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下交通轨道运营成本管理研究
时间:2022-02-13 09:21:04
导语:信息化下交通轨道运营成本管理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本文以地铁企业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分析与案例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交通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描述,并轨道交通实际情况以及问题探讨信息化的运用,以完善财务管理中对成本的管控。最后总结出在信息化背景下企业应当建立数据平台统一性,保证数据使用及时性,创建统一的信息化系统摆脱数据“孤岛”效应困境,以及加强财务人员沟通与培训,才能更好的为企业的保驾护航。
关键词:运营成本;信息化;管理成本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城市交通的供求矛盾也逐渐激烈,特别是,交通压力日渐增加,城市交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能制约或者助长城市发展,因此大力发展交通是城市首要的发展任务。在此背景下,城市轨道交通运输方式应运而生,尤其是地下铁路的修建开通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地面道路交通资源的矛盾。一方面,地铁公司一般属于国有企业,具有社会公益的属性并且对社会经济有正向影响,而且属于重资产项目初始投资需求大,建设时间长,而且由于其公益性不受社会市场经济的调节,导致了国内很多地铁公司的收入无法覆盖成本,因而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线网规模不断扩大,线路、车站数量以及客流量的增加,以往对单一线路数据的管理方式已不适宜,如何掌握运营线路状况以及客流量等情况并且有效处理大量的数据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一、交通运营成本概述
成本管理是企业保持竞争地位的重要管理问题之一。周春燕(2010)对轨道交通的成本状况进行分析发现,我国交通轨道的成本大且主要由政府承担,难以管控计算出真实的成本数值。而由于地铁的外部性,张思林(2016)等研究运营成本对轨道交通站点的关系,发现站点对运营成本和顾客成本的影响。张天刚(2019)则通过实际研究归纳总结交通运营成本的作用与动因。铁路轨道属于资源密集型行业,固定资产使用和工程建设时间都较长。在完整的轨道生命周期内,对每条轨道的管理包括规划、建设、运维等阶段,且在不同的阶段成本管理的重点不同,需要按照全生命周期对每个轨道进行核算。而越来越多的线路使得成本数据的核算也趋于复杂化。此外在运营阶段,企业的成本控制会导致交通运输的客流量与乘客舒适度的两者博弈。如果客流量不大,企业运营过程中的人均运营成本较高,而客流量增加时,人均成本降低但是乘客的乘坐体验舒适度将受到影响。由于交通轨道属于产品以及特殊的公益特性,企业成本的管理应当不以降低产品质量为前提。
二、以G地铁为例探究运营成本管理问题
G地铁集团运营成本分为六大类,包括:人员成本、能源成本、维修成本和其他成本,以及固定资产的折旧和税费等。地铁运营管理涉及的财务人员多、专业广泛且需求大。在广州地铁发展前期过程中,财务成本核算颗粒度不够,信息难以追踪至业务层面,部分成本无法细分。此外业务信息较核算信息记录细致,但是业务记录的数据和财务信息不能全面对接。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的互相独立增加管理者决策难度。随着线网规模的不断扩张及线路运营时间的逐步增长,多线路下的线网运营的成本管理与单一或少线路的运营成本管理难度截然不同。在信息化和对成本管控精细要求更高的推动下,企业按照管理和决策的需要识别业务流的主要节点和各项作业,根据作业的同质性,划分和确定作业成本中心。此项措施对不同成本的归集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且有利于地铁运营过程中对资源的掌控和对成本使用的效率。按照地铁行业的性质特点,G地铁将运营业务的整个环节运用全成本管理的思想,进行全价值链划分。并通过建立作业成本思维模型,建立标准成本指标体系,更好地核定的那位标准成本值,进行成本闭环管理。但其中突出的几点问题:1.各系统数据无法共享,形成信息“孤岛”。在推广过程中,对于信息地收集数据受阻,实施效率低下。G地铁由于较早信息化,使用Oracle财务核算系统、费用控制系统、全面预算管理系统Hyperion等,提高了效率,但由于各部门各自为政并采用不同的系统,数据之间难以互通,致使获取的大量信息无法共享,信息管理功能尚未得到充分且有效的利用,财务管理信息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和部署。2.现有成本管理受财务人员主观因素影响。作业成本的分解、作业成本中的建立以及成本动因的确定这些工作需要经过企业成本会计人员或成本管理人员经过实地分析和数据统计得出的信息成果。这就要求企业不但需要建设较完善的成本处理制度和人员管理制度,更需要配备高素质的成本核算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而且由于轨道交通行业运营的各项成本纷繁复杂,某些成本作业划分不清。因此在缺乏大数据严谨分析情况下,很多时候管理人员凭借职业判断对作业动因进行确认。因此,实施作业成本法会受成本管理人员的主观影响,仅仅对财务信息以及与财务相关的业务链条进行数据分析很可能无法分析出该作业成本的同质性,存在一定的偏差,从而影响企业管理层做出相应的营运决策和绩效评价。3.数据的收集难以顾及隐性成本。由于企业或员工的当下行为有意或者无意造成的未来可能造成经济利益流出的成本,是成本的将来时态和转嫁的成本形态的总和,如由于个人决策的偏好导致决策失误、指令的无效、效率的低下等等问题。与账面上直接体现的成本来说,隐形成本难以提前预测和计量。对隐性成本不够重视,忽视了当前行为对未来成本的影153响,从而导致作业成本法的计算结果受到质疑,后续成本增加。4.成本信息缺乏时效性。成本体系的构建需要作业数据传递、收集、加工、分析等基层信息处理,这些成本管理活动都需要耗费成本核算人员或成本管理人员大量的时间。此外,轨道交通运营成本种类繁多,且成本动因难以及时收集信息,给成本核算人员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并且财务信息都存在着一定的时效性,假如收集数据的时间间隔较长那么该数据则成为了历史无效信息,成本核算人员无法从中分析出真正的成本动因,为企业管理层提供营运管理决策支持。因此,在现有信息技术体系下,管理人员难以处理大量的数据,由此可能对数据的有效性产生消极影响。
三、意见与启示
1.创建统一的信息化系统摆脱数据“孤岛”效应困境。地铁企业应当建立以全生命周期为主要核心的信息管理体系,以信息和资源等优势互补、优化配置充分体现信息化体系的作用。而该信息化的建设整合应当建立在系统协调一致、充分发挥信息的利用效率,减少信息冗余以及信息传递的无效。除了财务信息指标作为企业的标准,还应当设立非财务信息的相互印证和发展,使得财务管理实现以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为核心的管理模式,充分满足企业经营决策的需要。因此,企业需要建立内部信息数据共享系统、数据自动收集、传递与处理的信息系统,并在统一的管理标准下,对财务管理系统、维修业务系统、资产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进行综合性协调核算,实现智能化成本分析和管理控制。2.加强财务人员沟通与培训,形成战略发展眼光。作为交通轨道的财务人员,首先应当树立为交通轨道体系服务的以市,围绕轨道的规划、建设和落实等项目,积极参与进入业务的发展,及时反映业务问题,为各类项目的建设和发展创造做出预测,创造有利的条件。除了对业务的理解,财务人员还需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业务的熟练程度,并且做到对财务信息积极思考,提出对决策有用的信息,做到业财融合,达到决策有用性。此外,财务人员应当强化对企业资产的主人翁意思,保障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并且通过对合理利用流动资产,有效测算项目所需的融资,为交通轨道的发展,为社会公益性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财务支撑。其具体途径包括:企业加强对员工的培训,财务人员自发学习提升自身素养,形成对企业发展的大局观、战略眼光。随着科技的进步,财务人员应当意识到传统的知识已经不再满足日益发展的需求。轨道交通中庞大的信息处理之前是掣肘企业财务信息决策有用的根本原因,但是经过技术的发展在可以预知的未来,这些问题很可能将不再是问题,那么财务人员需要辨别真正提供的有效信息是哪些。形成战略发展眼光也有助于地铁资产在建造时减少隐性成本。由于具有全局观,财务人员往往需要从全资产生命周期的角度看待资产的购置、使用和报废处理。除了资产,对形成的其他资产也会更加的谨慎以从长期来看达到获利的目标。短期目标往往导致短视以及带来一系列的隐性成本,财务人员形成战略发展眼光有助于减少此类决策的发生。3.建立数据平台统一性,保证数据使用及时性。搭建运营的作业成本管理体系的实施和运行的过程中,作业的数据传递、收集、加工、分析等业务都需要耗费成本核算人员或成本管理人员大量的时间精力,而且该信息存在时效性,如收集数据的时间距发生数据的时间距离过长,那么该数据的价值则会大幅降低。因此作业成本管理体系仅通过手工会计核算模式是无法实现的。例如,G地铁试运行作业成本标准时,管理体系采用信息系统记录的数据与手工统计数据相结合的方式,尤其部分业务层级的统计数据与管理报表只能由手工制定。这不仅增加了成本核算人员工作量,而且收集数据所耗费的大量时间也对数据的精细化程度及分析的时效性产生严重影响。4.利用大数据信息合理分配作业成本动因。针对初始实现作业成本预算的公司,作业成本标准值根据历史数据或同行数据进行核定,后续可根据公司内外部环境的实际情况进行滚动更新和修正。收集不同阶段的成本作业信息之后,企业按照不同的生产成本动因将成本分配到业务活动中。企业收集了在不同阶段的成本作业信息,接下来就是要按照一定的成本动因将成本分配到各个不同的业务活动中,即按照成本标准值进行分配。作业成本标准值是指作业成本中心的单位标杆成本值,即单位作业的成本标准值,是用于成本预算编制、分析、考评的基准值。在作业成本管理体系中,由于作业数据实现了信息自动化管理,所以建立实时更新的作业成本数据库成为了可能。信息一体化的成本体系动态反映了广州地铁日常运营数据,如物资管理、工单记录、工时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业务系统记录管理等业务的数据,大幅度减少了成本数据收集与上传的时间。
四、结语
综上,成本的科学管理是轨道交通发展的要求之一,并且由于社会和科技的印象之下,交通轨道的财务成本管理也会限制企业的发展。轨道交通作为基础设施,其投资的增加有助于拉动需求,带动经济总量的快速扩张。同时地铁是地区经济增长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决定一个地区竞争力,合理的地铁配置方式可以为地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为本地区企业或产业创造更多机会。因此,轨道交通的发展更需要财务人员做好财务保障,严格执行财务规章制度,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王苹.关于管理会计转型下财务信息化体系建设的思考[J].财会学习,2019(13):83-84.
[2]王苹.战略成本管理在广州地铁集团的探索与应用[J].中国总会计师,2019(1):69-71.
[3]张思林,袁振洲,曹志超.基于出行成本和运营成本的接驳城市轨道交通社区公交站点布设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6,40(6):57-63.
[4]陈虎,孙彦丛.管理会计信息化——财务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J].财务与会计,2015(7):11-12.
[5]周春燕.我国轨道交通运营成本控制研究——以北京、上海、香港为例[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0(5):38-39.
作者:徐晴晴 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上一篇:云数据技术中心运营管理体系分析
- 下一篇: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人才培养研究
精品范文
3信息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