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部门预算管理模式分析
时间:2022-08-13 11:34:40
导语:县级部门预算管理模式分析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当前,我国县级部门预算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无论是从意识形态变化还是从改革推进进程以及监管力度等方面都迈出了一个新台阶,但是与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要求还有一定距离,还需要进一步规范部门预算管理机制,切实深入贯彻部门预算改革制度。目前,我国县级部门预算管理中还存在以下几方面主要问题,具体表现为:
(一)预算管理编制不规范,预算编制方法有待改善。近年来,我国各县级部门已经开始意识到预算管理编制的重要性,并不断完善部门预算管理机制,但在预算管理编制的规范性上还有待提高。一是县级部门预算编制周期比较短,编制时间不及时,延误预算批复时间,不利于预算编制的严格执行。二是县级部门预算编制的内容相对比较简单,不能完整的反映部门单位的财政收支情况,缺乏一定的准确性和透明性。三是县级部门尚未形成一套科学、规范的预算定额标准体系,很多部门的定额标准相对比较滞后,项目分类细化不具体,执行时容易出现寻租现象。在预算编制方法上,虽然大部分部门采用了零基预算法,但是在实际运用中还是流于形式,部分部门单位迫于考核指标的压力,依然采用基数加增长的编制方式,导致预算编制与实际情况不符。
(二)县级部门预算批复程序有待优化,预算执行约束力不强。县级部门预算草案制定完毕后需要提交给人大进行预算批复,在批复的过程中有以下几方面亟待优化。一是预算草案提交给县区人大代表进行审阅的时间比较短,导致很多人大代表在没有完全吃透预算草案内容时就要开始表态,不能真正发挥人大代表准确判断的功能性。二是预算表决的程序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的预算表决过程相对比较简化,缺少专业人员向表决人进行详细讲解,表决权利被弱化现象严重。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部分部门单位不能完全按照预算制度执行,挪用经费、错用经费、超预算使用经费等违规现象时有发生,预算执行约束力还有待提高。
(三)部门预算监管不到位,缺乏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目前县级部门预算监管工作还不到位,缺乏一套强有力的监管手段,具体主要表现在几方面:一是对预算执行监管的力度不够,导致部门预算形于表面,落实不严;二是人大监管不严,从预算草案批复到预算落实监督,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监管体系,使预算管理出现断层;三是预算审计监督还需进一步深入和延伸,不能只重视审计结果,忽视找出问题原因。出现预算监管漏洞问题,究其原因还是相关部门单位领导没有充分认识到加强预算监督的重要性,没有设置专岗专职进行预算监管,而我国由于缺乏相关强制性的财政公开法律规定也让部门单位常常采取“选择性公开”策略。同时,预算管理过程中由于缺乏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和追踪问效机制,导致政府在安排新项目时缺少了必要的对比论证,削弱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四)县级预算管理观念不强,财务人员专业素养有待提高。县级部分部门单位对预算管理的意识比较淡薄,思想不够统一,认为预算管理只是做做样子,没有真正认识到部门预算管理对财政资金运行的重用性,反映到实际工作则表现为不能做充分的准备迎接部门预算改革;不能按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行预算制度,预算执行约束力还有待提高;不能以科学合理的预算编制方法进行预算管理,等等。部门预算管理观念落后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预算编制准确性低、实施效果差,不符合新常态下的新要求。在预算编制人员的配备上,县级部门单位还是缺乏专业的预算编制队伍,相关财务人员专业知识水平有限,信息软件操作能力弱,职业综合素养有待提高。
二、新常态下创建我国县级部门预算管理新模式的对策
实行部门预算,是新常态下我国县级预算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建立社会主义财政新体系的必然要求。在县级部门预算改革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县级部门预算管理还任重道远,还需要我们继续创新努力,不断探索提升部门预算管理水平的新模式。
(一)完善部门预算管理机制,提高定额标准的科学性。完善县级部门预算管理机制,需要从多方面开始着手:一是要不断完善预算管理运行机制,切实统筹安排好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三大环节,设立专门的预算编制部门专门负责编制工作,各部门单位严格执行本级单位预算制度,各级预算监管部门要对预算执行全过程进行控制监督,实行岗位责任制,努力提高预算管理的专业性和合理性;二是要进一步规范预算编制时间周期,确保预算编制程序规范化,编制初期,对上年度的预算执行结果和绩效考核情况进行分析,结合本年度本级部门单位的实际财政资金收支需求,合理编制预算草案;三是加快部门预算管理法制化进程,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预算法制定,畅通各个社会群体参与到部门预算管理和监督渠道,通过完善部门预算批复程序,切实保障县级人大代表的表决权益和监督权益,进而提高县级部门预算管理的整体水平。同时,要进一步提高定额标准的科学性,一方面是建立健全部门基层定额标准体系,对定额标准的具体项目进行细化和分类,加强对基层数据的收集与分析,确保定额标准制定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另一方面要不断健全定额标准体系的配套设施,提高部门预算编制的综合质量水平。
(二)提高基层预算财力水平,完善绩效考核体系。提高基层部门预算财力水平是保障县级政府财力实力的重要保障,一方面要加快县级部门经济发展,结合本级县区的自然条件和实际需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县区经济产业,实现县级部门财力收入新增点;建设生态环境友好型经济项目,引进专业人才,优化产业结构,坚持走县区经济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道路;以扩大乡镇经济为辐射点,重视农村经济建设,促进县级区域全面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大中央和省级转移支付投入力度,县级部门预算是上级转移支付使用情况的重要依据,要加强对转移支付资金的监管,尤其是对专项转移支付要建立追踪调查机制,确保资金使用符合相关规定标准,减少县级财政支付压力,同时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证财务公开透明。建立健全预算绩效考核制度,完善绩效考核体系是提高县级部门预算管理水平的关键之一,要运用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方法对各项财政支出进行客观评价,从而提高预算编制的公平性;同时要做好绩效考核结果的分析运用,规范绩效考核报告格式和整改措施,切实提高绩效考核成果价值。
(三)明确各部门在预算管理中的职能定位,加强预算监督管理。目前县级预算管理中,行政部门还是处于主导地位,因此明确各部门在预算管理中的职能定位,对预防权力过度集中在某一部门有重要意义。首先要明确财政部门在预算管理中负责预算编制的主体职能,同时作为预算管理中的主要负责部门,财务部门要站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稳定发展的高度上,坚持客观公正的进行预算编制,要充分发挥财务部门内部控制作用,促进资金资源优化配置。其次要明确其他部门单位在预算管理中的重要职责,主要是要督促相关预算单位严格按照预算编制进行预算执行工作,积极配合财政部门完成部门预算编制,加强自身规范使用资金的能力,发挥县级部门单位的主观能动性。最后要着重强调审计部门对预算执行的全程追踪监督作用,加强预算监督管理,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管理体系,在充分发挥内部控制作用的同时要畅通外部监督渠道,完善人大预算审查、批复程序,确保部门预算编制公开、公正、透明。同时,要加大监管设施的投入,完善配套体系,切实提高县级部门预算管理质量。
(四)提高财务人员专业素养,进一步推进预算精细化管理。县级部门预算管理工作专业性强、综合度高,这就要求相关财务人员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基本功。一方面县级部门要加大投入力度,引进优秀的财务专业人员,不断壮大部门预算管理人员队伍,提高预算管理人才软实力;另一方面要加强对预算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部门预算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以及职业道德素养,相关人员本身也要加强自身建设,通过工作实践经验的积累以及平常自学,不断拓宽个人的能力维度,要转变传统思想意识,更新观念,善于接受新鲜事物和先进的工作方法,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为顺利完成部门预算管理工作奠定基础。同时,要加快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引进先进的预算管理系统,实现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的电算化管理,进一步提高部门预算管理效率,推进部门预算精细化管理。此外,要不断深入基层,通过调研全面掌握本级县区域的财政经营状况,以为提高预算管理编制精确度和精细化水平夯实基础。
三、结束语
县级政府处于我国政府体系中的第四层,是最重要的基层行政部门,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受行政地位属性影响,县级预算管理在我国财政体系中也占有重要位置,县级部门预算改革的成果,事关县乡的经济发展和基层组织财政稳定。县级部门预算管理工作千头万绪,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需要我们理清思路,完善各项机制,通过不断改革和创新,积极深化县级部门预算管理体制改革,扎实推进部门预算管理各项工作。相信未来在不断总结经验和改革创新的基础上,我国县级部门预算管理工作一定会稳步推进,为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市场经济运行提供保障。
作者:杨威 单位:凤冈县财政局
- 上一篇:乡镇财政预算管理浅析
- 下一篇:新形势下中学后勤管理方法与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