育者利用互联网进行知识的收集、分类和构建知识库,已成为新时代的趋势,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要有意识地进行个人知识体系整合。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教育”行动助化,助力科技手段,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推动教育公平。2.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内涵。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是指教师在日常生活和教学实践中,对知识点的获取、积累、共享、创新、评价等过程进行的管理。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并不是简单地将知识复制、集合,而是在快速提取所需知识的基础上,对原有知识结构进行调整,使隐性知识显性化,实现与他人的共享交流,促使个人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并且创生新的知识。个人知识管理的核心有两个:一是将隐性知识明晰化,一方面对获取的数据和信息进行深度加工、分析和综合,获得可直接用于解决问题和决策的知识化信息;另一方面,使知识能更清晰、更明确地表达或更容易查找和利用。二是与他人共享已有的知识,使知识能更快地传递到需要的地方,更有效地将思想转化为行动。教师的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其中,隐性知识通常可以反映出一个教师专业方面的成熟度。教师知识管理应当以隐性知识为核心,它是通过自身建构的、动态的生成性知识,教师更多的是通过教学实践和同伴互动获得的。

二、“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存在的问题

1.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意识薄弱。每个教师或多或少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搜集,收藏,阅读微信、微博、论坛等许多文章,可最终记住的却没多少;下载了许多电子资料,最后也没有打开过;整理了许多信息,关键时刻却找不到它。归根结底,是教师个人知识管理意识薄弱,缺乏对个人知识进行有效的管理,才导致以上状况。在“互联网+教育”的时代里,知识输出量大,更新速度快,教师只有对个人知识进行有效的管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才能将的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形。2.教师个人教学反思能力较差。首先,教师的课业负担普遍都比较重,缺乏写教学反思的时间。即使写了,也只是单纯地为了应付检查,毫无意义。其次,教师缺少教学反思的方法,反思能力较差。一部分教师不知怎样去写,另一部分则是教学反思的质量偏低,内容仅仅是对课堂教学的简单“回顾”。再次,教师们的教学反思一般都是扬长避短,无法正视自己的不足。最后,教师的教学反思形式单一,千人一面,以书写方式为主。3.教师个人知识分享意愿匮乏人是自私的,人的行为更多是出于利益的考虑。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知识分享之所以会陷入停顿,是由于教师在知识分享的过程中,“搭便车”行为泛滥。很多做知识分享的教师却收获不到知识,只是单方面的输出,久而久之,就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降低他们知识分享的意愿。

三、“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路径分析

1.知识的积累。“互联网+教育”时代的竞争,已然是“知识学习速度”的竞争,快速学习知识成为“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师生存的基础。时局的发展,技术的进步,都以无法估量的速度在进行。在这样的时代,知识的刷新速度也飞速进行,谁能够快速地掌握新知识,谁就会紧跟时代步伐,具有更大的竞争力。教师个人知识的管理是以知识的积累为基础的,因此,教师在做个人知识管理管理时,应先做知识的积累。2.知识的储存。碎片化阅读是“互联网+教育”时代的主流,每个人都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如何进行碎片化信息的持续收入整理,让碎片聚集而为沉浸式的阅读和深入思考、内化,才是盛产体系化知识的好方式。随着“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发展,智能移动设备的常态化,我们总会频繁的使用手机,常常用来收集各种纸质或手写的图文材料,随时分享、讨论、分析及建立档案以备未来复习或研究使用。于是我们就忙于拍照,之后一张张上传图片,最后得到的是一堆字迹不清晰、歪七扭八的图片或混乱的文件。为了删减这个繁琐的过程,将知识进行输入与数字文档化,知识的收集和整理需要借助工具来落地。例如:扫描全能王CS将琐碎文件资料进行整理储存,学术格子对学术成果进行分类管理,Officelens、OneDrive云储存和同步两个软件,可以随时随地拿手机进行扫描文件,并转化成可以编辑的Word文档等。其实只要每一位教师借助互联网选用好知识储存的方式,知识管理将是非常容易的一件事。3.知识的转化。“互联网+教育”的时代,大量的信息涌入我们的视野,但是信息本身并不是知识,信息需要经过验证、思考、亲身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之后,才能转化为知识。搜索信息的能力人人都具备,但仅仅只是简单的搜索,而不去进行加工处理,那么信息永远无法转化为知识。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上的信息是形形色色,甚至有些信息是带有误导和恶性的倾向,那么就要求教师对信息形成自己的判断和思考。在搜索自己遇到的教学问题或知识学习困难时,经常去问度娘,在百度知道这个频道下,大家对问题的回答就是五花八门,甚至有些文不对题,这就需要我们具有处理信息的能力,将所搜集到的信息转化为解决问题方法的知识,然后再去运用到实际当中去。4.知识的分享。在知识管理的过程中,分享知识极其重要,很多教师在这一步做的都不到位。将自己的知识进行分享,除了在分享知识的过程中,使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高,将知识显性化之外,还会增进别人对自己的了解。在此了解基础上,也会增进别人对自己的信任,树立自己的个人品牌。知识的分享有许多种方式,比如:分享自己的教学笔记、写博客、bbs、微博、微信等。与人分享知识的过程,不仅可以使所分享知识显性化、具体化,加深个人理解,也可以让你的朋友及同事等对你的知识面有所了解,如有独到见解,就可一起分享加以讨论。在此过程中,你树立了自己的个人品牌形象,增加了别人对你的了解和信任,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更多潜在的机会,提高了自己的竞争力,增强了你对别人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张晶.基于Blog的中小学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研究与实施[D].东北师范大学,2007.

[2]高海迪.”互联网+教育”的冷思考[J].福建教育,2015(49).

[3]周成海,孙启林.教师知识分享意愿低落的成因与应对[J].教育发展研究,2006,26(19):31-35.

[4]李斌斌.论高校教师隐性知识的管理[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8(4):159-161.

作者:高健 单位: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