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在铁路科技创新的作用
时间:2022-07-09 09:30:35
导语:知识管理在铁路科技创新的作用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1知识的分类与转换模式
日本学者竹内弘高和野中郁次郎在《知识创造的螺旋》[2]一书中,将知识依据其存在形态分为形式知识(explicitknowledge)和暗默知识(tacitknowledge)两大类,具体描述与示例见表1。根据SECI模型[3],暗默知识和形式知识之间的转换有4种模式(见表2),而组织正是通过这4种知识转换模式形成了在认识论维度和存在论维度的知识创造螺旋,暗默知识和形式知识转换示意见图1。从图1可以看出,组织的知识创造是一个暗默知识与形式知识相互作用的持续动态过程,是一个不断自我超越的过程。个体的暗默知识是组织知识创造的基础,组织需要调动由个体所积累和创造的暗默知识,将其通过知识转换的4种模式在组织层次上放大,并在存在论维度较高的层级上固定下来,从而形成知识螺旋。在此过程中,随着知识在存在论维度上层级的不断上升,暗默知识与形式知识之间的互动被不断放大和增强。因此,组织的知识创造也是一个螺旋形的过程,它源自个体,开始于共同化,并随着互动范围的扩大超越团组、部门和组织的边界,进而不断在横向和纵向上得以推进和扩展。
2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是组织为了提高生存能力
和竞争优势,对于存在于组织内外部的个人、群组或团体内有价值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定义、获取、存储、分享、转移、利用和评估工作,其目的在于在正确的时间将正确的知识送给正确的人,使之能做出最好的决策。因此,知识管理不仅要涵盖对暗默知识与形式知识的管理,也要涵盖对知识转换模式的管理,完善的知识管理体系应对知识创造过程实现全覆盖。首先,正如组织的知识创造始于共同化,知识管理的基础在于知识分享。通过员工彼此之间相互交流进行知识分享,不仅可以将个人的经验扩散,还能够进一步扩大员工好的方法和工具的使用范围,从而提升知识的利用价值,以知识的综合效应来提高组织的效率。其次,表出化是知识创造的关键,知识获取决定着知识管理的成败。由于暗默知识属于看不见摸不着的知识,因此,将暗默知识转换为可以表述的形式知识,实现知识获取是知识管理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知识获取的有效性,直接关系到组织知识库的输入。良好的知识获取环境,既可以充分挖掘员工的暗默知识,提升员工的自我效能,也有助于组织的知识积累[4]。再次,联结化有助于组织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完善的知识管理平台为知识积累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搭建统一的知识管理平台,制定合理的策略对组织知识进行存储,并提供便捷的搜索引擎,可以系统性地实现知识管理,为知识的扩散和复用奠定基础[5]。最后,内在化提升组织的知识创造能力,知识管理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通过知识复用为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活力。当员工从知识库中获得组织知识,并通过知识复用在工作实践中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新的暗默知识时,不仅丰富了个人的暗默知识,提高了自身的知识素质,而且避免了组织重复开发的浪费以及重蹈覆辙的成本损失。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铁路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铁路科技创新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为了更好地研究知识管理在铁路科技创新中的作用,从创新演化的过程入手,以影响创新的主要因素为评价指标,对其进行系统分析。创新随时间推移的演化过程示意见图2。其中,关键创新是指其他创新所必须引用或者基于的一个重要创新,通常是一个领域或学科中的关键技术和理论基础;箭头表示迟些的创新以较早的创新为基础,并依赖于较早的创新结果。从图2可以看出,创新具有一定的继承性,任何一个创新都不是凭空产生的,都是在已完成的其他创新和关键创新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关键创新具有很强的辐射性,起到凝聚核的作用,在创新的演化过程中能够影响更多的其他创新和关键创新;创新之间具有强关联性,一个创新既可以影响其他创新和关键创新,也可以被其他创新和关键创新所影响。因此,创新的前期基础与当前环境共同构成了影响创新的主要因素。在铁路科技创新领域,知识管理对创新的作用也正是通过这些因素来体现的。3.1有助于提高铁路科技创新整体水平。首先,知识管理为铁路科技创新打下了坚实的前期基础。铁路科技创新不仅体现在领先的技术产品和技术实践上,还体现在基础性和前瞻性的理论研究上,更体现在标准体系的创建与完善上。对铁路科技创新组织而言,通过深入研究经济学和社会学动机,采用适当的激励手段增加员工知识共享愿望,可以丰富组织知识获取的途径;通过构建统一的知识管理平台,可以对已获取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分类整合,完成组织的知识积累;通过采用大数据、云平台及智能搜索引擎等核心技术,为组织知识复用创造便利条件。组织通过上述知识管理各主要环节的有序衔接,将员工的知识转化为组织的资源和竞争优势,存储于企业知识库中,可以避免因人员流失给组织带来损失,也可以降低因知识独占性给组织带来的风险。对铁路行业和特定的专业领域而言,完善的知识管理体系,可以保证铁路科技创新的延续性,确保新的铁路科技创新能够以同行业、同领域已完成的相关科技创新为前期基础,使铁路科技创新站得更高,立得更稳。其次,知识管理为铁路科技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当前,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被众多组织所采纳和接受,一些组织甚至将其视为核心竞争力。铁路科技创新需要基础理论研究做支撑,需要在关键技术问题的机理、成因和发展趋势上有所突破,这就要求组织开阔思路和眼界,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关注到与其相关的具有综合性和代表性的关键创新,而知识管理恰恰提供了这样的手段。通过知识管理,组织可以针对自身的薄弱环节选取权威性和影响力高的科研机构组成技术联盟,有针对性地扩大合作范围,依靠组织间的知识共享和优势互补来优化铁路科技创新的环境,提升铁路科技创新整体水平。3.2有助于加快铁路科技创新步伐。在铁路大发展时代,我国高铁技术创新已经在许多关键领域占领了世界铁路的制高点,我国高铁已成为“走向世界的靓丽名片”,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依靠科技创新来解决,以充分体现我国铁路安全、可靠、舒适、绿色、环保、经济的优势。知识管理体系可以在知识积累的基础上,依托平台和资源优势,针对解决关键问题的创新及其相关的关键创新建立引导词并设置关联指数,通过模糊匹配和深度学习机制,扩展知识复用的外延,围绕我国铁路“强基达标、提质增效”的主题,以标准化、模块化、系列化的方式夯实创新基础,快速提升组织的科技创新实力,加速我国铁路科技创新进程。3.3有利于保护铁路科技创新知识产权随着“走出去”战略的不断深入,特别是面对“一带一路”的巨大机遇,知识产权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在铁路科技创新过程中,牢固树立知识产权意识,提高知识产权保护能力。我国铁路要想真正“走出去”,首先要让自主知识产权走出去,既要尊重他人权利,有效规避知识产权风险,又要做好知识产权保护,保护好自己的权益。通过知识管理,可以系统地对铁路科技创新中的核心技术进行梳理,并通过属性设置的方式对其知识产权状态进行标识。这样,在铁路科技创新的进程中,不仅可以很方便地摸清相关技术与产业的发展路径,也可以很便捷地从知识产权保护的视角进行超前布局,增强我国铁路在国际市场形成独创独有技术竞争优势的综合实力。3.4有助于加速铁路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铁路科技创新离不开高水平人才的支撑,也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搭建了平台。在知识管理体系中,丰富的知识积累、快速的知识查询和有机的知识联结为培养铁路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提升行业智库建设水平提供了绿色通道,极大地促进了“技术转化为资本,资本吸引人才,人才推动事业发展”这一良性循环的形成,使我国铁路科技工作者能够以更高的境界、更开阔的视野、更灵活的方式推动关键领域铁路科技创新实现跨越发展。知识管理不仅可以加速我国铁路科技创新人才的成长,而且为铁路科技工作者营造了开放包容的创新文化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使他们可以通过知识扩散获得跨学科、跨专业的关联知识,在提升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同时,完成向复合型铁路科技创新人才的蜕变,组织也可以在铁路科技创新中进一步凝聚人才,形成人才优势。3.5有利于降低铁路科技创新成本。随着知识管理层级的不断深入,知识共享的范围越来越广,其利用和增值效果也越来越好;知识转移的壁垒越来越少,组织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越来越强。铁路的战略定位决定其要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有所作为,担当起“交通强国、铁路先行”历史使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由于铁路行业对安全性的要求程度非常高,对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的采用相对比较谨慎,因此,相关行业和相近领域的知识储备对铁路科技创新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借助知识管理手段,通过对创新的继承性、关键创新的辐射性和创新之间的强关联性进行充分的研判,不仅可以借助已有创新成果提升组织的竞争力,而且可以通过知识复用来降低后续铁路科技创新的成本。
4结束语
科技创新是衡量一个国家创新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铁路是国家关键基础设施、国民经济大动脉和大众化交通工具,在综合交通体系中发挥着骨干和主体作用。将知识管理引入铁路科技创新领域,对促进铁路科技创新,把握铁路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方向,掌握话语权,提高权威性,让铁路科技创新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而推动国家创新战略的实施具有实际且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璇,张朋柱.知识管理在科研网络及企业中的应用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
[2]竹内弘高,野中郁次郎.知识创造的螺旋——知识管理理论与案例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
[3]野中郁次郎,胜见明.创新的本质——日本名企最新知识管理案例[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
[4]冯进路.企业联盟知识转移与技术创新[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5]曹兴.技术联盟知识转移行为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作者:赵阳 张萍 单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上一篇:项目成本咨询企业知识管理探究
- 下一篇:大数据下医院财务管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