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管理中行政伦理失范治理措施
时间:2022-11-11 10:43:47
导语:公立医院管理中行政伦理失范治理措施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我国卫生医疗体制改革已有二十余载,医疗卫生事业以及医疗卫生水平确实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也伴随着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如医德医风问题日渐突出、医疗人员服务意识淡薄、医患矛盾越积越深等等。而这些问题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了公立医院行政管理过程中出现的行政伦理失范现象。
(一)服务意识淡薄,官僚主义突出
人民群众赋予政府治国理政的权力,而病人患者赋予医生看病救人的权力,国家公务员是人民的公仆,医务人员就是患者的公仆。但是现实中,不少行政医务人员,以领导自居,服务意识淡薄,人道主义精神淡化,面对患者,不同程度的出现生、冷、硬、顶、推的现象。在处理医患关系问题上,摆官样、耍官腔,不切实解决实际问题。除此之外,有的行政医务人员,专断独行、不深入基层、不听取群众意见,主观臆断地指挥工作。
(二)渎职失职屡见,享乐主义不止
渎职失责主要是行政人员在履行职责或者行使职权过程中,玩忽职守、推卸责任,而对社会产生危害的行为。在公立医院的管理中,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有的医务人员在走上行政管理岗位后,不切实履行职责,尸位素餐,享乐主义严重。对待医院决策和部署说得多、做得少,工作落实停留在口头。同时,不能守住权力边界,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出现问题,推脱责任、不愿担当,对医院管理和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危害。
(三)价值取向扭曲,权钱交易频繁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也触发了社会新的利益格局调整,人们逐渐加深对自我利益的关注,同时受“经济人”角色的影响,人们的价值取向渐渐发生改变,过于强调个人的权力和利益。在医院行政中,某些医务人员将救死扶伤当成价值获取和个人敛财的手段,不合理、不切实际的滥开检验单、药方,私下收取病人红包和财物,接受患者家属宴请等现象屡见不鲜;还有些医务人员及有关科室主任利用职权之便,在药品、器械的采购中以权谋私,收取回扣,这些行为既违反了医风医德的伦理价值标准,同时也侵害了医院的利益。
二、公立医院管理行政伦理失范的原因分析
造成医院行政伦理失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从国家层面来看,与行政伦理相关的法律尚未制定;二从公立医院层面来看,行政伦理失范的监督网络尚未健全;三从个人层面来看,行政人员易受传统“官本位”思想影响,同时受制于个人伦理道德观念薄弱。
(一)国家行政伦理法律建设的滞后
我国历来重视对国家行政人员的伦理道德建设,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强调,到“八荣八耻”的贯彻,再到“三严三实”的推进,在行政伦理道德制度建设上始终严格要求,与时俱进。作为公立医院,在思想道德建设上始终跟随国家方针政策的脚步,认真落实。众所周知,法律与道德都是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道德是内心的醒悟,法律是外在的强制。我国虽然在行政道理伦理方面制定了众多规章制度,但始终没有一部针对行政伦理的法律,缺乏了法律的强制性和约束力,行政伦理的遵循和践行,始终依靠个人意志和观念的把控,这自然增加了行政伦理失范的频率。同时没有法律的强制力,也在无形中降低了行政伦理失范的成本。
(二)医院行政监督体系的不完善
“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这句话揭露了权力的本质,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权力监督的重要性。从公立医院行政监督的体系来看,大多集中于党内监督和行政监督,党内监督多数为纪检监督部门,主要负责医院的医德医风的检查和监督。行政监督大多来源于上级组织、上级政府机关的监督。而这两种监督基本属于体制内的监督,内部监督自然难以克服官官相护、人情关系的弊端,监督力度不足,监督效果不明显。由于医院运营管理流程不够公开透明,监督渠道闭塞,导致民主监督、舆论监督力量薄弱,最终形成党政内部监督独大,而外部监督力量弱化的现象,导致监督体系的不完善。
(三)官本位思想的根深蒂固
由于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形成的等级森严、高度集权的金字塔型官僚体制,以及“学而优则仕”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自古学子便以考取功名为目标,以衣锦还乡为荣。这种思想对当代中国人存在着根深蒂固的影响,使得很多人价值观发生扭曲,盲目追求权力,崇拜权力,对上溜须拍马,对下横眉冷对,工作出现失误,不是急于解决,而是企图掩饰,以保住官位为目的,这样不可避免导致一系列行政伦理失范行为的出现。
(四)行政人员的伦理道德观念薄弱
我国正处于政治、经济体制的转型期,而相对应的行政体制和伦理规范并未完全成熟、完善,行政人员的言行大多依靠自身内在的品德和信念制约。但由于个人工作阅历、认知水平、道德品质的不同,他们对自身角色的定位和权利义务的理解也见仁见智。其中部分行政人员由于道理修养的缺失,伦理道德观念薄弱,造成了他们在面对复杂外部环境的诱惑和影响时,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抉择,从而出现了行政伦理失范行为。
三、公立医院管理中行政伦理失范治理路径的探析
行政伦理失范已逐渐成为公立医院管理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也是当前公立医院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它涉及到医院行政事务的点点滴滴,更关系到医院的长久稳定发展。因此,为了避免行政伦理失范对医院管理和发展带来危害,必须加强行政伦理的建设。
(一)希冀国家行政伦理法制化的推进
从宏观层面来看,我国对于行政伦理制定了一系列行为规范准则,但对于行政伦理至今没有颁布一门专门的法律。不论是公务员,还是公立医院的管理人员,行政伦理的遵循仅凭个人的道德自律,是无法完全实现的。国外对于行政伦理早有立法先例,如美国国会在“水门事件”之后便通过了《政府道德法案》;加拿大政府为了规范公务员行政伦理行为,也颁布了《加拿大公务员利益冲突与离职后行为法》。因此,我国在行政伦理法制化的道路上也应加快进程,尽快将伦理行为上升到法律行为的层面,将符合社会形态的伦理道德规范,纳入现行的法律体系之中。使其具有法律的效力,强制个体在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强化道德他律性;从政策、法律层面增加行政伦理失范的成本,从而减少公立医院管理中存在的行政伦理失范行为。
(二)完善医院行政监督体制
对于公立医院监督力量薄弱,监督资源分散的弊病,应加快完善行政监督网络的建设。首先,正确发挥医院党委和纪委的政治优势,改革工作思维和方法,实现各方面监督力量的合理配置,在各行政科室、临床科室、党支部挑选行政监督员,成立医院行政伦理监督小组,配合协调医院纪律监督工作;其次,在医院门诊、住院部、行政楼等多处设立举报信箱,同时也可利用医院官网、微信、微博公共账号等,广泛接受公众的监督的举报,并对举报的行为,认真查实,并及时给予回应。
(三)加强医务人员行政伦理培养
行政伦理建设除了制度的设计,更离不开行政人德性的培育。行政伦理的道德教育,是将外在的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人内在品质,从而使其在行政活动中遵守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的过程。在培训方式上,应紧密联系医务人员的工作实际,因地制宜地进行行政伦理教育和培训,如典型案例分析、专业培训活动、小组讨论、定期强化等方式,将抽象的理论学习与形象化的教育结合;在培训内容上,注重对行政伦理规范与准则的教育,以及正确行政伦理判断力、伦理决策能力的提高,逐渐引导他们确立公平正义的利益观,树立美好的伦理价值目标,并内化为自身的行政人格。使其能够在复杂的行政环境中坚守伦理准则,破除“官本位”等不正确的行政思维,抵制有悖于行政伦理的欲望和需求,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社会公共利益。
(四)提升行政伦理自我修养
康德曾说过:“要使一件事情成为善的,只符合道德规律还是不够的,而必须同时也是为了道德而做出的。若不然,那种相合就很偶然,并且是靠不住的。”个体伦理道德是一个行政人员必须具备的品性、资质,能够促使其自觉服务于公共利益。提升自我伦理修养是医务人员自觉进行学习、改造、陶冶的过程,其实质是个人将社会道德规范自觉转化为个人内在品德的过程。医务人员可通过网络、书籍、培训等方式获取行政伦理相关知识,包括思想道德修养、政治修养、作风修养。在学习的同时反省和检查自身现有的认知和举止,纠正自身存在的有悖行政伦理的思想和行为,并对自己进行自我监督;对于外部环境不良思想及行为的影响需提高警惕,在外部监督缺位的情况下,仍能够坚持正确的道德信念,独善其身。通过学习、反思、慎独的方式,逐渐将外内的行政伦理标准内化为个人内在的行为准则,陶冶道德情操,确立道德信念,并贯彻于实践之中。公立医院行政伦理失范的治理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这既需要每一个医务人员的道德自律,也需要医院政策制度的完善,更需要国家的重视和整个社会社会风气改变。只有完善各方面的措施,才能有效减少并杜绝公立医院的行政伦理失范现象。
作者:傅强 单位: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上一篇:人民防空“十三五”建设工作规划
- 下一篇:文化建设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