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营管理课程体系改革论文
时间:2022-04-21 11:31:04
导语:交通运营管理课程体系改革论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是运筹学、管理学、物流学、运输经济学、道路交通安全法、安全人机工程学、道路交通事故预防、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实务、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管理、客运服务心理、汽车构造、道路交通事故保险与理赔、安全应急处理、交通工程学等。但随着交通运输事业的迅猛发展,社会对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面对不断变化的形势,现有的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已经不能满足培养人才的需要。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专业选修课设置过少。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是个涉及面较广的专业,而目前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将大部分甚至全部精力与资源都放在了专业必修课的设置上,几乎忽视了专业选修课在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上的作用,阻碍了学生对更多与专业相关的知识的了解和兴趣的培养。(二)教材的选择不当。高校对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部分教材选择过于陈旧或者存在片面性,较少使用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与编写的符合企业生产环境的教材,没有使教学紧密联系实际,难以保证学生学到有效的知识和技术。(三)实践教学存在不足。受资金、设备条件、实践基地等因素的制约,目前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在先进性和有效性方面还存在欠缺。由于大多数实训所用的设备资源为大型设备,有限的实训设备导致实践教学过程中难以做到人手一机,大多数实训停留在教师演示、学生观摩的状态。这种被动式的实践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未能充分发挥,难以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
二、对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与建议
(一)理论课程体系改革。1、增加选修课比重。加入与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相关的选修课,使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选修课,推进个性化培养的课程体系,促使学生的专业知识从结构简单型向复杂性转变。2、重视心理健康类课程。在如今这个竟争激烈的时代,对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学生的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更应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学校应设置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并且注重其质量,保证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人才在拥有扎实的基础知识以及综合能力的同时,也能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健康的心态来面对学习、工作和生活。3、拓宽基础课程。在学生的专业教育中,学校注重对学生自身专业能力的培养,开设专业理论及实训课程,可是对于学生拓展意识的培养则比较欠缺。一个学生精通交通运营管理的同时,如果再懂得节油减排,懂得环境保护,对他自身的发展会更有利,也可以为社会和谐发展作出贡献。(二)实践教学改革。1、改变实践教学形式。要真正实现对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环节中应多采取项目式实践教学法。由教师和几名学生组成团队的形式,完成某项具体项目。在其过程中学生是项目的主要负责人,教师并不以讲授的形式参与,而是对学生在完成项目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给予提示与解答,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2、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实训基地有校内基地与校外基地两部分组成。一般来讲,校内完成的实训比较好控制,而校外进行的实训则管理的难度较大。校外实训存在两个突出的问题:①难以选择合适的企业,有些企业不愿意接收学生;②实训游离于企业的生产之外,企业生产与学生实训基本分开。存在这样两个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①企业以追求利润为目的,对于免费接纳学生实习的兴趣不大,反而觉得累赘;②教学计划中实训活动的安排与企业生产不同步。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一是要选择合适的企业,通过入股或其他方式建立起紧密联系,形成能够实现实训要求的校方可控的校外实训基地;二是在企业中选一批工程技术人员、管理干部、技术能手作兼职教师,通过他们的教学让学生真正融入到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去。(三)考试制度改革。考试是检测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而不是最终目标。学校应该根据不同的科目确定与之相适应的考试模式,真正实现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目的。另外,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交通运营管理相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改革考试内容,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随机应变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水平的考核。因此可以打破传统的以试卷形式为主的考试方式,采取多样化的考试形式和评价手段。
综上所述,对于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来说,要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塑造创新型的人才,就应该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考试制度等教育的基本方面进行改革,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当今社会需求的交通运营管理人才。当然,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教学与实践、人才培养与专业课程改革需要更多投身交通运输行业的人来研究,从而更好地完善交通运营管理专业。
作者:代佳妮 赵柱文 陈 柳 单位: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魏正懋.交通运输专业改革初探[J].科技信息,2013(15)
[2]彭后生.在城市交通运输专业实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J].职业与教育,2009(06)
[3]陆丹丹.校企合作下高职学生毕业论文指导方法探讨————以城市交通运输专业为例[J].职业通讯,2014(9)
[4]李美华.高职交通运输专业人才培养方向的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14(6)
- 上一篇:水运工程建设合同管理的对策探讨
- 下一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