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代医院管理研究论文8篇

时间:2022-07-25 08:22:32

导语:我国现代医院管理研究论文8篇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我国现代医院管理研究论文8篇

第一篇:现代医院管理发展趋势对院长管理能力的影响

医院管理作为一门管理学科,已受到高度重视。通过了解现代医院管理发展趋势对院长管理能力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应对办法,对于推进医院全面建设,提高医院科学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一、现代医院管理发展趋势对院长管理能力的影响

(一)医疗体制改革对医院自主管理权限的影响

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模式的支配下,我国主要是政府办医,医院主要是隶属政府主管部门或国有大型企业管辖的领导管理体制。进入市场经济转型期后,随着我国医疗行业深化改革,依据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卫生行政部门将实行政事分开,从直接办医院转到宏观管理医院。同时,医疗机构将打破行政隶属关系和所有制界限,逐步实行全行业管理。通过改革,扩大医院的管理权限,使医院真正成为自主管理、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医院院长真正成为医院法人代表,履行赋予自己的职责和权限。培训与建立职业化院长队伍将是现代医院管理的需要和发展趋势。

(二)医疗卫生行业之间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我们面对的医疗行业竞争包括与外资合作经营的医疗机构的竞争、同级别医院间的竞争以及病源的竞争。一些不具备竞争优势的医院将面临功能转换调整、萎缩或倒闭、被兼并。由于医院产权的多元化与经营的多样化,给我国医疗服务市场的监督管理带来了诸多难题。

(三)创新建设将成为提高医院竞争实力的关键措施

作为院长以技术创新为主旋律,通过开展知识创新、技术创新、体制创新和管理创新,主动适应市场变化,探索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才能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

(四)自动化、信息化管理使医院管理模式发生大的变革

随着医院信息化、网络化工程的建设与发展,医学图像传输的网络化、IC卡挂号、诊疗信息存储与收费一卡多用、医用气压管道物流传输系统对药品器材、检测资料、医用卫生材料的发送与传递、数字化X线机的普及与无胶片放射科、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远程会诊、远程教育等在医院中的广泛应用,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工作质量与效率,及时获取所需要的医学情报资料信息,拓宽视野,提高了科学管理水平,同时也是医院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医疗与护理信息管理系统软件的开发使用,电子病历的普及,使无纸化办公成为可能。各种检验、检查结果,图像资料的直接传输,办公自动化、无纸化、信息传输网络化、资料共享化,使得医院传统的工作方法及与之相应管理模式将发生巨大变革。

二、应对

(一)院长应掌握医院基本信息数据

为了掌握医院建设的主动权,有效、充分地发挥院长领导角色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要求院长掌握医院基本信息数据要做到“成竹在胸”。院长要关注和掌握与医院建设、医院管理密切相关的以下八个方面的信息数据:医院的编制、功能与赋予的任务;与医院建设、医院管理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行业自律对医院提出的要求;医院人力资源的现状、优势与存在的问题,超编或缺编情况;医院业务技术建设发展的方向、技术品牌特色,与同类医院比较的优势与差距,努力的目标;医院门诊、住院病人各项诊治工作指标完成情况的数据;医保对象占本院医疗保健服务市场份额的比例;医院各项事业费拨付标准的数据;医院经费收支运行情况;医院拥有的大型医疗设备的性能、使用效率与使用效益情况。

(二)院长应抓好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是医院管理极其重要的任务,这早已是无可争辩的共识。因此,抓好人力资源管理理所当然是院长应高度关注的份内职责。结合医院实际,个人体会要抓好以下几点:1.要抓好人员的合理编成合理编成本着“精简、高效”的原则,优化卫生资源配置,除分配病床编制的同时,对人员编制的群体结构要达到整体优化的最佳配置。对医院编制定额内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政治工作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与后勤保障人员之间的比例;医、药、护、技、工之间的比例;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之间的比例;病床与工作人员之间的比例;人员与医疗仪器设备之间的比例等,均应具有与医院、与医院科室功能相适应的合理的比例要求,力求做到老、中、青人员较好地结合和理、工、医类的人员较好地结合。同时,从医院实际出发,以改革的精神,完善工作岗位的设置,定岗定编[2],纠正因人设岗,人浮于事,浪费人力资源现象的发生。2.要大力提高领导班子和两支队伍的整体素质医院建设的经验表明,大力加强医院领导班子建设和科室领导班子建设,努力建设一支以高水平学科带头人领衔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的、高效能的专业技术队伍群体;努力建设一支懂管理善管理的管理队伍群体,是医院建设取得显著功效的基本经验。因此,必须下力气抓好培养工作,要努力建设高素质、社会化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全面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重视培养一支思想政治素质较高、服务意识较强、善于组织重大科研项目、掌握科技发展和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的科技管理干部队伍[3]。3.要高度关注和抓好医院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重点是完善院长负责制,建立和完善任期目标责任制,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依靠职代会实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改革用人制度,实行聘用制,打破行政职务、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实行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对卫生管理人员实行职员聘任制;对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对新进人员实行公开招聘制度;按照按劳分配和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则,结合卫生工作知识密集、脑力和体力结合、高风险等特点,进一步搞活内部分配。扩大各事业单位的分配自主权,根据按岗定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的理念,建立起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

(三)要抓好医疗质量管理

医疗质量是医院管理工作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医院建设永恒的主题,是创建医院技术特色、品牌,塑造医院良好声誉与形象的重要基石。抓好医疗质量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重视抓好对全院人员的质量教育。医务人员应以主要精力抓好病人的诊治工作,做到诊治质量高。要抓好医疗质量保证体系建设。要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医疗服务技术规范,建立和完善新技术、新医疗装备使用的申报、准入制度,建立行之有效的考核医疗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抓好质量的认证工作,逐步与国际管理接轨。要实施超严格、全过程、全面质量控制的措施,积极防范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要注意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质量与效率之间的关系,提高效率不能以牺牲质量为代价;二是处理好质量与成本之间的关系,坚持走高质量低消耗的路子;三是处理好落实法规制度与检查督促之间的关系,建立惯性运转的良好机制;

(四)要抓好经营管理

医院经营的好坏事关医院生存与发展,以及能否具备可持续发展后劲的大问题。因此,院长必须重视和抓好医院的经营管理。重点要抓好以下要点:1.要搞好医院的“四定”工作:即功能定位、市场定位、目标定位和服务模式与内容定位。2.要在做好调研、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上,确立医院中长期的经营战略和具体的经营策略。例如:经营创新策略;名医名院策略;医疗联合体策略等[4]。

(五)院长要抓好发展管理

抓好医院的发展管理是体现院长综合领导能力的重要标志。医院只有不断注入发展动力,医院建设才能出现生机勃勃的新局面。因此,要抓好以下要点:1.要有明确的发展思路。院长作为指挥员,要着眼医疗服务市场,瞄准国内外医学科学技术、医院建设、医院管理发展趋势,应对挑战,抓住机遇。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结合医院自身的实际,认真研究和克服遇到的困难,理清发展思路,选准发展空间、发展项目的切入点,以及经济创收新增长点,果断做出决策。2.要有明确的发展蓝图。要组织制定好医院总体建设规划,包括技术建设规划、科技发展规划、技术队伍建设规划、医疗装备购置规划、医疗用房与生活用房建设规划、后勤保障建设规划、医院环境绿化美化与环境保护建设规划等。规划是治院方略的综合反映,是集中专家、群众智慧的结晶,是在一个时段内指导医院建设的重要指导性文件。3.要有明确的发展措施。院长既要抓规划的制定,更要抓好规则的落实,要同时制定明确的实施措施,并定期检查、督办,切实使规划确定的建设发展目标付诸实现

作者:代丹丹 张琦 贾春怡 刘晓冬 单位:牡丹江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第二篇:全成本核算和医院管理在公立医院的应用

在我国卫生部和财政部联合颁布的《医院会计制度》和《医院财务制度》中,明确要求要在县级以上的医院要探索建立全面的“成本归集和核算体系”。通过将企业管理过程中的成本控制理念引入到医院管理中,提高医院在成本核算过程中的意识,并强化内部的经济运行制度,从而降低医院的运行成本,提高综合效益。全成本核算是一种全新的财政理念,引入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在公立医院的成本核算环节进行动态化的监控,改变以往的对于成本核算不精细,监控不到位的现象。

一、在县级公立医院实施全成本核算的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市场化运行已经获得了越来越多认可。对于医院的日常管理过程中,通过引进全成本核算体系对以往的财务预算制度进行改革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通过这种改变,可以有效地提高医院成本预算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从而使医院的管理工作更加高效,也更加具有可持续发展性。所以,加强医院的全成本运算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对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改革也是时代的必然要求。目前,公立医院在医疗资源中所占的比重正在逐渐下降,在众多私立医院、合资医院,股份制医院等多种所有制医院的的竞争下,如何提高公立医院的竞争力是关系到公立医院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全成本预算管理和核算,能够有效的改善医院的财务运行,提高运行效率,建立完善的分配制度,从而提高医院职工的积极性。这样一来,公立医院的综合竞争能力便会得到提高和加强。

二、全成本核算和医院管理在县级公立医院的应用分析

(一)应该建立完善的全成本核算管理体系

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公立医院要对于成本预算进行定期的检查核算工作,以确保医疗收支预算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随着相关细化方案的出台,对于公立医院开展医疗预算的要求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细。这也表明,未来公立医院建立完善的医疗预算成本核算体系已是一种大趋势。通过建立这种完善的全成本医疗预算体系,一方面可以提高医院的成本管理效率,提供资源配置的利用率,而另一方面又可以提高医院职工的责任意识,加强对医院预算管理的监督。

(二)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

在对医院进行全成本核算过程中,尤其是在县级公立医院,要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体系为这种核算制度的应用提供保障。在制度制定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要求,制定在医疗项目的预算过程中的严格的管理制度。同时,县级公立医院应该成立专业的财务科室来规范医院日常的医疗成本预算管理工作,在管理工作中应该采用目前广泛应用的风机核算体系。这样在县级公立医院的管理过程中,将医院的经济目标和经济制度相关联,从而提高医院的管理效率。

(三)完善医院共用资源分摊制度

在目前的医院管理过程中,对于医院公用资源的分摊制度主要是通过两种方式进行的,一种是根据在公用资源的使用情况进行分级核算,然后根据具体使用过程中的使用比例对费用进行分摊;另一种是通过建立细致的资源使用指标体系,对于公用资源的使用进行统一和衡量,在根据施用情况将使用费用分摊给各个医院的科室。这两种制度各有优缺点,不过都是建立在对公用资源受益人合理进行分摊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在医院的管理工作中,要制定合理的完善的共用资源分摊制度,一方面公平分摊,另一方面提高人们的资源节约意识。

(四)结合现代技术,完善全成本核算管理体系

由于我国县级公立医院所处的地区经济发展都不是很发达,客观上受到一些影响,比如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但是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这些现象都在得到缓解。在现代医院中构建全成本核算管理体系,需要借助这些高科技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构建现代化的医疗成本核算体系。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医院的成本核算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核算内容的准确性和系统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的县级公立医院引进全成本核算体系,对于传统医院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改革,是一项非常有必要的举措。通过全成本核算,可以有效的对医院中的医疗成本进行分配和计算,降低医院的运行成本,提高医院的整体效益,同时通过合理的分配医疗资源,又可以提高极性。这样便会促进公立医院的积极性。但是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医疗成本核算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引入过程中,县级医院工作人员应该循序渐进,根据医院的自身情况,合理的进行利用。

作者:丁耀芳 单位: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人民医院

第三篇: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在医院管理中的运用

一、医院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医疗作为影响民生的重点领域之一,一直深受关注。在现代医管体制下,医院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发展至关重要。医院内部控制是指为了完善医院内部监督制约机制,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避免或降低各种风险,保证经营活动正常运行等而制定的内部自我协调、制约和检查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内部控制的环节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控制环境是医院内控的起点,其影响来自组织结构、员工素养、管理层的能力、内审机构的运行效率、人力资源配置等方面。风险评估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对大型设备的购进没有做充分的可行性分析,盲目投资,导致设备利用率低下;病人欠费逃账,不能及时清理应收款等。控制活动是医院内控的主体部分,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例如:货币资金管理不严,医院财产容易流失;资产闲置,质量验收把关不严;预算控制不科学,太过依赖财务。信息与沟通方面,虽然有信息系统,但是非正式渠道沟通还是过多,容易影响效率;且由于临床与行政的信息不对称,管理上会有所困难。监控是评价的先决条件,离开监控,执行的力度肯定会大打折扣。而实际操作中,监督往往流于形式,内审并没有发挥作用。

二、医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医院内控有着大多数企业共有的问题,也有不少医院所处这个行业特有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这些:(1)我国的公立医院普遍是院长负责制或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基本上会采取传统的经验型管理,习惯行政指挥,缺乏内部控制建设的主观能动性。(2)不少医院作为高校的附属医院,其行政管理体制师承高校,虽然对教学、科研有较大帮助,但并不适应经济环境;另外,由于医院业务专业性的特点,医院的领导班子以医生为主,医院的医院机构设置也都围绕医院业务特点,这种组织架构并不符合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要求。(3)医院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互动性不足,财务人员缺乏医务知识,医务人员没有财务意识,双方沟通不到位,最终导致财务监管不力。(4)内部控制缺乏独立性,专业人员综合素质欠缺。

三、CSA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及其在各部门中的应用

任何企业都希望在一个有条不紊、高效率的环境中开展工作,实现经营目标。有效的内部控制能为减少组织中的决策失误和工作缺陷提供有力支持。要维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就需要管理层不断复核和更新内部控制,并定期或不定期展开内部控制的评价工作。内部控制自我评价(CSA)是指企业内部为实现目标、控制风险而对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和恰当性实施自我评价的方法。它以岗位职责和业务操作规程为中心来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涉及所有员工对控制制度本身及其效果和效率进行的评价以及对参与控制人员的资格、工作程序和工作表现的评价。内控是持续循环的,管理部门需要根据CSA报告进行改进,如果没有改进,评价也就没有了价值,改进内容又构成了下一次的内控组成,作为下一次的评价对象,这其实就是一个PDCA的过程。CSA作为内控的一个重要环节,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医院通过CSA可以评价现状、指出不足、提出改进,从而不断完善医院的内控系统,应用于各经营管理领域。在人事部门,可以通过设定一系列关于考勤、考核、晋升、职称评定的标准制度,激励员工发展,员工可以通过自我评估、自我检查、培训等去达到标准,提升自己。在财务部门,制定报销流程、病人记账结算、各类款项的支付等财务制度,通过结合内外部审计,保证收入完整真实,支出规范合理。对各核算科室进行绩效考核,并将结果反馈各科室,督促其改进。在采供部门,根据医院特有模式和实际情况,通过对物品的采购、调拨、验收入库及货款支付等进行规定,对临床的需求进行实时分析制定采购方案,降低成本、完善医用品的管理制度,更新完善各类医用品。对领用进行监控跟踪,保证每项物品从购入到消耗的流程都有迹可循,有利于物品管控。在医务部门,通常会有对临床科室的质量指标要求,包括平均住院天数、药品比例、学科建设等的考核,定期进行评价,以便科室了解自身运营情况,从而保证医院目标的实现。不只是行政管理部门可以用CSA进行内控评价,临床科室、医技部门、护理单元同样可以,这些一线科室,可以根据学科的不同,各自设定操作流程、对患者的服务要求等,并加以执行考核。CSA作为一种有助于管理者判断内控质量的方法和工具,有利于实现跨部门的合作,使表面上看起来毫无关联的问题得以在各部门的参与下得到解决。

四、医院开展CSA的困难

医院开展内控自我评价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在实施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1)医院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但是并没有对内部控制进行定期有效的评价,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形同虚设,导致执行不到位。各职能部门之间又各司其职,没有很好地协调发展。(2)过多地依赖内部审计,而内审部门能实施CSA的范围有限。(3)对风险认识不够:医院传统的运作模式使CSA在评价风险时缺少必需的有关风险的信息和资料的支持,对风险的识别与管理受到很大的限制。(4)内部控制评价方法使用不当,策划过程比较简化,医院要实施CSA,必须结合医院的实际情况,在实践中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评价方法。(5)对效果关注过于狭隘,激励机制难把握:例如,临床科室对于控制制度的执行,迫切地需要经济体现,反而容易急功近利。且控制指标并不能涵盖所有范围,容易导致科室忽略自我检查和评价。CSA其实是一种软控制,可以帮助医院改善内控环境,并将其发展成为一种医院文化。不管是由谁牵头驱动,都要有执行及对执行的监控,使内外部审计与CSA在内控评价方面形成合力,对医院内部控制提出改进建议,提高医院的综合水平与竞争力。

作者:鲁荣赟 单位:浙江省中医院

第四篇:患者满意度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我国医疗行业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我国广大的人民群众在生活水平提高的经济条件下对公共事业的医疗行业提出新的服务质量的要求,对住院期间内患者满意度的服务水平的要求在逐年提高。因此,提升公共事业中医疗行业的患者满意度是我院工作的重点内容,提升医疗行业中的专业护理水平有助于为患者人性化高质量的服务,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一、资料与方

1.一般资料

本次调查对象为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某院收治的200例住院患者。患者年龄为:20~25岁,40例;25~30岁80例;30~50岁30例,50岁以上50例。其中患者职业为机关单位50例,患者职业为职工30例,患者职业为公务员为60例。患者职业为个体60例。总计对200例患者进行患者满意度的调查。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200份,回收率为100%。

2.方法

根据本院自制《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表》,分别从治疗效果、人文关怀、护理效果、环境以及卫生五方面对患者进行患者满意度的调查。问卷分为五个选项,十分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十分不满意,由患者及患者家属共同填写完成,由护理人员监督,确保问卷调查的真实性。

二、结果

在五项指标调查中,治疗效果总满意度为70.0%,人文关怀总满意度为69.5%,护理效果总满意度为76.0%,环境总满意度为74.5%,卫生总满意度为78.0%。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三、讨论

在本次研究中,针对200例住院患者进行治疗效果、人文关怀、护理效果、环境、卫生等五方面的综合满意度调查,其问卷设定该五项指标意为:治疗效果满意度可以体现出患者对本院的治疗程度、治疗方法、治疗效果的满意程度,从而能够总患者的反馈中得出本院在治疗方面应该进行什么方面的改进;人文关怀满意度调查可以体现出本院在管理方面针对患者做出的人性化管理,其中包括患者家属休息区设定、患者食堂供应、医护人员的专业程度以及关怀方向等,能够从中反映出住院患者在本院住院过程中的身心感受,以便对本院的未来管理方面提出宝贵意见;环境是住院患者十分注重的因素,良好的住院环境不仅能够有助于患者的健康恢复,也能够愉悦患者的住院心情,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卫生方面是医院自身十分注重的管理指标,卫生包括医院大厅、急诊室、手术室、病房、休息区等方面的卫生条件。在本次调查中,治疗效果总满意度为70.0%,患者对治疗效果总体满意度相对一般,由于本次调查针对的是不同科室不同疾病的患者,所以治疗效果也不尽相同。人文关怀总满意度为69.5%,相对偏低,医护患矛盾的发生是现阶段医院管理中常见的问题,并且在医院管理中很难彻底解决医护患矛盾的发生。护理效果总满意度为76.0%,相对于治疗效果而言,护理效果的76%得分相对略高,证明在护理方面患者得到了一定的保障。环境总满意度为74.5%,卫生总满意度为78.0%,由此可见,该院的环境和卫生条件对患者而言相对满意度较高,但仍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综合得出,在医院综合管理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四、结论

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数据可以看出,第一,及时提高我院的医疗队伍的整体水平,提高我院的医生队伍的治疗水平有利于提高我院在医院行列中的知名度,为患者较少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痛苦。第二,提高我院的人文关怀有利于患者在我院的康复时间的缩短,护理人员应注重患者的日常检查工作,并与其他部门及交接人员做好患者的护理信息情况的交接。第三,建立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和谐关系,提高医院的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作用。第四,需提高我院的医疗环境和自然环境,提高公共卫生区的卫生打扫,对我院患者住院区间进行保洁人员24小时的卫生打扫,确保患者病情在干净舒适的环境中得到有效的恢复和治疗。第五,改善我院整体环境卫生,购置空气清新器,进行花草植物的养殖,对患者进行医疗手段的帮助的同时对患者进行阳光环境的熏陶,舒适的环境有利于患者患者病情的快速康复,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并对患者进行心理的疏导,提高我院的整体医疗队伍的水平和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

作者:陈楠 闫菊娥 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

第五篇:医院管理会计工作方法研究

会计工作管理作为一个细致性和复杂性工作,是医院管理重要部分,是发挥会计工作职能,实现会计目标,完成会计任务根本保障、重要前提。所以,加强医院会计工作管理,促进会计制度规范化建设,构建正常会计秩序,减少医疗成本,不断提升经济效益,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是医院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医院管理会计工作经验,主要分析医院管理会计工作方法。

一、医院管理会计的工作分析

首先,预测、决策。对于医院会计工作,预测、决策是医院管理者的重要经济活动,主要是为预测前景、规范将来、经营决策服务,主要任务是保证医院各类资源得到合理化、有效性和经济型配置,促使经济效益最大化。如药品库存量多少,即可确保医院运转正常需求,又可最大化减少库存药品的资金数额占用率,通过会计工作方法,均可科学分析核算。其次,规划、控制。针对医院会计的规划、控制工作,是医院管理者分析过去,控制现在和规划未来的重要经济活动,主要在于控制医院经济活动,确定各科经济责任,正确评价各科经营业绩,给予正确考核与奖惩,对医院发展规划进行正确调整、完善。

二、医院管理会计的影响因素

首先,医院领导重视程度。对于管理会计应用,绝大程度上由医院领导重视程度决定,因财务会计工作呈现系统、连续和及时等特点,所选择方法、程序,在实践中具有客观性、必然性,若缺乏财务会计工作,医院就不能掌握所有经济活动经营成果、财务状况。所以,不论医院领导是否重视,财务会计属于一项日常性工作,医院管理者按照内部经营需求,选择灵活多样方法、程序,为医院内部管理人员提供不定期、选择性的管理信息,管理者根据这些信息,再科学规划经济活动,对经济活动进行控制和评价。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区别在于,管理会计不具备法律强制性,在日常工作中,不管单位是否设置管理会计,在某种程度上,由医院领导重视程度决定。若医院管理者不注重应用管理会计,对管理会计方法、概念不清楚,只是凭借主观判断、传统经验进行经济活动规划与决策,不合理评价业绩,可能不会影响医院经营活动正常运行,但会使医院经济效益、经营管理水平降低,因这种不利影响,运用管理会计后,方可体现出对比效果。所以,医院在实践过程中,是否主动运用管理会计,取决于理人员观念是否更新,是否将管理会计作为以医院经济效益提升、内部经营管理的重要工作。医院管理者重视管理会计,拥有管理会计的专业人才,方可促使管理会计的普及、推广。其次,管理会计人员专业与否。在医院管理中,会计人员运用管理会计,是由会计人员的素质所体现。素质指会计人员知识结构与层次,思想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掌握科学管理知识,经济学知识,了解行为学和心理学知识。第三,促进医院内部管理会计制度化。为保证管理会计规范化,在医院内部,构建财务会计相同的管理会计部门,由专业人员承担管理会计岗位,构建配套规章制度,合理考核、评价管理会计人员的业绩。

三、医院管理会计推行方式

首先,提高医院管理者管理意识。管理会计在医院成功推行与否,医院管理者素质培养、管理会计知识培养非常重要,若缺乏管理者支持,推行管理会计几乎不可能。参加管理会计培训活动,提升医院管理者的管理会计意识,逐渐完善自身会计人员、会计工作认识,对推行管理会计具有重要作用。其次,培养专业管理会计人员。在医院管理中,抽调现有财务人员,参加管理会计专业培训,使他们系统掌握专业知识、基本理论。第三,开展经营财务分析。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分析,对于近几年来,院开展的基本建设项目再评价、再回顾,特别是银行信贷方面,给予投资效益分析,为将来医院基本建设提供科学、准确数据依据。同事,在医院经营管理中,加强成本控制,主要是控制各部门人力和物力消耗,提升经营管理效果,对各科室材料消耗、人员费用进行统计分析,制定合理消耗指标,促使经济效益最大化。另外,对于物资采购预测、决策,因医院每年药品采购、医疗设备采购金额巨大,不管是何种盲目药品库存积压、设备采购,会增加医院资金浪费与周转困难。所以,事前加强预测分析,制定合理资金使用计划,可有效防止上述情况发生。综上所述,建立管理会计组织制度,推行管理会计方法,促使财务会计工作扩大至预测、分析和控制,是医院经营活动的必然趋势。管理会计作为医院经营管理发展需求逐步形成,主要是为提升经济效益,正确确立医院利润中心、成本中心。现阶段,许多医院推行绩效工资考核机制,就是管理会计的重要体现。通过推行医院管理会计,可提升医院职工增收节支认识,拓展工作领域、工作内容。因此,推行管理会计工作,是医院经济效益最大化,是医院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结合目前医院竞争环境,在医疗体制改革中,医院要想生存、发展,必须积极推行和运用管理会计,为管理者提供各类数据信息,方可使医院决策趋向科学化、合理化。

作者:马琨 单位: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

第六篇:药事管理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药学部是医院的重点服务及支持性科室之一,药事管理工作遏制医院药物滥用、加强合理用药管理,是临床用药安全的守护者。在当前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机遇下,如何强化药学部药事管理促进医院管理水平提升是研究的重点。为此,本文结合医院药学部管理的现状,对药学部药事管理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的作用重点分析,并思索药学部药事管理的优化策略。

1药学部药事管理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1.1药学部药事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医院管理水平:药物是医疗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药物质量、配伍、剂量直接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如若存在不当之处,可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药学部药事管理水平反映了医院的管理水平。医院是否注重药学部药事管理工作,有无改进其管理措施,促进其科学化、规范化发展,也直接影响药学部管理水平及临床药学服务水平。药学部药事管理与医院管理工作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两者具有相互促进的作用,对于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提高药学部药事管理水平可提升医院竞争力: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不断完善,药学部不再是过去单纯发放药品的机构,转而成为一个综合职能部门,为各临床科室提供全面的药学服务,为各科室医疗活动提供药学服务支持。在综合性大型医疗机构,药学部承担着药品供应、门诊调剂、医院制剂、临床药学服务等各类药事工作,已经转型为技术部门。药学部集专业性、职能性、实践性、政策性、技术性于一体,药事服务项目多种多样,既可保证医疗活动药品供应,审核处方合理性,又可研究新药临床疗效,为临床贡献新的药品,为医院带来创新的活力和直接的经济效益,有助于提升医院的整体竞争力。

1.3药学部药事管理有助于提升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在医改的大形势下,医与药职能分开是医疗机构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药学部脱离了“以药养医”模式的制约,转而向药事技术服务方向发展。以药学部为例,其功能从“卖药”向指导临床药物合理使用、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方向发展,提供临床药学服务成为药学部的主要功能,致力于为临床治疗提供药学技术支持,实现科学、合理用药,有效避免了不合理用药现象,大大提升了临床合理用药水平。药学部药事管理保障了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也促进了医院医疗活动的质量提升,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2优化药学部药事管理的对策

当前,药学部及药事工作正在经历转变、转型,如何促进药学部转型,通过药事管理发挥临床药学服务作用成为当前研究的重点,为此应尽快完善药学部药事管理工作,探讨优化对策。

2.1强化临床药学培训工作:当前,药学部药师队伍普遍存在知识结构不合理,应尽快增加临床药学知识、临床一线相关知识的培训,保证药师具备良好的药事技术服务技能。此外,应注意药学监护工作对于药师的药学和临床知识要求较高,同时还要具备卫生统计学、高等数学等方面知识,要组织药学专业水平高的药师进行药学监护培训,使其具备监测数据收集、统计、分析、评估能力,使药学监护工作与临床医疗活动紧密衔接起来。

2.2强化窗口药学服务工作:药学部作为临床药学服务部门,面对广大患者,应承担窗口药学服务的责任,适当扩大药学服务、指导范围,增加药学服务,满足患者的各种需求。在患者窗口取药过程中,应为患者提供服药剂量、次数、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等药学指导,积极解答患者关于用药的各种困惑。同时,在院内健康宣传栏开辟临床用药知识宣传栏,定期更新常用药知识,为大众提供便民药学服务。

2.3强化临床药学服务:当前,我国医院药学部主要负责药品调剂、出入库管理、药品发放等工作,这类工作与临床药事服务相差甚远,临床药学服务极为欠缺。国外医院药学部则以提供临床药学知识、临床用药技术指导、不良反应监测等临床药学服务为主,我国要想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必须广泛开展临床药学服务,转变药学部的职能。以抗生素为例,其在临床不合理用药处方中极为常见,临床医师虽然知道其基本的功能作用,但是在配伍使用知识、剂量控制方面略显不足。这就需要药学部药事管理中提供临床用药技术指导服务,药师可以与临床医师及时商讨用药合理性、药物选择、用法配伍禁忌等问题,避免不合理处方出现或杜绝不合理处方再次出现。药学部药事服务脱离临床的现象也体现在药学监护缺失方面,药学部要明确监护对象———患者,以保证临床疗效和患者生命质量为工作目的,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等各类药学监测服务,并将监测数据、信息及时反馈给临床医师。

3结束语

当前,医院管理部门应充分重视药学部药事管理工作,将其放在医院发展的战略地位,认真搞好临床药学工作,促进医院药事管理工作转型发展。在药学部药事管理中,要以患者为主要服务对象,积极提高药学专业素养,搞好窗口服务,为广大患者提供全面的合理用药指导,尽快完善各类便民服务,落实药学部药学服务措施。

作者:詹峰 单位: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

第七篇:循证医院管理在现代医院管理的发展趋势

一、循证医学与循证医院管理概述

1.循证医学概述。循证医学概念最初由加拿大著名临床流行病学家DavidSackett教授在1992年提出,他主张在对患者的治疗中应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所能获得的最好研究证据,来确定患者的治疗方法。其目的是把最新的研究成果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其核心是强调证据,要求在严格的科学证明基础上开展医疗工作。后来,随着循证医学的广泛运用和实践效果,DavidSackett教授本人对循证医学的定义进行了修订与完善,使之更全面,更令人信服。当下应用最广的循证医学的定义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目前可获取的最佳研究证据,同时结合临床医师个人的专业技能和长期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观和意愿,完美地将三者结合在一起,制定出具体的治疗方案”。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现代循证医学理念要求临床医师要努力寻找和获取最佳的研究证据,并结合个人的专业知识包括疾病发生和演变的病理生理学理论以及个人的临床工作经验和他人的意见和研究结果,及患者的个人意愿来综合作出诊断和治疗的决策。

2.循证医院管理概述。循证医院管理是吸取了循证医学理念的精髓,将循证医学的本质融合到医院管理工作当中,在实际的医院管理工作中体现循证的思维模式和运作方法。在具体的医院管理中,循证思维的运用主要表现在摒弃了过去单一对医术水平管理上升到对医院环境、医务人员服务质量、医疗质量、医疗费用等全面的质量管理,不仅站在医生的角度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而且还要站在患者的角度为患者降低治疗痛苦、减少不必要的用药、检查,为患者节约医疗费用,提高患者的综合满意度,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完善。

二、现代医院管理引进循证管理的必要性

1.医疗体制改革需要医院引进循证管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和新一代领导人提出的建设中国梦,以及实现“两个百年”的美好蓝图,我国的基本医疗福利得到进一步完善是改革的必行之路。对于医疗体制改革,目前我国的主要目标是以较少的费用为人民群众提供较为优质的服务,努力满足人们的基本医疗需求。为达到改革的目标,也为了解决改革中存在的矛盾,医院必须引进循证医学管理思维,强调管理的效果与效益相统一,服务质量与患者的满意度相一致,使医院的发展适应医疗体制改革的要求。

2.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医院引进循证管理。医疗体制改革将医院的发展推向了市场,医院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必须寻找有限的资源下成本与效益的最佳结合点,[4]以最低的成本满足临床需要和高品质的服务质量。要达到这一矛盾要求,医院必须要引进循证管理制度,提高医院管理水平,用最佳诊疗及管理路径,有效降低就医成本和运行成本。就如同市场中的企业管理一样,努力利用“看得见的手”的能力来适应“看不见的手”的市场,使不同能力的医院在“看不见的手”的市场中优者更优。

3.医院管理现状需要医院引进循证管理。目前我国的医疗问题主要呈现出两个极端的模式:一边是医生抱怨加班加点工资低,一边是患者抱怨看病难看病贵还要送红包。这两个突出问题的出现,无疑是对现代医院管理水平的质疑。在以往医院管理中,主要是以经验为主,自上而下的命令式的刚性管理,结果往往造成投入与产出不成正比,[5]既让医生忙的晕头转向,又让患者等的晕头转向。而在这一矛盾体中,医生变成了工作累、态度差、没耐心、不负责,患者变成了等的烦、爱抱怨、脾气大、不满意。对待医生的嘱咐、医生所开的昂贵药方和各项必要或非必要的检查,患者则从质朴无邪的老百姓变成了杯弓蛇影的“老不信”。随着医院逐步进入市场竞争的环境,医院的管理现状必须得到整改,必须用循证管理理念,为医生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福利待遇,为患者提供最佳的临床路径,为其减少非必要的医疗流程和非必要的用药,使其节约医疗成本,让患者与医院达到共赢的局面。

4.建立新型医患关系需要医院引进循证管理。医患关系紧张在最近几年愈演愈烈,各大媒体时不时则曝出某医院医生被患者刺杀、某些患者因为医疗事故将医院诉诸法庭等。医生本是救死扶伤的天使,是患者的恩人,而如今医患关系俨然已出现了部分变质。而事实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阶层的人们开始对各行各业的服务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往“脸难看,事难办”的工作模式已然不适应市场的发展需求,医院必须积极寻求新的有效的管理模式,引入循证医学思维,为不同的患者提供不同的就医环境,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强调重视患者的心理、文化和精神特征,根据其个性化特征和个人心理需求及他人的整体意见,来综合判断患者的诊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建立和谐稳定的医患关系。

三、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医疗体制改革、市场的竞争环境、人们的服务需求和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医院必须在复杂的环境中寻求改革与突破,将医院的管理更趋于人性化、效率化,使医生尽量少加班加点福利好,患者看病容易看病便宜,站在患者的角度真正为患者提供优质有效的高质量服务,重塑医生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天使形象。为此,医院要适应复杂的内外环境和提高医院服务质量,引进循证医院管理是现代医院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使千姿百态的医院管理模式,变成科学有效的规范化管理的必行之路。

作者:李蓓蓓 单位:江苏省如皋市人民医院

第八篇:医院管理中医疗设备管理策略分析

随着各大医院医疗设备数量的迅速增长,医院原有的设备管理系统和理念已经不能满足医疗工作的需求,医疗设备人员的工作内容已不是维修和维护那么简单。医疗设备系统应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建立一系列的信息化设备管理系统,实现设备修护申请、维修情况进行系统的分析、设备检测等进行统计,为设备管理提出更科学的方案,同时也能对设备管理人员作出正确的评价。

一、医疗设备管理现状

(一)设备使用和维护监管力度不够一些医院的医疗设备因长期搁置不用,而存在严重的锈蚀,污垢长期沉积在表面。一些小型的医疗设备,医疗人员使用过程中,不注意轻拿轻放,使用完没有及时放回原位,而是随意丢掷,使得医疗设备使用一段时间后就存在安全隐患,减少了使用寿命,这些问题主要是设备管理人员工作中没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缺乏责任心。

(二)设备采购机制不完善

医院都考虑到了医疗设备对医疗事业发展的有极大的帮助,就开始大量采购,但缺乏完善的采购制度,医院各部门与采购部门人员缺乏沟通,就会造成采购过程中的随意性增大,盲目引进各种设备,甚至重复购置,不仅浪费了财力,重复购置的医疗器材长期搁置不用,也没有及时进行维护,导致器材长期搁置,不能投入到正常的医疗工作中。

(三)设备管理人员的缺乏和能力有限

在我国的医院中,有许多中小型医院,并没有完整的医疗设备管理人员,设备的日常维护只是由维修工和保安进行,没有专业的维修队伍。有的医院虽然有专门的设备管理人员,但管理人员由于知识水平有限,对医疗器材性能和维护方法不了解,维护时会对设备的性能造成危害,也没有强烈的责任感,满足不了对设备管理工作的需求。

(四)医疗设备更新滞后和忽视报废设备的管理

有时医院为了俭省成本,较少医院开支,对一些需要更新替换的设备仍是继续使用比较落后的设备,虽然也能使用,但其性能落后、技术存在偏差,不能为患者提供一个准确的诊断结果,限制医院的发展。而对于那些报废的医疗设备,就弃之不管,没有专门人员进行统计管理,就被丢弃在仓库,当做废品卖掉,比如那些一次性输液管和针头,直接当做垃圾扔掉,就会给一些黑心商造成可趁之机,二次消毒继续贩卖,给人们群众的健康带来极大的隐患。

二、医院管理中的医疗设备管理策略

(一)建立严格完善的设备管理方案

设备管理机构应制定设备维护方法和管理制度。设立一个设备维修档案,主要记录设备出现的故障问题、维修人员名单、维修时间、维修结果、维修费用等。再设立一个设备购置和使用情况档案,记录设备的购置时间,使用时间,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故障情况及更换零件的情况,这些档案都要归入档案,然后定期进行一次总结,总结结果要另行记载子啊档案中装档保存。

(二)建立科学完善的采购制度

医院要建立专门的采购机制,有专门人员进行采购工作,要求采购人员要及时与各部门的领导沟通协调,确定采购项目,然后制定采购计划,写一份采购申请书,得到医院审批。再有采购人员进行市场调查,进行性价比对比,必要时可以采取医疗设备竞标,确定性价比比较高的厂家。这样不仅可以规范医疗采购的进程,还可以增强医疗设备的实用性、经济性,做出科学合理的采购。

(三)及时更新医疗设备,加强医疗设备的报废管理

制定严格的设备报废程序,首先要对报废的器材提出书面申请,待设备管理人员认真检查,做出一份书面报告,这些资料装入档案后,才能进行报废处理。其次对于已经报废的器材,要进行二次检查,对于器材设备上,还可以继续使用的零部件进行拆卸,重复使用有价值的零件。

(四)完善医疗设备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度

国家和各级卫生部门,应设置相关的医疗卫生机构,制定出医学设备管理方法的规章制度,用法律的权威来规范医院医疗设备的监督和管理,促进医疗设备的正确高效地使用。不仅要制定管理规章制度,国家和各级卫生部门,尤其是医院有关部门,应把规章制度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保证制度能够贯彻执行在具体的工作中,要不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检测,对管理设备不合格的,要依照相关规章制度,进行相应的惩戒。

(五)制定一系列的医疗设备人员的考核方法,从而规范他们的行为

首先,对各类医疗设备基本操作方式的考核,对于医生、护士和设备管理人员都要进行操作考核,严格操作规章,采取理论和实操两种考核方法,评委进行打分,对于不合格的,要进行培训。其次,对医疗设备维护的考核,将医疗设备基本维修和保养方式作为主要考题,如对设备档案的记载、设备线路检修、外观检测、内部保养等这些知识。最后对设备在使用中的突发情况进行考核,如在使用中突然出现不运作,使用中突然坏掉等等这些突发状况,要进行严格的考核,这些情况在实际的医疗工作中都会出现,不能及时处理就会造成严重影响,所以必须进行考核。考核后的成绩将进入医疗工作者每季度或每年的考核最终成绩,以此来提高他们对医疗设备的重视度。

三、结语

随着医院各种医疗设备的增多,如何维护和维修医疗设备,使其充分发挥作用,成为设备管理人员的一大难题,对设备管理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设备管理工作高效顺利地进行,满足患者对设备的医疗服务需求,满足医疗工作上的需求,对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进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刘凤玲 单位:威海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