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体育运营与管理研究

时间:2022-07-12 10:00:52

导语:互联网+体育运营与管理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互联网+体育运营与管理研究

[摘要]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是广东省唯一的互联网+创新创业示范校建设单位,结合体育运营管理专业自身特点,开展基于互联网+平台及思维的课程教学、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建设等改革实践,为同类型专业适应时展要求,开创性地拓展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发展方向积累更多宝贵经验。

[关键词]互联网+;体育运营与管理;师资建设;平台建设

移动互联网在给教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当前的高等教育事业制造了空前的挑战。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属于体育大类中的新兴专业,以其多元、跨界特点引起了广泛的重视。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有别于其他传统的体育类专业,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与其他专业的联系日益紧密,展现出非常强劲地发展后劲,也为实现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的“互联网+”改造提供了前期基础。但截至目前,国内关于互联网+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的相关成果还未发现,这既是开展研究存在的困难,又是开展研究的机遇,但无论怎样,“互联网+”时代的浪潮不可逆转,“互联网+”专业改造相关研究方兴未艾,适时开展互联网+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恰逢其时,必将引领今后一定时期内的国内专业发展浪潮,也必将使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的发展建设成果为外界所熟知,起到展现一流高职特色,彰显一流专业风采的作用。

1互联网+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建设可能存在的问题

1.1专业发展软硬件环境不够完善。经过5年艰苦卓绝的实践探索,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不断总结、完善“以赛事为载体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倾听用人单位对于人才培养的意见反馈,在此过程中与一大批赛事举办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可以说专业办学基础—赛事的类型更加丰富,赛事举办企业对学生的认可度不断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就业满意度远超同类院校,率先实现了建设一流高职院校中的一流专业的目标。但专业发展的软硬件条件,还与互联网+特色专业相距甚远,如果获得学校的互联网+特色专业立项,300万的专业建设投入将极大地改善专业建设捉襟见肘的状况[1]。1.2具有互联网+思维教师稀缺。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1名,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5人,讲师4人,助教1人,职称结构较为合理。学历结构上,9人为硕士研究生,其余2人为本科学历。这11名教师均为“双师素质教师”,具有一定的企业实践经验,能结合实践经验组织教学;在年龄结构方面,45岁以上3人,35-45岁4人,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4名,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教学与科研团队;在专业背景方面,8人具有体育方面的学位,3人具有经济管理方面的硕士学位,在一个学科交叉的氛围中有利于老师们取长补短,更好地组织与开展教学及实训工作。师资力量充沛,师生比例协调,所有专任教师皆有企业从业经历,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储备了良好的师资条件[2]。1.3互联网+专业发展平台还未建立。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中,立足于专业人才培养的根本,基于互利双赢的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合作模式,发挥学校教育优势,依托企业资源,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建设优质的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先后与珠海多家体育娱乐行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签署校外实习基地协议,为学生提供体育产品销售、体育赛事策划与组织以及顶岗实习等机会。1.4现有课程无法实现与互联网+目标对接。目前,高职院校在体育产业营销方向或专业的建设相对滞后。设置体育专业的高职院校,大多以传统的体育教育与社会体育专业为主,在国家大力提倡发展体育产业、培养体育产业专门人才的导向下,仅有少数几家院校开设了体育产业相关课程或教学项目,但是绝大多数开设体育相关专业(方向)的高职院校。体育产业营销相对于传统的体育教育、社会体育专业的门槛较高,不仅需要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客户技巧、体育运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同时需要体育广告策划、体育赛事组织、体育场馆管理、体育经纪人等体育产业的专业知识,而高职院校的体育产业人才培养与高速发展的行业需求不匹配。我校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由于建设周期较短的原因,还无法实现专业课程建设与互联网+标准的有效对接,还需要在后续的建设过程中加以妥善解决。

2互联网+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建设解决对策研究

2.1加大投入,夯实专业发展基础。一是开发优质教学资源,提升“双师型”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不仅要具备过硬的教学本领,还要具备课程开发、技术支持甚至信息化教学的能力。以满足“互联网+”时代教育数字化教学与信息化管理的要求。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主要体现在微课程的教学设计和呈现、微课程的开发与应用以及信息化教学手段的组合与应用。建设期内,本专业拟开发《营养与保健》等2-3门校级微课程,完善专业教学资源库。编写两部省级规划教材,校企合作开发、使用校本教材2部。二是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加快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及实践技能形成的必要环节,更是实现学生与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的必要环节。实践教学条件是实践教学实施的根基,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保障,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发挥重要作用。只有先进的实践教学条件和教师先进的技术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三是加强实践教学条件的内涵建设。通过学习相关企业先进文化及管理制度,更好地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构建一系列基地管理办法和学生实习实训管理制度,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的管理。2.2加强互联网+师资培训。为了在人才培养方面加强对于学生职业“工匠精神”的培养,因此有必要首先打造一支极富“工匠精神”的教师队伍,在深刻分析本专业教师基本教学能力的基础上,采取外引内培的方式,提升专任教师的基本工匠素质,同时注重在职业教育培养全过程中逐步渗透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双重熏陶,培养同时具有工匠技能、职业素养、人文素养的新一代具备“工匠精神”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2.3引入行业企业,共同打造互联网+专业发展平台。立足现有基础,与华发体育运营管理赛事公司、佳兆业有限公司、珠海动力健身服务有限公司与华发明华会有限公司等行业企业紧密合作,遴选2-3家规模大、平台高的体育产业企业,校企协同共建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体育产业营销方向)。基于“校企双主体”的现有人才培养模式,以校内外“教学企业”为人才培养主基地,采取“嵌入式”、项目化教学模式进行专业技能课程教学,培养适应体育行业企业需要的调研、销售、策划、培训及俱乐部管理等岗位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将本专业建成省内一流的品牌专业。2.4完成课程体系的互联网+改造。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既有来自体育专业方面的专家教授,也有来自行业企业方面的熟知体育产业运营的营销者和管理者,更有来自教育行政部门和体育行政部门的宏观指导者,可谓“专家教授+行业企业+政府部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发阵容。培养目标按照“发展+创新+复合”的标准执行,使本专业的毕业生不仅具有体育运动专业技能,同时要具有发展性和复合性的营销和管理运营技能,力争本专业做到省内,乃至国内同类院校的一流水平[3]。

3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的互联网+改造势必成为决定专业发展命运的头等大事,当体育产业专业发展插上互联网的翅膀无疑将会具有更加广阔的空间,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体育健康学院体育运营与管理专业将会坚持“厚基础、重素质、强技能、求创新”办学理念的指导下,专业将会更加注重“学生职业技能”与“综合素质”的培养。以高标准、严要求,严格规范学生的培养规格和行为规范。经过专业知识的层层洗礼,使培养的学生在学校、社会、行业、企业等各界表现出色、体现了较高的综合素质,较强的专业技能,争取获得各界较高的评价。

【参考文献】

[1]温毅娴,吴创.基于学生视角探索互联网+专业课程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为例[J].科技经济导刊,2017(9):139-140.

[2]高彩云.基于学生视角探索互联网+专业课程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以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与操作》课程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24):138-139.

[3]王烨,胡洁.现代4P医学模式背景下“互联网+”专业照护平台的需求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8(15):135-136.

作者:邢莹 单位: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