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算管理问题研究
时间:2022-01-28 04:17:11
导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算管理问题研究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摘要: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财政资金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不断增加,对于财政资金的使用也日益规范,对基层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也迫在眉睫,预算已经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行政事业单位,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全面预算管理存在诸多问题,本文提出了几点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问题;对策
一、引言
随着医疗卫生改革,财政资金投入不断增加,预算已经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行政事业单位,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对于预算不太重视。管理层一般都是医疗业务精英,对财务的看法就是可有可无的,因为觉得财务不能给单位带来看得见的经济效益,认为只要努力抓好医疗业务就可以。近几年,财政投入力度逐渐加大,整体收入提高,但是职工人均收益并没有太大提高,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做好预算控制,单位也没有很好的内控制度,导致成本增长。
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1.有助于控制成本支出。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财政投入不断增加,怎样做到合理安排资金,控制成本支出至关重要。医改前,基层是差额补助,基本也是自收自支性质,每项开支都必须在收入范围之内,也在固有范围之类,没有额外资金添补硬件设备。医改后,基层的房屋、设备等硬件设施都得到财政的大力投入与支持,财政资金不断增加,对资金的使用方向和范围也有严格要求,如何有效安排使用资金至关重要。2.有利于管理层及时掌握单位运营状况。预算管理重点是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能让管理层及时动态掌握单位经济运营情况,增加了预算的可视性和可执行性。3.有利于提升内部控制的监督能力。医疗体制改革后,部分医院没有考虑过成本效益,因为医疗业务水平没有改善,一个专业技术人员一个月的业务收入比他所领工资还低,医疗和公卫服务没有很好结合。
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1.思想意识问题。首先,管理层不重视预算管理工作,甚至由财务部门负责全部的预算工作,预算编制随意,预算数据不准确,不能有效控制经费支出。当前,多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者都是有一定医学能力或医学特长的人,没有接触专业的财务知识和丰富的管理经验,认为银行存款有余额可以开支。实行医疗体制改革后,从单位原来的差额补助性质转变为全额补助性质,国家重视公共卫生工作,部分人认为不需要创造效益也能有工资,而且工作重点从医疗转向公共卫生服务,医疗业务收入相比医改前还有所下降,职工平均收入下降,医疗成本和其他物力成本显著上升。医改前都是手工记账,虽然有预算行为,但是没有全面预算的概念。医改后成立了核算中心,一个责任会计管理多个单位,没有统一的指标控制系统,预算执行也存在一定的难度。通过全面预算的信息化管理,能更好地将预算明细记录在案,使预算管理更加清晰。其次,医疗体制改革成立核算中心后,少数基层单位管理者对自身权利有误解,认为核算中心限制了他们的开支权,导致财务中心和单位成了对立面,想方设法多开支。以前每个单位都按自有的模式运作,各单位的分配及开支比例都不一样,导致单位之间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职工之间互相交流后矛盾比较突出。2.内部控制监督问题。核算中心一个责任会计要管理几个,甚至十几个单位,对每个单位的信息掌握不及时、不准确,不能直接参与每个单位的预算编制和控制,也会导致预算执行不力。在传统的医院管理模式中,资金应用范围狭窄,因此在财务管理方面难免会有所疏漏。3.不能实时监控问题。基层专职财务人员严重缺乏,对于预算也只是完成任务式,单位管理者也不重视财务,他们关心看得见的效益。对于财务预算要求不太上心,即使做了预算也不当回事,预算人员也缺少专业的手段和方法。因为各方面的原因,预算执行难度也较大,也就不能真正落到实处。
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完善全面预算管理的对策
1.提高全面预算管理意识。全面预算管理作为一种全员、全过程、全部门参与编制与实施的预算管理模式。通过中心及局领导和各基层领导沟通,实行分级责任制,明确开支权不变,中心的目的是规范开支行为,规避财务风险。通过管理层的激励和沟通,理清运行思路,医疗和公卫不是分开的独立个体,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实现双赢。制定相关文件、规定,统一开支范围,通过与绩效考核挂钩,合理有效控制开支范围及金额比例。构建全面的预算绩效考核激励机制,从绩效考核中体现预算执行情况的应用,单位年度考核若有结余,可以按人社批复奖励绩效1—3倍发放。从2019年以来,21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纯收入从2018年2986万上升到3039万元,截至2020年8月,基层医疗纯收入已达到3182万元。人均职工待遇也从2018年6.9万元上升到2019年人均8.3万元。近几年,为了严格控制公用经费开支,一方面尽量做到减少招待,另一方面每个单位都要求在食堂工作餐招待。全市21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招待费从2012年170万元降到2019年0.4万元。2.统一标准来提升内部控制的监督能力。全面预算的管理必须建立一套统一的标准,否则将会造成预算执行中各部门标准不统一,执行过程混乱。让全体职工认识到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加强财务人员预算知识培训,明确预算管理责任,理解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制定一系列内控制度,有效控制超预算成本发生。财务人员及管理层能及时掌握单位财务运营状况,适时调整预算。强化单位的经营责任意识,让单位管理层能更加有效和全方位的掌握财政,了解财务状况,随时动态监测资金使用及预算执行,及时调整预算。通过事前支出审批程序,规范预算管理,控制不合理及不规范支出。另外对基层医疗机构支出实行预算指标控制,杜绝超预算支出。将开支范围、开支标准、审批流嵌入财务内控网上报销系统中,减少或消除人为操纵的因素,大大加强了支出规范性,提高了支出效率。事前支出审批程序规定,单项采购(维修)金额小于200元综合金额小于1000元时,由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生效;单项采购(维修)金额小于1000元综合金额小于3000元时,由全体班子成员签字生效;单项采购金额大于1000元且小于3000元综合采购金额小于10000元,全体班子成员签字后上传至财务系统审批;单项采购金额大于3000元且综合采购金额大于10000元,全体班子成员签字后须报送局相关领导审批。药品耗材实行计划采购及事前审批程序。采购金额原则不超过上月销售额的20%,单一品种不能超过2个月使用量(急救药品、麻醉药品除外),采购前需进行事前审批(紧急、急救药品除外)。加强药品耗材的管理。购进药品耗材到达当月必须验收入库报账,当月未入库报账的不予认可,相应责任由药房主管、分管药房领导分别承担40%,财务专管员、主要负责人分别承担10%。药品耗材库存实行一年两次盘点,自行组织盘点一次,局组织交叉盘点一次,交叉盘点中损耗率超过规定的部分,药房主管承担全部责任。降低药品采购与使用高价药品的比例,控制药占比(中药除外),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控制在45%以内,乡镇中心卫生院控制在40%以内。规范货款支付。货款的支付按财务入账时间“先入先付”的原则,通过银行转账方式直接支付给送货企业,对于有“老欠款”的单位,新老欠款应按40%、60%的支付比例支付,同时新产生的货款支付时间不得早于6个月,对于药占比没有控制在规定范围内的新货款支付时间不得早于10个月。3.将预算管理信息化。充分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将预算管理及绩效考核流程嵌入信息化系统,减少工作量,消除人为操纵因素。把单位做好的年初预算指标录入系统,通过实行信息化报账程序,每笔开支都进行网报支付,用系统控制指标后能随时监测到预算的执行情况。以支出定收入,让各单位结合实际及参照上一年度相关数据为基础,制定本年度的收支预算。上报给核算中心审核,返回专管员调整预算,然后经由分管财务领导审批,再录入预算指标管理系统,由核算中心主任审批后方可执行。原则上半年核实一次预算执行情况,如特殊原因确需增加或调整预算,须报局领导批准方可执行。这样能让单位管理层动态掌握本单位的运行情况,做到每支出一分钱都心中有数,减少盲目支出。
五、结语
综上所述,促进信息化全面预算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整体预算与成本控制有着重要作用,实现信息化全面预算管理是具有建设性意义的。做好成本控制及全面预算管理是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应建立科学完善的全面预算及绩效考核奖惩机制,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将预算管理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黄小丽.浅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算管理.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0(16).
2.何宏伟.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算管理分析.会计师,2020(14).
3.王学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预算管理.财经界(学术版),2020(18).
4.伍静霞.浅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算管理.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02).
5.梁芙蓉.浅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预算管理.中国集体经济,2019(33).
作者:廖芬芳 单位:武冈市卫生局财务集中核算中心
- 上一篇:医院全面预算管理流程及成本控制探析
- 下一篇:中储粮直属企业滚动预算管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