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自我管理重点及影响因素

时间:2022-08-24 10:09:17

导语:糖尿病自我管理重点及影响因素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糖尿病自我管理重点及影响因素

【摘要】目的了解社区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重点行为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健康教育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2609例社区2型糖尿病进行问卷调查,主要包括人口学特征、糖尿病自我管理重点行为状况、糖尿病管理自我效能状况等。结果调查对象糖尿病管理自我效能总体得分(137.52±37.59)分,得分指标68.8%,处于中等水平。自我管理行为平均得分(2.26±1.19)分,其中不同患病年限、每月自付治疗费用和自我管理效能水平人群自我管理行为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病年限越长、每月自付治疗费用越高、自我效能水平越高,自我管理行为得分越高(P<0.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得分处于中等水平,在糖尿病健康教育工作中,应注重患者自我效能的提升,从而促进患者日常自我管理行为的改善。

【关键词】糖尿病;自我效能;自我管理;行为

40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与生活方式的变化,糖尿病从少见病变成一个流行病,其患病率从1980年的0.67%上升至2013年的10.4%[1]。糖尿病治疗的远期目标是预防慢性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为此应建立完善的糖尿病教育和管理体系[2-3]。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的总体目标是支持决策制定、自我管理行为、问题解决和与医疗团队积极合作,最终改善临床结局、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4]。社区是糖尿病管理的重点场所,通过社区开展糖尿病自我管理的教育和干预活动,将是提升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本研究于2017年9月至2018年1月期间,对江苏、山西、河南3个省的社区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重点行为进行了调查,旨在了解社区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重点行为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健康教育干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江苏、河南、山西3省城市社区纳入慢病管理服务的2型糖尿病患者2609例。1.2方法1.2.1抽样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每个省选取经济水平较高和经济水平中等的地级市各1个,在每个地级市抽取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随机抽取140人作为调查对象。1.2.2调查方法采用自行编制的《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评估问卷》进行调查,由调查对象独立完成。问卷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糖尿病自我管理重点行为状况、糖尿病管理自我效能状况等。糖尿病自我管理重点行为包括:按时按量用药、饮食控制、科学运动、血糖监测4类,将行为进行赋分,能够做到且符合要求记1分,无法做到记0分,最高4分,最低0分。自我效能部分采用《中文版糖尿病管理自我效能量表(C-DMSES)》。该量表内容包括:特殊营养及体重管理、一般营养及遵医服药、体育运动、血糖监测,共4个维度20个条目,分为0~10分共11个等级评分,总分为0~200分,分数越高代表自我效能越高。得分指标=量表的实际得分/该量表的可能最高得分×100%。根据得分,自我效能可分为高(得分指标≥80%)、中(得分指标40%~80%)、低(得分指标≤40%)3个水平[5]。调查对象在调查前均被告知调查目的及保密规定,问卷填写完毕后,当场回收并由专人审核。1.2.3统计分析采用EpiData软件进行数据双录入并核对。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2结果

2.1基本情况本次共获得有效调查人数2609例,问卷有效率为97.9%。其中男性占41.6%,女性占58.4%;平均年龄(64.43±9.71)岁;平均患糖尿病年限(8.54±6.33)年;文化程度以中学比例最高;家庭人均月收入在1001~2000元比例最高;每月自付部分治疗费≤150元比例最高。详见表1。2.2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情况调查对象糖尿病管理自我效能总体得分为(137.52±37.59)分,得分指标为68.8%,处于中等水平。其中一般营养及遵医服药得分指标最高(72.4%),血糖监测得分指标最低(62.3%),详见表2。2.3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重点行为状况调查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平均得分为(2.27±1.19)分。患病年限越高,行为得分越高;每月自付部分治疗费越高,行为得分越高;自我管理效能水平越高,行为得分越高,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详见表1。2.4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行为得分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模型统计学检验,F=55.911,P<0.001,说明此多元回归模型有统计学意义。分析结果显示,患病年限、每月自付治疗费用以及自我管理效能水平均是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因素,患病年限越长、每月自付治疗费用越高、自我效能水平越高,自我管理行为得分越高(P<0.001),详见表3。

3讨论

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平均得分为(2.27±1.19)分,处于中等水平,与曹俊等人[6]的研究得出了类似的结论。不同患病年限、不同每月自付部分治疗费用的人群,自我管理行为得分存在差异。多因素分析结果也显示,患病年限、每月自付部分治疗费用是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因素,患病年限越长、每月自付治疗费用越高,自我管理行为得分越高。随着患病年限的延长,患者对疾病的知识、管理方法拥有更多的经验,因此自我管理能力越好;而每月自付部分治疗费用高的人群,其经济收入相对较好,因此相比经济收入低的人群,有可能获得更好的医疗资源[7],包括教育资源和医护支持,从而表现出了较好的自我管理行为。此外,本研究针对自我效能与糖尿病自我管理重点行为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自我效能是班杜拉社会认知理论的核心概念[8],指“完成某一特定任务时个人关于自身能力的判断”。现有的糖尿病教育主要是改变病人的知识和态度,对自我管理行为的改变涉及还不够[9],而自我效能是健康行为是否发生改变的最佳提示因子[10]。本次调查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效能得分指标68.8%,处于中等水平;其中一般营养及遵医服药自我效能得分指标最高(72.4%),血糖监测得分指标最低(62.3%)。这与国内同类研究结论相似,葛华英等人[11]针对中青年糖尿病足高危患者足部自我管理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显示,中青年糖尿病足高危患者自我效能得分指标为75.3%,处于中等水平,其中遵医服药自我效能(得分指标为94.1%)最高。糖尿病属于慢性疾病,随着病程的延长,患者对自身健康和疾病的关注度不断提高[12],为控制病情,对就医及用药的依从性也逐渐提升,因此表现出了较好的自我效能。然而血糖监测属于糖尿病日常管理的内容之一,可帮助2型糖尿病患者及时了解自己的疾病状态[13],需要长期坚持、定时监测,因此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忘记或者倦怠的情况,提示在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工作中,应更加倾向于日常自我管理行为的提升。此外,不同自我效能水平人群自我管理行为分析显示,高自我效能水平及中等自我效能水平的人群,相对于低自我效能水平的人群,拥有更强的自信心,更容易采用良好的自我管理行为,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14];反过来,随着自我管理行为的提升,也更加提升了患者的自我效能,强化了患者战胜疾病的自信心[15-16]。综上所述,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受患病年限、每月自付部分治疗费用、自我效能水平等多种因素影响。自我效能的高低是自我管理行为最为敏感的影响因素。在社区糖尿病健康教育工作中,应加强心理指导,注重提升患者的自我效能,从而促进患者日常自我管理行为的改善和形成。

作者:刘彤 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